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国盛策略:上游行情没有结束成长价值继续收敛

加入日期:2021-9-12 14:16:4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9-12 14:16:48讯:

  核心观点

  8月以来,我们的策略观点强调了两个判断,一是上游周期仍然是现阶段最确定的方向;二是成长与价值的收敛才刚刚开始,目前这两个判断都在持续印证。与此同时,近1-2个月股市持续的巨额成交吸引了各方的关注。A股巨量成交来自于何处?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宏观逻辑?

  5000亿的交易增量中,数据可解释的规模有限

  从7月开始,A股交易量逐步抬升,日均成交阶梯式地从1万亿扩充至1.5万亿。从可跟踪到的日频数据(主要包括北上、两融、ETF)来看,只能解释1500-2000亿的增量,且在提升幅度上与整体成交基本一致。而从增量资金来看,除了私募资金外,并未看到明显的提速。因此,还有相当部分的成交增量,无法通过数据直接解释。

  关于近期巨量交易的一个合理解释:存量调仓

  我们观察到,近1-2个月,公募基金净值与重仓股指数相关性大幅减弱。通常情况下,偏股类基金净值与基金重仓股指数的相关性能够达到0.95以上。但从7月底之后,主动偏股类基金净值与重仓指数的相关性大幅减弱。净值与指数的相关性的下降,大概率是由于机构近期的调仓行为所致。从成交量与“不相关系数”(1-基金净值与重仓指数相关系数)来看,存量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的调仓,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近期交易量的异动。

  高成交背后的宏观逻辑与后市展望

  站在总量视角, 7-8月的高成交高换手,更多对应的是市场分歧加剧、存量资金调仓的情形。宏观不确定性的抬升,导致资金主动降低久期,并追逐分子端业绩确定性,这也是低估值板块与上游周期持续跑赢的原因。展望后市,1)“稳信用”的共识正在形成,虽然节奏与力度存在分歧,但未来1-3个月稳信用的趋势是相对确定的;2)资金端有望迎来潜在增量入场,尽管缺乏微观数据佐证,但居民财富入市以及理财净值化提速有望给A股带来潜在增量。在信用企稳以及增量资金助力下,看好未来1-2个季度的指数表现,而前期由于存量调仓导致的高成交也将逐渐回归常态。

  结论与建议:上游行情没有结束,成长价值继续收敛

  (一)历史经验显示,盈利顶到ROE顶期间,分子端的高增仍然是布局的主要抓手(详情参见《中报是周期行情的终点吗?》20210905),在价格韧性延续且相对业绩优势明显的背景下,继续看好上游周期股的表现,重点推荐:煤炭、化工、铝/小金属、钢铁以及海运;(二)成长单边占优的趋势已经转向,未来1-3个月,(货币宽、信用紧)—>(货币、信用双稳)的趋势变化是相对确定的,对于价值股维持逐步增持的建议,低估值重点推荐:券商、建筑、银行,港股互联网龙头以及A股消费核心资产建议左侧布局;(三)关注新基建发力方向,重点关注新能源基建(光伏、风电、储能、特高压)、国产工业软件、通信设备等。

  风险提示:1、疫情发展失控;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

  策略周报

  一、策略观点:巨量成交的来源于展望

  8月以来,我们的策略观点强调了两个判断,一个是上游周期仍然是现阶段最确定的方向;二是成长与价值的收敛才刚刚开始,目前这两个判断都在持续印证。与此同时,近1-2个月以来,市场持续的巨额成交吸引了各方的关注。A股巨量成交来自于何处?交易放量的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宏观逻辑?

  5000亿交易增量来自何处?

  相对于二季度,过去1-2个月A股日均成交中枢提升了50%。从全A成交额走势来看,经过年初的放量后,两市单日成交规模持续回落,二季度保持在8000-10000亿体量。而从7月开始,A股交易量逐步抬升,日均成交阶梯式地从1万亿扩充至1.5万亿。

  通常情况下,成交的放量大多伴随指数的突破或上行,但考虑到Q3以来全A指数并未明显的上行(近日才刚刚有所突破),持续高位的成交量就显得难以理解。过去1-2个月内,多出的5000亿交易增量到底来自何处?

