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李志林:牛市情结最大出发点 黄湘源:迎久违大牛市?

加入日期:2019-9-21 8:47:2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9-21 8:47:25讯:

  导读:
  李志林:终结牛市情结但也要有担当
  刘柯:进口替代将成未来科技行情主线
  黄湘源:中国股市会不会迎来久违大牛市
  郭施亮:全球资本会加快布局A股市场吗?

  熊锦秋:应如何看待“终结牛市情结”

  杨德龙:全球央行竞相宽松外资加速流入A股
  应健中:沪深成交量差异格局仍未改变
  曹中铭:面值退市股增多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李志林:终结“牛市情结”但也要有担当
  本周,市场的热门话题是,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离任三年半后,反思总结了2015年股灾的教训,结论是:要终结“牛市情结”!

  虽然,他没有对股灾的教训作全面反思,但他得出的结论还是有价值的。就此,我引申开来谈点个人的看法。

  4000点以上的牛市情结加快扩容,可以说是“牛市情结”的最大出发点。

  记得2014年5月市场处于长期低迷期,监管层对停发新股一年后的重启,还显得十分犹豫和谨慎,还向市场作出预期:下半年新股扩容不超过100家,随即激发了市场的做多热情。

  到了 2015 年年初 3200 多点时,监管层对扩容节奏的把握还是适当的。

  但是,到了4000点以上,大扩容思想就开始泛滥。在陆家嘴论坛上,原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原主席助理张育军语出惊人地高调宣称:“到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将达到1万家”,“中国股市的规模没有理由不居世界第一”。当时A股上市公司只有2800多家。

  人们掐指一算,其后的5年时间里,要扩容7200多家上市公司,每年发1450多家新股。而实际的情况是,4年过去了,中国上市公司才刚刚达到3600家。

  牛市情结导致新股“注水”从这些年揭露出的案例看,从证监会负责新股发行的原副主席姚刚,到原主席助理张育军,再到发行上市部门原某些司级、处级干部,均成为企业为了上市的行贿受贿对象。

  因新股发行数量大,放松了审核标准,致使一些企业通过虚增利润上市。更有一批像康美药业康得新长生生物辅仁药业等造假数10亿甚至800多亿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报表集中造假的时间正是从2015年大牛市开始的。

  可见,“大牛市情结”批量生产了不少假冒伪劣上市公司,严重破坏了A股的生态环境。

  牛市情结引发市场狂热从2014年年中大盘从2400点启动,到年底以3234点收盘,还属于正常上涨。

  从2015年4月站上4000点后,很多投资者已意识到A股涨幅过大、过快,市场存在严重的泡沫,便纷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但是,此时“牛市情结”开始膨胀。媒体发文“4000点是牛市的新起点”,称股市上涨动力充沛。于是大量投资者由空翻多,场外10倍杠杆的配资愈演愈烈,一举将股指推高到4500点。

  此时,市场多数投资者对这种涨势感到害怕了,但市场的游资和高杠杆配资依旧激烈博弈,终于在2015年6月12日,大盘创出了5178点大顶部。

  可以说,4000点—4500点—5178点这两大段暴涨,主要是“牛市情结”推动了市场的狂热所造成的。

  牛市来得快去得也快在2014年11月3000点左右时,证监会已经发现了场外违规高杠杆配资的情况。

  但彼时场外高杠杆配资在全国遍地开花。尤其在4000点——4500点——5178点,这几轮短期内的股指快速拉升,日成交量连续增加达1万亿、1.5万亿,甚至2万多亿,场外配资起了兴风作浪的关键作用。

  直至5178点高点,监管层采取严厉措施,清查场外高杠杆配资,终于使牛市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市场多数人都想获利了结时,便发生了流动性危机的股灾。

  监管层对市场要有担当虽要“终结牛市情结”,但监管层对市场不能没有担当。

  1、指数的担当。虽然管理层可以不管日常股指的涨跌,但是,仍应有对A股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与同期国外股市的横向比较的责任担当。

