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贺宛男:独董辞职真是薪酬太低?桂浩明:岁末行情主题

加入日期:2021-11-27 8:31:1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1-27 8:31:18讯:

  导读:
  贺宛男:独董辞职真是薪酬太低?

  桂浩明:“喝酒吃药”难成岁末行情主题
  皮海洲:独董走人何以让大股东如此愤怒
  刘柯:找准通往元宇宙的真正“入口”

  郭施亮:元宇宙花式炒作充满投机色彩
  韩忠益:真正的元宇宙概念股仍有机会
  应健中:北交所应及时推出“京股指数”





  贺宛男:独董辞职真是薪酬太低?
  本月12日,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一审宣判,五名独董很可能承担上亿元的连带责任。随着该事件发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4日,两市已有29位独董辞职,而11月以来则有38家上市公司的41名独董递交辞呈。

  某知名经济学家独董把辞职的原因首先归于“薪酬水平比较低,所担的责任和薪酬、权利完全不对称”。该知名人士还表示,西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很分散,而我们这里基本是一股独大,独董都由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聘请。“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独立董事,其话语权、独立性可能都得不到保证”。

  作为知名经济学家,这话当然有一定道理,但笔者却不完全赞同。

  中国独董的薪酬水平低吗?据有关媒体统计,A股上市公司15000余名独董薪酬差异较大,平均年薪约8万元左右。另有数据统计,2019年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为43万元,其分布大体遵循“二八定律”:20%的人拿走80%的薪酬,也就是说另有80%的高管年薪也就一二十万甚至更低。但人家毕竟是高管,要负责一年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独董呢?绝大部分兼职,也就是一年出席几次会议,签几次字罢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康美造假案。首先,该案判决书(一审)根据的是2014年版《证券法》第69条(因康美造假发生在2016年报、2017年年报、2018年半年报,今年3月起施行的新法不溯及以往)。第69条明确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告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财务会计报告、上市报告文件、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发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发行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有过错的,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69条法规中的“董事”自然也包括“独立董事”。相信所有担任独董的人士都学过这条法规,也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可康美造假案的五名独董却均在上文提到的两份年报和一份中报中签字,并不能免责。

  第二,很多媒体报道时,都将五名独董需承担5%-10%的赔偿责任,说成江镇平等三名独董要分别承担2.46亿元,郭崇慧等两名独董要分别承担1.23亿元。事实肯定不是这样。因为根据民事判决书,原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及5名直接责任人员,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及两名签字会计师均需承担100%的赔偿责任,还有13名相关责任人员(包括5名独董)按过错程度分别承担20%、10%、5%的部分连带赔偿责任。笔者没有查阅也不知道那两名签字会计师薪酬多少,估计也就几十万吧,按100%连带责任,那可是24.59亿元啊!怎么没有人为之“鸣冤叫屈”,说注册会计师薪酬太低了?

  第三,作为代表51399名投资者的康美案原告投服中心,在答记者问中也表示,本判决尚未生效,破产管辖法院已将该判决金额24.59亿元列为暂缓确认债权,纳入重整计划草案。说心里话,笔者倒并不担心江某等5名独董的所谓“天价赔偿”,更担心的是,5万多名受损投资人不知何年何月能拿到赔款。

  康美药业造假金额之大(300亿元),造假时间之长(至少从2015年起),手段之恶劣,社会影响之巨,如今5万多名投资者只赔偿不足25亿,对那些犯法者已经是相当宽恕了。

  下面再简单说说康美案后被独董辞职的公司。笔者粗略估计,被独董“炒鱿鱼”约有30%是ST或问题公司。

  如ST游久,从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扣非亏损,今年三季报扣非-2067万元,日前股价居然创近期新高,两位独董于11月23日辞职,年薪5万元;ST星源,2016-2018年扣非连亏三年,2019勉强盈利后(被出具保留意见),2020年扣非亏损4.55亿,今年前三季扣非亏损5010万元,大股东股权99.87%质押,一独董于11月23日辞职,年薪12万;*ST天首,2016-2020年扣非后连亏五年,并连续五年营收不满1亿,今年前三季营收1257万,亏2000多万;大股东违规减持后,公司现无控股股东,但经查,公司董事长邱士杰通过两家公司控制原减持的大股东,邱某现为失信人。两位独董于11月24日辞职,显示尚未领取薪酬。

