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12-2 12:08:48讯:
周黑鸭、钟薛高、奈雪的茶、小红书……投出一众网红品牌的“新消费猎手”天图投资,曾“输送”一批被投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如今,天图投资也悄然站到了资本市场的门口。
日前,天图投资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港股。据悉,天图投资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不超过1.99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天图投资若成功在港股上市,将拓宽境外融资渠道,加速本土创投机构“出海”,实现国际化发展。
老牌创投赴港IPO
成立于2002年的天图投资(前身“天图创业”),是境内较早从事股权投资的专业机构之一。根据灼识咨询资料,自2019年至2021年,天图投资于境内消费行业的投资项目数量,在所有私募股权投资者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腾讯投资及红杉中国。
截至2022年6月30日,天图投资的资产管理规模约为247亿元人民币(以下若未标明,皆为人民币)。其中,通过基金管理约196亿元及直接投资项下约52亿元。
近两年,在消费升级需求等因素的推动下,新消费品牌快速崛起。这些“新生力量”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自身估值亦是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天图投资所投资的公司中,23家公司的估值已达10亿美元。同期,天图投资的投资标的中,超过1/3公司的估值已实现翻番。其中,百果园等4家公司已公开宣布首次公开发售计划或已提交上市申请。
天图投资介绍,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管基金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8.2%、20.5%。
若此次天图投资顺利登陆港股,有望成为内地首家通过IPO上市的创投机构,也是首家实现“新三板+港股”两地挂牌的创投机构。
除天图投资外,今年以来多家VC/PE在上市方面有所动作。比如,私募巨头TPG于今年1月登陆纳斯达克,亚洲私募股权公司太盟投资(PAG)也在今年3月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此外,全球最大消费私募基金L Catterton、PE巨头CVC资本等也都传出IPO计划。
多重因素推动
“天图投资此次前往港股上市,将借助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引导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创投行业,补充机构资本金,做大自有资金出资规模,进而放大创业投资机构的基金管理规模。”一位创投机构资深人士表示。
受资本市场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的持续影响,股权投资基金普遍面临募资难的问题。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境内股权投资市场募资规模达到7724.55亿元,同比下降10.3%;新募基金数量2701只,同比下降7.2%。
天图投资在谈及发行H股的原因时提到,此次发行可以利用境外融资平台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为业务发展筹集资金,推进公司国际战略,并进一步扩大公司资本结构。
据悉,天图投资此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拓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及加强直接投资业务,具体用途包括:作为种子投资基金,扩大基金管理业务的资产管理规模;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投入自有资金等。
上述资深人士认为,此次上市有利于增强创业投资机构自身股权的合理流动,发挥上市公司多元化激励工具优势,优化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强化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管理水平等。
此外,深圳、广州等地亦在探索优秀风投创投企业上市事宜。
境外市场对于创投机构上市的要求较为宽松,或是天图投资选择在境外上市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境外成熟市场对创投机构上市并未作过多限制,与实业企业一样,机构上市时适用通常的上市标准;另一方面,境外对拟上市的创投机构的组织架构未设要求,允许机构保留GP(普通合伙人)与LP(有限合伙人)结构以有限合伙企业形式上市。
或为国际化提供助力
IPO将如何助力股权投资机构发展?或可从黑石集团的案例中窥探一二。
2007年,黑石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此次上市,也为黑石集团后来顺利度过金融危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在金融危机前夕,黑石从IPO中获得了40亿美元的现金,另外获得了15亿美元的循环信贷额度,可以在急需时调用。”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在自己的书中曾多次提到公司IPO一事。
苏世民表示,上市筹集的资金意味着黑石可以继续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投资,以确保公司拥有的人才和资源,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争取最具吸引力的机会。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为自身业务补充弹药之外,天图投资赴港上市,还是本土创投机构实现国际化的一次探索。
“相较于欧美巨头,本土创投机构在运营水平、盈利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境内机构未来或将逐步由单一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向综合型资产管理机构转型,经历管理业务多元化和覆盖地域国际化的进程。”清科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表示。
该人士认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创投机构选择谋求在合适的境外市场上市,可以开拓融资渠道,助力做优做强。未来境外上市或将成为本土机构国际化业务的策略之一。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通过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后,创投机构不仅要面对二级市场估值波动,还要应对不同市场的监管规范。本土创投机构更要不断提高投资能力和治理水平,才能借助IPO实现自身管理规模的扩张,获得更好的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