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海外疫情蔓延!经济影响多大?A股怎么走?3位私募大佬最新研判来了

加入日期:2020-4-12 17:34:1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4-12 17:34:11讯: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然而海外疫情蔓延还在持续,疫情演变会如何影响经济恢复和发展,股票市场还将如何进行反应,动荡的全球金融市场会否重归平静,A股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就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和聚投资总经理李泽刚、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和承泽资产CEO曹雄飞三位知名私募大咖。

  李泽刚表示,对下阶段行情的态度持结构性乐观,权重市值的资产对大盘支撑力强;目前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仍处于较好时期,上半年以新基建为代表的科技股行情,下半年更大范围内的估值修复。

  吕俊表示,市场的核心变量还是经济的基本面,要严密跟踪经济恢复情况。比较确定性的机会主要是避险资产,包括利率债和贵金属。A股不太受疫情冲击的主要是两个行业,一是医疗健康行业,二是必须消费品酱油、超市等。

  曹雄飞表示,短期二季度股票市场的调整难言结束,但依然对下半年行情偏乐观,相信疫情在二季度某个月份会出现拐点。在欧美疫情得到有效缓解之前,内需驱动的A股各行业龙头将继续取得超额收益甚至绝对收益,

  因应疫情影响

  一季度投资有所转向

  中国基金报:一季度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你投资有没有进行调整,有何感受?

  李泽刚:新冠疫情持续扩散,我们的组合在原有策略基础上,更加侧重了两个方向:一是强化科技股配置力度,尤其聚焦于国产软件硬件国产化的赛道。科技板块是我们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重点的研究和配置方向,疫情爆发后,全球经济活动大幅降温。科技板块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局部领域甚至迎来一轮景气。二是主动增配了低估值高分红的公用事业等配置比例。

  吕俊:新冠疫情直接导致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三千股跌停,当时我们没有慌乱,因为我们认为中国社会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纪律性都比较强,有能力应对疫情冲击。我们对事件进行深度的分析,包括可能的演变路径、疫情起源,我们当时也考虑到疫情起源可能不是中国,疫情发生在中国叫一次性损失,如果在其他地方发生,由于对防控能力没有足够的把握,那就是风险。

  我们做了两手准备,一旦疫情海外扩散,就开始资产配置的重大调整。到了2月末,意大利、伊朗、韩国等国家疫情突然升级,我们及时对海外疫情数字做了识别,判断海外风险可能无法控制,就赶紧建立了股指期货空头,平仓前期的获利较多的品种,建立了国债期货的多头和黄金的多头,快速完成战略性的调整。这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三月份四月份都没有损失。这也说明宏观投资方法,通过持续迭代的宏观策略,能够应对突发的市场风险。

  曹雄飞:2020年一季度,是资本市场见证历史的一个季度。3月中旬巴菲特老爷子在接受雅虎财经采访的时候,直说:“我活了89年才有这样的经历”,“是个挺吓人的标志”,因为美股历史上仅有5次熔断,而3月份就经历了4次!有美股的投资者说,在暴跌中似乎产生了幻觉,认为这是不真实的。相较于美股而言,A股算是一个“英雄”了,但英雄也难以避免在此次新冠疫情引致的全球危机中“闪了腰”,投资者在1、2月经历了“火”一般科技股的行情,又在3月经历了“冰”一样的无情下跌。

  3月份上中旬,资本市场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显得猝不及防,围绕新冠疫情的各类信息作出混乱的剧烈反应。这些信息包括一些自媒体传递的或悲或喜的信息,还有欧美一些首脑为了政治目的给出的错误预判,都放大了市场参与者的贪婪和恐惧。好在3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开始采取类“中国式”的抗疫策略,即“检测+隔离”的模式,抗击疫情进入正轨后,加之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全力救市,阻断潜在的流动性危机,资本市场进入正常模式,恐慌程度降低,波动率下行,且修复了前期部分跌幅。

  一季度我们的操作随着全球疫情的演变基本与时俱进,同步或者略晚进行了大幅调整。在疫情没有爆发的春节以前,组合基本上集中于大科创(5G/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大金融/创新药/元器件)。春节后鉴于国内疫情爆发导致经济活动暂停,而海外疫情尚未有爆发迹象,所以将大金融和消费电子的一部分持仓调整为受益于疫情演变的医药。2月底在海外疫情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缓慢减持了海外疫情受损的大科技类资产,且适当调低了仓位。在3月中旬考虑到欧洲和美国的疫情失控,除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外,基本上将组合调整为了纯内需新基建/偏刚需的部分医药及消费。

  目前股市已经反映很大疫情影响

  中国基金报:全球疫情演变对国内经济有何影响,A股会否再受冲击?

