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券业大年竟现13家亏损!网信证券、国开证券领亏这5家亏损过亿外资控股券商“先亏为敬”

加入日期:2020-5-15 5:32:0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5-15 5:32:05讯:

  年初出事,白干一年;年尾出事,一年白干。对于证券行业来说,坐拥牌照红利仍导致全年亏损,实在是个悲伤的故事。

  今年2月底,中证协曾披露2019年度经营数据,133家证券公司2019年度共实现营业收入3604.83亿元、净利润1230.95亿元,盈利公司120家。这也意味着,共有13家券商在2019年的好年景下仍面临亏损或不赚不亏局面。随着近期非上市券商2019年财务数据悉数披露,这13家券商的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

  目前,中证协共披露132家证券公司的2019年年报/财务报告,华信(甬兴)证券缺席其中。券商中国记者整理出13家亏损券商的业绩情况如下:

  而透视各家亏损券商的年度数据来看,一言以蔽之,“各有各的难处”。在“扶优限劣”的监管背景下,亏损券商如何自救,将是其2020年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外资控股券商“先亏为敬”

  回顾证券行业的2019,对外开放全面落地和外资券商的大举杀入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重点。

  近期,高盛高华和摩根士丹利华鑫已完成工商变更,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分别取代高盛(亚洲)和摩根士丹利亚洲成为控股股东。加之瑞信方正外资控股的申请被证监会核准,目前行业内已有7家外资控股券商。

  除了上述3家外,外资控股券商的名单还有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以及汇丰前海证券。其中,汇丰前海证券于2017年8月份成立,为CEPA10框架下推动深港金融合作而成立,是国内首家港资控股券商。

  而从2019年的业绩情况来看,12家亏损券商中,外资控股券商多达5家,汇丰前海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亏损过亿,且亏幅仍在增加。7家外资控股券商中,仅高盛高华和瑞银证券在2019年实现盈利。

  当然,对于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两家来说,由于2019年均处于筹备期,各项业务尚未开展,2019年业绩亏损属于正常情况。而对于其他外资控股券商来说,虽然在国内市场耕耘许久,且受到了外资股东的资金支持,但想要实现盈利仍需努力。

  以瑞信方正证券为例,该公司2019年实现1.53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13%;在营业支出则达到2.05亿元,净亏损达到4183.07万元,亏幅较上年有所增加。在营业支出中,业务及管理费达到2.03亿元。

  虽然业绩水平一般,但外资控股券商在员工待遇上毫不逊色。在现金流量表中,瑞信方正证券现金流出项最高者即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019年达到1.99亿元。在此前采访中,曾有“三中一华”一线投行员工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职业方向选择中优先考虑外资控股券商。除了外资光环之外,“钱多事少(相对)”也是一线员工对外资券商的刻板印象。

  事实上,此前业内合资券商的发展长期未有起色,主要是由于其牌照受限,除了高盛高华和瑞银证券的业务资格较为齐全外,部分合资券商仅获得中方券商股东挪出的投行业务资格,少有合资券商实现“全牌照”。

  在上述亏损的外资控股券商中,汇丰前海证券仅拥有经纪业务、投资咨询和承销保荐3张牌照,瑞信方正的主要业务资格为股票和债券承销保荐、经纪业务,摩根史丹利华鑫证券的业务资格则仅限于股票和债券承销保荐、债券自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两家牌照相对较全,不过亦非全牌照,且业务也还在筹备期。

  在金融行业对外资的限制彻底解除后,外资控股券商也得以在国内市场大展身手。多方研究人士认为,外资控股券商的持续扩容加剧鲶鱼效应,短期内势必加剧行业内的竞争,同时我国券商传统的通道类业务的盈利模式也将受到新的挑战。外资控股券商能否在2020年扭亏为盈,仍有待观察。

  网信证券危机仍存

  说完了外资控股券商,再来盘点那些颇为不幸的国内券商。2019年,网信证券和华信证券两家先后曝出重大负面事件。其中,华信证券因受大股东拖累,三宗重大违法导致业务许可被撤销;网信证券则被证监会点名“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在辽宁证监局工作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在2019年分类评级中,两家券商均被打出D级的评价。

  目前,华信证券2019年财务数据在中证协披露信息中“缺席”。对于网信证券来说,在除经纪业务之外几乎业务全线暂停之下,其2019年的业绩自然不大好看。

  网信证券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净亏损12.92亿元,在目前披露的132家券商中亏损额居首。不过,与2018年的-32.47亿元营收、28.83亿元净亏损相比,情况已有好转。

