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太刺激!退市在即,却先翻两倍再腰斩,董事长讲话曾让官网崩溃…下周一更疯狂?

加入日期:2020-11-7 12:22:0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11-7 12:22:05讯:

  

  

  在香港上市后,特种计算机研发制造商研祥科技在港股并未受到追捧,上市数年交投惨淡。而一纸私有化要约,则让这家进入退市倒计时的公司短时间内股价出现大涨大跌。

  

  

  

  

  高溢价要约收购,股价冲高后腰斩

  

  ▲▲▲

  11月6日,研祥智能(2308.HK)开盘后股价急跌,随后一度震荡下跌至53.06%,截至收盘,当日跌幅达45.52%,报收每股4.99港元,总市值62亿港元。然而,研祥智能的股价刚经历连续数日的上涨,11月2日到11月5日四天之内飙涨515%,仅11月5日单日涨幅便达到226%。

  目前,公司4.99港元的股价仍大幅高于1.5港元的要约收购价,而要约最后期限则在下周一,这意味着届时股价表现或将更加“刺激”。

  如此大涨大跌发生在研祥智能即将离场之际。

  

  

  

  

  今年6月,研祥智能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约,计划以现金收购H股剩余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25%,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1.5港元,且不会再调高该收购价格。私有化完成后,公司将从港交所退市。

  这项收购为研祥智能的H股股东提供了一个套现的机会。在私有化要约公告前的60个交易日,该股平均收盘价仅仅为0.73港元。这一价格远远低于2019年底公司每股净资产2.09港元,有近七成的折让;要约收购价也较之溢价105.5%。

  根据公司公告,私有化要约原计划的最后时间为10月19日收盘时,但彼时要约人仅完成已发行H股约71.6%的有效接纳,而这一比例需要达到90%才能使整个H股要约生效,因此要约人向香港证监会获批将接纳期限延长至11月9日(下周一)。

  研祥智能在公告中提醒,欲接纳H股要约的股东,若是实名登记股东,须立即填妥及签署接纳表格并邮寄到指定地址;若是非实名登记股东,如欲接纳H股要约,须立即联络托管券商或银行,明确给予接纳H股要约的指示,进行相关手续。

  

  

  

  

  经营不利,股价长期低迷

  

  ▲▲▲

  公开信息显示,研祥智能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及经销特种计算机产品及买卖电子产品与配件,主要品牌为“EVOC”的特种计算机。公司于1993年成立,注册于深圳市南山区。

  2003年,研祥智能在港交所GEM(创业板)上市,并于2010年转至香港主板上市。然而,上市后股票交投惨淡,公司股价一直在2港元附近徘徊,还时常掉至1港元以下成为“仙股”。

  从经营基本面来看,公司近年来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自2014年营收达到人民币24亿元之后,2015年与2016年营收连续两年下降,同比分别下跌35.76%、17.46%。另外,2017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当年亏损2065万元,同比大跌110%。虽然随后两年的经营能力有所好转,但是今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再次由盈转亏。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录得未经审核亏损约人民币1630万元(2019年同期盈利约201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81.3%。下降主要原因是财务及销售成本费用增加所致。基本每股亏损人民币0.013元,不派息。

  值得一提的是,董事长陈志列位于40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之列,并于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作为企业家代表发言。当日研祥智能股价一度涨超16%,不过很快便出现回调,最终当日报收1.32港元,涨幅2.33%。公司官网当日也因访问人数过多,应声崩溃。

  

  

  

  

  对于私有化退市的考量,研祥智能在公告中称,私有化能让公司作出更灵活适时的投资决策,并有利于长远发展。退市则毋需再遵守监管限制,也不用再承担与上市地位带来的合规责任,同时节省相关上市成本及开支。

  公司亦坦言,因公司前景及未来财务表现的不确定因素,私有化也是为了避免小股东承担风险。该公司称“投资者和本集团的投资回报可能有不同预期及要求,与本集团的长远发展计划相异”。

  该公司表示,公司的业务、未来经营业绩及未来前景可能因若干风险及不确定性而受到重大影响。例如,由于该公司从事开发和制造计算机、通信及电子硬件,属技术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关于是否能继续成功研发并维持技术竞争优势,存在不确定因素。此外,新冠疫情与国外芯片可获得性也构成较大隐患。

  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在香港市场中以私有化及自愿撤回上市地位方式,成功退市的企业多达1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超6成。其中包括凯普松国际、盈信控股、金卫医疗等,从行业来看范围较为广阔,其中房地产、技术硬件与设备、公共事业均有2家企业退市。

  

  来源:证券时报网微信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