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美联储史诗级加息周期:原因、影响、应对及展望

加入日期:2022-11-7 0:26:4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11-7 0:26:45讯:

  

  美元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联储掌握着全球流动性的阀门,历史上每次美元周期均兴风作浪搅动全球金融市场、资本流动、大宗商品、通胀、就业、房地产等。

  今年美联储开启40年来最大力度的加息进程,堪称史诗级加息周期,对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出口、资本市场、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等影响多大?如何应对?

  11月美联储加息75bp,将联邦基金利率抬升至3.75%-4.00%区间,年内连续四次加息75bp,为过去40年来最大力度。

  9月美国CPI同比高达8.2%,10月欧元区CPI高达10.7%,对抗通胀成为美欧央行首要任务,全球告别“高增长、低通胀、大缓和”黄金时代,步入“低增长、高通胀、大动荡”黑铁时代。

  美国在滞胀,欧洲在衰退,中国在筑底,这就是世界经济三大版图的景象。

  我们对未来世界经济三大判断:第一大判断,欧洲有可能爆发全面经济金融危机,提防欧债危机重演,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也难逃一劫;第二大判断,全球经济正在开启新一轮深度衰退,美国经济也难以幸免独善其身;第三大判断,如果作出科学应对,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关键是新基建、新能源、民营经济重获信心、平台经济发挥创新作用、稳楼市房地产软着陆等。

  要对当前及未来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有充分估计,在外需持续大幅回落的背景下,做好新一轮扩大内需的政策储备,准备好弹药。当前稳增长优先于防通胀,宽信用优先于宽货币,关键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

  1 美联储史诗级加息周期的原因:通胀创历史新高,抗通胀仍是美联储首要目标,但金融条件收紧已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11月议息会议,美联储如期加息75bp,将联邦基金利率抬升至3.75%-4.00%区间,连续四次议息会议加息75bp。美联储此举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激进的紧缩政策,近半年来引发了全球非美金融市场动荡、资本流出、汇率贬值,经济增长压力以及整体的金融不稳定局势;美联储如此激进的加息在扰动非美经济体的同时也难免不引发对美国自身金融稳定的担忧。近期,美国财长耶伦公开喊话称美国财政部有能力以回购国债的方式应对美国国债市场的不稳定性,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示开始关注美国的金融稳定问题。

  尽管如此,鲍威尔依然强硬的表示,在短期内不会停止加息。但在12月和明年1月间的会议上可能会考虑延缓加息幅度,同时认为市场基于9月SEP结果对终点利率的预估偏低(4.8%)。市场对鲍威尔的发言有不同类型的解读,包括了12月放缓加息幅度,以及终点利率或达到5.5%等。无论哪一种解读,我们都需要强调一点:美联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首要任务就是抗通胀,且美国经济的部分衰退不会阻止其加息的步伐,而能够成为真正掣肘的是美国自身的金融稳定。

  美联储持续史诗级加息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居高不下、续创新高的核心通胀水平以及逐渐蔓延开的薪资增速诉求。9月核心CPI环比和同比继续大超预期:9月核心CPI环比0.6%,市场预期0.5%,同比6.6%,预期6.5%。主要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是房租分项的自有住房等价和房租环比均为0.8%,是自1990年6月以来的最高环比数值。第二是商品价格的变动产生分化,商品类别下降幅度和比例不及预期。第三是服务价格涨幅巨大,医疗服务价格环比进一步上升至1.0%,运输服务的价格环比1.9%,均为年内新高。

  而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降温速率不够快:11月4日发布的美国10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6.1万人,为2020年12月以来最低,但依然超过预期的20万人,且失业率仍然处于历史低位的3.7%。非农时薪同比增速较9月再度回落至4.7%,为202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尽管薪资增速有所放缓,但该数字与疫情前的平均2%相比依然过高,需要进一步大幅放缓以缓和服务业整体的通胀态势。

