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8-6 10:57:32讯:
“增高针”被点名,生长激素行业千亿龙头无悬念跌停!
8月4日晚,新华社新华视点发文引发对“生长激素滥用”的讨论。受该消息影响,8月5日,生长激素龙头企业长春高新毫无悬念直接跌停,另一家主营生长激素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安科生物也大跌10.52%。尽管两家公司都火速作出了回应,表示经营的合规性和产品的安全性,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并没能有效提振信心。
令市场更为担忧的是,机构资金“趁机”大举出逃。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深股通卖出2.96亿元并买入2.2亿元,卖出席位中出现三家机构席位,合计卖出5.53亿元;而在买入席位中,未见机构席位。
事实上,生长激素行业赛道在今年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而高度依赖这一业务的长春高新这一轮的下跌,由今年5月末陷入“集采预期”就开启了。截至目前,长春高新股价较年内高点已下跌47%,市值蒸发约千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长春高新6593.5万股,较一季度末减少约四分之一,在二季度基金减持榜单中位列第6。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医药女神”葛兰二季度仍然逆势加仓长春高新,而此次被“点名”前,长春高新也再度受到机构强烈关注。
千亿龙头跌停
8月4日晚,新华社新华视点发布文章《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引发对“生长激素滥用”的讨论。该文指出,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文中提到,国内一家生长激素龙头企业年收入连年增长。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间,其年收入增长了4倍多,收入90%以上都来自生长激素相关产品。实际上,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孩子只需要进行常规的饮食、运动、睡眠指导,并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
被“点名”的生长激素龙头企业直指A股上市公司长春高新,该文章发出后,资本市场立刻“闻讯而动”,8月5日一开盘,长春高新毫无悬念直接跌停,尽管盘中有资金多次试图打开跌停,但无奈卖盘力量强大,最终仍以跌停收盘,报收276.51元/股,全天成交金额74.79亿元,换手率达7.1%,最新市值为1119亿元,较前一日蒸发124亿。盘后数据显示,深股通卖出2.96亿元并买入2.2亿元,三机构席位合计卖出5.53亿元。
而除长春高新外,另一家主营生长激素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安科生物也大幅低开,截至收盘大跌10.52%,股价报收13.53元/股,全天成交金额12.45亿元,换手率达8.01%,最新市值为22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市场质疑,5日中午,两间公司都火速作出了回应。长春高新表示,公司生长激素的经营都是合规的,内控上也是不懈努力的,这个产品在国内外都使用很多年了,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有保证的。安科生物表示,公司在营销上不存在“高额回扣来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处方”的情况,且公司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已有20多年的临床应用史,近两年的累计使用量有十几万人次,未暴露出大规模的临床使用风险。
然而,从市场反应来看,这样的解释并没能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火速回应
据悉,长春高新作为国内生长激素行业的龙头,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长期专注于核心产品生长激素。2020年,金赛药业实现收入58.03亿元、净利润27.6亿元,分别占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67.66%、90.58%。而公司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非生长激素业务仅占金赛药业营收的5%左右,由此可见,长春高新的收入和利润高度依赖生长激素业务。
8月5日午间,长春高新召开电话及网络会议,长春高新董事会秘书张德申及子公司金赛药业董事、总经理金磊主持会议,共计198家机构参会,其中包括投资公司57家,基金管理公司52家,资产管理公司33家,证券公司24家等。
长春高新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经营情况良好。同时为了使投资者能够更早的了解到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长春高新将半年报预约披露时间由原来的8月24日提前至8月14日。长春高新强调,合规永远是公司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规范运作,持续提升内控水平,努力确保生产经营合规、产品安全有效,未来也会坚持将合规经营作为底线。
关于备受关注的生长激素产品,长春高新方面表示,生长激素产品具有超过60年的使用历史,经过了国内外几十年临床应用,充分证明了产品的安全有效性。任何一个药品都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药品必须在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正是因为在产品宣传和诊疗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合规要求的限制,使得目前对生长激素的认知率和诊疗率是极低的。
