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9-16 19:01:24讯:
熬过了寒冬,活下来的共享经济迫不及待磨刀霍霍。
共享单车1小时4元、共享充电宝一小时最高达8元、共享雨伞一小时3元……苦苦煎熬4年后,一些共享经济纷纷跨入“涨价时代”。
共享单车纷纷涨价用户并不感冒
财经圈都忘不了被称为“共享经济元年”的2015年。
那一年,共享单车、共享医疗、共享充电宝、共享厨房、共享衣橱、共享雨伞蜂拥而出,随后资本圈竞相下注,最终引发了共享单车行业的烧钱大战。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失去资本支持的共享单车进入寒冬,赤橙红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车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一些企业押金退还难的问题逐渐显现,更有企业索性撒手,头也不回地离场而去。
比如小黄车,去年底传出押金危机后,ofo的北京办公室便排起了长队,从5楼直接排到了中关村大街上。线上退款按钮早已变成了灰色,且退款周期一再延长。负责人戴威更是变成了“老赖”,被限制高消费。
然而,今年以来,不少小伙伴们发现,活下来的共享单车已经悄然涨价。
比如今年3月开始,共享单车的主要玩家小蓝、摩拜、哈罗等品牌在全国各城市纷纷掀起涨价潮。
以北京为例。3月21日,小蓝单车宣布起步价从每小时1元,调整为1元起步,前15分钟按起步价计算,超出时长后,每15分钟收取0.5元。如果骑行50分钟,则需要2.5元。
4月8日,摩拜单车从30分钟1元起步,每超过半小时加收1元,调整为前15分钟1元,超过的部分每15分钟加收0.5元。如果骑行50分钟,收费2.5元;骑行70分钟,则收3元。
随后,哈罗单车也宣布将从4月15日起实现新的计费规则,骑行每15分钟收费1元,是原来价格的两倍。
对于涨价,上述单车皆宣布:由于不收押金了,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只能涨价。
不过在小伙伴们看来,其实就是在持续的烧钱后,哪怕上述单车背后是滴滴、美团、支付宝三巨头,但资本也没余粮了,平台们终于进入用涨价来平衡开支的收割阶段。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光摩拜单车亏损45.5亿元,虽然小蓝单车和哈啰没有公开具体数据,但是相关负责人都曾表示处于亏损阶段。
然而,尽管单车们涨价了,但由于在这几年里用户习惯多少都培养出来了,尤其是一二线地铁口周围,不少用户对涨价并不感冒。
毕竟,物价飞涨年代,一块钱两块钱的共享单车费用并没有到承受不起的地步。
共享充电宝盈利王思聪也没话说
较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要低调的多。在一二线城市的各大商圈,几乎每一家店面都设有一到两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就连临街商铺也会摆放共享充电宝柜。
近日央视财经报道,部分城市的充电宝租用价格最高可达8元/小时,主要集中在景区、口岸等人流量大、地段好的区域。虽然其他地区价格并不会如此高昂,但3-5元/小时的情况极为常见。而此前,则是1元1小时。
据记者走访发现,来电、街电、小电、怪兽几乎占据着市场主流,收费标准几乎都是2元/小时,芝麻信用分较高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免押金。
共享充电宝一度也是资本的宠儿。
2016年至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共获得融资31笔,其中28笔发生在2017年,月均融资2.3笔。
但与单车行业的风光相比,充电宝行业的融资多为初期投入,过半数集中在天使轮及以前,23%左右处于A轮。B轮仅小电一家,融资金额3.5亿元。
在2017年5月,聚美优品拿出3亿元注资街电,其全资子公司将持有街电60%的股份。当时就有不少人认为共享充电宝存在低频、重资产、模式不清晰等问题,行业内质疑声不断。
就连王思聪也在朋友圈狠踩了聚美优品CEO陈欧一脚,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但是现在,这篇帖子已找不到了。
与共享单车一样,在资本狂欢过后,共享充电宝行业进入了大清洗阶段。到2017年年底,创电、河马充电、放电科技等多家企业退出市场竞争。
活下来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则开始进入盈利期。据聚美优品发布的财报显示,街电在2018年度正式实现盈利。据了解,2017年街电旗下产品的年收入仅为1.8亿元,但到了2018年直接暴增至9.3亿元,涨幅高达21.7%。
尽管共享充电宝的日子比共享单车要好些,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充电宝在接触用户之前要先和商家对接,商家流量的多寡会直接影响每个投放机柜的营收水平。
因此,客流量较大的商家就成了各个共享充电宝运营商的争夺对象,给予大量商家高额分成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将会导致共享充电宝项目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
另外要值得关注的是,在共享经济领域中,除了单车、充电宝、雨伞等极少数平台进入收割期外,此前火爆一时的衣厨、电动车、共享篮球等几近默默无闻。
而共享单车领域以是滴滴、美团、支付宝三足鼎立的局面;共享充电宝行业主要来电、街电、小电、怪兽充电已经占领绝大部分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这几年的行业厮杀,共享经济细分行业已经出现分化,要么活,要么死。
而活下来的细分行业也进入了寡头格局,为了活下去,将很难出现价格战,争夺消费者,培养用户习惯则成为关键。
走过至暗时刻,迎来的不一定是黎明,也有可能是新一轮挑战。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