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李志林:启10年大牛市之路?桂浩明:中石油的平淡

加入日期:2019-9-7 8:23:5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9-7 8:23:59讯:

  导读:
  贺宛男:科创板监管风向悄然转变
  李志林:A股是否开始走10年大牛市之路?

  刘柯:PCB为何能成为时下最闪耀的热点
  黄湘源:恒安嘉新被否为注册制正名 
  熊锦秋:注册制实施质量有了更多保障
  郭施亮:三方合力9月A股则可看高一线
  桂浩明:中石油的平淡走势说明了什么
  应健中:各路资金跑步入场
  曹中铭:证监会再成被告瑞华有多大的底气?



  贺宛男:科创板监管风向悄然转变
  一个多月前的7月31日晚间,上交所突然宣布,科创板80余家企业“中止审核”,当时市场颇为震惊。稍后,上交所给出答案:原因是这些在审企业的财务报表已超过规定的有效期,补充财报后即可恢复审核。

  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眼看沪深两市3700家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2019年半年报,可这80余家企业,除了一小半(约30家)补充披露半年报,不再“中止”外,居然仍有46家处于“中止”状态。另有2家8月再报“中止”,有5家则干脆由“中止”变更为“终止”。

  人们不禁要问,上千亿资产、上万亿市值的航母级公司都准时披露财报了,个头普遍很小的科创企业,仅仅因为财报过期补充披露一下竟这么难么?

  显然,问题不仅仅出在财报上。我们先来看看由“中止”变更为“终止”的5家企业。

  8月7日,主营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深圳贝斯达公司主动撤回材料,宣告“终止”。这家公司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7月申报创业板,2018年1月被发审委否决,今年3月再战科创板。别的不说,仅前三年3-4亿营收,1.4-1.5亿应收款,就够让人担忧的了,更别说研发费用占比仅5-7%,(须知已经上市的29家科创企业今年半年报研发比平均为12.55%,152家已受理的科创企业平均研发比为11.09%)。这样的企业知难而退还算有自知之明。

  接着,曾经谋求海外上市的上海新数网络,也于8月23日折戟科创板。与绝大多数科创企业至少经过2-3轮问询,并公开了问询内容不同,新数网络只经历了1轮问询,而且没有公开任何回复材料。看来是羞于见人。

  8月29日和8月30日,来自新三板的苑东生物和视联动力又双双撤回。

  这两家公司均经过四轮问询,被称为“四试”考生。主营化学原料药的苑东生物倒是及时更新了2019年半年报,可来自政府补助收入的比重实在太高,前三年占利润的比重分别为39.81%、42.7%和40.46%,且三年研发比为4.79%、3.72%、4.88%。

  主营高清视频通信产品的视联动力同样经过四轮问询,上交所反复问询其销售的真实性、应收账款及关联交易等问题,可始终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另有两家被终止的就不是主动撤回了。

  早在7月11日已经过会的恒安嘉新,8月30日证监会却对其猛击一掌“不予注册”!据称,问题主要出在“特殊会计处理”上,金额1.5亿多元的4个合同均未回款、且未开具发票,居然确认为“收入”,还有诸如“会计差错更正”,股权转让等情节。真不明白如此明显的问题科创板上市委竟会轻轻放过。

  兴许是在恒安嘉信的处理上,上交所失了面子。终于,9月5日上会时,上交所上市委对北京国科环宇公司开出了第一张否决票。否决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关联方存在较大依赖,关联交易比重很高,无法说明关联交易价格公允性。而关联方恰恰是一家“国”字头企业,即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自从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科创板要坚守定位”以后,人们发现,监管风向在悄悄转变。与之前科创板企业昂首阔步蜂拥而来不同的是,拟发企业和管理层都开始谨慎起来。从受理企业看,3月、4月、5月、6月分别为28家、69家、15家和27家,合计139家;而7月、8月分别为10家和3家,合计仅13家。在上会方面,6月上会31家,全部过会;7月上会11家,全部过会,但如上述,7月11日过会的恒安嘉信被证监会“不予注册”;8月上会4家,全部过会;9月5日上会两家,如上述其中一家国科环宇被否决。在发行方面,7月发行28家,募资413亿元;8月仅发行安博通1家,募资7.28亿元;9月目前已公布16日天奈科技发行5796万股,拟募资10.3亿元。从上交所公告的“项目动态”看,证监会已完成注册的也就热景生物和山石网科两家,分别发行1555万股和4505万股,规模均偏小。而多家已过会并提交注册的,证监会始终没有表态,不排除会出现第二家恒安嘉信。(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A股是否开始走10年大牛市之路?
  ■李志林(忠言)博士
  本周A股表现令人振奋,不仅突破了2900点整数关,连续5天站稳60天线2910点之上,而且周四以跳空方式突破了半年线2971点,冲击3015点,放出7975亿巨量,周五更是几乎收在3000点。

