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国外裁员频发国内“花式”求生2020年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的钱烧完了吗?

加入日期:2020-3-4 18:23:3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3-4 18:23:34讯:

  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Ancestry计划面向全体员工裁员6%。Ancestry的CEO兼总裁Margo Georgiadis发布博客称,裁员6%是为了应对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需求下降。并强调目前市场正处于拐点,公司要实现未来增长,需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并开发具有更大价值的新产品。

  据了解,Ancestry的核心业务是祖源检测,如今,他们也将大力拓展其健康领域业务,比如向消费者进行健康风险提示。

  而就在公布这个消息的几周之前,因为产品销量低于预期,全球第二大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也做出了裁员14%的决定。该公司CEO Anne Wojcicki称,尚不了解消费者减少的具体原因,但可能是出于对“隐私”等方面的担忧。

  反观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较晚,因此与美国的市场饱和不同,各家头部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仍在继续“烧钱”,一方面推出免费检测项目;一方面升级更贵更全面的高端检测服务,力求加速抢占市场,积累数据。

  疫情下花式求生

  在短期内,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基因检测产品销量远不如预期,于是各家公司纷纷出奇招,比如推出冠状病毒类易感检测、新冠肺炎保险、买检测产品送口罩等。

  2月7日,消费级基因检测头部公司23魔方上线“冠状病毒类易感性项目”,消费者可以检测自己是否容易患上SARS等冠状病毒。该项目向所有人免费开放,点击链接即可领取,此前在23魔方进行过基因检测的老客户可以在客户端直接查看。

  然而,当天在微博上就有消费者针对23魔方如何处理疫情相对严重区域的样本、唾液样本运输如何防控风险、实验室检测时是否有相关的防护措施等问题提出质疑,该消费者还指出,冠状病毒易感检测可能会增加用户焦虑。对此,23魔方方面在微博上回应称:“所有的包裹收到后会连同外包装进行高温杀毒后再拆件,样本到达实验室后,在上机时会再次经过高温杀毒双重保证以确保安全。”

  但是,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该项目还未正式实施便被火速下线,相应的推广也被删除。记者随后联系23魔方询问此事,被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的产品在调整,不太方便接受采访。”

  2月12日,另一家头部公司微基因联合弘康人寿,推出“免费领新冠病毒肺炎保险”服务,如果因新冠肺炎导致身故,可赔付10万元,保险期为90天。这是微基因推出“基因保险助手”后的一次尝试。

  然而,3天后,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指出,某些保险公司推出了开发专属新冠肺炎保险保障计划,考虑到目前还缺乏定价数据基础,“为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禁止保险公司开发此类单一责任保险产品”。同时,严禁保险公司借疫情渲染气氛,以疫情为营销噱头炒作保险产品。此话一出,多家保险公司紧急下架相关产品,上述“新冠肺炎保险”显示停售,领取链接也变成了微基因的产品购买页面。

  2月19日,微基因又推出“买检测送口罩服务”,该公司从不同渠道收集了各种防护口罩共1万个,只要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499元的标准版检测产品,即送20个一次性防护口罩。

  这些活动无不体现出了行业在疫情之下满满的“求生欲”。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疫情期间,各基因检测公司的业务开展均受到影响。以微基因为例,据该公司公众号显示,1月19日-2月9日,由于春节假期与疫情影响,实验室暂停样本检测,2月10日才恢复发货、样本回收和检测。

  一边升级,一边免费

  2015年,消费级基因检测在中国兴起,天赋基因、运动基因、减肥基因等嘘头五花八门,23魔方、微基因、水母基因等百家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他们成功利用了用户的好奇心,称“探究基因内的秘密”、“解答遗传密码”。用户只需要寄回2ml唾液或口腔拭子样本,就可以收到一份包含祖源、运动健康、遗传风险等多个项目的检测报告。

  但是,5年过去了,行业仍处在“烧钱”发展的初期,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相关的监管政策也尚未完善。

  经《华夏时报》记者梳理,目前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头部公司主要有两种打法,一是推出免费检测,快速获取用户及基因数据;二是向纵深延伸,面向高端人群推出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等更全面也更贵的检测项目。

