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9-11 3:24:15讯:
受承兴控股供应链金融欺诈事件的冲击,目前他所在的信托公司内部要求所有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方法人代表在签订相关合同前,都要先进行人脸识别确保其与身份证照片“一致”,相关面签合同流程也必须全部远程拍摄,供后台风控人员审核其中是否存在“猫腻”。
有做过信托投资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自己在决定购买信托产品后,无需跑到信托公司营业厅进行面签双录,只要下载信托公司APP,按照相关操作指引就能远程完成上述操作,节省了不少精力时间。
“对信托而言,这也是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路径。”一家信托公司业务主管向记者坦言。只不过,远程录音录像所涉及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语义识别等AI(人工智能)技术并非信托公司自主开发,而是引入了金融科技平台的成熟技术,从而降低了整个技术研发使用成本。
在他看来,目前信托公司对智能技术引入的需求,不仅仅局限在远程面签双录层面,还包括风控流程优化杜绝道德风险,客户理财意图识别避免销售误导等。
陆金所首席技术官毛进亮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也给金融科技平台向信托公司开展技术输出提供了操作空间。目前,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开始引入智能技术开展远程面签双录与风控流程管理。至于客户理财意图识别技术,目前多家金融科技平台仍在研发内测阶段,需先确保机器人交互体系能准确识别用户所提出问题及其背后意图后,才能有效地进入实践环节。
借智能面签双录“降本增效”
一名信托产品投资人介绍,此前,信托公司让他下载的APP,功能过于“单一”,除了产品展示与签约预约,他实在找不到这款APP的其他实际使用价值。
为了完成面签双录,他时常不得不前往信托公司营业厅,或者相约信托公司客户经理到他办公室完成双录工作。如此,实在耗费双方大量时间精力。
上述信托公司业务主管对此感同身受。
“这也是我们决定引入远程智能双录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金融监管趋严导致房地产信托业务与信托业务收入增速放缓,需要公司进一步降本增效共克时艰。另一方面,公司高层也希望业务团队能将更多精力时间花在获客与产品营销环节。”他指出。目前他们从一家大型金融科技平台引入了智能化远程面签双录技术。
具体而言,在远程面签录像环节,投资者需先完成人脸识别,由信托公司确认人脸识别对象是“投资者本人”后,方可开展下一步远程录音工作。即根据APP提示的产品风险提示条款内容朗读一遍,再由这套智能技术系统确认朗读内容与声音识别“无误”后,便完成相关远程面签双录整个流程。
“别看相关操作简单便捷,整个智能技术需要解决的业务操作痛点不少。”前述信托机构人士分析说,这在于,一方面在人脸识别环节,信托公司与智能技术系统需迅速准确识别镜头前的投资者头像与其身份证照片“一致”。另一方面,在语音识别与语义识别环节,信托公司与智能技术系统既要确认投资者的声音与此前输入的“一致”,还要确保其朗读的产品风险提示条款内容与APP所提供的相关内容“无差别”。
“在实际操作环节,比较麻烦的一种状况是部分投资者喜欢用自己的家乡方言朗读产品风险提示条款内容。因此智能技术系统还得有效识别各地方言,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前述信托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毛进亮向记者透露,所幸的是,当前人脸识别与语音语义识别技术相当成熟,金融科技平台要解决这些业务操作痛点难度并不大。目前,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开始引入陆金所提供的智能远程面签双录技术系统。
在他看来,当前这项智能技术的最大价值,主要在于提升业务流程效率与降低人工成本。有信托公司告诉他,目前智能远程面签双录技术差不多能远程解决约90%投资者的面签双录工作,很大程度减少了信托客户经理来回奔波短时间内完成面签的工作压力。