  面对指数五连涨和如火如荼的高科技行情,以及日成交量从3000多亿—4000多亿—5000多亿—6000多亿—7000多亿的节节放大,我们不禁要问:A股是否也开始走美欧那样的10年大牛市之路?

  A股走连续牛市的必要性非常充分
  在1年半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和韧性表现得十分亮眼。今年上半年交出GDP增长6.3%,外贸出口增长6.1%的答卷,使美方的极端施压屡屡落空,唯独股市不争气,从3288点一路下跌到2733点,个股跌幅更大。A股成为中国应对外部挑战的一个软肋,也对稳增长和促消费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捍卫股市的经济晴雨表功能,A股必须自强走出独立行情。近几周显然是做到了,对激发广大投资者的信心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A股10年熊市,与房市10年牛市负相关。如今政府已经明确了“房住不炒”的方针,但主要靠的是限购、限售、限价、限贷等措施来维持。在我看来,只有让中国股市显露出走10年大牛市的势头,那么,流通性和变现能力最为出色的A股,定能逼使游走于炒房的巨量资金返回到股市。这样,既可为A股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也可有效抑制房市的炒作和泡沫。

  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A股95%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有股权质押,资金高达4.7万亿。在今年1月4日2440点时,股权质押危机险些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我认为,为了一劳永逸地化解股权质押危机,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A股必须尽早脱离3000点以下的低位区,在3000点上方走长期的慢牛市道!

  目前中国的M2为190万亿左右。如此巨量的货币发行,以往主要是通过房地产这个“蓄水池”来分流,而现在房市已接近饱和,再往里面灌水,必定会爆发金融危机。

  为了防止通胀,唯有将股市作为货币的“蓄水池”。从美欧股市来看,股市的市值通常在GDP总量的一倍以上,而A股的市值只有GDP的50%,完全能承担得起“蓄水池”的功能。

  股市“蓄水池”水位的提升,除了新股扩容、二级市场再融资、并购重组之外,还必须通过股市走长期慢牛,不断推升股价,将目前全球估值洼地的A股估值(13倍左右)提升到20倍以上,才有可能实现。

  A股走十年大牛市已具备了哪些条件?

  首先是高层已意识到建立强大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去年底的政治局会议和金融委会议提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经济的枢纽作用”,“建设规范、透明、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最近,8月31日的金融委会议更明确提出“为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使股市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这可谓是在股市历史上,对资本市场作用的最高评价、最高期望和最高重视。是A股走长期牛市的最重要保障!

  其次,类似于以往“国九条”那样的A股长期发展规划措施已经完成,即将推出。

  再次,监管层对A股进行积极的窗口指导的力度在明显加强。近两周,在美股多次大跌的情况下,A股之所以屡屡出现小跌,甚至不跌反涨的走势,正是和管理层及时发布利好密切相关的。

  哪些走牛的条件还不具备?一是贸易摩擦存在不确定性。虽然人们对10月初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有良好的预期,但还是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也应做好股市只是处于熊牛转换期的准备。

  二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外贸出口减少不可避免,靠高科技来拉动经济需要时间,内需的继续扩大也颇有难度。因此,股市走局部牛市的可能性较大。

  三是《刑法》和《证券法》的修改还未完成,集体诉讼制度建立尚需时间。故目前股市仍难以遏制上市公司造假和虚增利润的现象和频繁爆雷,大量企业盲目排队上市的冲动仍得不到遏制,新股堰塞湖的压力仍然巨大。

  四是新股股权结构的改革渺无音讯。上市时仅拿出四分之一或十分之一的股份流通,超高的股价,为1--3年后巨量大小非高价减持埋下了暴跌的隐患。

  综上所述,我认为,与以往相比,目前虽是最接近具备走10年大牛市条件的时段,但我仍愿意先相信8月6日启动的这波行情,属于一年一度的秋抢行情,或今年第二波的波段行情,行情有望突破今年4月8日的3288点顶部,进入3200--3500点震荡箱体的上沿。(金.融.投.资.报.)
  
