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毛利率低位,疯狂收购留下后遗症,海王生物只是药品“搬运工”?

加入日期:2021-1-27 10:03:0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27 10:03:08讯:

  近日,海王生物(行情000078,诊股)发布公告称,2020年以来已累计为子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等事项提供31次担保,目前累计担保余额为59.25亿元,其中对外担保余额为0.2亿元,总计约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合并报表净资产的比例75.49%。

  在海王生物频繁且高额担保的背后,是近几年疯狂收购兼并。子公司数据急剧增长,也导致其负债高企及流动压力增大。与此同时,海王生物毛利率较低,业绩持续下滑,自身“造血”能力不佳,且运营成本高。

  公司业绩不足,资本用脚说话。根据我们的统计,去年8月以来,海王生物股价跌跌不休,跌幅近30%。

  毛利率低下,只因是药品“搬运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疫情防控推动医药行业消费提振,生物医药板块也大受追捧,相关个股股价也水涨船高。在疫情之初,海王生物也受到资本疯狂炒作,8个交易日拉出7个涨停板,最高时达到7.76元/股,但游资退去后,其股价开始逐步回落,现报价为3.75元/股。

  究其原因,医药市场环境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医药行业开工不足,企业原材料短缺,流通运输受阻,除去少部分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产品供不应求外,大部分医药产品因市场环境因素而消费减少。而海王生物虽然身处于医药行业,但是整体却属于医药流通企业,也就是医药批发商及零售商。换一句话说,海王生物是一位药品“搬运工”。

  公开资料显示,海王生物成立于1992年12月,前身是深圳蛇口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1998年登陆深交所上市,是国内老牌的医药上市公司。其现已形成医药工业制造、医药零售连锁、医药商业流通三大支柱产业体系。

  从2020年半年报来看,海王生物医药流通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为74.44%,医疗器械展总营收比例为23.78%,食品及保健品营收占比为0.54%,而被其宣传为“支柱产业”的医药制造业务仅贡献1.24%的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流通及医疗机械都是低毛利率业务,同期毛利率分别为11.87%及12.03%。在低毛利率及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海王生物的业绩也持续下滑。

  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海王生物营收为383.8亿元、414.9亿元和287.5亿元,同比增长53.90%、8.11%和-6.38%;实现净利润为6.93亿元、5.53亿元和4.25亿元,同比增长-34.84%、-41.89%和-45.20%。以此计算,其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81%、1.33%和1.48%,盈利能力较差。

  海王生物对我们表示,公司积极通过压缩低毛利业务,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各集团的协同等方面提高公司毛利水平。

  疯狂收购后遗症:负债高企商誉上行

  2015年政府批准实行“两票制”(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纯销成为终端市场的竞争核心,就意味着药品流通企业将渠道网络下沉,渠道管理从集中走向分散。自此,海王生物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兼并,试图进一步扩大市场。

  2016年海王生物收购及新设企业19家,2017年又将50家企业收入囊中,2018年再添加34家,直到2019年遭到监管质疑,才消停收购步伐,仅收购2家。在短短4年之间,海王生物就收购或新设企业达到105家。

  但是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也带来后遗症,海王生物负债持续高企,商誉也大幅增长。

  2016年末,海王生物资产负债率为64.72%,而至2019年该数值急剧升至80.93%,2020年前三季度略有下降为79.81%。在申银万国三级行业分类中,海王生物所属的医药商业Ⅲ平均负债率为57.63%。

  具体来看,截止2020年前三季度,海王生物总负债额为321.8亿元,其中流动负债达到97.81%,短期负债为115.9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明显。

  与此同时,海王生物商誉也大幅提升。2016年末,其商誉尚为7.79亿元,而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该数值升至30.76亿亿元。

  对此,海王生物对我们表示,公司商誉形成原因主要是近年来为顺应医药行业政策发展,加快了收购兼并和资源整合的力度,对医药商业领域相关企业进行了收购。针对被收购公司,公司与其约定了业绩目标,以及对未完成业绩的公司约定了业绩补偿。

  在“两票制”下,流通企业被迫直接面对药品终端——医疗机构及下沉市场,但医院等医疗机构回款慢的问题始终难解。而海王生物主要客户为公立医院,这就造成高额的应收账款。

  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海王生物应收账款分别为189.5 亿元、180.5 亿元及182.6亿元。尽管海王生物回复我们称医院客户回款能力强,坏账率极低,但应收账款毕竟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为应对负债高企及流动压力大的问题,2020年8月份,海王生物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5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15亿元用于补充运营资金。

  另外,下属子公司数量急剧增长,也会带来的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在申请非公发行股票时,海王生物因子公司存在较多处罚而被深交所问询。在最近36个月内,其子公司共计20次因违规而受到行政处罚。

  海王生物表示,对于子公司涉及的违规事件,公司均已全部完成整改,未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后果。结合运营情况和实际管理要求,公司采取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从多层面多角度对子公司进行管控。另外,公司总部设立了质量审计部,加强对各下属子公司的质量管理督导。

  控股股东也缺钱,高额质押是为何?

  2021年1月4日,海王生物公告称,控股海王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的股票解押后再质押,现已将其持有的股票全部质押,共计质押12.14亿股,占总股本的33.58%。

  海王生物表示,控股股东海王集团质押的股票均为场外质押,质押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质押用途基本为融资增信用途,未约定具体解押日期,不存在兑付及平仓风险。

  不过,海王集团此次高额度质押股票,并未用于海王生物的生产经营需求。其如此急需资金,到底是投入何种用途呢?从最近的资本运作分析,此举与*ST恒康(行情002219,诊股)重整一事脱不了干系。

  *ST恒康经过破产重整,正处于退市边缘,海王集团向其抛出了橄榄枝。2020年12月1日,*ST恒康宣布控股股东阙文彬与海王集团、五矿金通签署《重整投资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约定,海王集团将作为产业投资人牵头协调恒康医疗重整,重整程序完成后,海王集团将获得恒康医疗控制权,其旗下上市公司扩张至三家。与此同时,海王集团承诺将确保恒康医疗2020年实现盈利。

  *ST恒康拥有15家医院(含在建),床位近万张。而海王生物的主要客户正是医院,与*ST恒康刚好形成互补,两者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由于看来,海王集团似乎在下一步大棋,或能对海王生物构成利好。

  不过,海王生物面临的经营压力及风险并不小,相关事宜对其业绩影响有多大,现在还很难说。对此,我们将持续关注。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