2022年,乳业企业上市热情高涨。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递交IPO或者已经宣布上市计划的乳企共有16家,有以君乐宝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乐宝)、温氏乳业为代表的区域型乳企,也不乏新锐品牌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认养一头牛”) ,以及上游奶源供应商澳亚集团(02425.HK)。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2月29日,我国A股市场上的乳业概念股仅有30余家。今年如此大规模的上市,在乳业行业十分罕见。
如今,在蒙牛乳业(02319.HK)、伊利股份(行情600887,诊股)(600887.SH)形成的稳定市场格局下,中小型乳企在二级市场寻求融资,已成为其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加速公司成长和加速公司规模的最佳方式之一。
然而中小型乳企上市之路并非坦途,伴随着IPO进程的推进,接连披露的招股书也让其症结暴露出来,包括营收利润增长缓慢、产品结构单一、奶源自给率偏低等问题。例如,陕西红星美玲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美羚)被终止上市审核,美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庐生物”)撤回上市申请。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多家乳企扎堆上市反映出该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中小型乳企谋求上市,是其提升核心竞争力、争抢市场份额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但上市手段并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或避风港,想要守住市场,更应该关注如何维护自身优势,加强创新能力。
图源:图虫创意
扎堆IPO所为何?
近年来,在电商以及直播带货的风口下,区域性乳企借势上位,其中就包括了通过营销“认养”概念出圈的网红乳业公司——认养一头牛,其于今年7月叩响了A股的大门,拟申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认养一头牛营收25.66亿元,仅次于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行情600597,诊股)(600597.SH)等企业,在2021年营收排名中名列第六位。
在区域乳企中,内蒙古区域的内蒙古骑士乳业集团在今年1月宣布正式从新三板转板北交所;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菊乐股份”)、温氏乳业、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牧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启动了IPO计划。
同时,知名度高的乳企也加入上市的进程中,8月黑龙江老牌乳企完达山在3次上市折戟后,再度冲击国内IPO;7月国产奶粉头部品牌君乐宝宣布上市计划。除此之外,12月30日,奶牛牧场运营商澳亚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乳业赛道的火热早在2020年就已经开始。2020年,均瑶健康(行情605388,诊股)(605388.SH)、科拓生物(行情300858,诊股)(300858.SZ)、熊猫乳品(行情300898,诊股)(300898.SZ)等乳企就曾扎堆走上上市的道路。进入2021年,李子园(行情605337,诊股)(605337.SH)和优然牧业(09858.HK)分别登陆A股和港股。
“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不得不上市融资。”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此前也有中小乳企陆续申请上市,但近两年由于市场环境欠佳,以及龙头乳企市场集中度提升,中小乳企不堪重负、业绩下滑。
而在乳品营销专家、上海睿农咨询创始人侯军伟看来,乳企扎堆上市有两方面原因。他对记者解释道,一方面是由于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资金实力不够,想在当前阶段获得快速增长,就需要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受到疫情不确定性影响,希望通过上市来抵御市场风险,获得后续发展动力。同时,部分企业上市也有希望通过上市套现的可能。
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几家拟上市乳企披露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到,扩张牧场群、品牌营销推广、信息系统改造升级、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是乳企IPO募资的主要用途。上述规划,也确实能助力乳企壮大规模。
图源:图虫创意
截至12月29日,2022年内递交IPO或者已经宣布上市计划的16家乳企中,但仅有阳光乳业(行情001318,诊股)(001318.SZ)和澳亚集团成功上市。
“澳亚集团之所以能够上市,主要在于国家加强牧业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当前奶价处于上行期。”新华社瞭望智库食品行业研究员王先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三年前,以牧场为主的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并不被资本所看好。而在当前中国乳制品行业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国内优质牧场资源变得稀缺,优质奶源已成为乳业竞争中备受企业重视的核心“筹码”,因此澳亚集团才会率先突围。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澳亚集团营收从3.52亿美元增长至5.2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9%。另外,澳亚集团的股东主要有下游乳制品企业构成,例如明治中国、元气森林旗下PlutusTaurus、新希望(行情000876,诊股)乳业(000876.SZ)、朴诚乳业等。
