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业绩“变脸”,6亿商誉暴雷
由于子公司恒峰信息的业绩骤降,三盛教育因收购恒峰信息形成的5.99亿元商誉存在减值风险。
有关恒峰信息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告称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影响。一是在转型过程中,新业务尚未带来明显的财务贡献;二是传统的信息化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三是恒峰信息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预计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难以达到预期。另外,三盛教育2016年收购恒峰信息的同时募集资金启动的云计算项目也计划终止。
据问询函指出,该项目共募集2.5亿元资金,目前已投入1.53亿元,剩余 1.16 亿元资金将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并对云计算公司研发形成的三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3829.52 万元。
针对上述问题,深交所要求三盛教育说明恒峰信息在业绩承诺期满后业绩下滑较多且订单数量大幅下降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持续经营能力。同时结合云计算项目与现有主营业务的相关性说明终止该项目的原因,以及是否意向转让恒峰信息或云计算公司。
此外,深交所还要求三盛教育详细说明计提减值的三项无形资产的具体内容、用途、形成时间、获得方式、出现减值迹象的时点。
并且说明1.16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原因及合理性。2016年,三盛教育以8.06亿元收购恒峰信息100%股权。据此前报道,恒峰信息承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00万元、6500万元和8100万元,且该净利润应扣减基于云计算项目产生的一切收益。
2018年恒峰信息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净利润为8356.92万元,业绩完成率为103.17%。至此,恒峰信息完成三年业绩承诺。
营收净利持续下滑,颓势尽显
除了子公司商誉暴雷外,三盛教育自身情况也不乐观。据此前2020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三盛教育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下降63.27%,归母净利-0.1亿元,同比下降120.15%。扣除非损益后净亏损为1.2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0.12亿元,去年同期净流入0.05亿元,现金净流出主要由于收入的减少。
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同比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营收同比下降约63.27%,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订单减少。
三盛教育子公司业绩变脸:6亿商誉暴雷、并购“后遗症”凸显 src=http://getimg.jrj.com.cn/images/2020/11/weixin/one_20201105080858657.png>
三盛教育早已是危机重重,颓势尽显。2017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2.99亿元、7.93亿元、6.8亿元,处于连年下降的趋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亿元、1.14亿元、0.12亿元。
《每日财报》注意到,三盛教育利润中还有部分政府补助,且处于连年递增趋势。2017年至2019年的金额分别为552.44万元、606.20万元和2559.35万元,而2019年该项金额更是同比上涨322.20%。2019年公司的净利润为1205.76万元,政府补贴的金额为净利润的2倍多。
并购“后遗症”凸显,股价最高跌去6成
公开资料显示,三盛教育原为2003年成立的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触摸屏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
2016 年起公司开始进行战略聚焦,业务重点转向教育领域,并于 2017 年度完全剥离了精密制造业务,业务转型为智慧教育服务和智能教育装备业务,2018年正式更名为三盛教育。
更名为三盛教育之后,在收购之路上一路蒙眼狂奔。然而,从公司的并购史来看,其并购的资产质量并不高,并且接连不断的并购也给三盛教育带来了巨额商誉。
2018年9月,三盛教育发布公告称,以2.13亿元买入睿颂天勤77.86%股份,获太原两所民办学校。资料显示,睿颂天勤2018年上半年主营收入近2.25万元,净亏损达到382.73万元。
2019年9月,三盛教育宣布以现金1.23亿元的价格收购中育贝拉51%股权。实际上,自中育贝拉成立10年,公司尚未有一个完整财年实现盈利。
同年,三盛教育宣布拟出资2.73亿元分两次收购恒大教育35%股权;以1800万元收购恒一教育30%股权。高溢价收购往往都会带来现金流的压力,后期也有承诺不达标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而这也是近几年上市公司“爆雷”的一大原因。
业绩的跌跌不休,二级市场方面也不买单,三盛教育自2015年11月创出(前复权)14.96元/股的历史新高之后,就处于持续下跌的趋势之中。
截至11月3日,公司收盘价5.85元/股,相应市值25.64亿元,较最高值跌去6成。三盛教育将如何答复监管问询,未来将去往何方?《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