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2-18 18:00:18讯:
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究竟会受到多大的冲击?哪些行业很难,哪些行业略好?面对疫情,有哪些政策支持政策可供考虑?面对疫情,中小企业自身又该如何共克时艰?
从西贝、海底捞到北京知名KTV“K歌之王”,再至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当一连串中小企业纷纷发出《致XX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以及所引发的就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讨论,逐渐升温。
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究竟会受到多大的冲击?哪些行业很难,哪些行业略好?面对疫情,有哪些政策支持政策可供考虑?面对疫情,中小企业自身又该如何共克时艰?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最近半个月以来,多家研究机构纷纷展开对中小企业的调研,比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武祥、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魏炜等人近期联合推出的一份调查报告被网络刷屏;比如,清研智库近期亦集中调研了全国600位中小企业高管。相关调查所得出的结论,验证了政府近期支持中小企业应急政策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值得格外关注的是,从调查结果可见,受疫情影响,29.58%的企业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降幅将超过50%,58.05%的企业下降20%以上。同时,85.01%的企业维持不了3个月的生存,它们,究竟该如何自救?
34%中小企业现金流仅够一个月
清华、北大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主要涵盖收入下降幅度、可维持的时间、成本支付压力、自身应对之策及对政策诉求等8个问题。
从联合调查的样本选择看,行业分布较为均衡。995家中小企业里,高科技占比最高,为18.51%,其次为零售服务业,占比17.1%,餐饮住宿娱乐及文化旅游排名第四,占比15.69%,加工业居第五,占14.19%,此外,物流运输、批发贸易分别占比8.35%、8.15%。
从样本企业员工人数看,500人以内的占比高达92.16%,500—999和超过1000人的企业,均为3.92%。
从样本企业的营收规模看,74.04%的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10.36%在5000万元—9999万元;营收1亿元—5.9亿元的,占13.38%。
上述企业的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生存的时间究竟有多长?
调查结果显示,34%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维持两个月,17.91%可维持3个月,仅9.96%,现金流能维持6个月以上。
在预计疫情对公司2020年营收影响程度方面,29.58%估计疫情导致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28.47%预计下降20%—50%,合计58.05%的企业预测会下降20%以上。
无独有偶,清研智库近期调研全国600位中小企业高管的不少结论,与清北联合调查的结论,非常像。
清研智库披露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半管理者认为疫情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近四成认为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很大,导致经营暂停甚至可能倒闭;近五成文化传媒中小企业面临倒闭风险;信息软件、教育行业相对乐观,八成以上管理者认为能经营下去。
此外,六成中小企业预计撑不过3个月,两成能支撑3—6个月,仅三成信息软件行业的中小企业预计能支撑1年以上;近七成预计全年营业额损失在10%—30%之间,四成住宿和餐饮业预计营业额损失在40%—50%之间。
清华、北大的联合调查同时显示,疫情期间,企业的主要支出压力占比中,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占62.78%,租金13.68%,两项合计达到76.46%;此外,偿还贷款占13.98%,三项合计占比高达90.44%。这与清研智库的调查结论同样类似——员工工资与社保是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是房租及复工时间问题。近九成服务业中小企业面临工资与社保挑战;七成批发与零售业中小企业面临房租挑战。
清北联合调查同时就如何渡过难关向样本企业提出问询。
结果显示,22.43%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21.23%的企业准备贷款,16.20%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13.58%的企业股东增资,还有10.16%,会选择民间借贷;多达50.2%的企业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方面给予补贴或减免,21.33%希望能够减免税费,12.48%的企业希望提供流动性支持,有10.16%希望适度延期偿还贷款或豁免部分债务。
清研智库的调查显示,近五成中小企业管理者表示用工预计因疫情减少10%—30%,用工影响超过40%的企业占一成多。
清北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调查中有关支出压力数据
图表来源:清华北大联合调查报告
清北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调查中有关营业收入的影响
图表来源:清华北大联合调查报告
清北联合调查中有关中小企业政策及金融支持诉求
图表来源:清华北大联合调查报告
三大主因叠加袭扰中小企业发展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针对春节之后有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当中可能遭受的冲击,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马家进在近日发布的《当前民企生存环境及建议》一文中,明确提出“为什么受伤的是民营和中小企业?”
