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迈向碳中和:绿色债券的时代机遇与发展

加入日期:2021-1-6 4:59:3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6 4:59:38讯:

  碳中和目标的确立,要求各行各业特别是能源行业做出巨大转型,一方面要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还应发展负排放技术吸收二氧化碳。绿色债券能够为能源转型以及碳中和相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绿色低碳化发展。

  碳中和目标设立的时代机遇

  中国国家领导人近期提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表现出减少碳排放的决心和担当,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响应,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深远意义。为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应当引导资本投入到低碳可持续产业,并促进能源产业的低碳转型发展。这给当前绿色债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实现碳中和目标,所有的发展都要考虑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的低碳发展比较特殊,首先要基于中国的国情,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正在不断推进,能源消费增长快且能源需求刚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末城镇化率为60.6%,这意味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持续,能源消费总量在一段时间内还有上升空间。在这样的约束下,要实现低碳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尤其是能源行业的配合。对于能源行业而言,低碳化发展是必经之路。

  推动碳中和,需要未来的能源结构、行业规划和技术布局均做出相应的改变。在供给端、输配端、消费端都要全面部署,既要发展,又要低碳,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都将提升到新高度,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进行实质性减排。据IPCC(2018)估计,2016年至2035年,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需要的“资金流”约为2.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2.5%)。可见,中国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绿色债券可以凭低碳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推动碳中和提供助力。

  碳中和带来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要从生产环节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通过负排放技术来减少已经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两方面推动了碳减排和负排放技术的需求,更促进了相关投资业的发展。

  对于减少碳排放的技术而言,需要继续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降低单位GDP排放的碳强度,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可以降低能源成本,与传统能源竞争。中国需要顺应发展趋势,保障资金投入,推进能源领域的技术变革。

  负排放的实现方式包括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和碳捕获(CCS),包括直接空气碳捕获使用储存技术(DACCS)和生物质结合(BECCS)。借助自然进行植被保护、植树造林是短期内低成本的方式,而负排放技术能够在未来发挥更大的潜力。2018年10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其中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几乎所有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都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负排放技术,未来将创造万亿美元以上的投资机会。根据英国Vivid Economics发布的报告,负排放技术如DACCS和BECCS,到2050年可产生6250亿美元额外年度收入。绿色债券由于本身的定位和特性,可以为碳减排和负排放技术带来迫切需要的资本。

  绿色债券发展现状

  绿色债券又称气候债券,主要用于减缓和适应由温室气体造成的气温上升等气候变化问题。2014年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将绿色债券定义为“为资助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募集资金,或为现有的绿色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通过绿色债券,发行人获得资金资助绿色项目,而投资者以利息的形式获得固定收益。绿色债券与传统债券是相似的,但有“绿色”特征,根据《绿色债券发行指引(2015)》的定义,明确了绿色债券支持的项目范围,主要将募集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城镇化等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项目,并指出会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支持的项目范围,推出创新的债券种类。《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提高了绿色债券标准的规范和科学性,提升了国际化水平。

  截至2020年7月,全球符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标准的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9067亿美元。但绿色债券占所有债券的比重还较小,如2019年全球债券发行超过115万亿美元,绿色债券仅占0.24%。

  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时间较晚,但整体规模增长迅速。从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标准化至2020年10月,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境内市场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10694.63亿元,债券余额10207.22亿元,2020年1~10月发行规模1320.65亿元。

  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当前发行总数已超过950个。2020年的绿色债券无论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增加趋势都有所减缓,但在疫情后的绿色复苏过程中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中国绿色债券的债务主体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数量接近总数的85%。民营企业、公众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发行的绿色债券数量较少。通过比较绿色债券债务主体的所属行业,还可以发现绿色债券主要由工业、公用事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以及金融行业发行,这三类行业发行的绿色债券数量超过总数的90%。

  绿色债券作为一个新生的投融资手段,其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此处把绿色债券划分为萌芽期(2013~2015年)和初始发展期(2016~2020年)两个阶段。2013年中国雾霾情况日益严重,当年出台的“大气十条”把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列为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相关产业的投融资,201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与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对中国绿色金融体系进行初步设计。之后,中国政府陆续出台政策以推动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发展。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这是首个界定绿色债券及分类的文件。同样在2015年发改委出台《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发挥企业绿色债券融资作用,对债券发行前资质的确定、债券评级和认证提供参考。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从制度上推动了绿色债券发展,2016年成为绿色债券市场标准化的元年,之后政策又从总体规划、环境信息披露、评估认证等方面加以完善。在总体规划方面,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做出顶层设计,把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部分,促进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2017年证监会和环保部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协议》,对上市公司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提出要求,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在评估认证方面,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出台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对机构资质、业务流程、报告内容等方面做出规范要求,同时强调动态的监督管理。2020年7月政府公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绿债市场融合、扩大范围、规范评估、接轨国际。此后,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是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的首份相关政策文件,将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再次从顶层设计上促进绿色债券的发展,提出绿色债券要做好投融资工具的支撑作用,助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债券发展的经验与不足