  另外一个美联储加息的“底气“来自于其三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年率录得2.6%,高于预期值2.4%;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录得1.8%,也高于预期值1.6%。美国在连续两个季度录得环比GDP负值后,在商品和服务的净出口的拉动下显著反弹但呈现出”衰退式顺差”:其净出口对于GDP的拉动来自于出口扩张的1.6%与进口收缩的1.1%,而非同时扩张。

  另一方面,持续加息所带来的金融条件收紧对于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愈发明显。作为对利率最敏感的分项,在连续的加息动作下,代表着美国内需的消费和投资开始降温。例如住宅类投资分项连续六个季度收缩,且同比从上一季的-17.8%扩大到了-26.4%,最直观的表明了加息对于地产等利率敏感性行业的抑制;除此之外,美国核心资本品的实际订单量的按月环比持续收缩,以及美国30年期房屋抵押贷款破7%,创2008年以来新高等,都说明了美国金融条件的收紧对投资类需求的压制愈发明显。

  

  2 影响:加重欧洲经济衰退,提防欧债危机重演

  当下欧洲的经济形势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英国已经步入衰退,整个欧洲距衰退仅一步之遥,而强美元周期引发的资本外流下,欧洲金融危机风险快速酝酿。

  11月3日,英国央行宣布加息75bp,此举为33年来最大加息幅度。英国央行自去年12月起已连续8次加息,利率水平到达3.00%水平,创2008年以来新高。一方面是英国自身面临着双位数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缓资本外流而不得不对美联储的加息行为进行应对。在美联储持续史诗级加息下,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近期先后表示过快的资本外流已经引起了足够的关注,但是也无奈的表示不会匹配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因为他们承担不起相应的经济收缩冲击。英国央行硬撑着加息抵抗通胀的同时,也直白的表示英国当前正处于衰退中:预计第三季度GDP收缩0.5%,第四季度进一步收缩0.3%,最终2022年全年GDP收缩1.5%,全年CPI同比或超11%。欧元区的经济也并不乐观,尽管GDP还在水平线以上苦苦支撑,但整体的通胀形势愈演愈烈。欧元区10月CPI同比10.7%,环比1.5%,大超预期且是有史以来最高数值。

  大宗商品价格并未快速走弱,叠加非美货币持续弱势的大背景下,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中游制造国既承受了汇率损失,又要面临需求极端收缩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双重夹击。最直观的就是其贸易顺差迅速缩窄,甚至持续录得负值。而欧洲又比韩、日更脆弱的原因在于其对于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要更高,而且身处欧盟之中不得不“共担”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经济几近衰退,而核心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美联储过快的加息幅度引发欧洲的资本迅速外流,经济迅速降温,制造业和工业部门景气度显著下降,整体欧洲的需求疲软。

  对于欧洲经济而言,在衰退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提防欧债危机重演:欧元区整体系统压力指标已接近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水平,可谓是乌云压“欧”欧欲摧。破题之道还得看俄乌冲突的演化,但主动权已不在欧洲一方。

  

  3 影响:中国外需下滑,出口持续大幅下降,扩大内需重要性提升

  3.1 外需疲软拖累中国出口

  中国外需景气度在美联储加息引发的海外经济需求疲软下出现加速下滑迹象。10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6%,略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但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国际地缘因素、海外经济放缓、以及欧洲部分地区能源供应链受阻,拖累外需持续下滑。10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50.4%,大幅下滑1.6个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6.6%,德国制造业PMI为45.7%,连续四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从海外出口看,10月韩国前20天出口同比-5.5%,各类与外需相关的指标均显示近期海外的需求大幅放缓。

  2022年中国第1、2、3季度GDP增速分别为4.8%、0.4%和3.9%,前三季度GDP增速3.0%。7-9月经济正在筑底,基建投资和高端制造业投资高增为主要拉动项,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低迷,消费疲软,出口明显下滑。2020年以来,中国产业链优势凸显,出口对GDP起重要支撑作用。但三季度开始,外需下滑对出口拖累明显,稳内需重要性上升。