  就导致亏损的原因来看,在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基本平衡的情况下,该公司5.88亿元的营业外支出和7亿元的所得税费用构成了净亏损的主要内容。由于财务报表附注内容并未披露,具体情况如何尚无法得知。

  在业务方面,除经纪业务照常运行外,网信证券其他业务均已暂停新增。对于业内猜测的30亿元债券代持“窟窿”,网信证券在2019年年报中介绍,2019年1月,其证券自营业务所持有的股票全部清仓,没有后续业务。报告期内,在辽宁证监局及债券处置工作小组的指导下,网信证券本着确保债券市场稳定、不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原则,对债券交易业务进行整改。这一表述,与2018年年报中基本一致。

  回顾来看,2019年5月,证监会曾表示,日常监管发现网信证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净资本及其他风险控制指标已不符合规定要求,存在重大风险隐患。2018年网信证券净资本为-30.55亿元,系财务指标中恶化最为严重的一项。而在2019年,网信证券净资本持续恶化,达到-38.36亿元。

  与2018年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相比,对于网信证券的2019年财务报表,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给出了保留意见。在形成保留意见的基础方面,大华所主要指出三点问题:

  一是监管监控:2019年5月5日,辽宁证监局发布了对网信证券的《风险监控通知》,向其派出风险监控现场工作组进行专项检查,截至审计报告日,网信证券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仍由辽宁证监局工作组进行监控。

  二是业绩亏损:网信证券2019年度亏损129,168.14万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612,752.68万元,高于资产总额351,628.26万元,累计亏损410,197.42万元。

  三是业务暂停新增:报告期内,网信证券仅经纪业务正常进行,其他业务均已暂停新增。债券回购业务均已违约,涉及大量诉讼与仲裁。网信证券未能对其现有情况作出有效的应对计划。

  大华所认为,这些事项或情况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网信证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但财务报表对这一事项并未作出充分披露。

  作为先锋系旗下重要金融牌照,网信证券并未在年报中提及股东情况。2019年9月,“先锋系”掌门人张振新在伦敦意外去世,留下上百亿元的资产窟窿。先锋系各板块资产先后发生逾期等问题。与华信证券的干净利落处理不同,监管工作组在网信证券驻扎时间已一年有余,网信证券能否渡过难关仍是未知数。

  4家券商2019由盈转亏

  在2018年的惨淡业绩下保持盈利状态,在2019年却惨遭亏损命运,这样的券商共有4家,分别为国开证券、长城国瑞证券、川财证券和国盛资管。

  在这四家中,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当然是国开证券。2019年国开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6.44亿元,同比下降13.44%;实现净亏损4.66亿元,降幅177.70%。作为国开行旗下的证券公司,国开证券在2010年自航空证券更名而来,此次亏损也是其更名十年首次发生亏损。

  而从其亏损原因来看,仍是股票质押计提所导致。国开证券表示,合并口径净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为2019年部分股票质押业务风险进一步暴露,相应增提减值准备。截至报告期末,国开证券股票质押业务余额为45.78亿元。利润表中,国开证券2019年“信用减值损失”一项列计16.34亿元,直接导致当年营业亏损。

  类似地,其他由盈转亏的券商也同样出现了大笔信用减值。长城国瑞在2019年实现6.29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48%;实现3.22亿元的净亏损,同比下降354.11%。2019年,长城国瑞证券信用减值损失达5.78亿元,亦是营业支出中金额最高的科目。

  川财证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下降4.88%;实现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减少1.24亿元,信用减值损失超过1.5亿元。相比之下,国盛资管信用减值损失较少,仅有2607.5万元,但对于一家规模较小的券商资管子公司来说,仍造成其当年净利润出现负值。

  回顾近年来的监管政策,无论是“深改12条”的推出,还是新《证券法》的落地,无不是对证券行业“扶优限劣”的持续深化。在去年底回复政协提案时,证监会曾表示,将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各类国有资本通过认购优先股、普通股、可转债、次级债等方式注资证券公司,推动证券行业做大做强。对于一众业绩“掉队”中小券商来说,如仍未能找到独特定位和发展方向,后续发展将更加堪忧。

  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一季度,133家券商合计实现净利润388.72亿元,118家实现盈利。这也意味着,一季度仍有15家券商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将有哪些券商继续“掉队”,又有哪些券商能够扭亏为盈,市场将持续观察。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