  


  刘柯:PCB为何能成为时下最闪耀的热点
  在5G和芯片大投入的背景下,作为基础材料的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概念风生水起,成为时下资本市场最受追捧的板块。PCB概念龙头股沪电股份从去年7月以来持续上涨,一年多时间涨幅高达7倍以上,让人叹为观止。

  到了今年,PCB概念更是形成了板块效应,除了龙头股沪电股份继续高歌猛进,高价PCB概念股深南电路涨幅翻倍;中价PCB概念股鹏鼎控股、生益科技、弘信电子、博敏电子等均实现了年内股价翻倍。进入9月以来,PCB概念更是集体爆发,这个阶段的代表是博敏电子,本周连续收获四个涨停板,也带动了正业科技、广东骏亚、天津普林等中低价PCB概念股集体大涨。

  与以往很多科技股上涨完全炒概念不同,由于目前电子信息行业在5G启动的背景下显现出了高景气度,很多PCB概念股的大涨有业绩高增长做支撑。以沪电股份为例,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78亿元,同比增长143.4%,而预计前三季度净利也是高速增长,同比增幅达到108.76%至134.86%。最新的PCB大牛股博敏电子今年上半年主营收入与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22%和122%,最新的动态估值也就40倍出头。即便作为PCB概念最高价的深南电路业绩也很不俗,今年上半年主营收入与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48%和68%,虽然其股价高达138元左右,但按最新的业绩估算其动态估值也仅40倍出头。

  PCB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爆发?从题材概念上讲,PCB具备爆发的客观因素。众所周知,PCB是承载电子元器件并连接电路的桥梁,作为“电子产品之母”,被广泛应用于通讯、消费电子、计算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器械、国防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是现代电子信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电子元器件。5G时代来临最有潜力的应用是什么?是万物互联,也就是比目前手机终端应用扩大数倍的电子产品终端,它们都需要一个电子信号的接受发射单位,而这些元器件都必须依附于PCB之上。这就是PCB概念被爆炒的逻辑。

  上面说了笼统的PCB概念,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那就是在电子产品生产细化分工如此精密的今天,PCB会不会出现分化?传统的PCB生产企业,就像是养猪场,PCB产品很多是裸板,形象地说更像是一块猪肉,怎么去加工,怎么去对应下游终端产品的品牌商还需要细分,这就出现了另一个下游产业——PCBA。简单来说,PCBA就是PCB空板经过SMT上件,或经过DIP插件的整个制程,PCB只是一个载板,但PCBA就是电子产品的半成品了。现在很多大型电子产品商已经不再自己生产产品,只是产品设计与品牌输出,电子代工企业从上游购买PCB空板,根据下游品牌电子商的不同需求进行插件加工,从而形成半成品的电子线路板,最后再组装成成品。由此可见,PCBA这个环节才应该是整个电子产品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它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能最大限度降低下游品牌电子商的成本和风险。当然,这个环节的重要性还在于PCBA半成品品质的好坏。

  从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看,对于PCBA的需求更高,需求量也更大。在4G时代更多的终端产品元器件可以通用,比如手机和手持电脑,通用件很多。但到了万物互联阶段,各个终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元器件的通用性就要差很多。虽然这个阶段PCB的需求会很大,但更大的需求在于定制化的PCBA,也就是要为各种不同的物联网终端设计制造接收发射装置,从性能到形状都将千奇百怪,对于PCBA的要求也会更高。大家都知道,大路货再好,最终含金量高的还是精细化产品,从空板到半成品,PCBA的市场前景无疑将更好。

  现在市场担心的是,由于有上游PCB企业和下游品牌商的双双强势,PCBA属于两头受气的电子代工,议价能力不强,似乎盈利空间不大。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用数据说话,大牛股沪电股份目前的净利润率是10%左右,但一些PCBA的净利润率也不低,比如易德龙也能达到了10%左右,可以说不相上下。当然,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上游PCB空板企业因需求不愁、下游品牌商因市场广阔会更强势,但这对于已经拥有核心客户,在定制化生产上有比较宽广护城河的PCBA企业来说,毛利率未必会下降。而且由于PCBA对下游电子终端产品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目前已经占据市场金字塔顶端的企业会更加受益。