  吕俊:疫情对中国的影响相对有限。一方面看,中国居民的财富增长仍比较快,居民的财富在疫情里面没有受到很大的摧毁,保有的现金流还是比较充裕的。另一方面,政府的现金流和大型企业的状况也比较好。

  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杠杆比较高的小企业有现金流压力,二是在全球都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外贸出口会有压力。这种情况难以避免,但不会实质性的损害中国经济的增长。短期GDP的增速一定会受到一点影响,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在这一时,不是一定要达到某个GDP的目标,只要社会上不存在大面积失业,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大的。

  没有人能百分百预判正确,基本上每个人都考虑到经济数据会不太好,大家已经在证券投资品种价格已经部分考虑进去不好的数据了。另外一个方面,因为对抗疫情,央行也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包括降低了部分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降低利率,实际上是对机构的降息行为,减少超额储备,多投放信贷。二月份M2增长又加速,新增的贷款数字也比较强劲。

  短期的经济数据可能表现一般,但有相当程度已经反映在证券价格里面。后面出来的数字除非比我们想象的差很多才会打击市场,只是比较差的话,国内的市场的话是可以承受。

  曹雄飞:4月8日武汉解封标志着境内疫情的扩散已经基本完全阻断,外防输入成为下阶段疫情防控的关键。全面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各类高频大数据监测指标均显示经济活动快速恢复到高位,内需主导的产业仅个别产业如影院等娱乐场所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复工缓慢。内需类行业产业的经营可预测性大大提升,也立即反映到了A股的运行结构上,医药、零售、食品饮料、工程机械、新基建类等资产超额收益显著。

  目前,中国正走在全面复工的路上,欧美发达国家的疫情控制出现曙光,而一些欠发达国家由于缺乏检测手段和强有力的隔离管控措施,疫情处在爆发之中。本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还没有过去,以美国为例,多家大行预期美国二季度经济下滑幅度在20%左右,这对全球来讲都是一个坏消息。根据目前数据显示,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启动很快,但外需除了医疗器械等抗疫相关物质外,目前需求仍处在断崖式下跌中。

  A股和全球股市的暴跌,显然已经部分反映了二季度全球经济下滑的预期。举例说,当前我们在参与一些全球需求属性的电子公司的电话会议时,即便公司表示二季度订单能见度很高,但投资者还是会反复询问和质疑公司二季度订单潜在砍单问题。

  李泽刚:疫情终将结束,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回到起点或看到春天。目前政策环境较为宽松,但也有所克制。新基建是确定性的投入方向,部分行业正迎来景气,线上业态、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业态趋势向上,ICT国产化迎来历史性机遇。

  对后市保持乐观:

  密切跟踪疫情和经济数据

  中国基金报:你怎么看待二季度及下半年的市场走势,当前市场核心变量是什么?

  李泽刚:基于目前的指数水平,我们对下阶段行情的态度持结构性乐观。权重市值的资产,优势强、韧性足,对大盘支撑力强。目前的资本市场监管导向较为友好,过度监管正在逐步退出,A股市场资金活跃,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仍处于较好时期。

  我们对全年市场的判断是,上半年以新基建为代表的科技股行情,下半年更大范围内的估值修复。当下行情的核心变量,毫无疑问,是疫情的发展态势。中长期看,宏观面上的重新启动,还有若干全局性的挑战需要突破。

  吕俊:后面的走势核心变量还是后面经济的基本面,要看中国的经济从疫情的打击中恢复出来速度有多快,力度有多强。这也是大家暂时还各执一词,有分歧的地方。我们也都在严密的跟踪,现在是没有答案。

