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12-18 15:33:45讯:
金融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长期以来,人们对金融的刻板印象就是“嫌贫爱富”,但挑选客户、设置门槛、要求抵质押等,其实是由金融业作为一个风险行业的内在规律与自身逻辑所决定的。
近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2022·径山报告》在京发布。会上,CF40 资深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张晓慧在发布分报告(《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时表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并不在于分配,在于通过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来最大化地动员各种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地把蛋糕分好。”
她进一步指出,金融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使得我们可以用于分配的蛋糕越来越大。即便初始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存在一定差异,也不会妨碍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保障。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只有紧紧把握其本质特征,通过跨期和风险管理去优化资源配置,才能促进经济真正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张晓慧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从分工角度上,金融政策在促进共同富裕当中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应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好。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收入分配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光是共同富裕的需要,明年经济高质量增长也需要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加持。”
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作用
金融的基本功能就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对资源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张晓慧表示,通过深化金融市场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减少资金跨期配置的风险,从而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为共同富裕提供必要条件和物质保障。
从时间的纬度看,分报告认为,作为货币的时间价值,利率是宏观经济和金融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变量,它连接着货币因素与实体经济,也是货币当局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微观主体的消费、投资等经济决策,进而影响物价和产出水平,并对不同微观主体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也将发挥一定的间接作用。
分报告表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在实现储蓄与投资的宏观经济均衡中发挥重要的价格信号作用。金融深化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有利于低收入群体通过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渠道增加收入和财富积累,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财富管理,有效平滑收入变化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实现跨期配置和保值增值,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与货币数量调控方式相比,通过利率价格杠杆引导更有利于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
从风险的纬度看,分报告认为,风险是金融的永恒命题。无数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剧烈波动往往会使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加剧贫富分化,因而具有较高的社会福利成本。做好风险管理,尤其是发现合适的工具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既是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国民财富合理分配的重要前提。
那么,有哪些合适的工具?张晓慧提出了三个助理工具,分别时候金融科技、有效风控、金融衍生品。她认为,金融科技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融资约束难题,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三农、小微等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有效风控可以帮助金融更好地支持科创,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收入分配和人力资本的提升;金融衍生品可以用于风险对冲,是保障收益、避免外生冲击扩大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手段。
金融助力共同富裕要权衡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在张晓慧看来,金融业是跟金钱打交道的行业,且主要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对资金进行跨期配置。为规避风险,这个行业往往需要抵押品或者说需要设置比较高的服务门槛,这一本质决定了金融业天然倾向于高信用人群,比较“嫌弃”低信用人群,或者说具有“嫌贫爱富”的特征。金融在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其实也存在分配效应,而且它往往对中低收入群体并不是那么友好,在结果上扩大了经济不平等。
“因此,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对于社会贫富差距的影响,权衡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张晓慧如是说。
分报告认为,货币政策本身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产出、就业和价格的变化间接发挥作用。尤其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不平等的总体影响并不十分确定,往往存在两面性。尽管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公平的作用有限,但央行仍可通过宏微观审慎监管、包容性金融发展及支付体系建设等发挥一定的作用。
分报告指出,金融发展必须在风险防范和鼓励创新中取得动态平衡,通过竞争开放和深化改革(而非严格的金融抑制)来促进金融安全和经济公平。既要积极支持市场力量大胆创新,又要对“有照行车”和“无照驾驶”施行监管全覆盖,更好地发挥金融部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公平方面的作用。
分报告表示,要想实现时间和风险的平衡,就必须确立起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在经济正常时期,货币政策应主要关注物价稳定的宏观总量目标,宏观审慎政策则主要针对金融体系,强调防范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实现金融稳定目标。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以此实现金融调控中时间与风险的有机平衡。
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边界
张晓慧认为,“社会分配的改善,根本上取决于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因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必须明确它发挥作用的前提和边界,把握好应有的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公平。”对此,分报告提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结构性政策可以边际改进分配结果。中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有着较长的实践经验和良好基础,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鉴于结构性工具在向市场释放明确信号、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传导机制方面仍有不足,且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并加大经济结构扭曲,因此结构性工具的使用应当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避免碎片化和不同行业之间攀比。
第二,助力共同富裕财政政策更关键。实现共同富裕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只有当政府融资能力有限,财政政策的结构性功能受限时,货币政策才不得不承担起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也就是说,助力共同富裕需要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等其他政策能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全方位深化改革将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金融活动引发的分配扭曲,本质上反映了实体经济的内部失衡,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制约了金融作用的发挥。根本上还需要通过全方位深化改革来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让金融更好地促进增长,助力共同富裕。
对此,分报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加快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加快深化养老金体制改革。三是加快深化金融双向对外开放。四是加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五是加快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六是加快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