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安达”)预披露更新了申报稿,拟中小板上市,公开发行440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科安达的发展似乎离不开6家公司。
新三板转战中小板
据了解,科安达成立于1998年,由郭丰明、郭泽珊出资设立,其中郭丰明、郭泽珊为兄妹关系。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郭丰明直接持有科安达69.22%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张帆直接持有科安达10.5%的股权,为其第二大股东,郭泽珊直接持有科安达8.75%的股权,为其第三大股东。其中郭丰明与张帆为夫妻关系,因此两人为科安达的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需要指出的是,科安达的创始人之一郭泽珊并不是科安达的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对此,一位律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般情况下,公司实控人的亲属理应与实控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并归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科安达于2015年3月在新三板挂牌,且截至目前,其并未从新三板摘牌。
在挂牌新三板期间,科安达进行了2次定向发行,而其股东名单也由挂牌之前的12名股东增至目前的143名。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科安达的股东名单中也存在着5名三类股东。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前三类股东一直是拟上市公司IPO的“拦路虎”。如今随着相关政策的改变,只要拟上市公司充分穿透、披露三类股东即可,不需要像此前清理出三类股东。
存大客户依赖风险
据了解,科安达主要围绕轨道交通领域提供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其产品主要有轨道交通信号计轴系统、铁路站场综合防雷系统、信号监测防雷分线柜、道岔融雪系统等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同时为轨道交通领域客户提供工程建设和系统集成服务。
2016年-2018年,科安达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522.65万元、23539.35万元、26879.0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550.32万元、7764.4万元、9510.76万元,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科安达之所以能实现上述的业绩主要是依赖于公司的前五大客户。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2018年,科安达向前五大客户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290.76万元、16936.76万元、21556.4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0.14%、71.95%、80.2%。
由此可知,在上述时间段内,科安达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2018年的占比已超过了8成。
除此之外,科安达的供应商也较为集中。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2018年,科安达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为6795.41万元、6497.8万元、8679.55万元,分别占当期采购金额的68.89%、74.16%、82.14%,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系因为,科安达向第一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比例持续上升导致。
2016年-2018年,科安达向第一大供应商Pintsch Tiefenbach采购的金额分别为5756.3万元、5027.44万元、7869.27万元,分别占当期采购金额的58.36%、57.38%、74.47%。
可以看出,科安达存在着一定的客户依赖风险和供应商依赖风险,主要依赖前五大客户和第一大供应商。
记者发现,虽然科安达的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上升,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下降明显。
2016年-2018年,科安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26.31万元、5390.33万元、781.97万元,远低于同期净利润,净利润的“含金量”不高。其中,科安达2018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了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