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额7600亿,北上资金临近收盘快速流入,全天净买入43.6亿。
三大指数齐跌,沪指微跌0.02%报3167点,深成指跌0.56%报11295点,创业板指跌1.06%报2373点。两市3593股下跌,1323股上涨,成交额7600亿,北上资金临近收盘快速流入,全天净买入43.6亿。两市继续调整,成交量维持在低位,市场情绪依旧偏谨慎。
盘面上,医药、地产链股早盘冲高后进入横盘整理,细分熊去氧胆酸概念暴涨,新冠药、仿制药、疫苗等概念表现强劲,
中国医药(
行情600056,
诊股)、
众生药业(
行情002317,
诊股)等多股涨停,
新华制药(
行情000756,
诊股)经过昨日短暂调整后再度封板,录得10天8板;地产、、保险板块涨幅靠前,
苏州高新(
行情600736,
诊股)、
陆家嘴(
行情600663,
诊股)等股涨停。昨天表现强劲的汽配、信创、芯片概念跌幅靠前,光伏、锂电池概念股普遍下跌。
具体来看:
Chiplet概念股下挫,
麦格米特(
行情002851,
诊股)、
路维光电(
行情688401,
诊股)跌超6%,
高测股份(
行情688556,
诊股)、
京泉华(
行情002885,
诊股)、
光莆股份(
行情300632,
诊股)跌超5%,
海能实业(
行情300787,
诊股)、
联动科技(
行情301369,
诊股)等跟跌。
消息面上,美国商务部宣布将长江存储、
寒武纪(
行情688256,
诊股)等36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光伏股走弱,
绿康生化(
行情002868,
诊股)、赛伍科技跌超9%,
鑫铂股份(
行情003038,
诊股)跌超8%,
格利尔(
行情831641,
诊股)、上能电器跌超7%,
宇晶股份(
行情002943,
诊股)、
宝馨科技(
行情002514,
诊股)等跟跌。
据近日PVInfoLink发布的最新光伏供应链价格显示,本周链价格迎来全线下跌。其中,硅片价格跌幅最大,最小跌幅至6.4%,最大跌幅达11.6%;电池片各尺寸均价跌幅在5.8%-8.4%;多晶致密料均价下跌3.8%。
东方证券(
行情600958,
诊股)发研报指,国内光伏产业链整体呈现价格下跌态势,由于海外过节以及临近年末,出口组件需求有所下滑,而国内组件去库抢装进度尚未加速,使得库存量增加从而导致上游硅片,电池片价格难以维持,预计价格下跌的行情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汽车股跌幅居前,
众泰汽车(
行情000980,
诊股)、塞力斯跌超5%,
中通客车(
行情000957,
诊股)、
亚星客车(
行情600213,
诊股)、
江淮汽车(
行情600418,
诊股)跌超3%,安凯汽车、
中集车辆(
行情301039,
诊股)等跟跌。
新冠药概念股再度走高,熊去氧胆酸方向领涨,
中国医药2连板,
广生堂(
行情300436,
诊股)20cm涨停,
上海凯宝(
行情300039,
诊股)涨超16%,
新华制药、
众生药业涨停,
九典制药(
行情300705,
诊股)涨超9%,
赛升药业(
行情300485,
诊股)、
复星医药(
行情600196,
诊股)等纷纷走强。
消息面上,
中国医药与辉瑞公司签订协议,将在协议期内负责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进口和经销。协议签署、生效日是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4日,直至2023年11月30日止。
内房股表现活跃,
格力地产(
行情600185,
诊股)、
陆家嘴、
苏州高新涨停,万家企业涨超5%,
华侨城A(
行情000069,
诊股)、
中交地产(
行情000736,
诊股)涨超4%,
华发股份(
行情600325,
诊股)、
信达地产(
行情600657,
诊股)等跟涨。
消息面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强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平安证券指出,政策风向正在加速转变,需求端政策宽松可期,建议积极把握地产产业链行情。
个股异动
陆家嘴复牌一字板涨停,现报11.01元创近7个月新高价,总市值444亿元。公司昨晚发布公告,拟募资购买昌邑公司、耀龙公司和企荣公司股权。通过本次交易,
陆家嘴集团将位于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前滩国际商务区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有利于上市公司更深度地参与
陆家嘴金融城东扩及前滩国际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北向资金方面,北上资金净流入82.85亿元,其实沪股通净流入59.9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2.95亿元。
展望后市,国盛证券指出,在国内基本面复苏趋势不改,宏观资金面仍充裕,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资产荒”对A股估值形成有利支撑,考虑到当前市场呈现出较强的中期反弹特征,A股年底也可能是孕育后续大级别行情的配置窗口,当前建议保持价值略小于成长的均衡配置。操作上,在市场有效向上突破之前仍要控制好总体仓位适宜低吸,消费复苏有望成为驱动市场运行的主要逻辑,关注边际改善的医疗器械、军工、食品消费等板块和具有较高估值性价比的金融和地产链等权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