  从历史来看,2007年创出的6124点高点,但12年后的2019年,仍只有3006点,股指仍被“腰斩”。

  从横向看,无论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还是欧债危机的发源地欧盟各国,都早已突破了金融危机前高点,并数十次创出历史新高。

  2、晴雨表的担当。从全球范围看,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股市的作用,将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唯独A股,晴雨表长期失灵。

  2000年年底,A股大盘指数就收在2073点。但是19年后,今年年初仍看到了2440点,至今只有3000点。

  而中国的GDP增长率是多少呢?2000年GDP只有10.03万亿,2018年则是90.03万亿,按今年增长6.2%计算,2019年GDP将高达95.6万亿,是2000年的9.53倍。

  试问:A股与19年中国GDP的高速增长相匹配吗?A股3000点指数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大经济实力相匹配吗?

  3、捍卫估值的担当。2007年6124点时,A股大盘平均估值约70倍市盈率,4.3倍市净率。而现在3000点时,A股大盘平均估值降到了仅13.4倍市盈率和1.2倍市净率。

  A股不仅估值收缩了80%,而且从2007年以来,上市公司利润增加了两倍多。目前A股不仅是历史的最低估值,而且也远远低于美国标普500指数29倍市盈率、3.3倍市净率。

  面对A股的罕见低估值,面对北上资金、三大国际指数强烈看好A股的投资价值,纷纷调高持有A股的比例,监管层应该有增强捍卫A股估值和股市价值中枢的担当。

  4、全面发挥股市功能的担当。至今,监管层仍把“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加快新股扩容”放在股市功能首位,而对加强市场的投资功能却没有放在同等位置。

  监管层应十分注意新股扩容速度和与市场资金面和承受力的平衡,显示出投资功能和财富效应,加强责任担当。否则,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的诉求,就成了一句空话。

  5、加强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担当。市场强烈呼吁的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新股的股权结构改革。

  目前新股结构严重不合理。上市时,仅拿出四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股份流通,因流通盘小,导致股价虚高。从而为1至3年后小非和大非的高价减持、股价狂跌、市场失血埋下了严重的后患。

  若不对新股结构的缺陷进行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大股东控股比例限制在不超过三分之一,那么,大小非与公众投资者持股成本的巨大差异,必导致今后大小非没完没了地减持。

  6、加大对造假者惩罚力度的担当。现有的对违法违规造假上市公司顶格处罚60万元,不仅使造假者胆大妄为、有恃无恐,而且会促使大量企业不惜虚增利润,也要争先恐后排队申请上市。

  虽然最近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条中,提到了要加大对造假企业的打击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设立集体诉讼制度,将罚没钱款补偿给受损的中小投资者。但是,所使用的字眼仅仅是“推动”二字,离落实还远着呢!

  监管层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加紧修改《刑法》和《证券法》,尽早颁布。在此之前,可向市场推出落实的时间表。

  只有建立严厉的法制法规,造成不敢造假、不想造假的氛围,使新股排队等待上市的堰塞湖消失,像美国股市那样,多数企业敬畏上市,不想上市,那么,A股的法治才算成功了!

  



  刘柯:进口替代将成未来科技行情主线
  随着美联储再度降息,新一轮全球量化宽松已经实质性开启。从资本市场表现看,流动性最喜欢的就是业绩弹性大,股价波动大的轻资产科技公司。

  虽然中国央行并没有跟随降息,但是已经实施了全面降准,一次性释放了8000亿元流动性。而且在LPR新形成机制之下,未来的贷款利率实质性下降也是可期的,流动性合理宽裕将成为常态。在这种趋势之下,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估值水平都将“水涨船高”,中国虽然有房地产市场这个最大的资金沉淀池,但一部分转战到股市也是不得了的,毕竟我们的M2有193万亿元,而A股的总市值才只有50万亿元。

  为什么说量化宽松后科技股的弹性最大呢?我们可以从历史情况来分析。美国股市在此轮由量化宽松引发的创纪录最长牛市中,科技股一直是最重要的主线,标普500指数11大板块中,非必需消费品、科技、健康医疗涨幅居前,科技股成为标普500指数走强的最大功臣,贡献占比达到了22.3%。五大科技巨头“FAANG”(Facebook、苹果、亚马逊、Netflix和谷歌)更是引领了美股本轮牛市行情,苹果更是冲上万亿美元市值大关,与微软在全球第一市值公司的宝座上你追我赶,Netflix的累计涨幅更高达惊人的65倍!