  曹雄飞:我们认为,即便接下来的经济数据偏弱,对股市的负面影响也比较有限。目前我们认为,影响市场的核心变量有两个,一是紧盯疫情数据,何时出现拐点。这个拐点不是指欧美新增病患的拐点,是指在这个数据下可以有序复工的拐点。因此,要观察各国是否可以采取合理措施来在复工和防疫两者间取得平衡,目前来看,我们不太可能等到药物或者疫苗出来之后再行复工。当然,药物和疫苗的每一步有效进展,都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信心,因为中长期能见度的提高会带来人心稳,人心稳就会带来股市稳;二是要仔细跟踪欧美金融机构的第一季度财务报告,要防一些机构可能出现巨额亏损导致的清偿能力消失,引发“金融海啸”,也要仔细观察非金融企业的流动性困难和财务风险,虽然欧美央行都开启了“无限”兜底模式,但事件性冲击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还是不得不防。

  上述两点对资本市场是至关重要的,好在都会在二季度得到验证,因此投资者只要做足功课,就可以挖掘到其中的机会。实际上,虽然短期二季度股票市场的调整难言结束,但我们依然对下半年行情偏乐观。我们相信,疫情在二季度某个月份会出现拐点,中国能控制疫情,欧美国家大概率也能,只是他们需要比中国更多的时间,我们要相信人类在生存面前保护自己的能力。海外很多国家开始效仿中国建方舱医院,也在居家隔离,也开始鼓励民众带口罩了。另外,由于有了上次08年“雷曼兄弟”倒闭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此次各国央行出手很快,救助措施很前瞻,因此再次出现的类似危机的概率其实是比较小的。

  看好必须消费品、

  医疗健康和国产科技

  中国基金报:目前往后看2020年,你更看好哪些领域或者板块?

  吕俊: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比较确定性的机会主要是两种避险资产,一种是利率债,没有违约风险的高等级的债券,收益是比较稳定的,形成一部分投资机会。另一种是贵金属,黄金的长期投资价值非常高。

  从A股市场来看,增长比较确定,不太受疫情冲击的主要是两个行业,一个是医疗健康行业。二是必须消费品,这个板块受益于新冠疫情,比如酱油、超市这种生活必须的行业,当前属于股票里面避险资产。

  李泽刚:在国内政策的逆向驱动下,新基建将是“六稳”的重要抓手,而科技是新基建的核心内涵。目前阶段正处于技术、资本和政策三重周期的叠加窗口。我们看到的其中确定性最强、预期差最大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领域。

  未来至少两年,产业政策对于ICT国产化将强力驱动,相关赛道的龙头公司,将成批实现突破或逆袭。资本市场上,这将成就一批翻倍股票的盛景,2020年正拉开国产科技爆发的大幕。

  曹雄飞:从A股的结构表现来看,一二月份大幅跑输的消费类板块,在三月份击败了科技股。科技股在一季度确实经历了大起大落。这种结构性的调整,实际上是场内资金特别是公募基金从进攻转向防御的一种结果。

  对于消费股,未来需要集中精力到必需消费领域,因为经济的冲击对可选消费是负面影响,特别是经历过一波估值上涨后,对盈利的跟踪和研究需要更加细化。目前看来,在欧美疫情得到有效缓解之前,内需驱动的A股各行业龙头将继续取得超额收益甚至绝对收益,中国政府的社会救助、经济刺激和经济改革开放措施都将反应在A股的结构运行上。

  中国基金报:对于去年底以来科技股的大起大落怎么看,后续投资机会如何?

  吕俊: 科技股未来还是有机会的,也是中国产业升级必经之路,科技股需要消化一下估值,去年底到今年涨幅比较大。

  李泽刚:科技公司是生而创新的,科技股是生而波动的。技术迭代周期、产业供求周期,共同驱动科技股的牛熊周期。科技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推动着个股的分化。过去几个月科技股涨幅和波动较大,也出现了局部泡沫的迹象,但此轮科技投资逻辑仍在强化,这需要投资者在具体方向上擦亮眼睛。

  曹雄飞:科技股的调整,疫情是触发因素,因为经历过过去两年大幅上涨后,估值确实过高了,内在调整需求也客观存在。科技股短期因为估值高和需求不确定的影响调整后,孕育着较大机会。

  阿里巴巴董事长张勇就公开预测,疫情过后将会迎来数字化基础建设高峰!因为中长期的角度而言,此次疫情会改变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比如“宅经济”,远程教学和办公,直播卖货等等,对科技的软硬件需求不是降低而是大大提升了!