文章指出,商业银行常因“嫌贫爱富”、“晴天送伞,雨天收伞”而饱受批评,但作为理性的市场化主体,商业银行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信贷的顺周期性是必然结果。从国有和民营、小微企业两大类不同企业主体看,国有企业因资产规模大、抵押品充足、政府提供隐性担保,因此,融资便利且成本低廉;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因为缺乏合格的抵押品、信用风险较高,自然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企业盈利持续下滑,融资的身份歧视和流动性分层更加严重。
综合研究相关数据后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国有企业显著受益,民企经营的效益进一步恶化。叠加的因素还有,相比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而言,城商行和农商行由于近两年资产质量下降,使其在信贷投放方面更为谨慎,这一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
恒大研究院指出,政策初衷都是好的,大方向也对,但或因执行偏差、或因考虑不周,使得部分政策效果出现一定偏离。
《投资时报》记者留意到,在国内宏观政策叠加共振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困境方面,恒大研究院做了四点归因分析:其一为去产能与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关停并转、利润下滑;其二,环保限产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其三,金融去杠杆与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变差;其四,税收社保加强征缴与民营企业实际税负加重。
文章分析称,“营改增”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但由于改革后,所有交易环节都需提供发票信息,倒逼上下游企业形成自动监督链条,相当于强化了税收征管,某种程度上,反而增大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在恒大研究院看来,针对民营企业的经营困境,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各项民企纾困政策。这些政策,虽取得了初步成效,却因传导不畅,难以有效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和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456789”
资料来源:恒大研究院相关报告
中小企业抗疫10条微观建议
在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看来,此次疫情突如其来,属于不可抗力,并非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企业单独难以承担,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员工等全社会力量一起行动,共同分担。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诸多专家学者及第三方研究机构近期均就此提出建言。通过对机构、学者的建言进行综合整理,相关建议可大致细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大层面共约24条,其中微观层面可汇总梳理为10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刘俏认为,防范经济风暴也是防控疫情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把控制疫情作为首要目标的同时,应该积极恢复经济和市场活动。他提出,要把稳就业、稳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不能让经济长期处于“休克”状态。
在他开出的一系列建议清单中,有三点集中聚焦于企业自身层面,分别为:
经营方面,企业应尽可能的增加营收,例如增加线上销售,同时用极限化方式降低成本、降低应收款,通过经营层面的举措缓解现金流短缺的情况;财务层面,中小企业可以寻求降息、增加贷款、债务延期等方式,缓解流动性风险,避免企业倒闭;此外,企业还可寻求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例如员工、上下游、融资方和出资方、客户、政府等。
清研智库研究员孙丽、刘晨菲在上述600位中小企业高管调查报告的后半部分亦指出,中小企业现阶段需要多管齐下,稳定基础体温。
《投资时报》综合梳理相关建议之一是,中小企业应尽快有秩序的恢复办公。例如应根据相关延期、复工的规定,制定好疫情期间返工的政策,或可采用在家办公、轮流值班的方式,恢复企业功能性运转。
建议之二是创新用工方式。如考虑引入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及与短期“共享员工”等方式,减少用工成本,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建议之三,去存量稳住业务流。孙丽、刘晨菲指出,中小企业可通过降低价格、提供优惠、清理库存等手段,帮助公司在疫情期间保证业务的持续,缓解现金流压力。
建议之四是根据不同企业情况,探索业务外包或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譬如,可积极推行在线办公、远程协作、数字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等,增强自身竞争力。
建议之五,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在调整产品服务结构方面下功夫,以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变化,保证业务的持续稳定。
建议之六,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在供应链管理上做好功课、做活资源、做优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创造合作共赢。
孙丽、刘晨菲还有一条建议,或可供企业主在近期“闭关”时仔细思考——企业管理者要洞察、分析疫情给客户、合作伙伴、行业、社会带来的挑战与需求,思考市场的潜在需求,通过积极创新、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与方法,降低疫情冲击风险。
减免或缓征税费首当其冲
除了企业微观层面,《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多数经济学家、学者、研究机构均指出,在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环境下,政府在政策层面有很大的施展空间。聚焦于政策层面的建议,非常之多。
典型如,其一,调整税费政策,减免中小企业相关法定税费和服务费。
记者发现,有关为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减免或缓征税费,是诸多学者、研究机构都提及的首要建言之一。如朱武祥、刘军、魏炜等人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提出的一系列颇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中,第一条即为调整税费政策。
由于中小企业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合计占企业成本支出的大头,因此,政府和商业机构有必要及时通过返还、减免、延期等方式,直接减轻中小企业税费、租金、员工薪酬、社保、物流通行等支出。
除了相关税费,清华北大的联合调查报告还指出,政府控制和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服务收费,也可以相应降低和减免。
其二,多项政策建议均锁定于货币政策方面。如建议短期内货币政策应采取精准干预措施,以预防市场流动性不足和超预期波动等风险。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中小企业,可以实行定向降息、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等方法;并鼓励通过调整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
其三是加大商业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
从现有已颁布的政策看,无论是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均已推出了若干支持政策,比如维持信贷供应;比如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运行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比如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此外,一些银行也制定了相关信贷支持,但在朱武祥等教授、学者和研究机构看来,政策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到位。
其五是适当减免一些债务。如可考虑给银行增加坏账计提额度,允许银行适度减免一些中小企业因收入锐减而还不上的到期债务。
其六是创新金融工具,支持企业恢复经营。中国证监会也可针对拟上市企业由于疫情导致报告期业绩下降、不满足上市前三年业绩达标的情况,相应放宽条件。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宏观层面的建议,一是要进行重大理论创新突破,实现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促进公平竞争。
在恒大研究院看来,要积极贯彻“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原则,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加强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家信心。刘俏也表示,政府需要转变职能,改变行为模式,消除所有制歧视,建立真正的竞争中性原则。
二是要将国家战略和市场进行有效的结合,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寻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用市场化的力量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并充当变革的主力。
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在恒大研究院看来,缺乏合格抵押品、信用风险较高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因此,既可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适当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精准滴灌”作用,基于市场化原则提高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亦可以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拓宽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四是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中央将更多地依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消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城市群、一系列重大开放、金融供给侧改革等改革的办法来稳增长。
五是加大改革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恒大研究院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东西部差异极大,因此投资空间巨大,但投资不是传统的“铁公机”,而应分布于新的投资领域,如民生领域教育医疗仍十分短缺,科技创新领域重大基础性研发仍是短板,城市地上交通四通发达的同时,地下管网建设仍十分落后,这都需要公共政策重视,配上新的机制和新的开放。
六是加大研发力度,增加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提升研发效率。
七是设立国家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在朱武祥等人看来,如果疫情影响持续半年至一年,上述一些政策很可能不够。因此,视情况,或需进一步升级金融救助方案。可以考虑由财政出资,甚至发行特别国债,成立国家及地方中小企业救助或者振兴基金。
八是疫情防控见效后,政府可以考虑增加五一、端午节、国庆假、元旦等重要节日的假期天数,弥补因疫情失去的部分消费,拉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文章来源:投资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