  为了聚集大量的潜在付费用户,迅速积累数据量,23魔方成为全球首家推出“免费”模式的公司。去年6月至今,该公司推出“0元测”活动,消费者可以免费申请测基因,检测内容覆盖祖源、遗传风险、遗传特质、营养需求和药物反应5个板块的15项内容。

  据本报记者了解,由于采用定制基因芯片,对23魔方来说,为用户检测15项与检测全套的138项的成本相同,基本可控。参与“0元测”的用户,如果希望获得更多检测内容,可以付费升级,获取全套检测报告。

  23魔方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0元测”活动推出至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产生的成本压力在公司的可控范围内。

  另一方面,部分公司也在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推出更贵、更全的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比如微基因推出的“全基因组测序”。大部分基因检测产品只覆盖十几个或几百个基因位点,而全基因组测序可以获取个体的全部基因序列差异和结构变异信息。但是,全基因组测序的价格大多也十分高昂,多用于科研院所进行相关研究。

  目前,微基因主要采用华大智造的测序仪DNBSEQ-T7为用户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该仪器每次的测序成本就要3500元左右,而该产品的定价仅为3999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微基因已经在利用积累的用户数据进行科研转化。在2019年美国人类遗传学会年会上,该公司展示了基于超十万用户的多项基因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其对中国汉族人口结构和种族迁徙演变的遗传学探究。

  除了全基因组测序,还有全外显子测序。这是2019年异军突起的“网红”圆基因的主打技术,可一次性检测人类基因组中约20000个与疾病相关的候选基因,有利于发现新的信息和未知位点,在进行疾病风险检测时具有优势。圆基因全线产品均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定价普遍偏高,在1490-4990元之间。

  对于高昂价格是否能够赢得用户,圆基因前CEO严峻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个价格相对应的价值与后续服务值得用户为之买单。“为什么会有价格战,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彼此都失去了定价权。我们会持续的把自身的市场做好,把市场教育做好,用更有竞争力的价格让用户买单。”严峻说。

  但是,有某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虽然全基因组和全外显子测序是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一是成本还没有降到足够低,芯片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二是目前学界对基因位点的认知还不够,尽管这些测序技术能检测到的数据很多,但是这些数据很大一部分是尚未解读的,对用户来说不一定有价值,为此付费为时尚早。

  有数据才有更多可能性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中国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发展比美国晚五年,美国目前市场格局相对固定,由于基因检测属于一次性消费,大部分用户已经被发掘,市场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因此,23andMe、Ancestry两家头部公司亟待发掘健康领域新产品。

  而在国内,行业尚处在发展初期,美国消费级基因检测目前的人口渗透率大概为7.9%,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渗透率仅有0.03%,想象的空间还有很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国内用户普遍对基因检测概念了解度不高,付费意愿不强,公司想要“掘金”国内市场,需要花费高昂成本进行用户教育。

  其次,公司也亟需积累更多的用户数据。用户的数据是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的“护城河”,也是最高的壁垒。美国23andMe、Ancestry两家公司都是耗时多年,在积累了百万级的用户数据后才转向逐步盈利。一方面,公司可以为科研机构、药企提供数据支持,在费用控制、药品开发等环节形成产业联系;另一方面,公司可以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比如聘请营养师、私人医生等专业人士为用户提供健康指导、帮助保险公司干预参保行为、与医美机构合作推广化妆品、保健品等。

  因此,从腰斩的价格战,到免费测,再到高成本的全基因组测序——“烧钱”持续,盈利之路漫漫。《华夏时报》记者从23魔方处了解到,截至去年8月,公司已经积累了近50万用户的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当数据量达到千万级别时,23魔方才会考虑使用这些数据。

  微基因的“试水”则来得更早一些。今年1月,该公司宣布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基因保险助手”,通过分析用户的基因数据与生活方式,利用常见重大疾病(癌症、中风、阿兹海默症等)的遗传倾向性,计算用户重疾险的需求指数,为其推荐个性化、高性价比的保险方案。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