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板 >> 文章正文

69家科创板公司2019年研发共投入56亿 近六成研发费用率超20%

加入日期:2020-1-1 17:42:0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1-1 17:42:02讯:

科创板成立的初衷之一,便是支持和鼓励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长远发展潜力的“硬科技”企业上市。因此,较好的研发投入比,也是科创板公司的重要特征。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三届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洽谈会暨论坛上,上交所市场发展与服务专业委员会专职委员王勇介绍,科创板65家已上市企业中,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2%,平均发明专利57项,48%的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2018年营收增长率达34%。

王勇认为,总体上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科创属性和成长性较为明显,发挥了支持科技创新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导向作用。接下来,将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5日,69家科创板公司前三季度共计投入研发费用55.84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0.81亿元,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为12.88%。其中,14家公司当期研发费用迈入亿元阵营,15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20%,39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10%,17家公司研发费用率不足5%。

同期,A股3764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为4707.8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1.46亿元,但研发费用率仅为5.43%。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泽璟生物、百奥泰等亏损公司相继过会,体现了科创板对于此类高研发的创新药企的包容性,开创了A股尚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先河。

两家创新药企业过会成首例

什么是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的“硬科技”企业?

一般而言,“硬科技”企业具有投入高、迭代快、风险高、收益高等方面特点。

据王勇介绍,由于科创企业技术含量高,在开发阶段需要大规模的研发支出,技术难度越大、越复杂,需要投入的资金、人力资源就越多,并且在开发过程中经常需要多次试验、不断追加投入才能成功。在商品产业化阶段,为了及时推向市场并且提高市场占有率,还需要投入巨大的广告费用和其它促销费用。

据统计,科创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一般为5%-15%,最高的可达50%,将其研发成果商品化时,所需投资又要比研发投入强度高5至10倍。而在产品被市场认可之前,企业的现金流入往往很少,完全处于净投入的状态。

在科创板企业中,就出现许多因前期研发投入较高导致亏损的企业。2019年10月30日,泽璟生物成功过会,成为首家采用科创板上市规则第五套市值及财务指标的医药生物企业。目前公司审核状态为“提交注册”,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后,泽璟生物也将成为A股市场首家尚未盈利的上市公司。

泽璟生物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驱动型化学及生物新药研发企业。

由于泽璟制药处于新药研发阶段,产品未上市销售,公司目前仍处于持续“烧钱”阶段。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泽璟制药营业收入累计为151.15万元;净利润持续为亏损状态,累计亏损7.15亿元。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累计亏损金额达到8.85亿元。

但从研发角度来看,泽璟制药正在开展11个创新药物的23项在研项目,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累计达到3.9亿元。

在泽璟生物过会之后,以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为核心的创新型生物制药的企业百奥泰也顺利通过发审委审核。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以及2019年1-3月,其营业收入分别为为276.37万元、200.89万元、0元、0元。同期亏损净额分别为1.37亿元、2.36亿元、5.53亿元及5.32亿元,累计亏损14.57亿元;而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32亿元、2.37亿元、5.42亿元和1.74亿元。

但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两家公司也需要承担较高的资金支出。若无法获得足够的营运资金,其研发项目及未来的商业化进度可能会被推迟甚至取消,进而对现有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获得药物上市批准是一个耗时较长、成本高昂的过程。若公司在研药物无法获得上市批准,或该等批准包含重大限制,则公司的目标市场将可能减少、在研药物的市场潜力可能被削弱。

14家公司前三季研发投入超亿元

研发费用则是衡量企业是否具备“硬科技”的重要标准之一。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5日,69家科创板公司前三季度共计投入研发费用55.84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0.81亿元,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为12.88%。其中,14家公司当期研发费用迈入亿元阵营。另有15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20%,39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10%,17家公司研发费用率不足5%,占比分别为21.7%、56.5%、28.8%。

同期,A股3764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为4707.8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1.46亿元,但研发费用率仅为5.43%。

具体到各家公司,盈利能力最强的中国通号(688009,股吧)、传音控股对在研发投入上也领先于其他公司,二者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分别为9.08亿元、5.57亿元,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为3%,在科创板公司中处于低位。

金山办公、晶晨股份(688099,股吧)两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3亿元,分别为4.38亿元、3.46亿元。除了上述公司之外,澜起科技(688008,股吧)、中国电研、中微公司(688012,股吧)、虹软科技(688088,股吧)、光峰科技(688007,股吧)、山石网科、安恒信息、容百科技(688005,股吧)、华兴源创(688001,股吧)等9家公司当期研发费用超过亿元。

此外,佰仁医疗、沃尔德(688028,股吧)、龙软科技等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在1000万左右。研发费用最低的联瑞新材,前三季度投入927.58万元。

从研发费用率来看,去年前三季度,仅金山办公一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40%,高达42%。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金山办公在研发投入力度方面一直较高,2016年至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43%、35.31%、37.85%。

虹软科技、山石网科、宝兰德、微芯生物(688321,股吧)、当虹科技、安恒信息、博瑞医药等公司研发投入力度也毫不逊色,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5%、33%、33%、31%、29%、28%、27%。

研发费用率相对较低的几家公司分别为容百科技、华熙生物、嘉元科技(688388,股吧)、卓越新能、长阳科技、清溢光电、建龙维纳、联瑞新材、中国通号、传音控股、华特气体,数值在3%至4%之间。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及计算机等行业公司研发投入力度较高。其中,13家电子行业公司研发费用合计投入11.59亿元,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为11.75%。14家信息服务及信息设备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6.63亿元,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为21.5%。

编辑: 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