  如果A股能如期开展一轮上涨行情,把握科技股这条主线是比较重要的。今年以来进口替代的科技公司更是牛股辈出,最牛的莫过于中国软件,在业绩尚处于亏损的情况下,今年最大涨幅超过4倍,股价居然有冲百的预期。在自主可控的大趋势下,科技行业进口替代的空间很大,比如一个小小的芯片,中国的需求量占全球50%以上,而国产品牌芯片只能自供8%左右,我们每年的芯片进口花费高达2400亿美元。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汇顶科技北京君正等牛股的崛起。

  而这并非全部,从细分角度看,电子信息制造很多领域都可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举几个例子:国产操作系统,国内最有竞争力的是中标软件,对应的上市公司就是中国软件;半导体靶材,2019年规模将超过163亿美元,霍尼韦尔等是国际龙头,国内已出现少量专业从事高纯溅射靶材的企业,对应的上市公司是江丰电子、阿石创等;5G射频器件,目前核心器件仍然由欧美厂商主导,国内已经有一些积累,对应的上市公司是大牛股武汉凡谷信维通信等。

  我们再看两个还没有被市场充分挖掘的科技热点,一个是CMOS图像传感器,一个是光刻机。CMOS图像传感器是数字成像的核心部件,得益于安防监控、车载应用、机器视觉、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摄像头手机的普及,预计到2022年,CMOS传感器的全球销售额将达到190亿美元。而CMOS最近的爆发点就是苹果iPhone11的3头“浴霸”摄像头,紧接着华为Mate30一来就是4摄,业内笑称智能手机已经开始5G与摄像双拼了。目前,CMOS全球的老大是索尼,占据高端市场半壁江山,上市公司威尔股份收购做中低端CMOS的豪威科技,股价一年涨了三倍。而奥普光电的子公司长光辰芯是国内CMOS领头羊,产品全供航天军工,而且做出了全球分辨率最高1.5亿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一旦其产品转为民用,市场前景将相当广阔。

  最后说说半导体芯片的一个核心设备——光刻机,在半导体设备领域,中国其他方面都在缩小差距,唯有光刻机差距巨大,而又必须迎头赶上。现在荷兰ASML独霸全球高端光刻机市场,已经实现28纳米商用,并已攻克7纳米技术。由于西方瓦森纳协议限制,中国只能买到ASML中低端产品。国产只有上海微电子能够提供90纳米的光刻技术,怎么取得突破?2018年,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牵头,已攻克22纳米分辨率光刻机技术,虽然目前该光刻机技术还不能用于半导体芯片领域,但它实实在在地让中国光刻机技术向国际一流迈进,实现商用也不是不可能。无独有偶,拥有国产CMOS核心技术的奥普光电就是长春光机所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也是A股与光刻机概念走得最近的一家上市公司。

  



  黄湘源:中国股市会不会迎来久违大牛市
  中国股市与牛市相违已久,人们怀有浓浓的牛市情结是不难理解的。不过,市场的走向既不会机械地照搬教科书上的理论,更不会懂得照顾人们的感受。一切的一切都只会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条件出发,演绎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行情。

  一个宽松货币周期说来就来了。可是,让人纳闷的是,打响宽松刺激第一枪的美国三大股指不涨反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超过2%。而在美元指数逆势大涨的同时,日元和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下跌,金价更是一度跌破1490美元关口。

  一向对美国股市跟跌不跟涨的A股却一反常态,周四深成指上涨1.01%,收报9852.20点;创业板指走势较强,收盘上涨1.57%,收报1705.60点。沪指收盘虽然仅上涨0.46%,但已逼近3000点大关。随着全球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人们对央行继降准之后再祭出降息无不寄予热切的希望。中国股市一向所期待的“金九银十”会不会真的演变为新的一轮牛市的起点呢?