  当然最关键的是,PCB板块整体涨幅虽然很大,但部分细分的PCBA由于相关公司不多,基本没怎么大涨。无论是从估值横比,还是从行业发展潜力、企业基本面情况以及整体涨幅来看,优秀的PCBA企业有望接过PCB板块热炒的大旗。(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恒安嘉新被否为注册制正名 
  ■聚焦科创板首例被否案例
  科创板IPO从片面追求100%过会率,到如今认为通过、不通过或因主动撤单而终止审核都是IPO审核中的正常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进步。毕竟,只有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的注册制,才是真正意义上可复制可推广的注册制。

  试点注册制才一个多月的科创板,出现首例注册否决案例。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其为注册制正名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被否企业被否的原因本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恒安嘉新成为科创板注册被否第一案?

  从目前所反映的问题来看,恒安嘉新也许并不存在财务造假的故意,而这或许也正是上交所对所涉及问题问询了三四轮最终却依然还是问而不否的重要原因之所在。不过,根据科创板现在的上市条件,除了硬指标不妨对号入座之外,同时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还需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公司运行效率、合法合规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此外,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发行人的股份权属清晰,最近两年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不存在导致控制权可能变更的重大权属纠纷。对照这些方面的要求,恒安嘉新则不免相形见绌。在证监会看来,恒安嘉新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是会计制度重要基础方面的重大隐患,对信息披露来说也是事关重大的致命伤。

  耐人寻味的是,恒安嘉新存在的这些重大缺陷,并不是在进入到注册环节才被发现的,而是在被受理后的问询环节就已经被发现了。恒安嘉新从4月3日获受理到8月30日被否决,历时149天,经历了4轮问询和回复。四项合同收入的问题,不仅是上交所一开始就关注的,也是上交所4次反复问询的关键问题之一。恒安嘉新尽管认为上述合同在签订前实际上就已进入履行状态,且无论在技术还是资金到位方面都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但在上交所未予认可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对会计报表进行了调整。不过,正因如此,恒安嘉新的这次会计调整,导致2018年扣非净利润调整额占调整前该指标的89.63%,从而触及了会计差错更正累积净利润影响数达到当年净利润20%以上这条红线。根据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有关规定,应当有理由认为发行人在会计基础工作及相关内控方面不符合发行条件。

  在IPO审核权已经下放给交易所之后,证监会虽然还保留了注册环节的最后审批权,一般情况下,就不应当也不宜再过多地干预交易所独立行使审核权力。注册制作为新生事物,在上市条件、审核标准上发生一些分歧应该说也是很正常的。从有利于注册制试点更好地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出发,证监会并不是不可以行使注册否决权,但也要尽可能慎用,少用,能不用就不用更好。证监会和交易所如果在注册制上市条件和审核标准的理解上有什么不同看法,通过内部沟通不是也可以得到更妥善的解决的吗?如果仅仅为了显示证监会在注册环节的审核权,反而还有可能会对注册制试点的推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尽管从制度上来说,交易所的审核能得到有效监督是好事,但对于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来说,政出多门,则难免让人无所适从。一个通过了,另一个却予以否决,这样针锋相对的事情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势必也不利于注册制试点更通畅更顺利地进行,更不用说让注册制经过试点更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来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对于把注册制当成可审可不审的倾向性问题连问都不能过问了,更不等于无论是否符合上市条件都不妨可以100%过会并且还非得顺理成章地无障碍予以注册不可。注册环节必要时的行使否决权,只要不是过于恋权情切,而是尽职尽责地为注册制正名,则不仅并非不可为,在某种意义上,不妨说未尝不也是坚持注册制不是不审这一重大原则的必要体现。

  注册制审还是不审,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尽管不知已经争论了若干年,也不等于不审而行的想法不会自觉不自觉地一有机会就抬起头来。这一次围绕着首例注册否决究竟对还是不对的争论,何尝不也是如此呢?科创板虽然一马当先开始试点注册制,但上交所是不是也有把注册制误认为成可以不审而行的想法呢?那种以问询代替审核,以为只要在问询环节问得被问询对象哑口无言,有问题的企业就会自惭形秽主动撤单的想法,听起来虽然似乎不无道理,但问询毕竟不能代替审核,主动撤单也不能代替行政撤销审核,不审更不应该被视为注册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至少在这个意义上,恒安嘉新在注册环节的被否,不仅可以说是对科创板在试点注册制的过程中过于片面追求100%过会率之倾向必要的补漏或纠错,更是对目前市场上所有可能还依然存在的对注册制的错误理解不可或缺的拨乱反正。不过,只要刚刚担当起试点注册制历史使命的上交所和科创板也能从首例注册被否事件中正确地吸取教训,首例注册否决虽然未必会是孤例,显然不宜也不可能更多或更频繁地被复制被推广。

