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曾剑 摄
10月13日,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开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贺克斌以“‘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思路”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贺克斌表示,臭氧浓度不达标已成为一些城市的首要环境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同时,实现我国中长期大气环境的治理要做到“三大协同”,具体为:PM2.5和臭氧的协同、空气质量和健康效应的协同、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协同。在贺克斌看来,“三大协同”将是未来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趋势和走向。
部分城市臭氧浓度不达标问题逐步凸显
贺克斌长期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细颗粒物PM2.5、酸沉降、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等。2018年,贺克斌曾荣获“2016~201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逐步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了不同的环境治理目标,成果显著。上世纪80年代我们治理烟粉尘,90年代治理酸雨和二氧化硫,到后来实现污染物排放量以及PM2.5浓度的降低。”贺克斌表示。
贺克斌指出,当前中国的经济在稳步发展,而污染物在下降,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个局面。但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臭氧浓度的反弹。
据贺克斌介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考核空气指数是否达标时,SO2、NO2、PM10、PM2.5、CO、O3六种污染物都需要达标才能算本日达标。如今,虽然不达标天数中PM2.5依然占大头,但臭氧浓度不达标天数的占比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南方城市,臭氧浓度不达标的问题已成为首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针对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三类典型的大气混合污染,中国的基本态势是:第一基本完成了酸雨污染治理;第二目前还在持续深入地完成PM2.5的治理,达标的城市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有45%以上的城市没有达标;第三则是要尽快遏制臭氧上升的趋势,在“十四五”期间要把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纳入日程。”贺克斌表示。
PM2.5与臭氧应协同治理
“从原理上看,臭氧和PM2.5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如果我们做得够好,协同减排能够实现双降。”贺克斌表示。在他看来,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VOC与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
贺克斌谈到,目前我国PM2.5的下降主要是依靠硫和“一次PM2.5”的大幅下降,但氮氧化物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量依旧在2000万吨级以上。而氮氧化物和VOCs在一定比例下通过化学反应会产生臭氧,如果氮氧化物和VOCs下降的比例不合适就会导致臭氧浓度升高,因此实现氮氧化物与VOCs协同减排才能实现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
目前来看,已经有一些城市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协同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贺克斌介绍,北京从2010年到2019年一直按照一定比例协同控制氮氧化物和VOCs减排量,PM2.5明显下降的同时臭氧也没有上升。同时,成都这方面也做得很好,实现了PM2.5和臭氧的双降。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协同治理方法存在一定的难点。特别是对于VOCs的减排,技术和监管上都还面临许多困难,这个领域或许正是未来环境设备和监测监管市场的一个增量。
在贺克斌看来,除了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空气质量和健康效应的协同、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协同也不可忽视。
“‘十三五’末期我国可能会实现6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合格标准,而这个比例在‘十四五’会升到75%。”贺克斌表示,空气质量标准和人体健康是密切相关的,为保障人体健康,或将倒逼空气质量标准立法的制定,从而推动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贺克斌认为,到“十四五”末期,我国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2012年标准就将使用13年,近80%的城市都将达到标准,在对人体健康的要求下空气质量标准势必会再上一个台阶。
“要达到那样的空气质量标准,就需要协同治理大气环境与气候的问题,将减碳的问题解决。”贺克斌表示,低碳要求能源结构的转型,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使用比例降低,非化石新能源比例大幅提高。和减碳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其他几类污染物的减排幅度,二氧化硫、PM2.5等污染物会下降70%~90%。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将实现主要污染物由千万吨级向百万吨级的下降,也使得更多地区都能达到更高的空气质量标准。
“做好三大协同,把蓝天和低碳结合到一起,就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更近一步,对此我非常地期待!”贺克斌表示。(实习生李佳宁对本文有贡献)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