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3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4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2.2%。其中,出口3.06万亿元,增长50.1%,增幅超过5成;进口2.38万亿元,增长14.5%。
2月当月,我国出口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5%。
前2个月外贸呈现多个亮点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指出,前2个月,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实现增长,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维护拓展经贸合作朋友圈,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了我国外贸发展的空间,对我国外贸持续向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海关统计显示,前2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分别进出口7862亿元、7790.4亿元、7163.7亿元和3492.3亿元,分别增长32.9%、39.8%、69.6%和27.4%,我国与上述经济体经贸往来更加紧密。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合计1.62万亿元,增长23.9%。
此外,中西部地区外贸表现活跃,进出口比重持续增加,国内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增强,外贸潜力进一步发掘,这将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前2个月,我国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9751.1亿元,同比增长55.8%,增速比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23.6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至17.9%。
从出口的具体商品来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85万亿元,增长54.1%,占出口总值的60.3%。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2339.8亿元,增长68.5%;手机1495.9亿元,增长49.2%;汽车(包括底盘)272亿元,增长93.4%。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5717.8亿元,增长49.2%,占18.7%。其中,服装1569.2亿元,增长40%;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1444.4亿元,增长50.2%;塑料制品911.5亿元,增长70.5%。此外,出口成品油1096万吨,增加1.9%;钢材1014万吨,增加29.9%。
三大因素促成外贸“开门红”
海关总署指出,前2个月外贸进出口增幅明显、“淡季不淡”,延续了去年6月份以来进出口由负转正、持续向好的态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生产、消费景气度回升,外需增加带动我国出口增长。今年以来,欧美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景气度明显回升,美欧制造业PMI维持高位。同时受益于财政刺激计划,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消费复苏,对我国产品需求增加。前2个月,我国对欧美日出口增长59.2%,高于出口整体增幅。此外,今年春节假期多数制造业从业人员选择了“就地过年”,通过调研了解到,广东浙江等外贸大省不少企业春节期间都维持了生产,以往过完年才能交付的订单都正常交付了。
二是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拉动进口快速增长。今年1、2月份,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扩张态势,制造业PMI已连续12个月位于荣枯线上,多数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年后进入产销旺季,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企业对未来预期更加乐观。调研显示,部分企业提前备货,主要进口集成电路、能源资源性产品,如集成电路、铁矿砂、原油进口量分别增长36%、2.8%、4.1%。
三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去年前2个月进出口同比下降9.7%,基数较低也是今年增幅较大的原因之一。但即使与正常年份相比,比如2018、2019年同期,我国进出口增速也有20%左右。
出口高景气将延续较长时间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前2个月外贸实现“开门红”,为全年开了一个好头,海关总署调查显示,近期出口企业反映出口订单增加、对未来2-3个月出口形势表示乐观的比例均有所提升。同时也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外贸稳增长任重道远。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研报指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中国出口已经从疫情下的全球生产中心驱动逐步转为外需复苏的驱动,因此出口的高景气将持续较长时间。
东吴证券(行情601555,诊股)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认为,短期来看,今年提倡就地过年给制造业带来生产力增量,短期对出口是利好因素。长期来看,我国出口的节奏则取决于全球疫苗接种进度、海外经济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