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中介机构“把守”着公司入场或再融资等项目的首道关卡,注册制下,中介机构的作用更为凸显。其中,头部机构由于占据市场多数份额而显示出重要作用,对于上市公司群体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以IPO保荐业务来看,《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行情300033,诊股)iF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4日,注册制下,累计257家公司完成IPO(含科创板、创业板,下同),其中,承接项目数量前五的机构合计辅导的IPO公司数量占比约四成。
市场人士认为,注册制以信披为核心,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的责任加强。而头部机构不仅专业人才多,且执业经验丰富,承接了资本市场绝大多数的项目。因此,头部中介机构加强自律,提升合规管理,有助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行业执业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注册制下“马太效应”或加剧
一直以来,“马太效应”持续存在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中,注册制下亦如此。《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上述257家注册制下的IPO企业中,前五家头部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分别合计服务了100家、135家和93家公司,占比分别为38.91%、52.53%和36.19%。
从沪深交易所已经受理的IPO储备(以挂牌上市为分界线)项目来看,据交易所数据统计,截至12月14日,注册制下635家公司IPO项目正在进行中(剔除撤回、审核未通过、终止注册等),前五家保荐机构储备企业数量占比为35.75%。
“保荐机构主要负责发行人上市推荐和辅导、核实公司发行文件中所载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协助发行人执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承担上市后持续督导的责任,对其承销发行的股票负有一定的持续性连带责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李湛表示,注册制下IPO更加市场化,券商作为连接投资者和发行人纽带的中介角色将被进一步强化,同时也对投行的资本实力、定价能力、销售能力、风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型券商在研究定价、资本实力等方面更具优势,未来全面实施注册制后,券商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
归位尽责头部机构“担重任”
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也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的举措之一,“健全中介机构执业规则体系,明确上市公司与各类中介机构的职责边界,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相关中介机构要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等法定职责,为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
近日,中证协发布了《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并公布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规范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行为,促进保荐业务执业质量提升。
“保荐业务中,经验积累非常重要。头部机构不仅保荐代表人数量多,执业经验也比较丰富,通过提高头部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和执业水平,对提高资本市场保荐业务质量非常重要,也可以向资本市场输送更多高质量上市公司,提高资本市场质量。”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100家保荐机构合计拥有5901名保荐代表人,9家保荐机构拥有超200名保荐代表人,其中2家超300名。而拥有保荐代表人数量排名前五的保荐机构,与承接上述257家IPO项目数量排名前五位的保荐机构,完全一致。
联储证券温州营业部总经理胡晓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注册制的核心就是信披,要确保发行人所有信息真实、准确、公开、透明。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也是确保发行人高质量信披的方式之一。“从头部机构来看,加强合规管理,对项目严格内核是关键。头部券商加强自律,提高合规管理,加强内核,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提高执业质量需强化内控和处罚措施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保荐机构执业质量,张雷表示:“注册制下,提高保荐业务执业质量需要立体的机制。对于保荐代表人来说,注册制跟核准制有很大区别,首先是执业理念需要改变,其次,也需要不断学习。资本市场在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新业态公司加速上市,保荐代表人的知识也需要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督促发行人将信息真实准确披露出来。”
从保荐机构层面来看,张雷表示,提高保荐业务工作质量有几个关键点,首先是评级体系,在备案立项、评审立项和内核等不同阶段,都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及具体规章制度,来明确执业要求。其次,评价结果与考核体系直接挂钩,最后,要建立处罚措施。
在李湛看来,在注册制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对于保荐机构的各项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确保投行对企业合理定价,做好持续督导。一方面在行业、法律、财务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对拟上市公司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对公司核心价值深入挖掘,另一方面,在跟投制度背景下,保荐机构的责任及作用更大,例如对于投行的研究能力、风控能力及定价能力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注册制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应当强化保荐机构内部风控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惩处制度,提高机构违法成本,从而有效提升保荐业务质量。”李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