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招行一行长夫妻联手演戏非吸1.88亿元客户亲友都中招

加入日期:2019-9-12 19:51:1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9-12 19:51:19讯:

  你能想象吗?

  银行行长为了高额利差,在银行办公室里给你推荐的“理财产品”竟然是非法吸收存款

  一则刑事裁决书,揭开了多年前一桩逾2亿元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细节。近日,《何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披露,招商银行一支行行长陈晓冰(男)通过职务便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详情也逐渐展现出来。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招商银行福清支行行长陈晓冰夫妇与中信银行员工余群、连利隆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计超过2亿元,造成损失7125.43万元。

  身居银行行长的高位却进行非法吸收,该名行长以“帮他们理财赚取安全高息”的名义欺骗银行客户获得资金,再转给连利隆“做票据生意”。陈晓冰本想借此赚取高额利差,结果反被蒙骗,部分本金也遭受损失。

  对此,有网友评论:行长居然也会被高利息骗?神奇。做什么能付得起那利息心里没点数?

  把银行客户变成非吸受害人

  这桩非吸案发生在2013年,走进银行存钱或者理财的客户们绝对想不到,这个招商银行的支行长会把他们变成非法吸收存款的受害人。

  陈晓冰是时任招商银行福清龙田支行行长,不到一年的时间,陈晓冰及妻子何美联手,内外配合,通过银行客户等非法吸收资金共计1.88亿元。同时在中信银行台江支行工作的余群,也将自己的910万元投入其中,还吸收了20多名亲戚、朋友、同事5390万元。非吸金额超过2亿元,都交给了连利隆用于银行承兑汇票、过桥保证金的生意。

  事实上,连利隆根本没有取得承兑汇票的牌照,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直到银行停止给他贷款,资金链断裂,这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自融的灰色金融游戏再也无法继续。陈晓冰是怎样从银行行长变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阶下囚的?

  2013年2、3月份,余群把连利隆介绍给陈晓冰认识。第一次见面之后双方在电话里谈生意方面的事情。连利隆在电话里跟陈晓冰说自己准备做银行承兑汇票过桥保证金及承兑汇票过桥贴现的生意,需要大量资金,由其出40%的资金,陈晓冰出60%的资金,然后得到的利润双方平分。

  这样的暴利让陈晓冰心动了,为了找到更多的资金,陈晓冰把走进招商银行存钱或者理财的客户的资金用于自己的“生意”,开始走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路。

  到了2013年4月底、5月初,连利隆跟陈晓冰说用于做承兑汇票生意的金融公司许可证批不下来。

  牌照没有批下来,但陈晓冰并没有悬崖勒马。

  招行支行长:与妻子里应外合

  按照连利隆的供述,之后陈晓冰主动告诉连利隆,他已经在“融”到钱了,还问他需不需要用钱。连利隆说,既然钱融来了就借来用,按照1万元每个月200元的利息算给他。

  从2013年5月中旬开始,陈晓冰陆续地将融资来的钱借给连利隆,最高峰时陈晓冰借给连利隆1.6亿余元。如果以1.6亿元粗略估算,借款一个月,陈晓冰就可以从中赚取320万的利差。实际上,借款时间远远不止1个月。

  为了赚取更多的利差,陈晓冰利用自己招行银行支行行长的身份和便利,在银行办公室里面欺骗客户,以获取更多“本金”。

  “他说他是招商银行行长不会去骗我的钱,如果想将钱取回随时都可以,于是就信了。”根据其中一名受害人俞某的证词显示,在陈晓冰的办公室聊天时,陈晓冰夫妇就怂恿俞某把钱汇给他帮其做理财产品,并保证每个月都能有3%-4%的收益,俞某就问陈晓冰到底是什么理财产品,但是陈晓冰没具体告知。

  另外一位被害人林某证词显示,林某在龙田招商银行二楼陈晓冰办公室时,有客户到陈晓冰办公室,陈晓冰都跟他们讲投资做银行承兑汇票生意,利润高、资金安全,他老婆的亲戚朋友也投资做这个生意,有需要资金可以随时拿回来等。

  作为招商银行福清龙田支行行长的陈晓冰,不仅自己非法吸收存款,还拉上了自己的妻子一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期间,陈晓冰的妻子何美协助陈晓冰吸纳资金,部分资金由何美银行账户转到余群控制的银行账户,何美负责将利息转到被害人林某、陈某等人的银行账户、并打电话向被害人确认。

  至2013年12月份,陈晓冰及妻子何美向各被害人吸收资金共计18764.15万元。加上余群从亲戚朋友同事那里募集的5390万元,这个团伙共非法吸收超过2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招商银行支行长陈晓冰夫妇俩。

 

  招行的“老龄化危机”:创新、考核和风控失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游戏,总有资金链断裂、游戏无法继续的一天。

  同年的8月底9月初,连利隆资金紧张,无法再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连利隆还了银行贷款后,银行不再把钱贷给他。也因此,连利隆再无法按时归还陈晓冰提出要收回的本金钱数,利息也只支付到2013年9月份。

  根据陈晓冰的供述,2013年5月份至8月份期间,连利隆表面上是要陈晓冰帮他融资,然后他利用资金在三明市做银行承兑汇票过桥保证金的生意,实际上连利隆只是把钱转移了,将陈晓冰转给他的大部分资金通过多个银行账户转到连利隆的弟弟、妻子的银行账户以及余群、余群父亲的银行账户内。

  一行之长为了不合法的高额利差,不仅仅误信了“合伙人”所谓的“好生意”,更通过欺骗客户的手段获取更多非法资金,这听起来多少都让人觉得离奇。

  陈晓冰在吸收存款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谎称帮他人理财,甚至直接将客户带到银行办公室,打着银行的幌子非法吸收存款。银行职员用银行做“幌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并非个例。

  那招商银行需要为此承担责任吗?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杨志刚律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这种情况会让普通百姓对于国家金融体系稳定性和对于银行的信誉产生质疑。同时,有可能存在银行职员集资诈骗的嫌疑。这些伪装成银行投资的项目中,可能出现虚假的标的。此外,也会对普通老百姓造成一种误解,让普通民众误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非法金融机构等同。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称,银行是否应当担责,取决于银行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这属于原告方的举证责任。如果原告有充分证据证明银行对于员工诱骗投资者的行为是明知并且默认的,法院就有可能判决银行承担部分责任。

  媒体报道认为,招行不仅要面临金融科技的挑战,在创新的过程中也正遭遇创新、考核和风控三者之间的失衡。每一个问题的爆发,都在拷问着招行的内部管理、价值观、业务合规等方方面面的行为。

  近日,经济学家宋清辉发微博评论招行称,招行大企业病越来越突出。

  宋清辉发微博说:“在我看来,招行在零售金融曾经是一骑绝尘,但如今已今昔非比:一是实体经济下行,金融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二是金融科技在逐步蚕食着传统金融市场,并以低成本覆盖下沉市场;三是大企业病越来越突出,体制、机制臃肿,包括招行在内,早已没有了马蔚华时期的狼性,并面临着客户‘老龄化’现象。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那么追崇招行,而是转而选择支付宝或者百信银行、微众银行这种更加年轻的互联网银行。”

  招商银行2019年半年报显示,市值再次突破9000亿元,离“万亿市值”仅一步之遥。但在这个即将接近万亿市值的辉煌时刻,招行还有众多问题没有给他们的客户一个清楚的交待。

  招商银行已经32岁,而立之年,“零售之王”内部的危机与靓丽的财报并存。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