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A股IPO规模创新高,这类机构彻底火了!

加入日期:2020-7-19 22:22:50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7-19 22:22:50讯:

  

  

  

  

  上半年A股IPO规模创历史新高

  创投机构迎来退出春天

  中国基金报记者房佩燕莫琳

  今年上半年是A股IPO大年,募资金额为近五年同期新高;创投机构扮演主要角色,IPO渗透率高达65%,与之相伴随的VC/PE退出大爆发。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本土创投机构正迎来退出的春天。

  A股IPO创新高

  创投机构退出迎来大爆发

  今年,A股市场IPO数量及规模显著提升。投中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118家中国企业在沪深两市IPO,同比增加84.38%;IPO募资金额共计1387.12亿元,同比上升1.3倍,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数据还显示,上半年122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包括在海外上市),VC/PE机构IPO渗透率达到65%,VC/PE机构IPO账面退出总回报达到 2280.19亿元。

  高瓴资本以8家IPO的战绩拔得头筹,达晨财智和深创投分别以7家IPO的战绩紧随其后。达晨财智和深创投分别有3家和2家企业登陆科创板,鼎晖投资、启明创投等多家人民币基金则在科创板斩获颇多。以美元基金为主的高瓴资本,以及奥博资本、老虎基金、红杉中国等多家美元基金在科创板颗粒无收。

  对于下半年,各家机构早已摩拳擦掌。达晨财智表示,截至7月17日,达晨已预披露盛剑环境、艾索信息、中望软件等21家企业;上半年已过会未挂牌的还有杰美特、康希诺、中信博3家企业;深创投则透露,除了上半年已经上市的7家企业,又新增上市公司3家,已过会待发的还有3家,在会排队35家,167家企业IPO上市。

  盈科资本告诉记者,IPO是公司退出的主要形式,截至7月17日今年累计有10个项目拿到IPO批文,其中9个已经挂牌。此外还有约20个项目待审,盈科资本投资项目中超过40%已经完成或开启上市进程。

  昆仲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钧告诉记者,对于做早期科创投资机构来说,今年是个退出的大年。该公司目前有2个项目已经过会,科创板和美股上市公司各一家。此外,还有3个项目在会排队、3家准备拿批文。

  除了IPO,大量中小创投机构通过股权转让或并购的方式实现了退出。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红利,也刺激PE机构向前端延伸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除了直接投资A轮,B轮之外,更愿意接手二手份额基金。

  中科创星合伙人李浩表示,该公司专注于早期”硬科技”风险投资,多数项目都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退出。上半年退出的项目占近年来退出总额的1/3左右。

  预计政策红利会持续2、3年

  募投退将形成良性循环

  上半年IPO节奏加快和科创板、新三板及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等政策红利是分不开的。数据显示,118家IPO企业中,有46家在科创板上市,募资金额共计501.95亿元。此外,创业板注册制落地仅一个月,已有296家企业申请,超9成企业背后都有VC/PE的身影。

  达晨财智总裁肖冰认为,随着创业板注册制落地,IPO数量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A股过去IPO数量最多的一年是430多家,纳斯达克最多的一年有700多家。A股在双注册制鼓舞下,有望超过纳斯达克。

  清科集团管理合伙人、清科资管主管合伙人杨敏分析,国家层面对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空前,给创投机构带来更多机会。募资方面,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用来投资的比例增加;投资方面,优质项目不断涌现;投后管理方面,项目因政策红利发展迅猛;退出方面,路径增多且溢价空间加大,这些将会形成良性循环。

  盈科资本认为,退出更加通畅,可以帮助投资人更快地收回成本和获得收益;同时还可以帮助募资,平均而言,IPO退出的投资回报率是所有方式中最高的,科创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精选层的推出极大提高了股权投资的退出回报率,有利于激发投资人的投资热情,帮助私募机构进行募资。在盈科资本看来,政策红利一般情况下会维持两到三年。

  光源资本董事总经理吉星认为,一般退出的红利期会持续半年到一年,才会作用到比前端的投资再早前的募资,时间上有延续的价值。此外,近期政策鼓励保险资金进入一级市场,市场将获得更多活水,非常值得看好。目前细则尚未完整发布,吉星认为保险资金可能会首先布局母基金,然后再传导到创投企业。

  五牛控股认为,A股以往IPO堰塞湖的情况已经得到改善,投资发展退出循环路径更通畅。同时,注册制进一步贴近市场,也坚定了创业投资的信心。“通过投资,我们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够收获一定的回报,未来改革红利会越来越好,公司和被投企业也会抓紧这样的机遇,乘风破浪。