  中国股市与牛市相违已久,人们怀有浓浓的牛市情结是不难理解的。对于肖钢所说的“过度的牛市情结对市场有害”的说法,虽然理论上不难理解,情感上可能大家都不会太愿意去接受。不过,市场是无情的。市场的走向既不会机械地照搬教科书上的理论,更不会懂得照顾人们的感受。一切的一切都只会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条件出发,演绎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行情。

  在美国股市的历史上,1981年以来曾经有过8个宽松周期,其中的四个标普500指数平均上涨20.4%,另外四个则平均下跌10.2%。究其原因,前四个周期被认为是预防性周期,也就是经济问题逐渐浮现,但整体上尚未陷入衰退。另外四个周期则显然是经济正在进入或者已经进入到了衰退之中。当前的这次降息其实已经是8月1日以来的第二次,作为一个新的宽松周期的开始,也许还不妨更多地视之为一种预防性措施。不过,这一次美股的反应却显然与处于预防性周期内通常的表现大相径庭。美股的不涨反跌表明,投资者对于已经持续了11年之久的美国经济的扩张趋势不再持有信心。事实上,美国经济即使未必进入了衰退期,从峰值上跌下来的风险也许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作为全球正在崛起的第二大经济体,跟美国的情形在某种意义上或不无异曲同工之处。一方面,中国经济不仅已经连续多年持续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也遥遥领先于全球。另一方面,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到了不得不适度放缓增长速度同时也需要转变增长方式的时候了。中国经济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与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显然也遇到了一些自身的具体问题。这些新时期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去解决。央行在适时降准的情况下,会不会跟随美联储降息?对此,显然也不是一个感情用事就可以简单解答的问题。不过,即使中国股市有可能也像美股以及其他国际股市一样迎来一个货币宽松的市场环境,中国股市会不会也有希望迎来一个久违的大牛市呢?教科书式的教条未必能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

  如果中国股市是一张白纸,那么,早就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可是,为什么中国经济连续那么多年高速增长,中国股市却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走着与经济增长趋势相反的走势?这充分说明,中国股市还没有摆脱政策市的影响。政策市要牛,股市就牛;政策市不想牛,股市想牛也牛不起来。

  政策市下的中国股市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同国际市场若即若离。一直到如今,国际市场一些重要的指数都在不断扩大纳入A股的步伐,而我们的A股却依然在上一轮牛市的半山腰徘徊。当然,外资入市也不是为了当解放军来的,这就更不能不需要中国股市给自己解放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这之前,怎么能够仅仅因为外资似有大举进入之意,就可以简单地认为牛市近在眼前了呢?

  当今中国的经济改革力度之大当然是没得说的。不过,改革越是深入,难度也将越大。以股市而论,改革12条如果真正能够得到落实,股市也许想不牛都不能。但这12条要想每一条都落到实处又岂是容易的事情?别的不说,创业板和科创板如果过多地让借壳上市你追我赶分了心,弄得不好,说好的退市制度有很大可能将会像过去的主板一样面临落实不下去的危险。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也有点像美国经济一样,难免在攀上一座高峰之后会遇到峰回路转。如何转型,如何创新,显然也更需要重新寻找方向。互联网经济的繁荣也许值得我们引以为傲,但8月份的经济数据的严峻现实也在向我们发出警告,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单靠互联网经济也是无法抗衡中美经贸摩擦给我们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正是我们的股市无论多么地想改变跟跌不跟涨的情形,也不能不一步三回头,看一看美股走势的道理所在。

  


  郭施亮:全球资本会加快布局A股市场吗?
  核心市场的优质企业,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以近年来陆股通资金净流向较高的上市公司来看,基本上离不开投资者比较熟悉的上市公司身影。外资积极买入的上市公司,往往具备了优质、稀缺以及股息率较高等特征。

  欧洲央行降息,存款利率录得负数水平。另一方面,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宣布降息,部分地区甚至还存在负利率国债的现象,负利率时代似乎正渐行渐近。

  对于负利率政策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趋于疲软。即使以欧洲为代表的多个地区积极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但实际推动经济的效果似乎并不如人意。

