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一级市场投资人的2020:下半年报复性看项目,有投资机构已省略尽调,就看谁打钱快?

加入日期:2020-12-21 20:57:1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12-21 20:57:13讯:

   “没有报复性投资,只有报复性看项目。”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在国内一家顶级风投担任投资经理的施蕾蕾平均每周要飞三个城市。除了在办公室整理和汇报工作的时间,施蕾蕾基本每天都在路上。

  12月已过中旬,2020年接近尾声,投资人的工作却没有进入尾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位投资人,普遍状态是“上半年电话会,下半年全国飞”。

  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记得疫情缓解后第一次出差的日子,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一天并不值得纪念,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研究市场、尽调看项目、汇报做决断,投资人的工作周而复始。

  但2020年依旧是特殊的一年,市场变了,下半年更忙,投资节奏更快,好项目不缺钱,估值更高。有的机构甚至省掉尽调流程抢项目,投资似乎也进入了拼手速的时代。

  图片来源:摄图网

  

项目估值水涨船高,手快者得

上半周开项目会,下半周出差,周末整理材料,周一汇报,基本每天都满满当当。这是施蕾蕾下半年的工作状态。

  根据IT桔子数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高瓴资本今年的投资数量是67家,投资金额近75亿元;红杉资本的投资数量为146家,投资金额76亿元;君联资本投资53家,投资金额26亿元;国内几家头部投资机构的投资数据,都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下半年,投资节奏明显加快,除了对疫情所致积压的反弹外,投资界的马太效应正愈演愈烈。

  因为疫情,企业发展承压,李喆(化名)期待估值虚高的项目会有所回落,他在一家规模不大的早期投资机构工作,主要看消费项目。李喆告诉记者,疫情后,大部分项目的估值更高了。

  他将其中的逻辑总结为:越是艰难的时候,越会促使资源向行业头部企业集中。而这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多位投资人也有相似的逻辑:好企业恢复快,在快速调整后还能迎来快速增长,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融资速度也会加快,有了钱、扩大了市场后,营收也快速增长,估值便随之升高。受益防控疫情的企业,更是如此。

  朗然资本创始合伙人潘育新还补充道:“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出海、企业服务、互联网等赛道远不如医疗、半导体、消费赛道热闹,所有的钱都集中在一些赛道,这个赛道就变成了红海,项目估值自然会水涨船高。”

  “一些大机构出手频繁,给人一种项目估值有所降低的感觉,但这都是错觉。”李喆感叹。华创资本消费投资负责人余跃也举了一个例子:在疫情期间,有一个项目快速发展,估值直接翻倍,超出了估值预期,他们最后只好无奈地放弃。

  项目估值升高,但投资并没有因此止步。同时,马太效应也适用于投资行业本身,头部机构更容易募到钱,手中的“弹药”更充足,能给出更高的估值,加上品牌背书,谈判的筹码更多。而对于中小机构而言,今年的投资压力则是更大了。

  “有些机构在尽调时会放宽要求,可能没有那么严格,甚至有些过程能省就省略了。”弘章资本助理副总裁章子安称。

  让李喆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项目他去年年底就开始接触,但由于疫情一直没有跟创始人见面。最后,这家公司拿了当地机构的投资。“好项目不缺钱,各个机构肯定都接触过了,就看谁打钱快。”李喆说道。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还有个项目本来已经接洽上,还在做市场调研,是非常隐蔽、小众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我们都认为除了自己不会有其他机构关注了。但不久之后,创始人打来电话说,某大机构的钱已经到账了。”

  今年火热的医疗、半导体、芯片等领域抢项目者更甚,AI财经社7月的文章中称:“投资窗口期少了很多,已容不得我们精挑细选,你稍微投晚一点,它(芯片企业)就IPO了。”投资界的文章也写道:“一个产品还没做出来的芯片公司,估值能达到10亿。”凡此种种,让投资人直呼疯狂。

  

IPO大年,中后期项目引人青睐

李喆今年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以前没有上市想法的企业今年也考虑要上市了,有的是考虑到今年不上市以后可能很难,有的说竞争对手都上市了,自己也要上市。”