对于新兴乳企而言,奶源自给率低是通病,长期经营就需要稳定的上游供应,如此也给以澳亚集团为代表的原料奶供应商迎来新的机遇。宋亮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澳亚集团上市的首因是融资,其次可以让下游合作公司变为公司股东,使得上下游之间关系更为紧密。”
然而,相比于澳亚集团的幸运来说,更多乳企的上市之路较为崎岖,甚至可以说是多次受挫。以当前境况来看,IPO之路较为黯淡的乳企占比更高。
2022年5月6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发布审议结果显示,红星美羚因管理层向经销商居间协调借款等问题,不符合首发上市规定,被终止上市审核。早在2017年9月红星美羚就开始接受IPO上市辅导。每日经济新闻援引银柿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称,红星美羚在《致各界朋友、媒体的公开信》中介绍,红星美羚在IPO这条路上跋涉将近5年,历经了2次现场检查、10余次问询回复、8次财务数据更新、6次收入专项核查等,并坦言“没想到涉农企业上市竟然比唐僧取经还难”。
而在红星美羚IPO被否后,7月初,号称要做“羊奶粉第二品牌”的美庐生物的第三次IPO也被终止。同月,被调侃为“IPO钉子户”的菊乐股份再次递表申请。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菊乐股份曾在2017年、2019年、2020年三次更新招股书,但最终未果。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4月,菊乐股份因为分公司出纳挪用公司资金累计9577.8万元且未在首次申报稿中披露,内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等问题,收到了证监会的警示函。同时,菊乐股份还存在过于依赖区域市场的问题,2019年-2021年,菊乐股份在四川市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8.07%、91.53%、74.72%。尽管菊乐股份也曾尝试开拓重庆等市场,但效果并不明显。
乳企能否上市取决于企业的成长性,宋亮表示,“首先会看近3年来企业资产负债表、盈利表、损益表,关注是否连续盈利。其次是看盈利性和资产负债的情况。再有就是企业在行业中地位,未来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行业格局有何影响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国内乳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未来智库发布的乳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与国外相比,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形成了“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另外,欧睿数据显示,2020年伊利和蒙牛两大超级巨头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6.4%和21.6%,光明、君乐宝、新乳业(行情002946,诊股)、三元市场份额分别为4.1%、3.1%、1.7%和1.7%。2021年伊利和蒙牛的市场占有率加起来仍接近一半,分别为25.8%和22.0%。这意味着留给中小乳企的空间并不多。
然而,在“两超”面前,中小乳企并非毫无招架之力。王先知告诉记者,“中国飞鹤此前也只是区域乳企,十年前营收不过一二十亿元,但当前却可以做到超过200亿元营收,这其实给很多乳企带来了希望之光,让他们都跃跃欲试。”
而今一众乳企集中IPO,是否代表着中小乳企仍有反攻的机会?行业格局又会有哪些变化?
对此,宋亮表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乳企上市企业的增加可以使得乳企板块在资本市场地位有所提升。再有则是会让乳业产业链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同时,也会让乳业市场变成一个百花齐放、充分竞争的市场。”
北京普天盛道咨询机构董事长雷永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则认为,“乳业行业的整体格局不会发生变化,原因在于当前决定格局的并非只有销售额,还有对于上游奶源的竞争,这些是中小乳企敌不过的。不过,中国的需求矩阵层次较多,每一个层面上都能寻找到机会,中小型乳企虽然拼不过龙头乳企,却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实现‘小而美’的生意。”
“同时,中小乳企的创新精神比大型乳企要好。倘若能通过上市募集到资金,并在创新上产生投入,从而实现新的配方、产品或者售卖形式等,那么就会在乳业行业中有一定突破。”雷永军补充道。
在宋亮看来,中国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会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选择也是多元化的,这给中小乳业品牌创造了很好的生存机会。与此同时,随着乳业市场的集中度不断提升,正在进入不断洗牌的过程中。
“中小乳企就好比‘小鱼’,小鱼虽小但灵活性强,在创新力和新消费趋势的把握上,相较于‘大鱼’而言更胜一筹。比如此前炭烧酸奶、小白奶都是中小乳企抢先推出,大型乳企随后跟进的。因此,小鱼想不被大鱼吃掉就一定要提升效率,持续创新。”宋亮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