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0-12 15:29:16讯:
摘要:毛利率超80%,这家公司为何赚不到钱?
继科亚医疗、鹰瞳科技、推想医疗之后,AI公司的上市浪潮中又加入一员。
近日,AI数字医生平台公司数坤(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数坤科技)正式启动赴港IPO。摩根大通、美银证券、中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从招股书来看,虽然营收和毛利呈增长态势,但数坤科技仍处于亏损之中。
夫妻携手创业刚完成7亿融资
数坤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提供疾病筛查、诊断及治疗选择与规划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解决方案的AI医疗龙头企业。
招股书显示,数坤科技IPO前的股权架构中最大的两位股东为毛新生、马春娥夫妇,两人分别持有17.53%与11.82%的股份。马春娥是集团创始人,担任执行董事与首席执行官,毛新生担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
招股书显示,毛新生曾担任IBM中国开发中心的首席技术官及创新研究院院长、云平台全球开发团队主管,在信息技术领域拥有超过20年经验。马春娥则曾任IBM创新研究院的研发经理,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超过14年经验。
对于AI医疗的技术着眼点,马春娥有自己的想法。她选择聚焦最具技术挑战性且具有高临床价值的治疗领域(如心血管疾病),而后拓展到其他治疗领域。
相比其他影像AI产品,心脑血管AI的准入门槛更高、技术挑战更大。公司创办初期,马春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选择这类疾病作为切入点,一方面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瘫居首。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诊断过程复杂,技术门槛高,很多基层医院都没法开展。
经过多年发展,数坤科技通过自主研发“数字心”“数字脑”“数字胸”“数字腹”“数字肌骨”,形成“数字人体”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为心脏病、脑卒中、癌症等疾病提供智能诊疗。
据了解,数坤科技开发的数字人体人工智能技术平台能够“读取”医学影像以了解人体(包括心脏、大脑、胸部、腹部及肌肉骨骼系统)、分析病变并为医生生成辅助诊断报告。该平台提供数据资产管理,可进行高通量的原始数据处理及优质标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医疗机构对AI医疗的诉求就是解决现实问题,在信息充分的前提下,AI医疗影像比人类更加精准,一旦AI性能达到或者超过了临界点,医疗机构会争相使用AI解读影像,这取决于AI能否更加精准无误解读影像。同时,作为医疗方面的AI,需要经过功能审核与评议,率先过审很关键。
目前,数坤科技覆盖心、脑、肺、腹等关键部位的AI已获得众多注册证,根据灼识报告,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数坤科技在治疗领域覆盖范围与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数量均排名第一,且在医院覆盖范围与安装数量在中国排名第一。
商业化方面,数坤科技采取“从中国顶级医院向低级别医院渗透”的商业化策略。截至今年9月15日,数坤科技的数字医生产品被中国超过1200家不同层级医院采用与安装,并已获约200家医院商业采购,中国所有三甲医院、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别有超过30%、超过20%和约5%采用并安装数坤科技的产品。
资本层面,IPO前,华盖实体(包括华盖远航、华盖信诚、华盖回家及华盖利尚)持有数坤科技10.22%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远毅实体(包括远毅智源、远毅启恒及睿源)、上海晨熹、红杉实体(包括红杉瀚辰及SCHP)等投资方分别持有9.12%、9.11%、8.62%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9月至今,数坤科技获得10轮融资。公司官网显示,2021年8月,数坤科技完成7亿元的D轮融资,该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高盛资管、春华资本、红杉中国、远毅资本、简街亚洲、锐智资本、WT聚焦中国基金与未来启创基金。招股书显示,D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达94.07亿元。
研发支出超同期营收两年半亏超3亿
从业绩层面看,2019年至2020年,数坤科技的营收与毛利增长飞快。招股书显示,2019年与2020年,数坤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6.40万元、2477.10万元;2020年上半年与2021年上半年,实现673.90万元与5262.40万元营收。
2019年与2020年,数坤科技的毛利分别为63.70万元、2067.7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83.4%与83.5%;2020年上半年与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分别为572.80万元与4433.30万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84.2%。
不过,从盈利能力来看,数坤科技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披露,2019年与2020年,数坤科技分别亏损9129.80万元与1.29亿元,2020年上半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数坤科技分别亏损4699.00万元与8742.40万元,目前累计净亏损已超过3亿元。
营收与毛利均在增长,为啥亏损的窟窿越来越大?数坤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公司绝大部分经营亏损产生自研发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及行政开支。未来能否从经营活动中产生利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线产品的成功开发及商业化。
回溯数坤科技的支出项目可见,公司的研发支出在逐年增加,甚至超出了数坤科技报告期内的营收。
招股书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分别为3090.70万元、2036.30万元、8118.80万元。中新经纬统计,上述开支分别占同期收入的58.73%、38.70%、154.28%。
2019年与2020年的研发费用占比更大。2019年与2020年,数坤科技研发开支分别为4268.90万元与6293.30万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5587.57%与254.06%。
数坤科技还在招股书中表示,无法预测公司将何时或是否能够实现或保持盈利。
“为达到及保持盈利,我们必须完成候选产品的临床试验、取得监管批准,以及将已批准产品商业化以取得市场认可。”数坤科技表示,即使上述工作取得成功,公司未必能够产生盈利;即使将来能够盈利,也未必能保持盈利。
招股书显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与其他管线产品的研发、临床试验与注册,以及商业化;通过收购、股权投资或合营企业寻求战略合作机会,以实施在产品开发和行业渗透方面的长期发展策略;以及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以支持业务运营和增长。
AI企业上市难在何处?
2021年被称为AI医疗商业化元年。根据灼识报告,预计中国及全球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行业将分别呈指数级增长至2030年的241亿美元及1665亿美元,2020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74.2%及73.0%。
但想做好这个市场并不容易,据了解,医学影像AI企业科亚医疗、鹰瞳科技、推想医疗前后赴港股上市,但目前均处于亏损状态。
今年3月,依图科技经历上交所问询后,一度宣布“中止”IPO,直到7月3日,依图科技的IPO状态变成了“终止”。招股书显示,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时间里,依图科技累计亏超72亿元。
“当前AI医疗企业上市的难点主要是盈利能力不达预期。”盘和林对中新经纬分析称,AI医疗企业实现盈利的难点有二:一是,AI医疗本身需要持续的算法优化,需要大量数据训练AI,这本身是长周期开发;二是,基于数据的AI医疗缺乏持续的数据获取能力、数据合作能力,从医疗机构回收数据存在合规问题,获取难度过大,无法实现数据规模。
盘和林介绍,当前国内主流AI医疗企业均处于研发投入期,且为了缩短研发周期,各家AI医疗企业都走向细分领域,比如AI医疗影像中的心肺、视网膜糖筛等。
他表示,虽然存在技术壁垒,但是行业发展存在天花板,即便获得功能认定,也会受制于受众数量,出现普及困难。一级市场对于AI企业是看好的,只是对于AI细分,市场看法各不相同。
“AI是通过数据来积累AI的功能,从弱智能到强智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盘和林指出,当前AI通过数据积累获得弱智能,解决不少问题,但在医疗领域,当前AI的精度还有待提高,资本对于AI的一些细分失去了耐心,的确有退出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体退潮,未来AI还能找到新的突破。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