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每日必读 >> 文章正文

12月10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加入日期:2021-12-10 6:45:4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2-10 6:45:45讯:

  12月10日(星期五),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

  前11月外资增持中国国债逾5000亿元

  中央结算公司9日公布的11月月报显示,境外机构在该公司的债券托管量连续第36个月增加,首次超过3.6万亿元。结合其他数据看,11月,境外机构主要增持了中国国债,前11个月增持中国国债逾500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既意味着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国际投资者倾向于中长期配置人民币资产,投资的持续性、稳定性较好。

  风格转换路径清晰 公募布局圈定新目标

  临近岁末,A股市场跨年行情徐徐展开。市场对大消费板块的关注度再次升温,无论是从市场盘面表现,还是从刘彦春、吴越等知名基金经理最新预判都能发现,震荡行情中选股难度有所加大,但消费板块的估值回归有望成为明年投资的一条主线。

  逻辑起点相同 人民币与大宗商品齐升

  2020年6月以来,在贸易顺差、经济数据相对较好等因素支撑下,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近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创逾三年新高。与此同时,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上行,CRB商品指数连续刷新多年以来高点。

  “闭门谢客”如约而至 基金掀起限购潮

  近期,不少基金“闭门谢客”或设置门槛,仅12月9日当天,就有46只基金不约而同地开始暂停或限制大额申购。数据显示,12月以来共有271只基金宣布暂停或限制大额申购,其中超过2/3为固收类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在限购的权益基金中,八成以上为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和业绩排名居前的绩优基金。

  上海证券

  易纲:央行坚定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召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与展望”线上研讨会。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研讨会上表示,人民银行一直坚定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近年来内地与香港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离岸人民币业务等方面的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年内二度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释放人民币汇率“降温”信号

  央行昨日发布公告称,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多位专家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过快,这一政策措施的出台,可以通过影响外汇供求和流动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以防范市场单边预期以及可能出现的“羊群效应”。

  社融增速触底回升 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连续增长

  受政府债券发行提振与直接融资回暖拉动,社融增量呈触底回升态势。人民银行昨日公布数据显示,初步统计,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86亿元。11月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连续2个月增长,反映国内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迹象。

  历史次高! 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16亿元 人民币升值或是主要推手

  12月9日,北向资金再度跑步进场,全天大幅净买入216.56亿元,创历史第二大单日净买入额,仅次于今年5月25日的净买入额217.23亿元。部分市场观点认为,本周以来人民币升值态势明显,或是吸引外资介入股市主要原因。历史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多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时流入A股市场,贬值时流出。

  证券时报

  对资金违规占用者要从严惩处

  多家上市公司近日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因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或因实际控制人刻意将上市公司资金转移到其控制的关联企业。对于这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侵害其他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必须用重典、下重手进行严惩,让上市公司资金违规占用者付出惨重代价。

  三大交易所 联合开展资本市场培育

  近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合作发起,西部地区证监会各派出机构和地方金融局共同主办的证券交易所联合培育活动西部专场在成都举行。3家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将建立常态化联合培育机制,持续完善制度体系、服务体系。

  防范大股东减持预披露产生误导效应

  无论大股东、董监高发布增持计划还是减持计划,都可能被中小投资者视为对上市公司经营前景的信心指标,毕竟大股东或董监高更多了解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和核心信息。有些中小投资者跟随大股东的增减持计划同向操作,但最后增减持计划并未实施、或极小量实施,两种情况下中小股东都可能由此被误导。

  新增产能释放需要时间 磷酸铁锂行情持续紧俏

  尽管今年各路资本纷纷官宣投建磷酸铁锂产能,但尚未落地的产量和已经显著增长的下游需求,使得磷酸铁锂市场紧俏行情持续升温,价格提涨及供不应求的消息不绝于耳。

  证券日报

  11月份CPI重回“2”时代 PPI涨幅回落

  受鲜菜价格、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影响,11月份CPI同比涨幅创下年内新高。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同比看,11月份,CPI上涨2.3%,涨幅较10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2.5%;从环比看,11月份CPI上涨0.4%,涨幅较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4家百亿元级私募谈投资:2022年A股将好于美股 仍以结构性特征为主

  近日,景林投资、星石投资、保银投资和重阳投资向记者表示,四季度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发生了多起重大事件,对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全球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等都出现了回调,反映了投资者情绪出现了一定恐慌。不过,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将逐步企稳回升,和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变得由松转紧的预判,2022年中国股市的前景比美股更好。

  打击证券内幕交易 需精准“关照”知情人

  今年以来,在“零容忍”的执法理念下,监管层对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升级。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年内证监会以及各地证监局就内幕交易开出74张罚单,合计罚没5.36亿元。针对内幕交易的特点监管部门采取了在行动上精准打击,在制度上“重点关照”。

  近一个月新股发行超募占比过半 “多出来的钱”该如何用?

  数据显示,按上市日期统计,11月7日至12月9日,A股新股超募比例过半,占比高达53.84%。而此前9月7日至10月6日新股超募比例仅为2.94%,10月7日至11月6日新股超募比例达36.59%。报告显示,目前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一般可投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银行借款、新项目建设、增加原募投项目投资额以及收购资产等。

  人民日报

  引导民间资本 扩大有效投资(经济聚焦)

  今年前三季度,PPP新入库项目442个、投资额9165亿元。其中,新入库“两新一重”项目346个、投资额8012亿元。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PPP模式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助力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CPI同比上涨2.3%创年内新高 PPI与CPI“剪刀差”触顶回落

  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煤炭、金属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物价指数,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较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而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2.9%,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11月PPI-CPI之间的剪刀差有所回缩,降至10.6%,但仍居历史高位。

  中国5G连接数已近4.3亿 加速探索垂直应用市场

  当前,全球5G产业还在大规模的基建投入期。GSMA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全球5G网络已发展到176个,5G连接数达到约5.5亿。其中,中国5G连接数占全球5G总连接数的78%,约4.3亿。在5G产业链中,企业们正在摸索5G在消费端和B端的新应用,其中,运营商扮演着重要角色。

  

  北向资金流入量 逼近4000亿大关

  12月9日,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216.56亿元,创今年5月25日以来新高,距历史高点(217.23亿元)不足1亿元。全年流入量已近3981.06亿元,逼近4000亿元大关。2020年,北向资金净流入2089.32亿元,换言之,2021年的北向资金流入近乎翻倍,创历史新高。

  央行为何年内 两度出手“升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除了强劲的出口和不断涌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国际资金,近阶段离岸市场的套息交易进一步助涨了人民币,这也或导致央行此次快速出手

  经济参考报

  多部门详解新时代老龄工作 更多细化举措将落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近日正式印发,在9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多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翔实解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线下“瘦身”融合发力 银行业转型谋变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物理网点的渠道依赖度逐渐减弱,关停撤销数量逐渐增多。业内人士建议,在数字经济时代,银行网点应定位为线上渠道的补充,应加快推进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与联动,推动服务渠道协同和资源整合,激发银行网点发挥线上渠道并不具备的特色功能。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编辑: 来源: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