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1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正式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及派驻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名额2000个,当中约700个专为创科职位而设,月薪不低于1.8万港元,特区政府会按每名获聘毕业生向企业发放每月1万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出炉 2000个岗位备选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020年11月25日的《2020年施政报告》中提出,为鼓励和支持香港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发展事业。林郑月娥指出,以香港的经济和市场规模,青年人的失业率可能会维持双位数字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有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发展潜力却十分巨大,能为香港青年人提供事业发展机会。
1月8日,该计划细节出台。根据计划,任何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有业务的企业都可申请参与,提供职位空缺。参加企业须在香港按照香港法例聘请合资格毕业生,并派驻他们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职培训。计划共提供2000个名额,当中约700个专为创科职位而设,月薪不低于1.8万港元,特区政府会按每名获聘毕业生向企业发放每月1万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
记者了解到,申请职位的青年人,须为香港居民,可合法在港受雇工作,并持有在2019至2021年由香港或香港以外的院校颁授的学士或以上学位。如有关职位与创科相关,则合资格的毕业生除须符合前述的条件外,亦必须持有与科学、科技、工程或数学学科相关的学位。受聘后须分别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各工作6至12个月。
2020年11月26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出席电台联播节目时,曾回应香港市民对施政报告相关计划的关注。她表示,人才是流动的,能吸纳越多,发展潜力就越大。
在她看来,香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是科技,但香港基础科研未到相关程度,不到五万个职位,而不少在深圳及东莞等地的大型科技公司需要大量工程及技术人员。现时深圳及广东省政府均表示愿意支持香港的年轻人发展,呼吁年轻人不要错失良机。
她指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不是要年轻人做“开荒牛”,并非故意输出人才,或将年轻人送出去,他们将来可以回港投入创科工作,即使往外国也无问题。
据悉,有关计划已得到广东省及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另据媒体报道,上述计划将以配对形式运行,并由青年组织协助配对工作,已接获多家知名大企业表示感兴趣参与,包括互联网巨头腾讯等。
香港方面,香港总商会宣布旗下会员公司将提供约300个职位,汇丰宣布提供100职位。汇丰发言人表示,汇丰一直鼓励员工扩阔眼界,认识大湾区、争取在区内的工作经验,欢迎特区政府推出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亦很高兴能够参与。现阶段汇丰计划提供约100个职位,涵盖不同业务和营运职能部门,适合来自多个学科和拥有不同经验的大学毕业生。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让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充分流动起来,事关大湾区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在早前举行的2020深圳市公务员考试中,共有5个职位定向港澳选拔,这是深圳公务员考试首次有港澳籍人士参加。5个岗位涉及行政、金融、城市规划、涉外人员管理、医疗监管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专业技术技能性,契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也契合深港澳合作的方向,最终不但有446名港澳籍人员报名定向五职位,还有221名港澳考生报考了其他职位。
此外,为给港澳青年“北上”发展创造适宜环境,深圳还推出了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18条举措。
政策方面,2019年3月14日推出的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是国家支持大湾区发展的首个财税政策,该政策明确,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珠三角九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
相信随着湾区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人才自由流动阻塞、政体法律不同等障碍壁垒等问题逐渐改善,湾区人才流动将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