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抢滩奶酪市场,赚吆喝不赚钱或难持久
奶酪江湖是乳制品行业为数不多的“蓝海”之地,但却多被国际品牌占据着,2019年数据显示,奶酪市场占有率前五的品牌分别是百吉福、乐芝牛、安佳、卡夫、妙可蓝多,作为唯一在奶酪行业第一梯队的国产品牌妙可蓝多,一度被外界称为“国产奶酪第一股”,自然也吸引了国内乳业大佬们的目光和追逐。
现如今,国内乳业巨头伊利、光明、三元等都在抢占奶酪市场,而蒙牛若拿下“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的控制权,或许就会毫不费力地跻身奶酪行业第一梯队,甚至缓解在国内乳品行业中一直处于“万年老二”的尴尬境地。
不过奶酪市场并不见得有蒙牛想象的那么乐观,国内牛奶供应少,奶源贵,所以国内自制奶酪市场不大,利润其实并不高。《每日财报》注意到,近五年妙可蓝多的业绩似乎也说明这一点,增收不增利是妙可蓝多过去的常态。
2015年至2019年,妙可蓝多营收分别为3.61亿、5.12亿、9.82亿、12.26亿,17.44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亿、3221.01万、427.86万、1064.06万、1923万。
但扣除补助及投资收益外,2015年至2019年妙可蓝多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81亿,-1498.46万、111.40万元、-1357.13万、-1219.99万。扣非后净利润多年处于负值,妙可蓝多早已陷入“只赚吆喝不赚钱”的困境。
2020年前三季度,妙可蓝多营收约为18.76亿,同比增长61.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284.47万,同比增长34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约为3943.05万,同比增长247.93%。
不过看似亮眼的业绩下还隐藏着另一面,销售费用高企、现金流吃紧也成为妙可蓝多增长路上的一大隐忧。正如刷屏的广告一般,妙可蓝多营销投入毫不手软。2017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首次超过了2亿,之后不断递增。
其中广告促销费在2018年已占到销售费用51.14%。今年以来,妙可蓝多在广告投入更是有增无减。上半年,妙可蓝多销售费用高达3.01亿元,同比增长160.33%,广告费用2.07亿元,占比猛增到68.92%。
巨大的营销投入也让妙可蓝多现金吃紧,三季报显示,妙可蓝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6817.52万,相比去年同期1.05亿减少165.01%。数亿元的销售投入帮助妙可蓝多换来了5000多万元的净利润。
随着蒙牛的入主,妙可蓝多的这一模式能否持续仍要打上问号。
过往表现不尽人意,多次违规
其实蒙牛入股前,身披奶酪第一股光环的妙可蓝多的表现并不尽人意。早在2019年12月,上交所便发布问询函要求该公司回答是否存在未披露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不当交易等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
2019年12月9日,上交所发布对妙可蓝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柴琇、关联方及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的决定,有关责任人中就包括公司时任董秘、财务总监白丽君,而白丽君本人则是在今年的4月底辞去了所有职务。
实际上,号称“奶酪第一股”的妙可蓝多,其与控制人柴琇近年来“丑闻”就没断过。今年8月24日,妙可蓝多还披露了《关于最近五年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处罚或采取监管措施的公告》。
5月27日,妙可蓝多发布关于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公告。披露显示,上交所就妙可蓝多主营业务经营、经销商模式及财务信息等事项进行问询。
3月25日,妙可蓝多发布公告,公司连收三封警示函:因定期报告存在虚增货币资金等多项违规行为,公司及柴琇、白丽君收到警示函。
警示函显示,妙可蓝多未对其中两笔资金占用进行会计处理,虚增2019年一季报、半年报及三季报的货币资金,导致资产负债表存在虚假记载,未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实际上,妙可蓝多已有多次违规前科。2016年,妙可蓝多就因未及时披露子公司存在停产风险受到上交所的通报批评;2018年,其又因未及时披露借款购买理财产品事项而遭到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的警示。
令人玩味的是,每次收到监管措施后,妙可蓝多都会承诺表示: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出台并下发了《关于规范关联交易流程的通知》,公司严格按照交易所和监管部门的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企查查数据显示,柴琇关联风险达40余条,其投资的多家公司因借款、借贷等问题陷入形形色色的合同纠纷。而其配偶崔民东的关联风险更是高达6000余条,除借款合同纠纷外,其所投资或任职的公司还存在司法拍卖、股权冻结、经营异常等问题。
蒙牛能否成功入主尚需监管审批,而成功入主后是改变妙可蓝多的现状,还是放任自流呢?对此《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