  负利率时代来临,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会促使资金流向股票市场等风险偏好更灵活的投资渠道,但随着负利率国债、负利率存款乃至负利率贷款的先后出现,全球部分地区的负利率金融品种正不断扩容,此举将深刻影响到全球资本的加速流动。

  从全球货币环境的发展趋势来看,继美联储再次降息后,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近期也采取了全面降准以及定向降准相结合的工具,并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的措施。或许,在全球货币宽松加码背景下,国内降息的概率仍存。

  纵观全球金融市场,近年来正处于全球资本加速流动的阶段,且全球资本正有从高估值市场跑向低估值市场的趋势。与此同时,对于全球资本来说,其避险需求趋于增强,资本更愿意跑向股息率更高、风险抵御能力更强的成熟市场。

  与全球资本市场相比,近年来中国A股的投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对于全球资本而言,一方面看到了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决心;另一方面则是在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资本更注重股息率与避险能力,对于企业风险防御能力以及潜在的投资回报预期,则更为重视。

  站在资本的角度思考,首要考虑的还是逐利的问题。不过,在负利率时代渐近的背后,资本的投资布局还是会周全考虑。

  首先,站在资本的角度分析,优选成熟发达市场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市场进行投资,不仅可以享受到风险资产的增值魅力,而且还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起到避险的功能。

  再者,资本更可能会优选股息率更高的企业。实际上,随着负利率时代的到来,部分股票的股息率水平已经逐渐超过了债券收益率水平,而企业股息率越高,往往代表着更高的投资吸引力。

  此外,核心市场的优质企业,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以近年来陆股通资金净流向较高的上市公司来看,基本上离不开投资者比较熟悉的上市公司身影。外资积极买入的上市公司,往往具备了优质、稀缺以及股息率较高等特征。这类上市公司自身拥有较强的风险防御能力,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企业还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抗周期能力,这恰恰也是全球资本比较看重的因素。

  近年来,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速度正持续加快,而A股市场也加速向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靠拢。受此影响,作为估值更低、优质资产价格更便宜的A股市场,自然更容易受到全球资本的青睐。此外,中国本身属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每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对于外资来说,中国优质资产的投资吸引力确实很强,而在全球资本加速流动的大背景下,海外资本也会首选估值更低、资产价格更便宜以及发展前景更佳的中国市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吸引力正在增强,但并非意味着所有A股上市公司都具有投资的价值魅力。在股票市场优胜劣汰效率持续增强的背景下,实际上也会增强A股优质资产、稀缺资产的投资吸引力,未来资本更看重企业的优质稀缺性、股息率水平以及风险防御能力等因素。

  


  熊锦秋:应如何看待“终结牛市情结”
  一个天天上涨、让所有投资者都赚钱的股市又怎么可能存在,上市公司分红有限、畸高换手率还要消耗大笔交易费用,那投资者赚钱从何而来?目前除了一些大盘蓝筹股,多数中小股票估值都偏高,市场估值中枢从来都没有接上地气。

  9月18日,原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法治金融论坛做了题为《终结牛市情结——从2015年股市危机中学到了什么?》的主题演讲。笔者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反思。

  肖钢指出,“当前全社会广泛存在牛市情结,原因在于在上涨市中,市场参与者都得到了好处”。造成A股牛短熊长的原因,包括“部分上市公司不具备长期稳定增长能力;A股价值投资理念难推行,趋势投资、投资交易成为主流;缺乏做空手段;政策目标频繁转移;中小股票估值长期偏高”等。

  肖钢的这些观点可谓一针见血,说出了不少市场人士的心里话,笔者基本都赞同。目前A股市场基本没有空头,想融券做空也难借到股票,投资者、大股东、董监高都是多头,谁都愿意牛市,全社会普遍存在牛市情结,甚至把股市涨跌看作是监管部门的政绩。

  一个天天上涨、让所有投资者都赚钱的股市又怎么可能存在,上市公司分红有限、畸高换手率还要消耗大笔交易费用,那投资者赚钱从何而来?目前除了一些大盘蓝筹股,多数中小股票估值都偏高,市场估值中枢从来都没有接上地气,就犹如一条悬在半空之中的大河,为了维持不决堤飞流直下,就只能引导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资金入市,来抬举、维持市场估值中枢。

