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板 >> 文章正文

科创板开板五月运行平稳 多家公司破发市场估值回归理性

加入日期:2020-1-1 17:46:2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1-1 17:46:23讯:

●长江商报记者徐佳

从2018年11月5日“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正式提出,2019年3月22日上交所正式披露首批9家受理企业的招股书,到4个月后首批企业挂牌上市,科创板发挥着助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企业深度融合的“试验田”的作用,整体运行平稳,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注入活力。

截至2019年12月15日,上交所全部已受理184家企业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其中,23家审核状态为“终止”,7家中止审核,2家暂缓审议,25家提交注册,72家注册生效,2家终止注册,1家不予注册。

其中,泽璟制药、百奥泰等亏损企业的过会,则是科创板具有较大包容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上市公司业绩门槛的重要突破。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日前表示,科创板注册制到目前为止,运行平稳,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发行上市的条件更加包容,审核公开、透明,审核预期大大增强。

盈利指标相对淡化的同时,科创板企业的高成长性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同花顺(300033,股吧)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70家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22.29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实现营收11.75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110.4亿元,平均每家盈利1.58亿元。其中,54家公司净利润为正增长,12家公司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从增速上来看,过半企业净利润增速超过20%,高成长性特征明显。

不过,随着新股供给常态化、投资者参与热情趋稳,科创板估值将逐渐回归理性。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破发现象的出现,是市场回归正常的体现。这也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只有真正的“硬实力”企业,才能获得更多投资者青睐。

过半公司净利润增速超20%

从收入规模上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70家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22.29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实现营收11.75亿元。

其中,中国通号(688009,股吧)(688009.SH)为科创板当之无愧的“盈利王”。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81.21亿元、28.12亿元。据了解,中国通号为央企通号集团旗下主营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工程总承包的上市公司,2010年末成立,2015年8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9年7月22日作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实现A+H两地上市。

有着“非洲手机之王”美誉的传音控股(688036.SH)在7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营收规模仅次于中国通号。2019年前三季度,传音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68.55亿元,这两家公司也是科创板中仅有的营收规模突破百亿的上市公司。

除上述两家公司之外,容百科技(688005,股吧)、中国电研、晶晨股份(688099,股吧)、澜起科技(688008,股吧)、光峰科技(688007,股吧)、华熙生物、中微公司(688012,股吧)、嘉元科技(688388,股吧)、昊海生科、久日新材、金山办公、卓越新能等12家公司前三季度营收规模也在10亿元阵容之内,分别为30.98亿、19.93亿、17.06亿、13.84亿、13.52亿、12.88亿、12.18亿、11.73亿、11.45亿、10.58亿、10.42亿、10.22亿元。

与此同时,杭可科技(688006,股吧)、华兴源创(688001,股吧)、西部超导(688122,股吧)、南微医学(688029,股吧)、交控科技(688015,股吧)等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在9亿元左右,年底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

此外,包括上述公司在内的67家公司营收规模在亿元之上,芯源微、新光光电(688011,股吧)、宝兰德等三家公司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

从盈利能力上来看,同花顺数据显示,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公司中,6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综合毛利率平均值为53.34%,68家公司净利率平均值为20.45%,整体盈利水平稳定。

其中,微芯生物(688321,股吧)、虹软科技(688088,股吧)、佰仁医疗三家公司销售毛利率超过90%,分别达96.09%、94.15%、91.35%,但销售净利率排序则相反,分别为16.2%、34.32%、44.65%。

包括上述三家公司在内,3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超过50%。毛利率最低的容百科技为13.26%,对应净利率5.11%。

此外,净利率最高的为柏楚电子(688188,股吧),高达68.71%,其毛利率也超过80%。芯源微、航天宏图(688066,股吧)两家公司净利率不足1%,分别为0.96%、0.75%。普元信息、安恒信息报告期内出现亏损,对应净利率分别为-1.07%、-8.82%。

