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银行巨头瑞信的“危险时刻”:并非存亡之秋或需转型自救

加入日期:2022-10-5 13:16:0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10-5 13:16:08讯:


  关于瑞士信贷(下称“瑞信”)的传闻再一次证明了,在全球经济紧绷的时刻,市场会有多紧张。

  上周末,受澳洲广播公司(ABC)商业记者David Taylor在社交平台中发布的一条关于“某欧洲银行将破产”的消息扰动,瑞信信用违约互换(CDS)立即攀升至近250个基点,在网络内引发了“瑞信是否将成为下一个雷曼”等“讨论”。

  传言持续发酵,对瑞信资产状况的猜测下,据报道,瑞信高管在上周末一直在告诉投资者、投资者和交易对手,该行有偿付能力,其资产负债表处于健康水平,一切均在掌握之中。与此同时,瑞信小范围的提供了该行首席执行官Ulrich Koerner此前撰写的内部备忘录,以安抚财富管理客户。

  瑞士信贷确实处于困境中,事实上,自去年以来,该行便陷入供应链金融公司 Greensill与家族理财办公室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的行业风波,瑞信分别受损17亿美元与55亿美元,同时受到了对其风险管理的质疑。

  然而,认为瑞信正面临“雷曼时刻”且将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不免夸张,该行并未处于传言中“如此崩溃的边缘”。花旗集团银行分析师Keith Horowitz表示, 目前的情况与2007年相比是天壤之别,在资产负债表在资本和流动性方面,二者存有根本性差异。

  此外,瑞信6月季度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为13.5%,该数值被视为稳定水平。同时拥有527亿瑞士法郎(合530亿美元)的核心和额外一级资本,占风险加权资产的19.2%。

  即便本次传言无法将“瑞信糟糕的资产状况”自证,其仍向瑞信管理层释放了信号:尽快拿出一版可信、扎实的战略方案。根据官方消息,瑞信将于10月27日正式公布其转型计划。

  10月3日晚间,ABC商业记者David Taylor删除了此条引发热议的推文。受此消息影响,周二,瑞信美股盘前涨超4%,此前在欧洲市场高开5%。

  并不是一场“生存危机” 现在也不是2008年

  上周末,澳洲广播公司商业记者David Taylor的一则“可靠消息报道,一间大型投资银行濒临破产。”的推文几经发酵。因涉及较多风波,且具备较多的做空条件,市场将其目标直指瑞信。

  受猜测影响,瑞信的信用违约互换指数当即攀升至250个基点,正接近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时的水平(CDS违约掉期价格越高,说明违约概率越大)。由此,有言论声称,瑞信或无力还债,并将引发银行业风险。

  瑞信首席执行官Ulrich K?rner上周五向全公司发送了一份备忘录,试图安抚员工。

  在备忘录中,Ulrich K?rner表示:从现在到10月底,市场和媒体将有更多的噪音……外界许多消息存在不准确的陈述。也就是说,不要把日常股价表现与银行强大的资本基础和流动性状况混淆起来。

  备忘录补充称,瑞信仍有近1000亿美元的资本缓冲,而且在第二季度末,该行有近2380亿美元的优质流动资产。“推测我们存在流动性问题完全是错误的。”

  但市场并未立刻买账。周一早盘,瑞信股价一度跌约9%,跌幅随后拉升至12%至历史低点。但当天晚间,该行股价有所反弹,收回约全部损失。

  为回应外界对其财务实力的担忧,据媒体报道,瑞信高管于上周末向大客户、交易对手和投资者保证,该行流动性和资本状况良好。一位参与讨论的瑞信高管称,其收到了来自顶级投资者的支持。

  报道称,瑞信高管否认了有关银行已就可能筹集更多资金的问题正式与其投资者接洽的报道,并坚称瑞信正试图避免此类举措,因为其股价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且由于评级下调,借贷成本更高。

  Ulrich K?rner保证,瑞信拥有接近1000亿美元的资本缓冲,并预计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继续保持在13%-14%。但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Market预测,现实情况可能要糟糕得多。

  另据报道,在10月3日为向投资者发表讲话的高管准备的一份简报中,瑞信写道,瑞信拥有强大的资本和流动性状况以及资产负债表。股价的变化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数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瑞信并非面临着“生存危机”,此次市场波动与其说是对该行最终偿付能力的担忧,更像是一场混乱的交易。