  肖钢指出,推进监管转型要实现“六个转变”,包括监管取向从注重融资向注重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功能均衡、更好保护中小投资者转变。在笔者看来,最需实现的转变,就是从维持股市估值泡沫向挤泡沫、推动估值接地气转变,估值越接近内在价值,就越对投资者有利。

  目前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128,也即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成份股中,A股总体比H股要贵28%;且两地同时上市股票主要是大盘蓝筹股,大盘蓝筹A股尚且如此,其它中小A股估值更是高得离谱。正因为A股估值过高,市场也就频频演绎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的戏码,大股东从中小投资者手里套取巨量财富,高估值环境等于让中小投资者任由人宰割。

  股市风险、金融风险由何而来,多是泡沫滋生之后破裂引发。一个估值接地气的市场,市场风险可降低到极小程度,即便股价短期跌破内在价值,投资者大不了多拿一段时间,等待上市公司分红就是;事实上,老百姓日常投资企业股权也多是这个目的,但到了A股市场,投资者投资股票更多是为了赚波动差价、赚其他投资者的钱,股市存在太多的投机赌博成分。

  A股估值过高,一个原因是股市进口不畅、出口更堵,坏公司出不去、好公司进不来。实施注册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目前科创板注册制还在试点之中,有关各方对注册制的认识也还不太统一,即便在科创板也还没有形成大批量上市的现象,当然这也与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数量比较有限相关。笔者建议,除了科创板,创业板、主板、中小板也应尽快实施注册制,企业只要满足信披要求、满足发行和上市基本门槛,就有资格进入A股;相比目前一些存量上市公司的信披质量,在注册制审核中企业信披质量或许更高,没有理由去极度严苛限制企业上市。

  A股估值过高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小股票坐庄操纵。当前中小票逐渐形成的一个主流操纵手法,就是庄家将股价哄抬至涨停板附近吸引注意力,利用散户跟庄暴富的交易心理,尤其散户对连板股可能成妖的心理预期,形成典型的连续涨停板市场操纵手法。在笔者看来,这其中涉嫌“连续交易操纵手段”、“虚假申报操纵手段”、“尾市交易操纵”等多种操纵手法,监管部门应果断出手,将操纵者绳之以法,以此引导市场形成对股票理性估值的投资氛围。

  



  杨德龙:全球央行竞相宽松外资加速流入A股
  美联储今年改变了年初加息的政策预期,转而进行降息,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确实有增速放缓的迹象,甚至有陷入衰退的风险,特朗普的压力无疑起到比较大的作用,特朗普表示美联储要大幅降息,甚至要求美联储将利息降到0。上一次降息25个基点,这一次又降息25个基点,他认为美联储降息力度不够。在这次美联储降息之后,特朗普说美联储再次失败了,没有前瞻力,没有远见,是个糟糕的沟通者。

  特朗普急于让美联储降息,主要意图是为了刺激股市。因为美国人60%的资产是在股市上,但主要是通过401K养老金计划进入到股市,美股的表现对于特朗普的连任会起到比较大的影响,所以特朗普一直表示要美联储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大幅降息,从而能刺激美股。特朗普甚至表示如果不是美联储,道琼斯指数会再涨1万点。

  和上次一样,这次美联储政策声明指出,将继续关注美国经济形势,并采取适当行动以维持美国经济扩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声明后表示,这次降息之后,是否再次降息,取决于经济数据的变化。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球已有超过30家央行宣布降息,特别是6月份以后,降息的国家越来越多,幅度也超出预期,形成一波降息潮。而负利率正在全球市场蔓延,德国发行了30年期负利率债券,被一抢而空。而欧洲央行在9月12日宣布,将基准利率降到-0.5%,这表示全球央行降息潮愈演愈烈,欧洲已经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全球央行奔跑在货币宽松的大道上。