  事实上,上交所上市委在此之后也对同样存在短时间内财务数据进行重大调整,反映发行人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形,且关联交易占比过高,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疏漏的国科环宇做出了首例予以否决的决定。科创板IPO从片面追求100%过会率,到如今认为通过、不通过或因主动撤单而终止审核都是IPO审核中的正常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进步。毕竟,只有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的注册制,才是真正意义上可复制可推广的注册制。

(金.融.投.资.报.)
  


  熊锦秋:注册制实施质量有了更多保障
  上交所以及证监会根据各自分析判断来分别作出是否审核通过、是否同意注册的决定。科创板注册制中,证监会在审核企业注册申请时或更会不留情面,而证监会对企业发行拥有的最终决定权,也或让注册制实施质量有了更多保障。

  近日证监会依法对恒安嘉新IPO注册申请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科创板出现首家IPO注册申请被否企业。此前科创板保持100%的上交所审核通过率以及100%的证监会同意注册率,甚至让人以为科创板审核较松、门槛较低。笔者认为,本案清晰地勾勒出科创板注册制轮廓,包括科创板门槛、注册制流程、各方职责定位等。

  证监会在对恒安嘉新注册申请文件审阅时,关注到“收入确认时点”以及“股份支付费用的确认”等两个问题。比如,发行人于2018年12月28日、12月29日签订当年签署验收报告的4个重大合同,2018年底均未回款,且未开具发票,公司将上述4个合同收入确认在2018年。即便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人也会怀疑,临近2018年底签订的合同,怎么就能在当年为公司带来巨大收入和利润,莫非发行人想通过利润调节,做大2018年净利润,营造发行人净利润逐年增长、蒸蒸日上形象?对此,上交所前后展开4轮问询,后来发行人才不得不将真相逐渐全盘吐出,并决定调整4个项目合同的收入确认时点,相应调减2018年主营收入和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由调整前的8732.99万元变为调整后的905.82万元,调减幅度达89.63%。

  证监会认为,上述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发行人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和内控缺失的情形;这些情形与《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第二章的相关规定不符,因此不同意注册。《办法》第二章规定科创板发行条件包括四条,其中第11条规定的条件是“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即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行使等。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二)》对此进一步明晰,会计差错更正累积净利润影响数达到当年净利润的20%以上等情形,应视为发行人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相关内控方面不符合发行条件。对照这些条款,证监会对恒安嘉新的定性无疑是正确的。

  本案发行人没有被监管部门认定为财务欺诈上市,而只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但本案宣告,意图通过利润调节手段谋求上市同样行不通,科创板上市的一个重要门槛就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这需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另外,按《办法》规定,企业到科创板上市,不仅要符合发行条件,还要符合上市条件(五套上市标准之一)以及信披等要求。总体来看,到科创板上市的门槛并不低。

  再从科创板注册程序来看,上交所负责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由其判断企业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证监会负责科创板股票发行注册,主要关注交易所审核内容有无遗漏,审核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发行人在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重大方面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根据《办法》,证监会对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还拥有监督、年度例行检查等权利。

  上交所以及证监会根据各自分析判断来分别作出是否审核通过、是否同意注册的决定。科创板注册制中,证监会在审核企业注册申请时或许更会不留情面,而证监会对企业发行拥有的最终决定权,也或让注册制实施质量有了更多保障。

  上交所发行审核、证监会的注册,其目标都是力求审核出一个真实的公司。不过《办法》规定,同意注册,并不表明对注册申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注册制强调事后控制、强调市场主体各负其责,证监部门、交易所的责任主要在于监督引导证券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但由投资者自行判断,若发行人造假、投资者可追究民事赔偿责任;因此从投资者角度,仍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披造假等风险,一旦被侵权就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三方合力9月A股则可看高一线
  进入9月,A股投资环境应有所回暖,向上回补今年5月6日跳空缺口的概率在显著提升。不过,当前市场仍处于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格局,若市场未能形成政策面、资金面以及技术面的合力推动效应,那么向上空间则相对有限。

