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抢地过去不到3个月,二次供地又拉开了序幕。
截至8月4日,无锡、厦门、长春已经完成第二次集中供地。实际上,厦门、长春早在6月就已完成二次供地。
从厦门、无锡此次供地结果来看,土拍市场一改此前的疯狂,一切都在向着监管预期的方向发展。
厦门:11宗土地,总建筑面积超145万平方米,合计揽金344.05亿元,平均溢价率26%。作为对比,第一轮总建筑面积54.27万平方米,溢价率34%;
无锡:23宗土地,总建筑面积221.63万平方米,成交总额262.24亿元。相比第一轮多块地刷新地价纪录,这一次土地溢价率明显收窄。
加大土地供应、溢价率走低,对那些有钱的大房企无疑是好消息,它们可以更从容地补库存。但目前看,招商蛇口(行情001979,诊股)、华润置地等稳健的头部大房企仍一无所获,甚至都没有出现在无锡拿地名单。
原因也不难理解,招商蛇口、华润置地等头部大房企,上半年拿地销售比均大幅超过监管规定的40%。这导致它们在面对便宜土地时,也不得不放慢拿地节奏。
监管正在无死角地堵上漏洞,接下来,不管是大房企还是小房企,低杠杠房企还是高杠杆房企,都不可能通过短期集中拿地,加杠杠快速扩张规模了。
大力没有奇迹,这还不是最悲催的。第一轮集中供地中,大规模拿了高价地的房企,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吞了。
/ 01 /
二次供地拉开序幕,
供应加大、溢价走低
持续走高的地价,已经成为房企、投资人、购房者都在密切关注的焦点。
早在6月10日,厦门就扣动了二次集中供地的扳机。11幅宅地,总建筑面积超过145万平方米,起拍总价达274.3亿元,均采用“限房价、限地价、竞配建”方式出让。最终,11宗地块全部成交,合计揽金344.05亿元。(读懂君注:长春二次供地再度遇冷,30%土地流拍,本文按下不表)
8月4日,无锡也完成了二次集中供地。23宗地,总出让面积123.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1.63万平方米,总起拍价253.4亿元,均采用“限地价+摇号”方式出让。最终,23宗地成功拍出22幅,1幅流拍,9幅地块进入摇号程序。成交总金额约262.24亿元。
从厦门、无锡第二轮集中供地数据可以看出,较第一轮有了两个显著的变化。
其一,供应面积大幅增加,核心区域的优质地块大幅增加。
其中,厦门第一轮供地出让5宗地,总建筑面积54.27万平方米,第二轮新增6宗地,总建筑面积新增90.73万平方米。
无锡则较第一轮供地,新增7宗地,出让面积新增32.05万平方米,出让建筑面积新增51.67万平方米。
从区域看,无锡23宗地中,经开区1宗、滨湖区3宗、锡山区4宗、梁溪区4宗、新吴区4宗、惠山区7宗。其中,核心区域梁溪区、锡山区的供应量较第一轮分别增加3宗地和2宗地,核心区域供应进一步加大。
其二,土地溢价率较第一轮收窄,无锡进入摇号程序的地块明显减少。
厦门第一轮平均溢价率达34%,第二轮则收窄至26%。
无锡第二轮集中供地中除进入摇号环节的9宗地块,剩余13宗地块中,金融街(行情000402,诊股)竞得的锡山区XDG-2021-50号地块溢价率最高为13.21%,溢价率最低为0%。
相比之下,无锡首次集中供地平均溢价率就高达12.4%,其中住宅地最高溢价率20%、最低6%。成交的16宗地中,除新吴区XDG-2021-15号地块,其余住宅地均进入竞租赁住房建筑面积或现场摇号阶段。
进入摇号程序的地块明显减少,这意味着,第二轮参与竞拍的房企变得更加“理性”,并未疯狂抢地,抬高溢价。
可以看出,无论厦门还是无锡,二次集中供地中优质土地大幅增加,但整体溢价率出现了明显下降。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趋严的限价机制及收紧的融资政策,让房企在拿地时较之前要更加谨慎。例如,拿地销售比不能超过40%,房企一旦拿地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第二年销售规模都会收缩。这大大束缚了房企高溢价、大规模拿地的手脚。
/ 02 /
招商、华润没了踪影,
大房企也没了优势?