  分析师指出,瑞信此次困境更为相似的对比是2016年和2017年的德意志银行,及2011年的摩根士丹利

  2016年-2017年,受欧债危机拖累、14亿欧元的亏损与140亿美元的索赔要求,德意志银行信用违约掉期激增,也曾引发“雷曼时刻”言论。而由于2011年“欧洲债务上风险敞口很大”的市场传言,摩根士丹利信贷息差出现飙升。

  对于瑞信是否将银行全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时,花旗集团银行分析师Keith Horowitz表示,很难看到系统性的效应。 “我们理解担忧的性质,但目前的形势与2007年相比不同,因为资产负债表在资本和流动性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

  摩根大通分析师Kian Abouhossein在10月3日表示,截至第二季度末,瑞信的财务状况健康,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衡量其财务实力的指标)为13.5%,流动性覆盖率为191%。“瑞信已表示,短期内有意维持13%至14%的CET1比率,因此第二季度末的CET1比率远低于这一区间,流动性覆盖率也远高于要求。”

  花旗集团分析师Andrew Coombs称,与同行相比,瑞银的资本充足率较高,这意味着按照12.5%的资本充足率,该行将有25亿瑞士法郎(合25亿美元)的超额资本。他预计,若瑞信如其所暗示的那样,出售其证券化产品业务,这一目标将达到25亿瑞士法郎(合25亿美元)。

  10月3日晚间,ABC商业记者David Taylor删除了此条引发热议的推文。ABC表示,其已提醒David Taylor提醒社交媒体准则。

  受删帖消息影响,周二,瑞信美股盘前涨超4%,此前在欧洲市场高开5%。

  管理层需要迫切行动打破僵局

  本次倒闭传言难免夸张,但与同行相比,瑞信确实面临着更多困境。今年至今,瑞信股价跌约60%。

  风险管理问题是对该行最为直接的担忧。2021年,瑞信将1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投入Greensill的供应链融资贷款项目,后者于同年3月宣布破产,致使瑞信关闭了其持有 Greensill 债券的100亿美元供应链金融基金,并对其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了整顿。瑞信此前表示,截至2021年底,已向 Greensill 提交了5份保险索赔,对应的瑞士信贷资产管理风险敞口约为12亿美元。

  随后,瑞信与野村证券等卷入家族理财办公室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的爆仓事件,瑞信最终造成损失超50亿美元。

  风控不佳外,对于瑞信债务资本市场和SPACs等核心业务领域的疲弱,投资者担忧,与同行相比,该行的竞争力已经下降。

  瑞信在7月27日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二季度净营收录得36.5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29%,同期公司净亏损15.9亿瑞士法郎。

  对于业绩表现,瑞信前CEO Thomas Gottstein表示,在投资银行方面,瑞信受到了更高的诉讼条款和其他调整项目的影响。 此外,整体业绩还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的严重影响,包括地缘政治、宏观经济和市场因素。

  此外,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及风波之下,瑞信数名高管已离职。曾任瑞信全球银行业务联席主管Jens Welter已同意加入花旗集团,今年一月,瑞信前董事长Antonio Horta-Osorio被爆于去年7月违反英国当时的防疫要求,最终辞任董事长一职。

  在二季度财报公布的同日,瑞士信贷宣布任命Ulrich Krner替代Thomas Gottstein,自2022年8月1日起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官,后者曾负责瑞信资产管理业务。瑞信还宣布正进行全面战略审查,期望在中期内将集团的绝对成本基础降至155亿瑞士法郎以下。

  在7月公布的战略审查计划概述中,瑞信提出希望出售证券化产品业务等盈利部门,希望避免融资能力受损。证券化产品业务将抵押贷款等债务打包,然后作为证券出售以减少资本负债,但也会使其失去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部分分析师认为,瑞信目前可采取的最佳方式或许是及时,甚至是在10月27日之前,公布出具体且切实可行的转型计划。

  按照计划,瑞信将在10月27日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时,更新全面战略审查的进展。

  据报道,瑞信董事会的最新计划是,将投资银行业务分拆为三家,并重新启用一个“坏银行”收纳高风险资产和专门用于处置的业务部门。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估计,重组将给瑞信的资本状况留下40亿瑞士法郎的缺口。分析师同时预计,该计划很可能造成该行裁员数千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