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资讯 >> 文章正文

“苹果平替”数据线冲刺IPO上半年营收18亿元绿联科技创新能力遭质疑

加入日期:2022-12-26 11:13:1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12-26 11:13:15讯:

  近日,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拟在创业板上市。你手边的闪充头和数据线,也许就来自绿联科技旗下品牌“UGREEN 绿联”,亲民的价格、华强北的实力,让许多用户称其为“苹果平替”。

  今年上半年,绿联科技营收高达18.03亿元。不过,绿联科技近年来增收不增利,以外协生产为主,较低的发明专利占比似乎难以自证创新能力,深交所第一轮问询直指其“核心技术及创业板定位”。公司有待后续持续发力自主创新,此次冲刺IPO能成功吗?

  公司增收不增利

  本次IPO,公司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150万股,且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公司拟募集资金150371.29万元,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绿联科技从一根数据线发家,目前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绿联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18.03亿元,营收持续上升,年均复合增速达29.8%。

  净利润下降趋势明显。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06亿元、3.05亿元、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2.87亿元、2.76亿元、1.14亿元。

  公司毛利率也持续下降。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绿联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49.74%、38.10%、37.21%、37.12%。

  绿联科技表示,受到上游采购成本的影响,其采购的芯片、线材以及代工厂成品的价格都普遍上涨。

  除了成本上升,净利润下滑或与公司高昂的推广费用和销售模式有关。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向电商平台等渠道支付的推广费和平台服务费分别高达2.7亿元、3.72亿元、4.41亿元,每年这笔费用占营收的比重均超10%,甚至比净利润还高,对收益的蚕食显著。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收入,该部分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2.41%、82.35%、78.14%和 77.04%,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毛利占主营业务的毛利比例分别为91.2%、88.48%、84.31%和82.74%。平台主要包括亚马逊京东、天猫等。这种线上销售为主的模式自然“绑定”了高昂的推广费用。此外,绿联科技的管理费用也呈增长趋势且高于同行平均水平。

  相比于国内市场,绿联科技在境外“开花结果”更明显。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境内市场的线上销售占比保持在70%左右,境外市场的线上销售占比虽然逐渐下降,但依然保持在80%以上。而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49%、47.38%、46.09%和46.67%。去年,绿联科技在亚马逊的销售额达11.49亿元,销售占比为72.5%,远高于其他境外第三方电商平台,“UGREEN 绿联”产品多次入选亚马逊平台最畅销产品。

  但能否持续“结果”也很难说。2014年,绿联科技通过苹果的MFi认证,生产的配件可以专供iPhone、iPad、iPod等产品使用,每年要向苹果缴纳MFi认证厂商年费。据外媒爆料,iPhone15明年全系将采用USB-C接口,放弃闪电(Lightning)接口。当时绿联科技回复媒体称:“苹果Lightning接口产品存量很大,目前全球有数亿台,关联的产品市场潜力依然巨大。”但消息如属实,届时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库存产品的价值损失,毕竟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额中充电类产品就高居第二位。

  深交所提出问询

  绿联科技冲刺创业板,面临不少质疑。例如,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的模式似乎难以证明其创新能力。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外协成品采购成本占采购总额比重分别为75.39%、74.01%、72.99%和 75.24%。自主生产主要由海盈智联、志泽科技两家子公司承担。

  深交所提出了“结合发行人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及是否为行业内通用技术、发行人市场占有率情况等,详细分析并说明自身的创新、创造、创意特征或其中某一项特征,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的问询。

  对此,绿联科技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公司在行业通用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在科技消费电子领域的工业设计、硬件设计、软件研发、工艺制造等方面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那么,绿联科技真实的技术水平如何?从专利数量与质量来看,最新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共拥有境内专利729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占比为1.6%,此外还拥有境外专利529项,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5项。值得注意的是,境内专利的外观专利占大头,手机支架、保护壳、保护膜等移动周边类产品的收入占比不断提高。

  以已上市的3C大厂专利情况作为对比,今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连接器“黑马”鸿日达,截至去年12月31日为止,取得专利123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去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业内较早做Type-C信号转换器的显盈科技同为深圳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专利总数为16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这两家大厂的发明专利占比均略高于绿联科技。

  一般来说,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创造性和技术水平依次降低。

  此外,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的研发费用率低于可比同行上市公司的平均值。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同行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5.59%、5.27%、5.06%及5.35%,而绿联科技于各期的研发费用率为3.17%、3.47%、4.54%及4.62%。

  对此,深交所要求绿联科技说明能否跟上行业技术更新替代,与可比公司相比是否处于技术落后的情形。绿联科技表示,公司研发费用率较低主要是与可比企业的业务模式、产品类别有所差异,但不存在技术落后的问题。

  “对于3C企业,持有专利的数量,主要是发明专利的数量,是衡量技术创新性的一个硬指标,这背后是公司投入的研发团队力量、研发费用等的支撑。”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要判断是否是硬科技,专利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热销情况和市占率情况也非常重要,产品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或非常大的优势,可以从市场实践中看出来。

  “这家企业的市场先发优势比较明显,后劲需要通过技术壁垒加码。”张毅分析。

  交易数据有纰漏

  有媒体发现,绿联科技与供应商披露的交易数据不一致,并且原因不明。2019年、2020年,公司对显盈科技的采购金额分别为5656.27万元、5484.6万元,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4.82%、3.88%,主要采购内容为音视频类成品、传输类成品、充电类成品,显盈科技在这两年内一直是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之一。但在显盈科技的招股书中,这两年显盈科技对绿联科技的销售金额分别为5555.42万元、5296.17万元。两者存在明显差距,两年中绿联科技披露的交易数据分别比显盈科技高100.85万元、188.43万元。

  同时,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绿联科技曾多次被行政处罚。2019年1月、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监管局出具了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2020年10月处罚原因为“发行人生产销售的PB132 绿联移动电源(20000mAh)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涉及罚款9.38万元。

  对此,绿联科技回应称,上述事项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此次深交所问询函中,还有部分问题围绕产品安全展开。据绿联科技披露,2019-2022年3月,公司有5起因产品质量瑕疵被迫下架、召回部分产品的情况。被召回的产品,有些整改后得以重新上架,不过,2019年公司销售的PB132绿联移动电源(20000mAh)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31241-2014),最终致使这批产品被封存隔离。

  最近3年,公司还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消费者起诉,一次是因为公司Type-C扩展坞导致客户笔记本电脑接口损坏,另一次是因为音频线长度不足;两起诉讼均达成和解,绿联科技分别赔偿5318.5元、560.08元。记者留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还涉及货不对板、数据线自燃、插口协议等问题。在如此多重因素的叠加下,绿联科技能否成功拿下IPO,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 来源:顶尖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