多位信托公司业务主管表示,他们内部做了一个测算,以往,一个信托客户经理最多能服务30个左右高净值用户,在智能远程面签双录技术大幅降低他们工作压力后,部分客户经理所服务的高净值用户人数增加至50人,人均产能获得明显提升。
“因此,我们公司高层希望AI技术的引入能再前进一大步,通过引入机器人交互技术解决产品销售过程的各类用户提问。如此一来,一方面,让客户经理能腾出更多精力专注获客与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设计,另一方面也能减少人为的销售误导(包括私下承诺产品保底收益)行为。”他指出。
但毛进亮发现,目前不少金融科技平台的用户理财意图识别技术仍在研发内测阶段,毕竟,这套新的智能技术要进入实践环节,仍需要解决两大瓶颈:一是机器人交互技术如何更准确地识别用户提出问题及其背后的理财意图,二是基于AI技术对用户进行准确画像,结合国际成熟的资产配置理念精准推荐最合适的信托产品,成功“引导”用户将财富管理重心从追求高收益,转向资产配置多元化。
风控环节的“双面”AI
在用户面签双录方面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信托机构寄希望AI智能技术有效解决风控管理环节的道德风险。
一位信托公司风控部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近日他们尝试在项目尽职调查环节引入了一整套AI技术。比如尽调人员实地查看一个房地产融资项目的建设开展进展与银行托管账户是否设立,按照AI风控相关流程,只要尽调人员到达房地产项目所在地,就要打开GPS定位,让信托公司后台人员知道他的具体位置,即是否达到房地产项目所在地;其所拍的房地产项目照片视频要被输入一个AI风控系统,多维度交叉验证以确认这些照片视频与尽调员所处的地点位置“一致”。
在银行检查账户开设环节,尽调员同样需要先进行人脸识别确认自己身份,再打开视频拍摄自己查阅房地产公司开设账户的整个过程,供后台风控部门确认相关账户的“真实性”。
“这主要是为了解决项目尽职调查环节的道德风险。”他告诉记者。以往,信托公司存在一些内外勾结现象,如同遭遇黑客入侵。比如房地产融资方将事先拍好的项目开发照片发给尽调员,由后者拿给信托公司作为项目尽调依据,但事实上这个房地产项目开展进度远远落后于照片所示,导致相关房地产信托产品投资风险骤增。
再比如,个别房地产公司未必在银行设立相关资金托管账户,却让尽调员递交托管账户设立的“证据”,以此快速挪用信托产品募资款,同样导致信托产品兑付风险加大。
“自从引入这套AI风控技术后,目前尽调部门的操作合规性的确强化了不少。因此公司高层打算再接再厉,将这套AI尽调风控技术引入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签单审核环节。”他指出。
受承兴控股供应链金融欺诈事件的冲击,目前他所在的信托公司内部要求所有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方法人代表在签订相关合同前,都要先进行人脸识别确保其与身份证照片“一致”,相关面签合同流程也必须全部远程拍摄,供后台风控人员审核其中是否存在“猫腻”。
他直言,如果这套AI风控技术在防范供应链金融欺诈风险方面产生不错效果,下一步他们会考虑将AI技术应用在产品信息披露环节。
“目前我们产品管理部门一个员工要管理数十个信托产品,包括定期公布产品最新净值、重大经营事项变化等信息,往往出错率较高。现在公司内部希望通过引入AI技术后,一个员工能管理数百个信托产品信息披露工作,进一步降本增效以应对业务增速放缓冲击波。”前述信托公司风控部门负责人指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尽管引入智能技术对信托公司业务流程效率提升的助推作用巨大,部分信托公司却对此依然心有余悸。究其原因,是他们担心“客户信息出现泄露”——比如个别金融科技平台在提供智能金融科技输出同时,过度收集信托公司用户信息数据,要么用于自身获客模型优化,要么直接将这些数据“转卖”牟利。
在一位金融科技平台负责人看来,这背后,考验着金融科技平台的“良心”与“职业操守”。所幸的是,随着国家相关部门日益从严打击用户数据倒卖行为,大型金融集团旗下金融科技平台纷纷采取措施满足合规操作要求,包括关闭了与业务无关的用户数据信息收集系统,以此打消信托公司的顾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