  能够用数据解释的交易增量大约在1500-2000亿。从可跟踪到的日频数据(主要包括北上、两融、ETF)来看:1、陆股通日均成交额,从二季度的800-1000亿,提升至近期的1400-1500亿;2、融资融券日均成交规模,从二季度的700-800亿,提升至近期的1300-1400亿;3、ETF月累计成交额,从二季度的6000-7000亿,提升至近期9000-1万亿,对应日均成交贡献多增100-200亿。总体来看,可跟踪的日频数据只能解释1500-2000亿的增量,且在提升幅度上与整体成交基本一致。

  从增量资金来看,除了私募资金外,也并未看到明显的提速。从增量资金的角度,今年以来,除了私募资金接力公募入场(据我们估算,私募资金在近期贡献增量约4000亿)之外,包括公募、个人投资者都并未出现明显的提速。考虑到私募量化发行规模自2020年就已经提速,今年以来并未显著扩容,其贡献的交易量大概率维持稳定。至于楼市和股市的“跷跷板”猜想,很难在数据层面证实或者证伪。

  因此,还有相当部分的成交增量,无法通过数据直接解释。

  关于近期巨量交易的一个合理解释:存量调仓

  我们观察到,近1-2个月,公募基金净值与重仓股指数相关性大幅减弱。通常情况下,偏股类基金净值与基金重仓股指数(根据每个季度重仓股调整)走势基本一致,二者在过去相关性能够达到0.95以上。但我们观察到,从7月底之后,偏股类主动型基金净值与重仓指数的相关性大幅减弱。

  据此可做推测,近期股市的成交放量,机构存量资金的调仓是重要原因。由于重仓股指数根据前一个季度的基金持仓编制,净值与指数的相关性的下降,大概率是由于机构近期的调仓行为所致。从成交量与“不相关系数”(1-基金净值与重仓指数相关系数)来看,存量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的调仓,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近期交易量的异动。

  高成交背后的宏观逻辑与后市展望

  站在总量视角,交易活跃无非对应两种情形:一是市场风险偏好高涨,带动交投活跃度提升,通常伴随指数的突破或增量资金的大举入市;二是市场分歧加剧导致成交放量,这种情形通常伴随指数的大幅波动或存量资金的调仓。

  7-8月的高成交高换手,更多对应的是市场分歧加剧、存量资金调仓的情形。7-8月以来,经济数据和政策预期的变动幅度较大,对于货币、信用、财政的判断在短期内都很难证伪或者证实。宏观预期分歧加剧,导致资金主动降低久期,并追逐分子端业绩确定性,这也是低估值板块与上游周期持续跑赢的原因。

  “稳信用”的共识正在形成,且资金端有望迎来潜在增量入场。虽然节奏与力度存在分歧,但未来1个季度内,稳信用的趋势是相对确定的;同时,尽管缺乏微观数据佐证,但居民财富入市以及银行理财净值化在年底的提速有望给A股带来潜在增量。展望后市,在信用企稳以及增量资金助力下,看好未来1-2个季度的指数表现,而前期由于存量调仓导致的高成交高换手也将逐渐回归常态。

  核心结论与策略建议:(一)历史经验显示,盈利顶到ROE顶期间,分子端的高增仍然是布局的主要抓手(详情参见《中报是周期行情的终点吗?》20210905),在价格韧性延续且相对业绩优势明显的背景下,继续看好上游周期股的表现,重点推荐:煤炭、化工、铝/小金属、钢铁以及海运;(二)成长单边占优的趋势已经转向,未来1-3个月,(货币宽、信用紧)—>(货币、信用双稳)的趋势变化是相对确定的,对于价值股维持逐步增持的建议,低估值重点推荐:券商、建筑、银行,港股互联网龙头以及A股消费核心资产建议左侧布局;(三)关注新基建发力方向,重点关注新能源基建(光伏、风电、储能、特高压)、国产工业软件、通信设备等。

(文章来源:策略晓说)

文章来源:策略晓说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