  
  




  桂浩明:“喝酒吃药”难成岁末行情主题
  时值岁末,证券市场上对于什么样的行业会成为此间行情的主题颇有争议。有人很看好白酒饮料、医药行业的行情,认为就像往年一样,投资者每每会在这个时候热衷于“喝酒吃药”,因此相关股票自然就成为了行情的热点。而近几个交易日中,白酒饮料、药业板块等不时出现上涨走势,而且力度还不算小,这似乎也在印证“喝酒吃药”会成为岁末市场的主题。

  不过,在笔者看来,尽管近期白酒饮料、医药行业在市场上的走势的确不错,但要成为市场上最主要的题材,距离还很遥远。这段时间它们的行情之所以比较好,相关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在今年春节以后,白酒饮料、医药行业的股票普遍出现了大幅的下跌,有的跌幅高达30%以上,在很大程度上挤出了自前年下半年以来大涨所形成的价格泡沫,显现出了一定的投资价值,因此有一部分偏稳健的投资者愿意在此时逢低介入。其次,最近一段时间,整个大盘走势比较胶着,行情窄幅波动,向上突破无望。

这样一来,也导致了市场上风险偏好的下降,投资者开始被动布局防御性板块而远离进攻性品种,这样具有防御特征的白酒饮料、医药行业就容易受到青睐。最后,也的确不能排除在部分投资者中存在“岁末情结”,总以为在年底以及年初的一段时间,人们对白酒的消费会增加,因此对相关的股票投资就会相对较多。

  但问题也在这里,白酒饮料、医药行业已经上涨了很长时间,在今年春节以后开始调整,当时市场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其估值不便宜。现在,股价是回落了一段,但在相对低位是否夯实了基础还很难说。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轮大级别的调整,不可能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就彻底完成。另外,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说,对于白酒饮料、药业的生产企业来说,也不能说是非常有利的。由于内需持续低迷,居民消费受到抑制,这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化为对白酒等饮品需求的下降。而在连续进行的药品集采过程中,药业企业的利润是被明显压缩了,而盈利能力的下降,不可能不制约其估值。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说,今年不是白酒饮料、医药行业的“大年”,市场热点很难稳定地集中在它们身上。

  其实,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说,白酒饮料、药业板块时下所出现的上涨,更像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超跌反弹。通常股票在下跌到一定位置的时候,是很容易出现这种反弹行情的。但是请注意,这仅仅是反弹,而不是反转。如果是反转,前提条件是其基本面有了显著的改善,股价也跌得很低,并且持续在低位徘徊,长线资金得以从容不迫地建仓,另外当时的市场缺乏有吸引力的操作主题,从而为其展开反转行情腾出空间。比照这几条,显然无论是白酒饮料还是医药板块,都不具备。当然,应该说其中会有一些个股,由于企业本身的原因,会超越板块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这种情况在证券市场上也是不少见的。但这属于个案,以某只个股的表现来证明整个板块会有很大的机会,这是缺乏说服力的。

  归纳一下,当前的“喝酒吃药”行情,是一种技术性的上涨,没有太大的趋势性意义。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可以适当参与,但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就是岁末行情的最主要热点。白酒饮料、药业板块在一年前这个时候的辉煌,在时下很难再现。

  
  


  皮海洲:独董走人何以让大股东如此愤怒
  11月12日,广州中院对“康美药业案”作出一审判决后,上市公司独董辞职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在11月12日以来的第一个交易周,共有2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4名独董的辞职公告,大部分独董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这其中就包括创业板上市公司开山股份独董史习民。

  独董辞职与上市公司之间通常是好聚好散。上市公司通常都会在公告里感谢独董“在公司任职期间为公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实际上,史习民的辞职基本上也是如此。在11月18日开山股份发布的《开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会对史习民先生在公司任职期间为公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在此之后,史习民与开山股份之间基本上就可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了,相互之间不再有牵扯。

