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6-18 20:17:28讯:
6月18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一行两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领导分别发表书面及视频演讲,重磅发声,传递出很多信号。
包括货币政策、财政货币化、负利率等短期急需面对的问题,以及资本市场监管、金融监管改革、实体经济纾困等长期发展问题,与会嘉宾均有涉及。
据本刊记者梳理,论坛释放了如下几个重要的政策信号。
经济指标正在好转
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类经济指标已经出现边际改善。
今年1~5月,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0万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万多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5%。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显示出巨大的弹性和耐力。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其中制造业增长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环比提高5.87%,一些消费零售指标也出现积极变化,车市和楼市均在回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不搞大水漫灌、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为助力经济加快复苏,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超预期的刺激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各国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刺激措施,规模和力度之巨大史无前例。在初期作用甚大,边际效用逐步在递减。
尽管目前主要经济体物价总水平上涨还不明显,但考虑到国际供应链恢复还需要较长时间,要素成本会进一步上升,加之各国持续刺激需求,货币派生机理变化,通货膨胀也有可能卷土重来。
此外还需考虑的是,大规模刺激政策将来如何退出。进入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欢欣鼓舞,退出的时候可能将十分痛苦。
郭树清强调,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目前来看,疫情还可能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与我们的生活并行共存,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在谋划出台新的刺激措施。应三思而行,为今后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
“可以预见,在‘后疫情’时期,全球流动性充盈甚至泛滥是大概率事件,各主要金融市场将可能共同面临‘资产荒’问题,优质上市资源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中国证监会主席、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易会满表示。
刘鹤表示,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总量政策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带动全年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融规模增量超过30万亿元。
对资本市场“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
易会满表示,资本市场要肩负起推动创新转型的使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发展最终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抓紧出台科创板再融资管理办法,推出小额快速融资制度,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发布科创板指数,研究推出相关产品和工具。
刘鹤表示,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本制度,着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幅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郭树清也提出,支持资本市场发挥更广泛更积极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35.9%。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市值已居全球第二。近期,中国银保监会拟推出六项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一是增加新的机构投资者,批设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允许境外专业机构发起设立控股理财公司。
二是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信托公司发行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保险机构发行组合类产品。
三是推进银行与基金公司、银行与保险公司等各类机构深度合作。鼓励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纳入合作机构名单,研究出台保险机构投资私募理财产品和私募股权基金的相关政策。
四是引导商业银行有序处置非标不良资产,鼓励新设理财子公司加大证券投资。
五是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各种渠道,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
六是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实行差异化比例监管,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
实体经济将有“大礼包”
刘鹤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适应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各种堵点,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结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比重。
首先,将进一步鼓励银行与政府加强合作。疫情灾难造成的损害是一种不可抗的外部冲击,各类市场主体都无法自主回避。因此各级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向银行业机构提供区域内经济和企业的信息。
郭树清表示,疫情期间,相当一批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暂时遇到困难,但他们有市场发展前景、诚信记录良好。银政双方应当积极协商确定救助方案,特别是要做好应急融资接续,同时防范道德风险。要努力在多个层级上实现财政与金融的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
例如,银行应推出更多无抵押、低利率的信贷产品,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贴息、担保补贴分担成本和损失。在支持投资方面,应适当提高地方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比例,加大配套银行资金支持,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其次,要更好地发挥保险特有的抗风险作用。扩大风险保障覆盖面,增加营业中断险、出口信用险产品供给,针对抗疫减灾和农业农村等薄弱环节,推出更多保险品种。支持疫后重建,加大理赔力度,提高理赔效率,实现应赔尽赔、能快则快,使受影响的个人和企业尽快拿到赔付资金,恢复生产消费。
同时,保险机构要加大对企业中长期债券的投资。保险资金平均久期为13年,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20万亿元,而投资企业债券余额只有2.2万亿元,潜力巨大。可将更多资金用于购买企业中长期债券,特别是电信、交通、新老基建等需要巨额中长期资金的行业。
郭树清也表示,将强化政策性金融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今年政策性银行安排信贷规模比去年多增加将近1万亿元,债券发行规模也将增加,可用资金大幅提升;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安排专项纾困资金,金额合计1000亿元;新增1000多亿元转贷款规模,主要提供给中小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性融资担保要提高覆盖面,降低担保费率,合理分担风险损失。
打通、修复全球供应链
随着疫情影响的持续发酵,未来全球可能出现经济深衰退、金融高风险、要素低流动的不利局面,如何在危机中遇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郭树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影响中国,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也深受其害。有国际组织预测,发达经济体将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新兴市场将出现近60年来的首次收缩。世界各国必须放下分歧,携起手来,紧密合作。
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是经过几十年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各国顺应市场规律和发展趋势充分合作的产物,对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进社会福利发挥了巨大作用。任何“推倒重来”或“另起炉灶”都是不经济不划算的,将大大损害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
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我国要采用多种金融工具打通和修复全球供应链。
一方面,努力增加对国际产业链企业融资支持,帮助其拓展海内外市场,提高出口转内销比例;要支持出口企业与外国合作伙伴尽早恢复商贸往来,通过提供买方信贷等融资方式稳定出口订单,运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分担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优先保障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资金需求,畅通和稳定上下游链条。
持续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24小时“全天候”接续交易的运行网络,不同时区、不同地域的股票、债券、外汇和大宗商品市场之间高度联动,在为全球经济贸易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交叉传染的特征也日益凸显。
“在特殊时期,没有哪一个经济体、哪一个金融市场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零和游戏。面对危机和风险挑战,唯有加强合作,守望相助,才是唯一出路。”易会满说。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不仅没有因疫情而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早全面放开,6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经顺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额度限制;与境外机构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了相互信任,外资总体保持净流入;加快与境外监管机构合作,共同打击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保持定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科创板制度创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改革等重大举措正在落地实施。
下一步,“中国在金融领域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郭树清强调,并将在以下方面重点施力:
一是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设计、股权投资、公司治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深度。三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拓展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功能,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四是支持区域金融改革开放,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自贸区的一批重大金融改革举措已陆续在全国复制和推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来一定是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应重点通过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优质营商环境中心、金融人才中心“五个中心”,进一步加快以人民币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为基础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刘鹤也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出台和落实金融改革开放举措,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创造条件和氛围,排除干扰,共同落实经贸协议。中央政府将坚持“一国两制”,支持香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切实保护各国在港企业和投资人权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将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健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审查机制,做到对外开放和风险防控一体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强调。
应对风险,监管要有弹性和温度
“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刘鹤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判性,理解市场心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内外部风险冲击,实现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易会满表示,要坚持科学监管,在充分尊重规律基础之上,体现监管的弹性和温度。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一方面坚持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和创新发展的机制作用。另一方面,辩证把握监管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体现区别对待、分类监管的监管导向,较好实现了市场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同时要强化各方协作,着力提升金融治理效能。与历次应对股市风险事件相比,这次资本市场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合力更强,效果也更明显。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形势研判,加大了货币、财政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力度。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正常开市和常态化运行,重点领域风险呈边际收敛,市场韧性明显增强,支持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文章来源:财经国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