  可以预见的是,外需随着欧洲的实质性衰退以及美联储史诗级加息的延续,在未来只会进一步下滑,中国需要提前预备弹药扩大内需。

  

  3.2 人民币短期仍面临贬值压力,但幅度有限

  作为全球利率的主要锚定之一,美联储持续加息势必会进一步提升美元相对于全球其他货币的强势地位,从而推高全球对美元和美元计价资产的需求。尤其是11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表示了“加息幅度可能会缓,但终点利率可能会高“的表述后,叠加美国目前通胀形势尚未出现转机,美元短期内可能继续维持强势。人民币兑美元短期继续承受相当的压力,也有部分投机性交易行为促使人民币汇率在某段时间内”非合理“贬值。但是我们认为应该相信人民币汇率的价值导向与中国央行的逆周期调控能力,合理看待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同时不要只盯着”人民币-美元”对,而要放眼人民币与世界其他非美主要货币的变化趋势,而人民币汇率在后者的表现依然展现了强大的韧性。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解读二十大报告中着重提到,未来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人民币的实际表现看,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今年接连突破了6.8,7.0和7.2等重要的心理关口,但总的来说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2021年末基本持平。

  在人民币汇率这一问题上,我们强调依然应该正视汇率反映基本面的根本属性,回归中期国际收支驱动视角,关注人民币“价值“,而非”价格“。短期来看,人民币确实受到了包括风险偏好下降,大类资产联动和俄乌冲突等非市场因素的冲击,叠加整体的美国加息周期和美国短期相对较好的基本面(中美双周期),汇率短时间承压。但也需要注意到,从10月初至今的一个月时间内,离岸人民币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有四个交易日单日人民币升值超600基点,继10月26日单日升值了1260基点后,1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单日再次大幅升值超1500基点,创2010年有数据以来最大涨幅。

  这种大幅的离岸市场人民币升值显然不是单纯的市场交易行为,而更大可能是央行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逆周期干预,打击单方面看空人民币的投机交易行为。创历史的单日人民币升值已经证明了央行逆周期的调控能力,现在依然还在看空人民币的参与者应该认清现实,以基于基本面和中期国际收支驱动的视角进行人民币外汇交易。看清央行维护人民币市场化的决心,以及严厉打击任何过度单边投机人民币趋势的决心。

  中国经济正在持续边际改善,而美国的经济动能正在衰退,英国已经公开宣布进入衰退,欧洲离实质性衰退也仅一步之遥。越来越多的央行已经不再追随美联储激进的加息幅度,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幅度或开始放缓,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空间有限,有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企稳复苏而逐步收复失地。

  3.3 中国的资本外流已经边际好转,未来有望信心转暖

  与汇率息息相关的便是利差与相应的资本流动,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自6月底开始已经倒挂,近期有所加深。伴随着美联储的再次激进加息,不仅是处在中国的资本,而是全世界的资本都在向美国流动。8月美国海外私人资本净流入为2929亿美元,海外官方净流出为173亿美元。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长期证券增加了1752亿美元;美国投资者持有外国长期证券减少了227亿美元。资本净流入的斜率几近创造1980年以来最快的记录。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角度看,3月至8月,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组合净流出超500亿美元,是资本流出的重灾区。而中国3月-8月净流出为548亿美元,其中股票净流出59亿美元,债券净流出488亿美元。如果以境内银行代客收付证券投资看作中国资本流动的指标,从2月至9月净流出超1700亿美元。

  但我们认为资本流出最快的时间已经过去,一方面中国的外资流出主要以债券投资为主,而中国央行近期表示10月份外资对于中国债券呈现净买入,拐点已现;另一方面中国的股票市场在持续调整后已经足够的具有长期吸引力,且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对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都是有力的支撑。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放缓,美国经济边际放缓,以及中国经济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下的筑底,资本外流有望放缓。