  过去两年,A股的科技股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我们总是吐槽,头部科技公司全都在海外,A股并没有真正的科技股。但是,目前我们看到,在芯片设计、芯片制造、OLED屏幕等领域一批世界级公司已经开始崛起,在先进制造领域,中国更是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此次疫情,是强化了中国制造能力。

  我们观测到,目前很多领域接到了海外的转单需求,原因就是海外没法开工,而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可以提供生产制造的国家,一批公司会趁此机会勇立潮头,因为产业链的分工一旦确立,是不容易改变的。因此,我们非常看好科技股后续的投资机会,本次因为疫情带来的调整,是一个难得的买入机会。

  港股估值偏低:

  也要一分为二来看

  中国基金报:港股整体估值偏低但流动性弱,是否有向上机会?

  曹雄飞:港股投资机会也是很大的,虽然走势跟随美股,但胜在便宜。根据富途证券的统计,恒生指数在过去17年的历史中,PB低于1的交易日仅有16天,占比0.24%。从历史数据看,PB低于1的时候大盘都出现了较大的反弹,而今年的3月16-24日,PB低于1的交易日就有7天。

  换句话说,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危机,恒生指数也不会有这么便宜的机会让利给投资者。最近南下资金开始买买买的模式就是一种最好的回应,因为这个位置买入,最多输时间,却肯定会赢得空间。

  李泽刚:今年港股利空不断,更在近期的疫情期间,估值从地板跌到了地下室。我们在战略上看好港股估值修复的机会,在战术上积极寻找香港市场流动性拐点的时机。港股定价权的切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机会终究属于价值的挖掘者。

  吕俊:港股分析要一分为二看,港股的结构是大部分传统周期性股票、金融地产这些东西,一小部分是科技、消费医药这些,结构上有点像上证50指数,所以说港股便宜有点笼统,因为金融地产本来估值就低。像汇丰这样的公司,虽然估值低,一旦不分红,股价也扛不住,因而不是说估值低就不会跌了,还是看分红率。

  因此不能直接来说港股估值低,而是要区分具体情况。港股还有另外一块就是医药、科技,其实这类港股的估值并不低。不能笼统来论港股估值低,公司的上市地点不重要,关键还是要看公司本身的质地怎么样。

  美股对国内市场影响将趋弱

  中国基金报:美股今年出现大幅回落,美股后续会怎么走,对国内市场有何影响?

  曹雄飞:美股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科技公司和尖端制造公司,且都不算贵,只要美国不走闭关锁国的道路,全球对他的需求还是会源源不断,因此只要疫情后续得到控制,经济活动逐渐修复,对美国股市不需要杞人忧天。

  总的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新冠疫情带来的“风雨”,这场风雨按照目前的应对形势,是能够安然度过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短期需求担忧被打压的一些资产,后续必定能够涨回来。

  李泽刚:疫情海外蔓延,国内舆论多有“油价暴跌”、“美股暴跌”的说法。但实际上,美股算不上暴跌。拉开美股10年大牛的长长K线图,这波下跌也就是“高位回调”而已。

  作为美股核心资产的科技资产,这波纳斯达克指数回调幅度也就在15%以内。我们并不预测全球疫情或美股的未来走势,实际上A股乃至中国的国运,从2018年3月开始,已跟华尔街各奔东西了。

  吕俊:对美股市场要谦虚谨慎,不能随便去下结论,做投资决策的话,不要把投资出发点建立在预测美股进入熊市或者牛市,这是不合适的,唯一能够确定的是美股未来的波动率也许会降低。前段时间波动率过高了,这种波动率也是很罕见的。

  未来海外市场的影响还是会有的,不过波动减小了之后,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会减小。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