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1-26 0:44:58讯:
2022年,老板要给你加钱了!日前,上海百强企业博尔捷集团旗下博尔捷人才研究院发布《博尔捷2022年薪酬报告》,报告预测,2022年总体薪酬预期涨幅5.28%,全国范围有66.2%企业制定涨薪计划。
据了解,该项调查结果基于我国26个城市13大行业的数据,报告称,2022年数字化人才薪酬或在高位运行,技术研发岗位待遇预期增幅11.3%;灵活用工群体增大,薪酬亦呈上涨趋势,且高于固定用工薪酬涨幅,预期增长率达7.2%。
全国企业整体涨薪幅度情况为:59.9%企业涨薪幅度在1%-5%,47.3%的企业涨薪幅度在6%-10%,9.7%的企业涨薪幅度达11%-20%。
报告称,与往年相比,整体涨薪力度较弱,累计有九成企业涨薪幅度在10%以内,主要受个别行业、局部有散发疫情的地区数据的影响。
外资涨薪企业占比高,民企平均涨幅更高
博尔捷人才研究院赵筠博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依据此次调查结果,外资涨薪企业占比高,但民营企业平均薪酬预期涨幅更高,国企薪酬水平稳中向好。”
分不同企业性质来看,欧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有涨薪计划的企业占比分别为72%、67%,合资企业、民营企业涨薪比例分别为65%、61%。外资企业中上调薪资的企业占比更高。
但是从调薪幅度来看,民营企业平均调薪幅度最高,为7.55%,其次是欧美外资企业,为7.06%,合资企业平均预期涨薪幅度为6.38%,国有企业平均涨薪幅度为5.79%。
“究其原因,尽管境外企业复工复产仍然受疫情影响,但境内外资企业恢复情况较好,而且国有企业一如既往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民营企业由于分布广泛,企业规模及发展状态不同,调薪情况差别较大,部分利好的民营企业涨幅在10%以上,部分则仅小幅上调,影响了总体平均水平。”赵筠告诉记者。
预期涨薪幅度北上深遥遥领先,南京紧随其后
上述报告显示,从五大区域的预期薪酬水平来看,2022年长三角地区年人均薪酬维持在最高水平,为13.39万元,年平均增长率7.23%;珠三角预期涨薪幅度紧随其后,增长率达7.12%,平均年薪酬仍高达12.83万元;环渤海地区年平均薪酬12.13万元,年平均增长率6.94%,中部地区年平均薪酬突破10万元,中部、西部地区年平均增长率5.38%、5.30%。
2022年,从城市平均薪酬预期水平来看,北京以148643元/年居首位,上海144569元/年紧随其后,南京市平均薪资达124605元/年,超过广州123984元/年。这与南京市产业结构有关,石化、电子、钢铁、汽车支柱性产业占据相当高的比例。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区域间的薪酬差距仍然明显存在。
互联网及IT行业预计涨幅7.5%,教育行业或将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薪酬涨幅水平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在火热进行中,2022年,互联网及IT专业人才备受欢迎,薪资以7.5%的涨幅在增加。
调研报告称,2022年,医疗医药行业薪酬以7.3%的涨幅维持高稳定增长的态势,国内老龄化加剧以及疫情尚未完全结束都让医疗医药行业备受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药品集采、医疗器械集采、医保目录更新、药品价格降低等因素,也对大量没有核心研发能力的医药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汽车行业正处于关键的变革期,诸多知名大厂纷纷入局造车行列,采用互联网思维造车,明显拉高汽车行业薪酬。其中与无人驾驶相关人才的年薪涨幅预计在20%以上,尤为稀缺的博士生年薪涨幅在30%左右。
教育行业受“双减”政策影响明显,首次出现负增长(-2.8%)。同时,受市场和政策影响,房地产行业薪酬预计增长3.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企业薪资整体上涨,但历年涨幅呈下降的趋势,随着房地产行业从高速发展步入有质量发展的阶段,出现政策规范、规模见顶、融资收紧、现金流紧张等现实挑战,部分房企雇员薪酬竞争力在逐步下降。我们预期行业人均薪酬将出现历年来的首次下滑。”赵筠对记者说。
从企业内部分岗位来看,技术研发岗2022年预期涨幅最高,达11.3%,其次为市场销售部和采购供应链部门,涨幅分别为7.4%、6.9%。由此可见,大多企业正致力于激发内部创新,打造研发创新激励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使“共享员工”模式兴起,国家在扶持新经济形态企业开展灵活就业,企业对用人模式态度发生转变,而就业者对灵活用工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升,与此同时,薪酬明显呈上升趋势,这些都成为复合用工的发展动力。
共享员工是指不同用工主体之间为解决特殊时期阶段性用工紧缺或富余的问题,在尊重员工意愿、多方协商一致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前提下,将闲置员工劳动力资源进行跨界共享给具有用工需求缺口用工主体的一种用工方式。
数据显示,由于数字经济转型以及疫情影响,2022年企业使用灵活用工占比从2021年的27%将上升至33%,与此同时,2022年灵活就业者薪酬也表现出显著上涨,且高于固定用工薪酬涨幅,预期达7.2%。
赵筠分析认为:“最初主要是疫情期间一些暂时难以复工的中小企业员工工资支付压力大,借调给线上零售企业,作为门店员工、配送小哥等。这种模式目前已出现在物流、制造业等行业,并且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共享员工薪资一般由合作方商议而定,薪资根据行业情况而定,整体有小幅上涨。”
具体来看,灵活就业者中如简单划分为知识型和劳动力型,其中以劳动力型灵活就业者居多,占85%,但就薪资涨幅而言,知识型灵活就业者的薪酬涨幅更高,可达到14.3%。因此也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就业人群,实现新个体就业或者通过兼职方式拓宽收入。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