  不过,杨敏强调,疫情让全球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政府出台各项利好政策,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各机构要审时度势,提高对经济政策和国际形势变化判断的敏感性,适当放慢步伐,不要盲目激进。一旦机会出现要乘风而上,把握红利期加速培育手中项目。

  吉星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不管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注册制,都是市场迈向更成熟的表现。上市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并不是企业发展的终止。“我们坚信价值投资理念。企业未来的走向还要看整体的成长性。上市以后也不是马上就能卖掉,还有锁定期。锁定期之后,什么样公司会有什么样的估值,都是受公司持续成长发展影响的变量。”

  王钧表示,目前不少企业估值过高,可能会在解禁之后对整个估值体系形成压力。但一些公司的业绩和原来A股的一些传统企业不太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龙马资本董事长雷杰透露,今年预计有三个项目退出,包括从二级市场减持。

  此外,股市的火热也带来定增的投资机会。龙马资本董事长雷杰认为,从政策层面看,再融资新规给定向增发投资带来了巨大机会;从市场层面看,上半年A股呈现结构性行情,下半年情绪迅速转暖,但受到回调压力,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将在明年才会充分体现,A股行情基础比今年更为健康,定增的投资机会也更大。

  杨敏认为,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投资思路、策略、方式有很多不同,不能凭二级市场短期情况去判断一级市场的发展。一级市场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真正做到“价值投资”就要沉心静气耐得住寂寞,挖掘真正有价值的项目标的。

  

  

  

  

  创投机构瞄准硬科技

  和消费大风口

  中国基金报记者赵婷

  上半年,创投机构分享了科创板盛宴,展望下半年,硬科技依然是机构追逐的热点;后疫情时代的大消费行业也是聚焦的方向之一。

  硬科技和消费是大风口

  盈科资本表示,看好以硬科技为核心的战略新兴行业,特别是有机会登陆科创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精选层的公司。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主要看好商业航天、5G通讯、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光电芯片以及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5大赛道。

  疫情得到控制,部分消费行业也是创投机构捕捉投资机会的大方向之一。

  龙马资本董事长雷杰表示,下半年,餐饮、住宿、线下娱乐、交通运输等行业将迅速恢复,以来反弹;此外,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相关行业也存在明确的投资机会。

  不少创投机构下半年锁定科技和消费两大主要方向。

  达晨财智总裁肖冰表示,目前主要观察两个方向,一个是科技,一个是消费,双轮驱动,现阶段应该是科技为主,消费为辅。科技方面看好5G技术、自主可控、创新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在组合构建上,肖冰表示,首先是加大确定性强的中后期项目的比重,严格控制早期项目,只投头部公司、行业龙头。其次,加大对疫情后长期受益行业的投资比重,追求“戴维斯双击”的超额回报。

  光源资本董事总经理吉星表示,投资主要围绕两个主题,一是科创板,看好国产替代带来的大国机会;二是创业板注册制带来的潜在机会,包括消费、电商等,目前在做相关的布局。

  “大的科创环境在变化,从大风口的角度看,半导体、智能制造都有机会,但真正的机会需要仔细观察。”昆仲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钧说。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表示,疫情给整个创业和投资领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但在系统研判和分析投资形势和策略之后,依然坚定看好、看多中国市场。今年深创投研究的赛道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二是数据智能,包括新基建提出的数据中心建设等细分赛道,三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行业,此外还有新材料和产业互联网领域。

  五牛控股表示,投资方向一直聚焦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等几个重点领域,策略方面,深入行业,挖掘市场中具备广前景、高成长、估值佳的优质项目直接参与。同时,与产业头部企业合作,通过行业资源优势赋能被投企业。此外,提升对行业的覆盖度,丰富细分种类和投资工具的多样性。

  退出前所未有的通畅

  今年上半年对于创投机构来说享受到了一场退出“盛宴”,展望下半年,这种趋势或仍延续下去。

  “预计下半年退出会前所未有的通畅。当前的资本市场,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盈科资本表示。

  在疫情影响、科创板火爆、系列新规等各种因素影响下,下半年再募资方面也将发生一些变化。

  昆仲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钧表示,大家对科技创新领域认可度在提升,现在有了退出预期,带来新的财富效应和社会效应,对募资来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盈科资本表示,受一系列新规的影响,行业募资将面临较大挑战,募资的LP来源也会出现显著变化,保险类资金将会成为接下来关注的重点。同时,一批优秀的新上市公司也可能成为LP的主力。

  募资方面,雷杰表示,目前主要选择和央企合作,围绕央企产业链成立产业基金。

  编辑:舰长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