  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以及定向降准等工具的提法,为9月降准增加了预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策表态还提到了普遍降准的说法,这也超出了市场预期,使降准预期显著升温。与此同时,对MLF操作利率的下调,也可能属于可预期的政策措施。此外,还专门提到了专项债使用的问题,且提前下达了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并扩大使用的范围,意在强调促投资、稳增长。但是在此背景下,却强调了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以及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等,“房住不炒”的政策态度依旧坚定,防止发生变相“输血”房地产的行为。

  步入9月份,全球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显著升温。与此同时,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8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跌破了50荣枯线,PMI指数录得了49.1,而制造业的萎缩也增加了本月美联储降息力度的预期。

  在美联储步入降息模式的背景下,实际上对全球股市构成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从近期国内的政策举措分析,本月降准的预期同样显著升温,这对尚且处于低位运行的A股构成了偏积极的影响。或许,在全球货币政策再显宽松的预期下,作为利率敏感、政策敏感的股市,也应该会有所反应。

  继9月份A股迎来“开门红”走势之后,在随后几个交易日内,A股市场整体表现明显转强。与此同时,本周四港股的大涨更是撬动起A股尾盘回升,联动性正在持续增强。

  作为尚且处于低位运行的A股,虽然近期外围市场的表现仍有不少波动,但A股的抗跌能力却在不断提升,且有领先全球市场走强的迹象。时至目前,沪市的平均市盈率为14.05倍,深市的平均市盈率为24.63倍。其中,深市主板的平均市盈率为17倍。中小创的平均市盈率则分别为26.89倍和43.94倍。A股市场跌破每股净资产的上市公司数量在310家左右,市场破净率达到8%以上。

  实际上,现阶段A股市场的平均估值水平以及破净率数据,依旧显示出A股市场低估的一面。不过,与2700点、2800点的估值水平相比,2950点附近的A股市场也不算特别便宜,但关键则在于时下A股市场的政策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在明显回暖,若全球货币进入宽松状态,那么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会偏向正面。

  目前A股距离3000点整数关口仅有40点的空间,但作为过去十年A股的主要运行区间,3000点的得失却有着不一般的特殊意义。今年5月6日,A股市场出现了大幅跳空低走的走势,且市场指数日内跌幅达到了5%以上。然而,在随后数月,沪市却并未完全回补这一跳空缺口,3078点附近的缺口压力还是非常明显。不过,截至目前,中小创指数均已完全回补5月6日的缺口,深证成指距离完全回补缺口也近在咫尺。至于上证指数,目前距离3078点的缺口位置仍然存在百点以上的距离。由此可见,如果其余主要市场指数均已回补缺口,对上证指数也将会形成积极推动,按照市场“逢缺必补”的规律,5月6日的缺口也大概率会回补。

  进入9月份,A股市场的投资环境应有所回暖,向上回补今年5月6日跳空缺口的概率也在显著提升。不过,当前市场仍处于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格局,若市场未能形成政策面、资金面以及技术面的合力推动效应,那么,仍然难以摆脱存量资金博弈的局面,在市场回补跳空缺口后,向上的空间反而会显得相对有限。

  自2015年6月调整以来,A股市场已调整了四年多时间,市场估值也骤然下降。不过,牛转熊容易,但熊转牛却并不轻松,因此重返3000点是首要目标,完全回补今年5月6日的跳空缺口则是第二个目标。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持续守住3000点关口,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中石油的平淡走势说明了什么
  不久前,中国石油股价下跌到了6.02元,创出了上市12年来的新低。此后虽然有所反弹,但总体上走势依然相当平淡。其实,它的这种弱势格局,也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在上市之初,一方面是因为定价过高,另一方面则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出现高开低走的态势。不过在这个时候,其行情与大盘基本还是同步的,可以认为是种价值回归。期间,中国石油的控股股东还几次在二级市场实施增持,看得出对股价还是比较重视的。而每每在市场出现较大调整时,该股还会挺身而出,利用其权重充当护盘角色。

  但是,在2015年以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虽然此间有过重振蓝筹股、维护市场稳定及力推价值投资、抑制投机炒作等主题下的几波结构性行情,但基本都与中国石油无缘。该股也没有随在供给侧改革中受益的那些周期股上涨,从2016年初到现在,股价又被砍去了25%以上。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股价持续低迷,成交较为清淡,中国石油似乎有种在市场上被逐渐边缘化的样子。也因为股价累计跌幅比较大,中国石油早已经退出了沪深股市市值前十名的行列,上市时作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以及全世界市值最大上市公司的光环,悉数退却。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控股股东也通过以股票换购ETF的形式,变相开始了减持。