无锡作为长三角的重点城市,是头部房企的必争之地。奇怪的是,在第二轮集中供地中,具有资金优势、品牌优势的招商、华润、万科等头部房企,却没有出现在拿地名单中。招商、华润虽参与了厦门集中供地的竞拍,但最终也一无所获。
理论上,无锡第二轮集中供地,土地溢价率低、优质土地多,招商、华润、万科应该更加积极“抢”地才对,但为什么没有去拿地呢?
这就要从此前的新规说起。监管要求房企拿地销售比不超40%,超过40%就会被限制融资。具体可参考《拿地金额不得超过销售额40%,“新政”精准打击了谁?》
招商、华润、万科由于前两年拿地普遍比较“佛系”,导致今年上半年土储告急,不得不大幅提高拿地金额。
根据克而瑞证券数据,上半年招商和华润招拍挂拿地销售比分别为51%和50%,远远高于监管限定的40%。这还不算其在收并购市场拿地。按照监管要求,招商、华润下半年的拿地力度将会大大下降。
而万科招拍挂拿地销售比,2021年上半年虽然只有35%,但通过收并购拿到了多块土地。例如,收购了蓝光发展(行情600466,诊股)的无锡和骏房地产有限公司53.17%股权,接盘了华夏幸福(行情600340,诊股)位于南京江宁的孔雀城上元府项目等等,万科真实的拿地销售比恐怕远远超过40%。
这也是为什么,在无锡第二轮供地中,这些经营稳健的头部房企都没了身影。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这些资金充足的头部房企,在和中小房企的竞争中就没了优势呢?
答案是否定的。毕竟,这些资金充沛的头部房企,融资利率普遍只有4%左右。融资成本只有高杠杆房企的一半,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厚利润率。此外,资金充沛的头部房企,产品具有更好的口碑,终端销售也会有一定议价权。
但是,资金充足的房企相较于资金紧张的房企,资金优势差距会大幅收窄。
具体看,虽然央企、国企及个别头部房企,经营杠杠不高、融资利率较低,但40%的拿地销售比,降低了低杠杠房企的资金优势。
说白了,监管的态度是,不管你有多少钱,都别想通过短期集中拿地,加杠杠快速扩张规模了。这也意味着,具有资金优势的房企,短期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逻辑在弱化。长期看,不管是大房企还是小房企,低杠杠房企还是高杠杆房企,都不会重现销售额三五年翻几倍的奇迹了。
/ 03 /
从房企退地,
看后期土地市场走势
如果说,厦门、无锡土地市场降温只是两座城市的数据,不能代表整个市场走向。那我们不妨来换一个角度看看土地的高溢价能否持续。
杭州作为第一次集中供地中的当红炸子鸡,土拍后,滨江集团(行情002244,诊股)董事长直言,在杭州拿的土地,努努力利润率可以做到1%至2%。
近期,宋都股份(行情600077,诊股)更是宁愿赔掉5000万元保证金也要退地。换一个说法,就是宋都股份在杭州拿到这块地后,冷静下来仔细算了算帐,亏损超过5000万元,于是,企业咬咬牙哪怕赔掉保证金5000万元,也要退地。
更要命的是,宋都股份2020年的净利润只有3.5亿元,一块地什么都没干就把一年净利润的1/7搭进去了。
可见此前整个土地市场已经疯狂到了何种程度。如果这个趋势不改变,根据拿地销售比不超过40%的规则,这些企业规模就会越干越小,更别提增加拿地了。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二次集中供地的政策也进行了修改。以杭州为例,采取企业资质+建设方案的评分制,其中企业资质100分(经济实力30分、技术资质35分、开发业绩25分),品质方案100分(建筑技术30分、公共配套44分、工程保修6分、全装修标准20分);整体溢价率上限由30%调整为20%,其中竞品质试点地块的溢价率上限为10%。
简单来说,杭州二次集中供地的规则,就是邀请产品力强、财务稳健且整体综合优势强劲的头部房企来拿地,大部分负债高的中小房企则会被拒之门外,整体的竞拍溢价率上限也有所下降。
其他集中供地城市的土地政策也都大同小异,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土拍竞争减少、土地价格降低,起到稳定楼市的作用。政策对房价、以及企业融资政策的限制,都在逼迫房企在拿地时,较过去要更加谨慎。这样一来,随着土地热度逐渐降温,也将推动房企的利润率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但那些在第一轮集中供地中,大规模拿了高价地的房企,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