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证指数在3000点这一点位上上下下,震荡市下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拉长周期,医药板块或许正是布局好时机。
10月26日早盘,医药板块持续近两日高开高走态势,Wind数据显示,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上涨6.21%,中证医疗指数上涨5.79%,中证医药指数上涨5.13%。
事实上近几年,医药行业白马股辈出,部分深耕此板块的基金业绩表现亮眼,平安医疗健康便是其中之一。根据平安基金定期报告显示,截至9月30日,该基金成立以来总回报为69.02%,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注1)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市场上少有的在医药行业覆盖较全的基金公司,平安基金在医药赛道的布局上,不仅有主动权益类基金,还有港股医药ETF(159718)、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013873)、医疗(516820)三只医疗类指数型基金。产品类型覆盖主动权益型基金、ETF、被动指数型基金,同时持仓包含A股和港股的创新药、医药服务等相关领域优质公司。
长期业绩表现不俗 产品类型覆盖全面
站在3000点的关口,哪些产品可以持有?简单来看,能够抗住市场波动,并提供长期可持续稳健收益的产品值得关注。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平安医疗健康用数据验证了穿越牛熊的可行性。根据平安基金2022年三季报,截至9月30日,平安医疗健康成立近3年来总回报为54.5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19%。
在选股逻辑上,该基金基金经理丁琳表示分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长久期资产,因为该类公司所处的行业空间大、商业模式优秀,自身竞争壁垒突出;另一类则看重短期景气度比较高,近2-3年业绩增速高,估值相对较低,其自身竞争壁垒没有第一类公司突出,但综合估值性价比突出的公司。另外,在持仓方面该基金也是围绕上述两类公司进行组织,并以长久期资产为主,短期景气度高的资产为辅,重点布局消费医疗、医疗器械、药店、中药、CXO等领域。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药行业专业性较强,细分行业众多,研究门槛较高,使用ETF把握行业Beta性机会是门槛最低,也是交易最为便利的方式。在ETF产品方面,平安基金旗下还有港股医药ETF、医疗创新ETF、以及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三只医药类指数基金,截至9月30日均超越对应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注2)。
投资范围覆盖A股和港股 满足投资者多元需求
《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平安基金旗下已成立的医药基金,不仅业绩表现稳健,而且投资标的覆盖A股、港股医药板块个股,为不同投资需求的投资者提供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医疗创新ETF、港股医药ETF分别是市场首只A股“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主题ETF,以及市场首批纯港股医药ETF。
在指数方面,医疗创新ETF跟踪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据了解,该指数为平安基金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合作编制,编制过程中重点考量成份股的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及创新研发投入,成份股包含30只行业盈利能力较好的股票,而且细分赛道之间配置均衡,使得指数具备一定的分散性。从行业分布来看,该指数成份股覆盖医药领域内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以及创新药三大板块。
而港股医药ETF跟踪的则是中证医药卫生综合指数。该指数属于中证港股通行业综合指数系列,成份股均为港股医药卫生行业股票,其中有较多未在A股上市的创新药公司。从指数成份股来看,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中有83个成份股,包括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商业5个申万二级行业。
除了基金持仓标的涵盖A股、港股医疗板块上市公司外,4只医药基金也为不同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契机。比如,医疗创新ETF已经在上交所上市,满足场内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则是为场外投资者“供应”机会。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医药ETF可支持“T+0”交易,满足了投资者资金灵活性的需求。
医疗板块迎来绝佳左侧配置机会
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偏低迷,围绕3000点上下起伏。进入四季度后,A股、港股的医药板块又有哪些投资机会?
从医药行业来看,平安基金基金经理钱晶表示,目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偏低区域,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也处于底部,受益于长期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医药板块具有“防御成长”属性,在较高的宏观不确定性环境下更具配置价值,板块迎来绝佳左侧配置机会。
针对后续港股医药板块走势,平安基金指数投资总监成钧认为,从当前位置看,港股医药板块估值性价比较高。生物科技创新药板块,随着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有望步入收获期,创新药出海也有望带动估值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港股医疗器械板块中包含较多18A上市未盈利公司,医疗新基建有望加速推动的国产替代。疫情复苏后,医疗服务、CXO、血制品等板块也有望受益。
展望后市,平安基金主要看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策修复。近期集采政策及医保谈判规则调整助力行业估值修复,关注创新药、仿制药、IVD等领域。二是医疗新基建。大规模医药贴息贷款有望加快医疗新基建持续推进带来机会。三是中药OTC。无论在医保还是中药审评以及审批上均有所侧重并推进。四是消费医疗。医疗服务、消费属性药品器械均有望在疫情放松后恢复增长,且上述行业自身壁垒较高。
注1:数据来源:平安2022年三季报,截至2022年9月30日。平安医疗健康成立于2017年11月2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6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40%。2018-2021年,成立至今,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18.97%/-12.88%、41.39%/20.09%、85.54%/30.73%、4.71%/-4.62%、69.02%/9.58%;期间任职基金经理分别为乔海英(2017-11-24至2021-06-07)、神爱前:(2021-05-26至2022-06-23)、丁琳(2022-06-23至今)
注2:数据来源:平安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2022年三季报、2022年三季报、以及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A2022年三季报。数据截至2022年9月30日。平安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成立于2021-12-16,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成立至今,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32.68%/-35.66%。期间任职基金经理分别为成钧(2021-12-16至今)。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ETF成立于2021-06-09,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收益率,2021年和成立至今,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25.13%/-25.13%,-49.59%/-50.31%。期间任职基金经理分别为钱晶(2021-06-09至今)。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A成立于2022-03-11,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收益率*95%+同期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成立至今,基金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17.40%/-16.21%。期间任职基金经理分别为钱晶(2022-03-11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