  有目共睹的是,今年创业板正式迈入注册制时代,推动了IPO进程明显加快。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统计,2020年1~11月,共计490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美股市场成功IPO。IPO数较2019年的373家上升31.37%,募资总额共计7490亿元,IPO规模较2019年上升45.52%。

  与之相伴的一个特性是,疫情增加了不确定性,相对于早期项目,中后期项目更容易上市,机构也更容易赚到钱。潘育新今年最大的转变,就是投资重点从早期项目变成了更加关注中后期项目。

  疫情对各个行业都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少数行业作为疫情防治的受益者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可能一两年就能达到上市标准上市,潘育新说道:“但利好的大环境可能未来就变化了,所以他们得抓住机会。资本都能看懂这个逻辑。”

  但潘育新也知道,“对于成熟的中后期项目,投资只是锦上添花,相比起来,投资最佳的时间是在项目强大之前的雪中送炭。知名项目处于卖方市场,项目挑机构,(项目)看不看得上你,还得看你能为他提供什么,还得是市场化机制无法提供的资源,才能和项目发生强关联”。

  而且,用李喆的话来说,能否投进中后期项目得各靠本事。在一家早期投资机构任合伙人的易寒(化名)也直言,就算投进了,中后期项目更贵了,最后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未来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会更强。”在李喆看来,优质企业上市更容易,不达标的企业也会加速退出,套利更少,企业也能将更多的重心从市值管理回归企业经营本质,整体将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12月14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均发布相关退市配套规则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在优化退市指标、提升退市指标针对性,简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

  

2020年是转折点

尽管投资市场热火朝天,但投资人也有自己的自洽逻辑。“其实我们不怕错过,如果错过了我们就等下一轮,还怕上不了车吗?即使上市了,也可以有业务上的合作,投资说到底是认知变现,我们不担心变现的时间点。”弘章资本助理副总裁章子安说。

  当然,除了上半年累积的工作量,让施蕾蕾马不停蹄的,并不是急于投出一个项目,更迫切的是了解市场最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领域,今年市场变化比较大,疫情对于某些细分行业明显有催化,所以我们看到其实各个机构都有加快速度看项目,有的真的投了,有的是在更新自己的认知。”施蕾蕾说道。

  “2020年是转折点。”易寒也说道,除了市场和行业的变化,投资人本身也需要快速地自我更新。

  对于投资人而言,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回忆上半年。“投资是一项需要不断面对和适应变化的工作。”章子安说。

  翻着日历,余跃才想起了疫情后自己第一次出差的日子——5月10日。那次是在进行四次线上沟通后,余跃才前往深圳,与一家企业创始人面聊。“除了多了各种登记手续,也没有什么不同。”余跃说。

  在章子安看来,疫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业对线上交流这个新工具的接受度。“中国传统的商业交流更喜欢面谈,以前大家是反感线上交流的,疫情让大家适应了这种工具,实际线上也提升了交流效率。”章子安认为,“相比于花上半天时间从上海飞北京,专门见个面就为了谈一个小时的事情,整体效率还是比较低”。

  但也有投资人认为,线上交流的效率其实不高,但毕竟疫情不可抗,因此要思考如何优化线上交流。“比如线上沟通需要转变为多维度沟通,除了跟公司创始人、高管沟通,还需要做更多的市场调研,包括他们的客户、上下游以及竞争对手,进行多维度比较。”这位投资人说道。

  在易寒看来,弥补线上沟通的不足,除了多维度研究外,在线上如何进入深度交流状态也是难点。易寒认为:“这需要不断调整提问的方式,正面不好回答的问题就得旁敲侧击,把问题尽可能具体化、量化。比如了解业务方面,问一问跟客户、服务商或者渠道商之间的沟通频率等等,在线上也能准确地了解到实际情况,其实很考验访谈和沟通技巧。”

  上半年,如何在线上实现深度交流成了易寒的重要工作。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了解项目的前几轮沟通中,易寒基本上都会选择线上交流。用他的话来说,了解真实情况并确定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在线上也能实现。当然,易寒也表示,目前纯靠电话在线上完成整个投资流程的也没有。

  会担心疫情反复吗?“某种程度上,疫情已经变成了确定性因素,不仅是习惯了线上办公,并且未来在看项目时,我们也会把极端因素考虑进去。”余跃说。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