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7-18 7:20:46讯:
近期市场中的一些微观现象值得关注。
首先,上半年公募基金业绩好得令人咋舌。排名成绩单前20名的基金,收益率均在55%以上,最高达到83.17%。而这20只基金中有18只涉及医药、医疗、养老等行业,其余则带有科技、消费等当前热门标签。借此东风,7月初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炙手可热。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等现象屡见不鲜,热销的新基金也往往以专注TMT科技应用、医药消费和高端制造等成长股核心资产为卖点。
同时,不少近期斩获颇丰的个人投资者表示,自己已彻底远离“低价股”,非“高价股”不买,并细数了一番通过这种“投资策略”获得的战绩。似乎,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一时间都身处投资逻辑不断得到自我强化的温柔乡中。
但同样是上半年青睐医药、消费的北向资金,在本周却出现了密集净流出。7月14日,北向资金净流出173.84亿元,创互联互通以来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额新高。此前受到追捧的贵州茅台、五粮液、宁德时代,成为北向资金净流出幅度居前的个股。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股价上涨的推动下,医药生物板块平均市盈率从36.53倍快速提升至58.61倍,增幅达60%,居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第三位。计算机板块和食品饮料板块的市盈率也同样因股价上涨而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增幅达到49%。
历史数据显示,当前医药生物板块市盈率历史分位达90%,即估值水平超过历史上90%时间。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则为21%。计算机板块当前市盈率历史分位为97%,去年同期则为56%。食品饮料板块当前市盈率历史分位88%,去年同期则为47%。
人人喜爱的板块烈火烹油,而低估值板块则仍在僻静的角落里冰封。沪深股市当前估值最低的两大板块是银行和房地产,市盈率分别为10.38倍及6.37倍,历史分位分别为8%及16%,可谓处于周期中的最低潮。
上述数据显示,当前市场中极热与极冷板块间的分化程度相当严重,已经明显超出了行业差别所能解释的水平。生物医药等极热板块估值正处于其历史巅峰水平,而银行、地产则几乎仍在历史底部沉寂。其中,极热板块的热度提升主要是半年时间内短期完成的。形成这种局面固然与投资者对行业基本面展望的预期不同有关,但在市场成交量迅速放大的背景下,板块估值分化的扩大可能更多的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货币现象。
从前述的两个微观现象中不难发现,在短线获利可能性增大的诱惑下,增量资金更倾向于选择“安全”的路径依赖。对于新入市资金来说,既然行情正热,当然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何必舍近求远寻找估值洼地“烧冷灶”。只要打上这样的心理底色,热门板块的利好就会在无形间被放大,而冷门板块的利空也会显得更加可怕。
投资逻辑的自我强化在投资者口中有一个更具说服力的名称:强者恒强。但是这个“恒”管用多久却令人生疑。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管理好自己的风险偏好与投资周期,在高估值盛宴中分一杯羹本无可厚非。怕就怕流连忘返,错过了离场的末班车。在A股市场不长的历史中,多的是被当成新规律的旧躁动、被当成长周期的短波动,以及被当成是产业革命的货币现象。当散场终曲响起时,付出最大代价的往往是那些热情最高,进场最晚的增量资金。
反观那些被冷落已久的低估值板块,压制其估值提升的客观因素固然存在,但如何消化和理解其影响则更多地与投资者心理息息相关。当资金偏好发生逆转,更多地关注安全边际而非增长时,同样的数据很可能衍生出完全不同的解读。
在当前充满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影响市场的变量因素成倍增加,使得市场在短期维度看可能更像是一场布朗运动。但如果后退一步,从中长期的维度观察市场,应当相信价值规律的力量会战胜短期扰动,在更长的时间中发挥作用,推动市场估值体系从相对极端的位置回归均衡。
当然,股市波动中最奇妙的特征之一,就是你永远无法预测长期趋势里套着多少短期波动,而此时此刻的你在跟上长期趋势前还要经历多少短期波动的考验,错过多少短期波动中诱人的机会。
一个健康有韧性的市场就像一个完整而层次丰富的生态系统。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追逐短期波动与追随长期价值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可以共存。但作为具体的投资者,无疑要搞清楚哪里才是适合自己的生态定位,抱着短期获利的愿望死守价值回归固然痛苦,但没有短线游走搏杀的实力和承受力,却误入短期波动则更为致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