而针对金赛药业未来的产品和规划,长春高新表示,在儿童领域,公司积极拓展生长激素在身高管理之外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生长激素产品在大龄晚婚晚育导致的早产、宫内发育迟缓,以及早产带来的儿童多动症、自闭症等方面。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儿童相关营养品、医疗器械等领域新产品的研发。在生长激素成人适应症方面,公司认为,产品未来的市场潜力较大,公司持续与顶尖专家合作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积极拓展医疗机构和专家覆盖,增强专家和患者的认知。例如重大的脑外伤、中风等有较大概率引起生长激素缺乏,通过相应合理治疗可以改善中风患者肌肉情况、提升运动能力等,改善其生活质量。后续公司也将积极推进生长激素产品未来在大龄女性备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抗衰老、医美等方面的合规应用。
另一边,安科生物5日午间也表示,公司在营销上不存在“高额回扣来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处方”的情况,且公司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于1999年获批上市,至今已有20多年的临床应用史,近两年的累计使用量有十几万人次,未暴露出大规模的临床使用风险。“如果有临床问题的话,相信媒体早就会跟进报道了。”安科生物称,企业将积极回复投资者疑问、缓解恐慌情绪,目前管理层还在讨论应对措施,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5日晚间,安科生物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长激素产品均销售至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医疗机构。目前公司生长激素产品已获批7个适应症,包括用于因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所引起的儿童生长缓慢。
据悉,2020年,安科生物生物制品产生营收约为8.95亿元,当年公司总营收为17.01亿元,即重组人生长激素产品为公司贡献52.6%的营收。7月13日,安科生物披露的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2.27亿-2.6亿元,同比增长40%-60%。对此,安科生物表示,公司主营产品重组人生长激素产品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带动了合并净利润指标的增长。
公募二季度大举减持
事实上,围绕长春高新的阴霾,并不仅于此。
5月21日,长春高新在刚刚创下522.17元/股的年内高点后仅4个交易日,罕见跌停,这一轮大跌也由此开始。
同日,广东省医保局此前印发的《关于共同开展省级药品和耗材超声刀头联盟采购工作的函》在网上引起热议,本次广东发起16省联盟带量采购目录品种涉及药品数量281个,其中西药222个,中成药59个,其中重组人生长激素或将被纳入集采。
当日盘后,长春高新第一时间召开了投资者会议,高瓴资本、易方达、中欧、景顺长城等306家机构共计692位投资者参会。长春高新表示,经内部确认,目前未收到集中采购相关的正式书面文件和通知,预计近期国家推动生物药的集中带量采购可能性不大。5月25日晚,长春高新又公布了高层宣布增持的信息。
然而,这些并没有减轻市场的担忧。5月22日公司股价继续大跌,此后一路震荡下跌。叠加5日的暴跌,长春高新股价较年内高点已跌去47%,市值蒸发近千亿。同样受到“集采预期”困扰的安科生物股价较年内高点也已下跌近30%。
投资者信心的丧失,从公募基金的操作中也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长春高新6593.5万股,较一季度末的8788.13万股,减少约四分之一。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合计持股比例为17.35%,较一季度末的24.36%下降7.01个百分点。持股基金数则由一季度的555只下降至二季度的309只。据数据统计,尽管长春高新仍位列公募基金重仓股第27名,但在二季度公募基金减持榜单中,长春高新位列第6,被减持137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医药女神”葛兰似乎在逆势加仓长春高新。作为葛兰管理时间最久的基金,中欧医疗健康在2020年末进入长春高新前十大股东之后,今年前两个季度都继续买入,二季度末持有长春高新621万股,较一季度末的579万股,新增7.26%。但由于长春高新股价的下跌,其在一季度时还是该基金的第三大重仓股,二季度已跌至第九位。
此次突遭“点名”之前,长春高新似乎再次成为机构关注的重点,是上周接待最多机构的公司。据披露信息,7月28日上午收盘后,高瓴资本、易方达、景顺长城等186家机构365人电话调研了长春高新。
长春高新在会议上表示,目前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良好,但未达到交易所规定的存在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 50%以上等情况应当及时进行预告的标准,因此公司未披露相关业绩预告。所以,尽管业绩将提前公告,恐也不会有“惊喜”发生。
而关于此前市场一直担心的集采问题,长春高新表示,目前相关政策尚未落地,公司积极跟踪关注政策变化情况。就现有情况来看,预计短期内生长激素产品不会进入国家集采,目前只有个别省份拟进行集采事项,相对来说影响较小。假设集采政策落地、产品价格下降,公司将努力通过提升用户体量等方式确保公司业绩。目前生长激素水针产品只有三家厂商,暂未发现其他厂商申报相关产品,预计短期内市场竞争格局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延伸阅读:
新华社: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
这届家长开始“鸡”身高:打生长针花掉半辆特斯拉
长春高新与安科生物大跌!“增高针”治疗引发关注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