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投资中国?2021中德智能制造线上论坛暨中德智能制造产业投资促进工作组年度会议”举行。来自中德两国的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等以“中德携手,产业融合,智联未来”为主题进行线上对话,思考后疫情时代制造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德两国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商处公使王卫东表示,一方面推动智能制造,中德两国企业均有所需。另一方面,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德两国企业各有所长,合作有助于发挥各自所长、克服各自短板,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危机,某种程度上也是契机,今年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步之年,希望中德企业能够化危机为转机,把握机遇,在智能制造领域携手并肩,寻找面向未来的互利合作之路,推动后疫情时代中德经贸合作行稳致远。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表示,如何在传统制造领域挖掘和运用好数字化与智能化潜能,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热点和焦点,也孕育了更多的利益交汇点。“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坚持推动智能制造不动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同时,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降低外资准入门槛,期待更多德国优秀制造业企业深入中国市场,分享新一轮扩大开放红利,将德国的高端技术理念同中国的完备制造能力相结合,共同为世界市场提供更多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德国莱茵检测认证服务公司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陶思腾表示,中国供应链在全球疫情大考中表现抢眼,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有着先进的制造经验和技术创新思维,“中德制造业互补性很强,双方可以开拓更多样化的合作形式”。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席舒曼高度肯定了中国在疫情下的经济成就。他表示,2020年中国巩固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有鉴于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这一成绩特别值得致敬。这也表明,稳定的经济伙伴关系,即使在供应链脆弱、全球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刻,也能经得住考验。中国对于德国经济稳定和克服危机“后遗症”起着关键作用。
与会嘉宾认为,疫情给中德之间的人员往来造成障碍,但是没有阻断双方合作的脚步。疫情之下,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格局发生变化,两国之间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的合作需求不减反增。(经济日报驻柏林记者 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