  中国石油上市十二年来,国际油价有较大的波动,对其业绩有一定的影响,但就经营而言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冲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对石油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依然很大,这些年来国际市场需求也有相应的增加,因此中国石油的运行环境,应该说还是正常的。就公司的经营来说,也大致符合预期,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无疑,这是一个运行正常,并且有相应发展空间的公司,那么股价何以会表现得如此差强人意呢?

  这里的原因,应该从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方面来分析,在经历了以重化工为重点的快速发展时期后,经济增长开始越来越多地依赖科技的推动,新经济取代了传统经济为新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尽管仍然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践中却是越来越难以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而在提倡价值投资的环境下,市场上的资金则更加倾向于投资防御性板块,对于强周期的上游产业兴趣并不大。供给侧改革的推行,一度营造了钢铁、煤炭、水泥等板块的行情,但因为石油石化行业的特殊性,这个行情并没有惠及中国石油。必须承认,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经济结构变动中,市场所作出的选择,具有某种规律性的因素。而如果我们跳出石油石化板块来看待这个问题,不难发现钢铁行业等也有这种状况出现,宝钢股份的股价走势,很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类似的状况在海外市场也是发生过的。昔日美国股市中的“漂亮50”中,钢铁、石油公司是其中的重点。但如今在美国市值最大的公司排行榜中,早已经没有了它们的影踪。

  时下,沪深股市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个股分化严重。有人发现,像中国石油这样的蓝筹股公司,业绩并不算差,每年也有稳定的分红,加上公司规模大,稳定性高,如今股价又是这样低,是否到了可以战略配置的时候呢?如果放在过去,当然是如此。但是现在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传统产业获得高估值的基础正在丧失,它们的发展前景,在新经济的视野下,多少显得不是那么具有吸引力。因此,除非是基于股息率的考虑,一般大资金是不太会热衷对它们的投资。而就股息率来说,银行股相比之下则有更大的优势,这也就是中国石油最近创历史新低的原因,而在这背后,显然还是有着很多值得人们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各路资金跑步入场
  今年的股票交易只剩三分之一的历程了。进入9月,第一个交易的开门红给市场带来了欣喜,上证指数缓缓地向上突破,跃上了2972点半年线,跃上半年线,市场的话语与情绪将开始向看多的方向转移。

  很明显的感觉是市场的资金开始增加了。看钱的动向很重要,股市说到底还是靠钱推上去的,有道是:股市中什么东西都能骗人,唯有钱骗不了人。

  从市场主力机构的动向来看,近期多方机构正在研究长期资金入市条件,多地职业年金基金已到账并开始运作,到今年年底,养老金委托投资到账规模或新增2000亿元至3000亿元,若按30%比例进入股市估算,养老金新增入市规模将达600亿元至900亿元;保险资金正对大市值、高分红股票进行加仓。尽管相对于每日5000亿元的沪深股市成交量而言,这资金还不算多,但持续性推入,市场会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做多的信号。

  从外资动向来看,尽管世界性的贸易战还未终局,但外资进入A股市场丝毫没有减弱,MSCI和富时罗素已经将A股的权重提升至15%,而近日来自于沪港通、深港通的所谓“北上资金”每天在加量,尽管现在北上资金中有部分是国内机构“出口转内销”的资金,但这部分资金的涌动也可以看出机构们的动向。

  两融资金的扩容十分明显。上个月,管理层调整了两融的规则,一是将原先的两融股标的950个扩容到1600个;二是优化两融机制,放宽了两融的标准。新规出台前,沪深两市的两融余额一直徘徊在8800亿元左右,实行新规后,两融余额天天缓慢增加,至本周已经攀升至9500亿元了,随着行情的发展,可以预料两融余额攀升至1万亿元以上,指日可待了。

  来自于资金面上的这几个因素合力,使本周三的沪深股市交易量接近了8000亿元,量放在那儿,股市的9月攻势缓缓地展开了。就上证指数而言,当下已经将一年内的均线都踩在了脚下,现在年线的位置在2814点,如今已经远离年线近200点了,而半年线的位置在2972点处,目前在3000点左右整数大关附近多空会有一场激烈的争夺,但在基本面有利于多方的市场背景中,9月的行情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做多的趋势不变。