从净利润水平来看,70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110.4亿元,平均每家盈利1.58亿元。除了中国通号、传音控股盈利能力位居前二之外,澜起科技、华熙生物分别以7.44亿元、4.16亿元的净利润紧跟其后。安恒信息、普元信息为70家中仅有的两家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分别亏损4150.47万元、190.23万元。

从净利润增速上来看,66家已披露数据的公司净利润增速平均值为54.26%。其中,54家公司净利润为正增长,12家公司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具体到公司,传音控股、中微公司交控科技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32倍、3.99倍、3.25倍,业绩增长强劲。致远互联、铂力特(688333,股吧)、嘉元科技、山石网科、睿创微纳(688002,股吧)、安博通(688168,股吧)、航天宏图等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100%。38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20%,占比过半。

此外,新光光电天准科技(688003,股吧)净利润降幅超过50%,分别为-53.03%、-80.12%。

多只股票相继破发市场回归理性

与此前市场对科创板预期较高,多只新股上市即获得超高的市盈率有所不同,随着市场热度降温,投资者回归理性,科创板多只新股“破发”,估值逐渐趋于合理。

资料显示,2019年11月6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交易三个半月,昊海生科开盘不久就跌破89.23元/股的发行价,成为科创板第一只破发的股票。当日,久日新材也跌破66.68元/股的发行价。此时,昊海生科、久日新材仅上市六个、两个交易日。在这之后,容百科技天准科技、杰普特、新光光电等相继破发。

截至2019年12月13日收盘,杰普特、卓越新能、久日新材、祥生医疗、昊海生科等公司仍处于“破发”状态。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已破发的这几家公司中,昊海生科、久日新材等此前已有H股或新三板上市经历。此外,估值高于同行、业绩“变脸”等也是上述公司相继破发的重要因素。

具体来看,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3日,昊海生科以高达89.23元/股发行价创下目前科创板最高发行价纪录,公司发行市盈率38.28倍,而同行业市盈率则为32.15倍。

同时,昊海生科也是首家A+H科创板企业。早在2015年4月30日,昊海生科就已登陆H股市场,发行价为59港元/股。近4年来,昊海生科在港股市场上,股价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破发状态,最低只有32.2港元/股。截至2019年12月13日收盘,昊海生科港股价格44.2元,市盈率18.29倍,A股价格88.2元,市盈率40.58倍,港股价格几乎为A股的一半。

不仅如此,昊海生科号称“玻尿酸第一股”,但全球最大规模产量最高的玻尿酸生产企业是华熙生物,盈利能力远超昊海生科。截至2019年12月13日收盘,华熙生物报83.19元,低于昊海生科的88.2元。

与昊海生科相似,久日新材此前曾在新三板挂牌,去年10月15日摘牌,为国内最早生产ITX光引发剂的企业,在该产品细分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在新三板的最后一个转让日,久日新材总市值19.93亿元,此前公司总市值长期都在10亿元至15亿元之间。

去年11月5日久日新材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66.68元,发行市盈率39.97倍,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C26)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仅为16.9倍。截至2019年12月13日收盘,久日新材股价59.43元,市盈率21.42倍,总市值66.1亿。

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第三家破发的上市公司为容百科技,主要对大客户比例动力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2.06亿元逾期,存在无法回收的风险。目前容百科技最新股价26.88元,略高于26.62元的发行价,市盈率仍高达54.94倍。

此外,杰普特、新光光电天准科技等公司前三季度均出现业绩“变脸”,净利润分别为5650.13万、1453.41万、1541.81万元,降幅18.61%、53.03%、80.12%。

对于科创板公司相继破发,市场大多认为这是市场趋于成熟的反应。例如在中国香港市场,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在15%左右,而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首日破发率有时候高达40%。只有高质量的公司,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投资者青睐。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科创板公司上市首日破发是正常现象,如果上市若干交易日后才破发,更加正常。科创板公司股价破发,一定会促使网下询价重心下移。反之,如果新股涨幅过大,则又会促使网下询价重心上移。

编辑: 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