  但令史习民乃至整个市场都没想到的是,史习民的辞职却招来了公司控股股东开山控股集团及开山股份董事长曹克坚的“炮轰”。开山控股发布“严正声明”称,开山股份独立董事史习民先生在“康美药业”事件一审判决公布后,以个人原因向公司提交辞去独立董事职务的报告后,给公司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给投资者带来了损失。本集团对史习民先生在担任开山股份独立董事仅五个月时间,在极易误导投资者的情况下拒绝公司挽留要求,执意辞职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对他的职业操守给予谴责。

  开山控股还郑重声明:保证集团旗下公司不发生有意财务造假行为,如发生有意财务造假行为给投资者和独立董事造成损失的,开山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自行承担全部损失。

  与此同时,曹克坚在其微信朋友圈表示:无辜中箭,受伤很深,是可忍孰不可忍。曹克坚称,“我有底气保证我领导的公司绝不有意造假,有胆气保证如果有意造假就承担全部损失。”曹克坚最后表示,几十年来,我把信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损坏我的名声!

  史习民辞去独董职务,这是正常现象。但因此招来大股东开山控股集团及开山股份董事长的“炮轰”,这实在是有违常理,恐怕不只是史习民本人没有想到,就是整个A股市场都没有想到,因为放眼A股市场,独董辞职实在是太正常了,投资者的眼光甚至都关心不过来。但大股东开山控股及董事长曹克坚的反应实在是太强烈了。

  史习民辞职确实处在一个敏感期,但因为“康美药业案”的判决给独董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慑作用,所以,一些上市公司独董选择辞职其实很正常。毕竟“康美药业案”让独董们感觉到独董责任的重大,这让一些独董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在此前,上市公司独董基本上就是一个“花瓶”而已。所以不少人兼职上市公司独董,只不过是将出任独董当成是赚一份外快罢了。真要承担独董的责任,很多人自然要打退堂鼓了。

  其实,史习民的辞职,并不存在“给公司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给投资者带来了损失”的问题,实际上,11月19日开山股份的股价还上涨了0.12元。而且,即便是史习民的辞职让市场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但只要开山股份自身过硬,不存在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场也会自动消除这种“误解”,并且上市公司的股价有起有伏也是正常的,不应该归结于独董的辞职。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开山控股的“郑重声明”并不能免除独董的责任。开山控股表示,如发生有意财务造假行为给投资者和独立董事造成损失的,开山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自行承担全部损失。但从法律角度来说,如果开山股份真的出现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山控股需要承担自己作为大股东的责任,而独董同样需要承担独董的责任。尤其是如果涉及到刑期的时候,就算大股东想代为承担也承担不了。并且“郑重声明”中提到的“有意财务造假”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有歧义的概念。更何况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不限于财务造假这一项,如果上市公司有其他方面的违法违规又当如何呢?

  也正因如此,在广州中院对“康美药业案”作出一审判决的情况下,史习民选择辞去开山股份独董职务,这是一个正常的选择,也是其正常的权力。开山控股及董事长曹克坚的“炮轰”未免过于敏感,而史习民的辞职显然是不受此约束的。

  
  


  刘柯:找准通往元宇宙的真正“入口”
  最近,一些媒体剑指元宇宙,认为其虚无缥缈,不可能进入主流。

  看到这里,想起了几十年前诺基亚对智能手机的蔑视,想到了十多年前我们对互联网的粗浅认知,认为其充满泡沫。现在,当初不可一世的诺基亚已经淡出了舞台,而曾经口水四溅的精英们正在享受互联网时代的平台红利。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时过境迁”。

  我们首先要确认一点,元宇宙是不是只有“概念”?它是不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现在平面交互的Web1.0和web2.0互联网会不会被立体交互的元宇宙所替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曾经的互联网大佬都在怎样站队。Facebook已经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mate,从第一代互联网社交平台巨头向下一代立体交互社交平台巨头转型,它一直没有当过第二;微软已经明确表态要大力发展元宇宙,推出Mesh for Teams平台,也就是Microsoft Teams的元宇宙版本,据微软官网介绍,该平台可以成为“通往元宇宙的入口”;苹果则从硬件入手,其虚拟现实VR设备明年将大量出货,并在其首款5G调制解调器中加入毫米波,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高通、英伟达借助VR虚拟现实业绩飞速成长,股价迭创新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明确表明对元宇宙的浓厚兴趣,今年9月,中国电信宣布将推出“盘古计划”,布局XR生态链迎接元宇宙,中国移动则推出了首款消费级增强现实眼镜,正式进军元宇宙……
  这么多大佬站队的元宇宙,如果说仅仅是概念炒作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目前对于元宇宙的分歧,像不像当初诺基亚站在无法超越的舞台上对萌芽中的智能手机的蔑视?事实胜于雄辩,时代终究会淘汰落后者。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元宇宙有望成为一个8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并很可能成为下一代的社交媒体、流媒体和游戏平台。