  今年仅剩三个多月时间,多头的攻势还将维持一段时日。今年上证指数开盘为2497点,最低2449点,最高3288点,现在的点位略高于这个高低点的中轴线,跃上了半年线就意味着将一年之内的各条均线全部踩在了脚下,以这个位置为起跳点,跃上前一个高点3048点,在年内应该不是什么难点,冲上去的概率也蛮大,至于跃上今年4月创下的今年至今的最高点3288点,这个有点难度,但还是可以努力的,毕竟距离不算太远。

  每年这个时候机构们期盼有“吃饭行情”,无论公募、私募、券商都期盼这一年下来至少能够养活自己、维持生存,出于这样的动机,在今年最后三个多月中,行情还是有的,所以投资者跟着进去做做,分享些机构们的吃饭行情。(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证监会再成被告瑞华有多大的底气?
  广受市场关注的瑞华状告证监会一案,于8月27日在北京第一中院开庭审理。个中的原因为,因对于*ST华泽的审计工作没有勤勉尽责,证监会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处以罚没520万元的处罚。瑞华所不服,于是将证监会告上法庭。

  近些年来,证监会坐上被告席已不是什么新闻。不过,中介机构打赢与证监会官司的,却还闻所未闻。因此,此次瑞华所状告证监会,最终的结果或许已经注定。

  从媒体披露出来的信息看,瑞华所与证监会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瑞华所是否做到了“勤勉尽责”。而从证监会此前对于中介机构的处罚看,未勤勉尽责成为众多中介机构被处罚的主要理由。根据证监会的调查,华泽钴镍在2013、2014年度和2015年上半年累计发生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的关联交易8.9亿元、30.4亿元、14.9亿元,分别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84%、258%、106%,截至2015年6月30日关联方资金占用余额达13.3亿元。瑞华所作为华泽钴镍2013、2014年年度报告的审计机构,对上述两年年度报告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基于此,证监会认定瑞华所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的情形,瑞华所在对华泽钴镍2013年度、201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未勤勉尽责。证监会根据《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对瑞华所作出了处罚。

  庭审中,瑞华所表示,审计工作中,审计的基础是会计财务资料,如果被审计对象没有提供相应的会计资料,审计单位很难做出正确审计。表面上看,瑞华所不无道理。但对于中介机构而言,既要具备职业操守,也要具备职业胜任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不具备职业胜任能力,那么根本就不应该从事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也不应该在不具备能力的情形下,就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既然瑞华所无法审查出上市公司的相关问题,那么本身就是未勤勉尽责。因此,对于瑞华所与证监会争论的焦点问题,个人以为,瑞华所方面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实际上,瑞华所堪称是一家问题会计师事务所。据统计,近四年来,瑞华所被证监系统处罚了6次,处罚涉及的公司会计年度集中在2012、2013和2014年。就在瑞华所状告证监会开庭的当晚,因在零七股份2014年年报审计工作出现违规违法行为,瑞华所被深圳证监局没收55万元的业务收入,并处以55万元的罚款。

  除了6次被处罚外,瑞华所目前涉及的还有康得新巨额财务造假案,以及千山药机年报审计未勤勉尽责的案件,而瑞华所本身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康得新因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且累计虚增利润119亿元,导致瑞华所最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由于康得新造假案已基本上被定性,因此,瑞华所今后还会遭遇证监会的处罚,或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多次被证监会处罚,如今又被立案调查,瑞华所是否会被证监会撤销证券从业资格,至少在目前看来,需要打一个问号。对于瑞华所而言,认为处罚不公,状告证监会固然是其权利,不过,证监会根据调查结果,对瑞华所进行处罚,亦是其职责所在。双方实际上都面临同一问题,是否归位尽责?

  瑞华所多次被处罚,目前两案件还没有结果,且自身被立案调查,要说瑞华所做到了勤勉尽责,显然有点勉为其难。对于瑞华所而言,目前所要做的,并非是什么状告证监会。这不仅不是明智之举,对自身业务的发展也没有任何好处,同时也会让市场人士感到“不可理解”。瑞华所应该进一步提升职业胜任能力,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更加勤勉尽责,防止再次出现诸如*ST华泽康得新等闹剧的发生才是上策。(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