  3.4 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吸引资本持续流入中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中国货币政策一如既往的连贯性与持续性。易纲行长近期在发言中再次强调,“我们没有实施量化宽松、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利率水平在全世界居中,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较低,人民币汇率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物价走势整体可控,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货币政策的连贯性也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来到中国,投资中国,并长期看好中国。

  继续实行“以我为主”的稳健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在美联储如此翻江倒海般的加息周期中“不作为”,而是更应该珍惜我们整体金融审慎体系下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做到精准施策,施策有效。过去的近一年中,为了维护中国经济的稳定,我国央行果断出手通过不同的降准,降息(LPR)政策托底中国经济。我们正在经历宏观层面的中美双周期,尽管当下的中美的货币政策差依然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自己的框架中妥善调控,做到保民生,保就业,保经济的重要目标。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变量,但从目前来看,并不构成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制约。

  3.5 是该出手稳楼市了

  此轮强加息周期中,无论是中国面临资本外流的边际回暖,还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以我为主”固然都是向好的信号,但这对于风雨飘摇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依然不足够。近期房地产销售依然疲软,房企现金流紧张,民营房企最后的堡垒——少数的几位三好生也出现创始人卸任、股价大跌、海外美元债重组等。10月前30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同比为-21.5%,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22.4%。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核心是“缺钱”:缺钱发工资,缺钱给供应商,缺钱保障交楼,缺钱偿还债务。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全球资本向美国流动以及相对低评级企业债发行难度的提升都对于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制约,众多中国房企技术性违约海外美元债也是无奈之举。强美元周期与弱中国房地产周期叠加在一起,也加大了救助楼市的难度。

  在不“大水满贯”的政策指导下,恢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信心比贷款展期等措施更为重要。毕竟海外金融条件只会收的越来越紧,单纯的“对抗”强美元周期毫无意义也无必要,如果强美元周期改变不了,那就从弱地产周期开始改善。对于房企审慎区分,实现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争取在美联储转向之前有实质性进展。一方面是当下对海外债务的技术性违约只是权宜之计,这也涉及到未来众多中国其他行业企业发行海外美元债的信用问题;另一方面,未来在美联储转向后债券的发行成本和票面利率也会相应降低,也利好重组成功后的中国房企通过(海外)市场化的形式解决遗留的债务问题。

  

  4 展望:美联储可能继续加息,中国应以我为主、做好自己的事情、扩大内需

  对于美国经济自身而言,核心通胀环比依然没有放缓的趋势,而劳动力市场在边际降温下,整体还是过于强劲。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掣肘只存在于美元流动性是否会在缩表与加息的组合拳下大幅收紧,从而对金融稳定带来挑战。至少从短期来看,我们认为美联储不会大幅放缓加息的步伐。高通胀持续的越久越顽固,不如毕其功于一役,持续大幅度加息进行打压。如果说对于转向进行量化的话,那核心PCE同比持续处于3.5%-4%区间,核心CPI同比处于4%以下,且失业率达到至少4.5%的水平。至少现在来看,还为时过早。最核心的还是在于12月美联储加息力度的选择,美联储的“史诗级”加息或还将继续,除非通胀或就业数据出现突变。

  对于中国来说,美联储的史诗级加息只是短期扰动,我们应该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有着坚定的信心,以我为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受干扰。稳增长优先于防通胀,宽信用优先于宽货币,当前关键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中国经济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做好长短期政策相结合,短期稳增长,长期提高潜在增长率和发展可持续。短期看,稳增长上升为首要任务。四季度经济在全年份量最重,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好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有领先性的社融信贷反弹,经济有望短期筑底,但政策需要继续发力。长期看,跟过去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更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平衡、安全和可持续性。如果科学应对,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我们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产业链、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勤劳智慧的广大人民群众、有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有富有韧性的经济体系。相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各界将不断增强对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信心。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