  绿色债券给发行人的经济利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提高发行企业的股价;支付较低的利息。这可以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上来考虑,企业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好的声誉效应,还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利益。有学者研究表明,在1992~2009年美国债券市场上,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好的公司,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发行新的债券。通过研究欧洲2013~2017年发行的绿色债券,发现对发行人来说,绿色债券支付的利息比传统债券低0.18%,融资成本小而且发行更加便利。无论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大多数研究都表明绿色债券比传统债券的发行成本平均低1到9个基点。

  绿色债券市场的增长趋势与投资者对社会责任投资产品的需求增加相吻合,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绩效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有报告称,世界上接近90%的机构投资者在2017年改变了投资策略,缓解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最高标准之一。

  作为投资人,投资绿色债券既能体现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支持,还能得到较为稳定的长期收益。有学者认为绿色债券的风险即波动性低于传统债券,这是由于长期投资者在绿色债券市场中有较高的比例,他们的存在可能意味着绿色债券发行中的流动性较低,因此价格比较稳定。另外,由于碳中和目标的设立,与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相关的行业都将长期收益,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非化石能源发电产业、造林、固碳等。所以绿色债券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波动较小的收益,而且有长期的投资价值。

  显然,绿色债券发展中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快速提升以适应碳中目标的要求。首先是绿色债券的标准不统一。中国的债券市场受到多方监管,在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上不一,不同种类债券依据的规定不同。之前有两套标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适用于企业债,而2015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适用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公司债券、绿色金融债券等,这种不一致长期困扰着绿色债券发展。2020年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布,在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对绿色债券制定更科学规范的定义,细化绿色项目的分级,并提高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对缓解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有积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中的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

  其次,信息披露与监管不足。没有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要求,首先,没有对整个运营过程提出全面要求,目前只对发行前和存续期的信息披露有规定,还需关注到期时的信息披露,是对整个运营过程进行总结。另外,对披露的内容缺少统一要求,忽略了发行人的绿色能力,不能体现发行人在环境方面的运营能力。对于金融监管而言,由于不同的绿色金融工具认证标准不统一,对绿色债券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检测与评估存在困难,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更加方便快捷、公开透明的信息获取渠道,提升绿色债券市场的信息公开性。

  再次,缺乏一个有效权威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科学客观地筛选和审批绿色项目,目前中国的评估机构专业度有待提高,而且评估流程和评估报告尚未规范,这都为中国的绿色债券绩效评估带来挑战。中国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认证评估由国际机构以及国内的债券认证机构承担。国际机构有丰富的绿色债券认证经验,但中国认证机构缺少专业的环境咨询研究,其评估环境绩效的可信度还待验证。因此制定统一的绿色债券评估体系,特别是环境绩效的评估体系至关重要。

  绿色债券发展的几个建议

  中国的能源消费需求还有一定上升空间,这就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绿色债券,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需要完善绿色债券标准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统一完善的绿色债券认定标准,注重绿色债券服务于绿色项目的特性,对绿色项目的划分加以明确。具体而言,既要标准统一,又要发挥行业特色。统一标准并不意味着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对特定项目和特定债券,在不同的政策规定中对其定位和评价要具有一致性,避免政策规定之间存在出入。另外,还要结合不同行业的差异,目前绿色债券主要由工业、公用事业以及金融行业发行,因此制定政策时还需考虑长期价值,对技术创新的项目进行引导支持,鼓励更多绿色债券投入到碳中和的技术研发当中,促进低碳绿色发展。

  二是需要规范第三方认证评估机制。提高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评估机构的专业性,增强第三方认证评估流程的规范性,加强第三方认证评估报告的可比性。中国现有的绿色债券认证评估机构少有专业的环境背景,对债券的“绿色”价值可能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碳中和相关技术的了解较少,所以要促进产业界、金融界、环境界不同领域的合作,使绿色债券能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又能对环境改善起到实质性作用。对第三方认证评估的流程要做统一,规范评估绿色债券的重点内容,确保环境效益信息能够有效披露。对第三方认证评估报告也要做出规范,以便不同报告之间进行对比。通过对机构、流程和报告的规范,提高第三方认证评估的质量,减少绿色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提升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意愿,满足绿色债券的发展需求

  三是大力倡导绿色债券投资理念。提高社会对绿色债券的接受认可程度,培养绿色投资理念。碳中和目标的达成需要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参与和努力,绿色发展是全球共识,我们应加强绿色文化的宣传,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和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要增强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信心,强调绿色债券体现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提高各类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投资占比。此外,政府还可以对绿色债券的投资者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如减少绿色债券的利息所得税或对绿色债券持有者采取优惠税收等方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