  全球越来越多的央行进行降息,为中国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良好的背景。现在,央行已经采取了降准措施,年底之前可能会采取降息。最近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的必要性在逐步提高。预计年底之前央行可能会采取降准甚至降息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年底之前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会更明显。

  A股市场,在美联储降息之后表现平稳,呈现出震荡反弹的走势。而美股则是由于降息的力度以及前瞻没有超预期,盘中出现了大跌,道琼斯指数一度下跌200点,到尾盘开始回升。A股表现相对具有韧性,事实上近期A股的走势,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来看是相对比较强劲的,特别是在9月份,A股市场重新回到3000点之上。

  北上资金在近期连续13个交易日保持净流入态势,从侧面显示出外资对于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看好。据统计,9月17日沪股通当日资金净流出3.33亿,深股通当日资金净流入4.23亿,北上资金当日累计净流入0.9亿元。这是北上资金自8月29日以来连续第13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金额高达541.36亿元,几乎占了今年全年流入量的1/3。

  按照既定计划,富时罗素指数和标普道琼斯指数纳入A股比例,将会在9月23日开盘正式生效,这将会给A股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两大指数合计价位,为A股市场带来近800亿元增量资金。将来随着A股纳入因子的提升,外资对A股的配置需求还会进一步提高。这对A股市场的走势,会形成明显影响。

  A股市场现在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赚钱效应,在A股市场调整过程中,外资的流入还在加快。9月8日1099只A股正式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在9月23日开盘正式生效之后,外资会按比例来配置这一批股票。加上之前MSCI将A股纳入因子进一步提升,预期年底之前外资流入A股的量还会进一步增长,甚至赶上去年外资流入的资金量,即2942亿规模。

  外资大量流入A股市场,给A股不仅带来增量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价值投资理念。外资一直是崇尚价值投资和基本面研究的,外资流入的股票,无一例外几乎都是基本面优良的白龙马股,还有一些真正的成长股,建议各位投资者要及时转变投资理念,抛弃过去炒消息、炒题材的模式,转为真正的价值投资,坚持基本面选股,远离绩差股和题材股。

  


  应健中:沪深成交量差异格局仍未改变
  近期,有一则新闻引发了对不同交易所之间的评判。港交所前阵子提出了收购伦交所,而伦交所说“NO”,说“NO”也就算了,伦交所还做了一段评判,称对港交所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上交所。

  这打脸打得有点不给面子了,有人说这是上交所与港交所明争暗斗。其实,这与上交所没有关系,上交所与港交所适用不同的法律法规,在不同的交易制度运作,不存在竞争关系。倒是在同一个屏幕上显示行情,在同一个交易系统中下单交易的上交所与深交所长期以来存在着竞争关系。

  沪深两大交易所20年前、10年前的各种竞争故事就不说了,就说眼前的。目前上交所总市值为34.4万亿元,而深交所总市值为22.97万亿元,市值之比为6:4;但是现在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量之比是倒过来的。以本周二股市大跌为例,当日沪市成交了2377亿元,深市成交3482亿元,两市成交量之比为4:6,在跌势中深市比沪市多成交1100多亿元,那么在涨势中又怎么样呢?今年上半年沪深股市上涨时,有好多个日成交量超1万亿元的日子,基本上沪深之比也是4:6,这个规律已经差不多维持了两年多。

  沪市的急起直追是推出了科创板并进行注册制试点。从去年11月提出科创板到今年7月22日科创板25家公司同时上市这段时间,沪深市场的交易量悬殊差异没有改变,而在7月22日科创板上市,由于前5天没有涨跌停板限制,股价波动眼花缭乱,沪深两市日成交量开始接近5:5,但没隔多少时间,两市日交易量再度维护4:6格局,而且这样的格局似乎更稳固了。

  深市接下来发展的势头似乎更猛,将深圳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已经成了国家战略。在这个国家战略的方案中,将进行创业板的改革,也将创业板的发展目标定为高新技术,也要进行注册制改革试点;也就是说,要将上交所的科创板复制粘贴到创业板中去,一旦进行实施,可以预料,创业板的戏份更足。

