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两个多月,尽管全国抓紧推动复工复产,但疫情对微弱经济群体的金融健康依然造成一定侵蚀。作为在国民经济中担当着“细胞”、“基石”的广大工薪阶层、微小企业群体,疫情之下,他们最渴望获得的政策支持又是什么?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发布的《新冠疫情对微弱经济体金融健康的影响与政策建议》报告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工薪阶层收支管理、应急资金储备管理和资产管理等能力相对较弱,近七成工薪阶层家庭的金融健康评分在及格线以下。微小企业普遍面临因现金流不足导致经营中断的风险,超五成的微小企业主希望得到1年及1年以上的固定期限贷款,宁肯多付出资金成本,以换取资金供应的稳定。
金融健康,是一个与家庭福利状况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概念,衡量家庭或企业使用金融服务的结果,以及应对金融冲击的能力。在国际上,在企业金融和家庭金融领域利用财务比率来衡量金融健康由来已久。
据报告课题组研究员赖丹妮介绍,此次调研获得的数据来自线上超200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聚焦在工薪阶层和微型企业这两大类微弱经济体。其中,工薪阶层样本中超一半家庭的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微小企业样本中超六成月均净收入在3万元以下。针对这两大群体的金融健康评估具体涵盖在收支管理、债务管理、应急管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未来规划与信息等方面的情况。
近五成微小企业认为
财政政策最有效
微小企业方面,《报告》显示,尽管疫情导致大部分微型企业净利润受损,但纯线上经营的企业净利润受冲击程度最小;同时,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线下企业向线上转移。
11%的纯线下经营受访者表示,在疫情爆发后的三个月内有转型线上经营的计划。
有意思的是,疫情对微小企业主信心的冲击并没有想象的严重。《报告》显示,大部分企业认为疫情结束3个月内可恢复正常经营,对未来财务状况有信心。约56%的企业主认为,疫情后不到3个月时间即能恢复原有的生产经营水平,半年内恢复生产经营的总占比达95%。
“总的来说,微小企业主的应急管理能力较弱,但线上经营模式和数字金融服务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加上这些企业主有着长期客户资源的积累或深耕某一行业十几年的经验,大部分企业主的信心并没有被疫情击垮。”赖丹妮称。
不过,微小企业对前景充满信心并不意味着眼前的难关不需重视。微小企业主对扶持政策的侧重点有着更为具体的诉求。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财政政策的作用大于金融政策,直接减免微小企业经营成本的财政政策更有效。近五成微小企业主表示,直接减免经营成本的财政政策最有效,包括补贴和发放防疫物资等。
《报告》建议,在疫情持续与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应加大财政政策力度。譬如,减免微弱经济体半年到一年的税收,不管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是否超过10万元,都能享受减免半年到一年增值税的政策等。
微弱经济体
更看重贷款稳定性
尽管财政政策可比金融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不代表微弱经济体不需要金融扶持政策。实际上,这类群体对切实有效的金融政策同样有着较高渴望。
什么样的金融政策才是微弱经济体切实需要的?《报告》显示,微小企业主因现金流压力面临着较高的经营中断风险,对小额且稳定的贷款需求旺盛;同时,贷款展期政策能为其带来实质性帮助。
疫情发生后的三个月内,是大部分企业的“生死线”。调查结果显示,65%的企业主表示自有资金只能维持不超过三个月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58%表示所有能借到的资金也仅够维持不超过三个月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58金融副总裁余训培表示,其公司近日对包括酒店住宿、美容美发、婚庆等纯线下经营的微小企业调研时发现,80%的微小企业认为单纯靠自身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有20%的微小企业一季度收入降幅在九成以上。
面对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微小企业主对贷款期限有着特别需求。《报告》显示,大部分受访微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在1万至100万元之间,但有54%的企业主希望得到1年以上的固定期限贷款。面对巨大的现金流压力,30%的企业主表示需要申请展期才能还上贷款,9%表示无法还上贷款,有可能形成不良贷款。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企业主更看重贷款资金的稳定性,这看似与银行纷纷推出的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随借随还’的灵活借期相悖。”研究院院长贝多广称。
工薪阶层
应急资金储备不足
工薪阶层和以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企业、流动商贩等组成的微小企业在我国有着庞大的基础,也是疫情冲击下的脆弱群体。研究院数据显示,按月收入低于2000元人口占调查人数的38%推算,中国至少有5.3亿人属于低收入人口,涉及1.8亿个家庭。以家庭微型经济模式存在的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企业、流动商贩等,涉及3亿个家庭,约占家庭总户数的63%。
报告对工薪阶层金融健康的分析结果显示,疫情冲击了工薪阶层的收支预期,且应急资金储备不足。一方面,70%的工薪阶层预计家庭收入将减少,37%预计家庭支出增加;另一方面,近六成工薪阶层手中的应急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以内的疫情前同等标准生活,仅两成可维持半年以上。
在自有资金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多数工薪阶层筹集应急资金的能力也不足。调查结果显示,47%的工薪阶层可借到维持3个月以内同等标准生活的应急资金,25%的工薪阶层筹集到的资金可维持4~6个月。
富金富首席运营官钱力表示,其公司对蓝领群体收入所做的调查结果与《报告》结论相似,并呼吁政策尤其需要对有家庭负担的中年蓝领群体的收入恶化情况给予更多关注。他表示,其跟踪调研的蓝领群体中80%的月收入在3000~8000元,疫情发生后,蓝领群体的收入变化呈现分化。有家庭负担(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蓝领群体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他们当中73%的家庭在此次疫情中面临收入减少,其中50%的人月均收入减少一半,22%的人月均收入会下滑80%以上。
看重贷款稳定性的诉求,在工薪阶层中也普遍存在。钱力表示,蓝领群体的日常财务状况基本上是收支相抵,非常节约的人才会攒下少许储蓄,他们抵御危机的能力确实较弱。从实践情况看,相比于提升贷款额度,申请线上贷款的蓝领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贷款展期。
建议放宽
互联网贷款期限
近日,银保监会、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提出1月25日至6月30日期间,如果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可以向银行提出延期申请,银行可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延长至6月30日,免收罚息。
央行参事室主任纪敏表示,近期出台的金融支持措施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重展期以保障贷款的稳定性。在小微企业收入出现下滑或中断时,如果政策能从支出端帮助企业“按下暂停键”,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今后在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中,可考虑针对工薪阶层、小微企业的贷款合同中设置类似疫情冲击等不可抗力的展期条款,开发更多商业保险缓解现金流支出压力。
贝多广也表示,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其生产活动通常有周期性安排,对资金稳定性也有需求,尽管目前银行推出的“随借随还”贷款可以降低企业利息支出,但这类贷款有的期限只有三个月,如果能将这类贷款的期限适当延长,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的负担会明显降低。
贝多广强调,疫情冲击下,金融机构应切实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化解风险,挺过疫情期,也关系到金融机构的自身信用风险。同时,鉴于微弱经济体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申请贷款,24%的微小企业资金缺口在11万~100万元之间,超过100万元的占比达7%,建议监管部门调整关于互联网贷款单户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同时,进一步调整关于互联网贷款个人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