  梳理清楚了大致的思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元宇宙,为什么还是觉得有点混乱?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清楚元宇宙的先后顺序。海外对元宇宙的发展有一条明确的思路,那就是基于强大的硬件底层技术,然后才是平台型内容产业的发展。而国内对于元宇宙的发展思路还谈不上很清晰,今天说它是云游戏,明天说它是VR,后天说它是智能穿戴。比如元宇宙概念龙头股中青宝,资金炒作的就是一款线上线下互动的游戏,没有硬件支撑,这个游戏怎么玩?再比如VR,前几年也炒过,后来一地鸡毛,那是因为网络连接不给力,速度太慢、延时太长没有好的体验。正是因为我们对元宇宙的发展前景看法不统一,投资思路出现混乱,造成资本市场对元宇宙短期概念炒作成分太浓,泡沫不断积累,也因此引发监管层的关注。

  实际上,元宇宙必须依赖于强大的网络和硬件技术支撑,这也是海外科技巨头愿意大力发展元宇宙的原因,那就是以毫米波技术为支撑的5G+。什么是5G+?中国现在虽然是全球5G网络覆盖最广的国家,但是到目前为止,现象级的5G应用一直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我们目前使用的5G网络是厘米波技术,厘米波技术的优势就是低成本广覆盖,可以快速实现5G网络的基础平台搭建。但厘米波也有缺陷,以厘米波技术为载体的5G连接速度达不到万物互联的5G要求,只是5G而不是5G+。

  毫米波则指的是一种特殊电磁波,波长为1毫米到10毫米,波动频率为30GHz-300GHz。相对于6GHz以下的频段,毫米波具有大带宽、低空口时延和灵活弹性空口配置等独特优势,可满足未来无线通信对系统容量、传输速率和差异化应用等方面的需求。直白点说,厘米波技术是一栋大楼的框架,但只有框架是没法住人的,毫米波技术就是这栋大楼里的精装修,这才是人居体验的基础。于是,我们看到工信部在日前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5G独立组网(SA)规模化部署,逐步构建多频段协同发展的5G网络体系,适时开展5G毫米波网络建设。在频谱资源管理方面,工信部将制定5G/6G专项频率规划,综合发挥低中高频段特点,分阶段出台5G毫米波频率规划。

  我们从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可以看出元宇宙题材炒作的思路。从海外市场看,确实有平台内容型的元宇宙企业如roblox涨幅惊人,但是受益最明显的却是类似于高通、英伟达这样的硬件企业。高通凭借毫米波技术在元宇宙的应用前景,市值超过了老牌芯片巨头英特尔,英伟达则凭借图形显示芯片技术,将市值做到了英特尔的四倍,这就是新时代的“快鱼吃慢鱼”。所以A股市场对标英伟达的景嘉微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实现了股价翻倍,据说其JM9200系列产品性能堪比英伟达的GTX1080,如果属实,则景嘉微前途无量。

  A股市场对于拥有毫米波技术的上市公司,始终没有发掘出来第二个景嘉微,没有毫米波硬件技术,元宇宙就是空中楼阁。那么我们的毫米波技术为什么滞后?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原因,前面说了,欧美国家的5G网络大多采取的是毫米波技术,他们的设备商在核心技术专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国内设备商的技术劣势,当然华为正在和合作伙伴一起发力突破这个技术瓶颈。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人认为毫米波虽然具有大容量、高速度、低延时的优势,但是它的穿透力很差,有人戏言一张纸就可以阻挡毫米波。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可以采用密集天线的办法加强信号覆盖,也就是通过密集天线分布让毫米波在四面八方都有信号。而毫米波处于一个高频的频段之内,这个频段目前的空间非常广阔,可以实现大量的信号覆盖,即便密集的天线布置也不会造成信号干扰。