  这戏在哪儿呢?创业板分成了老创业板和新创业板,这两个板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新板发行价与老板有显著差异,新板价格定位对板科创板,交易中涨跌停板放宽至20%,而老板的发行定价和交易规则对板的是主板和中小板,一个市场中如此的一市两制甚至于同一个板块中实行的是两种不同的发行和交易制度,这种差异给市场将带来许许多多想象空间,股市有想象空间,市场才有魅力。

  沪市的动态市盈率为12倍,而深市为25倍,即便如此,沪市的交投还是没有深市活跃,这也反映了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沪市的那些超级大盘股走势呆滞,成板结状态;而深市小票多,在一个基本上以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中,追逐小票是主要的操作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资金不断地在小票中倒腾,这是A股当下的主要操作状态。在目前市场格局中,这种局面一时半会儿还难以改变。沪市加油!

  


  曹中铭:面值退市股增多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9月17日,*ST大控以0.71元报收,这也是该股连续第四个交易日跌停。从8月22日至9月17日,*ST大控已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面值。这也意味着,即使此后*ST大控连续两个交易日都涨停,其股价也不可能上涨至1元的“高位”。若此,*ST大控股价将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低于1元面值的,上交所将有权终止相关公司股票上市。从目前的情形看,*ST大控触发上交所的退市条款将是板上钉钉的事,该上市公司或因之成为第五家面值退市公司。

  自去年中弘股份成为“面值退市第一股”以来,雏鹰农牧华信国际均因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而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ST印纪也由于相同的原因暂停上市,其最终的结局或难逃退市的命运。在证监会强化上市公司退市监管的大背景下,*ST大控的结局可想而知。

  金融借款、委托代理合同纠纷及票据追索纠纷被起诉,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遭投资者起诉索赔,被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等,种种乱象为*ST大控股价黯然成“仙”埋下了伏笔。此外,*ST大控还存在诸如资金管理混乱,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对外担保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等方面的问题。所有这一切,最终让*ST大控走上了不归路。

  实际上,从中弘股份到*ST印纪等四家上市公司,其股价纷纷跌破面值,并遭遇退市或濒临退市的命运,基本上都存在相似的问题。比如巨额资金被大股东或关联方占用,导致资金链断裂;公司治理紊乱,内控机制缺失;业绩下滑严重,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等。但这些都是上市公司本身的因素所引发的,往往具有个性化的一面。个人以为,面值退市股不断增多,更有深层次的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从最初的上海“老八股”,到如今沪深股市挂牌上市公司超过3600家,市场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导致上市公司不再是稀缺性资源。此前,企业濒临退市风险,地方相关部门往往会出手相救。而随着挂牌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方部门“保壳”冲动也开始弱化。而且,在重组上市标准与IPO等同,且监管趋严的情形下,像这类上市公司也常常被重组方所抛弃。因此,退市成为其唯一的“出路”。

  从退市角度上讲,这也是上市公司退市方式多样化的结果。从已退市的数十家公司看,业绩亏损退市是主要因素。其他的像欺诈发行退市、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涉及五大安全退市、非标退市等,触及条款的都是极个别上市公司。而面值退市已越来越具有普遍性,这显然是退市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

  面值退市股的不断增多,亦是市场投资理念与投资风向变化的必然。A股市场首只“仙股”,为早已退市的*ST达曼。但该上市公司并非面值原因退市,而是由于无法如期披露定期报告。2017年A股成功“入摩”以来,蓝筹股与白马股受追捧,垃圾股、质地一般的上市公司遭唾弃的格局开始形成,上市公司股价两极分化日益凸显。贵州茅台股价能上涨至千元以上的高位,但仙股也越来越多,正是市场投资理念与投资风向发生变化的结果。基于此,市场对面值退市股的不断出现也无须感到意外。

  面值退市股越来越多,也凸显出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与理性。追涨杀跌,投机氛围浓厚,曾经是A股市场的标签,虽然这些股市陋习至今仍然存在,但随着QFII、RQFII的进入,沪深港通的开闸,A股“入摩”、“入富”,以及纳入标普道琼斯指数,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投资者越来越理性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面值退市股不断增多,也在见证着资本市场的变化与成长。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