  未来中国如果大力发展毫米波建设,对于毫米波天线设备的需求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那么在毫米波天线领域有雄厚技术储备的企业必将受益。至于是哪些企业,大家可以根据公开信息去寻找,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郭施亮:元宇宙花式炒作充满投机色彩
  蹭概念式的炒作,只会带来一时的炒作,但最终难逃价值回归的风险。对真伪元宇宙概念股的辨别,最好还是用时间来验证。对打着元宇宙概念捞钱,却并非从真正意义上研发探索元宇宙的行为,则需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尽量远离伪元宇宙概念股。

  元宇宙概念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但在Facebook更名为“Meta”之后,却加速了元宇宙概念的火热。随着全球巨头企业以及多家知名企业开始深入研究元宇宙,我们对元宇宙的发展前景不得不进行重新审视。

  目前来说,人们还没有对元宇宙有一个深刻性的认知,或者说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的定义。对元宇宙的探索,人们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距离元宇宙的深度开发以及商业化运作仍然有不少的差距。

  在元宇宙还没有步入成熟发展之前,关于元宇宙概念炒作的现象却频繁上演。

  其中,有的企业披着元宇宙的外衣,却被市场解读为企业的乌鸦变凤凰,并被游资炒到天价。有的利用元宇宙圈钱,甚至是打着元宇宙的概念炒作游戏币,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乱象丛生。

  另外,也有一些聪明人把元宇宙与NFT概念结合在一起,包括数字艺术品的崛起,NFT头像的高价买卖、元宇宙地块的高溢价效应等,这些都是短期市场热度过高的体现,且形成了一定的投机色彩。随着投机行为越来越明显,部分投机资金把价格抬得很高,最终又沦为了一场价格投机的游戏。

  一个元宇宙概念,人们总会联想起很多商业化的场景,甚至变成了部分人一夜暴富的理由。但是,正如上面所述,人们对元宇宙的探索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距离成熟发展乃至商业化的应用仍然有一段很长的空间。针对近期的元宇宙概念炒作或者NFT数字艺术品的炒作,也许只是一种预期的展望,但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驾护航的背景下,更容易成为了击鼓传花的金融骗局。

  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现有的概念,元宇宙概念的确具备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全球的巨头企业都积极探索元宇宙,从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元宇宙的发展前景。但是,反映到企业身上,又有多少企业愿意花费大量的真金白银研发元宇宙,研发投入的资金占企业研发总投入的比例又有多少,这将直接影响到元宇宙概念股的真伪。

  以核心领域的芯片研发为例,大家都知道研发核心领域的芯片,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成本。有时候,企业花费数年的时间,也未必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研发成果。面对长时间的巨额研发投入,很多企业也很难熬下去,最终变成了一场拼资金、拼资源、拼人才以及拼时间的煎熬过程,投入与回报未必成正比。

  与之相比,不少企业缺乏了长期研发的耐心,同时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也无法与大企业比拼。于是,部分企业开始蹭概念,在资本市场中,一旦企业蹭上了热门概念,那么股价也容易获得资金的炒作,但当股票价格炒上去之后,却发现股价与估值并不匹配,且企业并未获得实质性的研发成果,市场资金自然也会逐渐恢复理性的状态,虚高的估值与股价最终难逃价值回归的过程。

  蹭概念式的炒作,只会带来一时的炒作,但最终难逃价值回归的风险。所以,对真伪元宇宙概念股的辨别,最好还是用时间来验证。此外,辨别出真伪元宇宙概念股,还可以从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元宇宙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元宇宙概念企业分析,需要看进军元宇宙的企业自身是否具备了完善的底层逻辑,是否具备了元宇宙的基本特征等因素,这也可以看出这家企业是否存在蹭概念的嫌疑。

  作为一个尚未成熟的概念,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运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既然元宇宙获得了全球巨头们的青睐,那么元宇宙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重视的。但是,对打着元宇宙概念捞钱,却并非从真正意义上研发探索元宇宙的行为,则需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尽量远离伪元宇宙概念股。

  

- CFi.CN 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