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8-16 15:48:22讯:
科创板日报 (上海,记者 张爽)讯,8月15日,容百科技(688005.SH)所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实现营收19.49亿元,同比增长45.12%;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2.92%。
作为科创板首家披露财报的上市公司,容百科技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今日早间开盘,容百科技涨幅4.46%,股价为57.40元/股,市值为250亿元,不过,截至下午13时40分,股价回调至56.09元/股,市值为248.64亿
销量促营收同比增长45.12%
7月22日,科创板在上交所正式开板,容百科技是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上市公司之一。通过IPO发行股票450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11.97亿元。
容百科技属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从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的锂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一体化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NCM523、NCM622、NCM811等系列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
据财报显示,上半年,容百科技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9.5亿元、1.1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5.12%、2.92%。而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的原因,与产品销量的增长密切相关。
据披露,容百科技完成销量 13091吨,同比增加 92%,正极销量11164吨,同比增长87%,其中高镍完成9790吨,同比增加201%,常规系列完成1374吨,同比减少48%;前驱体销量1417吨,同比上升44%。
对于销量带动业绩增长,有分析人士表示,正极材料属于新能车上游,受整个新能车行业景气度影响。国家政策变化影响新能车行业,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波及公司营收。
中泰证券曾在一篇研报中提示道,2019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补幅度较大,车企在过渡期后开始涨价,新能源车性价比下降,可能导致产销不及预期,从而影响动力电池及三元正极材料需求。而容百科技面向动力电池的三元正极材料销售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未来若受产业政策变化等影响,将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多因素致盈利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容百科技营收增长显著,但报告期内净利润增幅仅为2.92%,而扣非净利润则下滑3.09%。同时,因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外购前驱体增加等因素影响,毛利率也出现同比下滑。
在三元材料中,原材料成本占比在90%以上,是决定产品价格和成本的关键,如果公司不能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制定合理价格,盈利或将承压。
对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容百科技在表示,当前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下,如果受原材料市场行情研判偏差等因素所影响,公司若未能及时、有效采取产品订单与材料采购的“背靠背”策略、严格控制库存,当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时,产品销售毛利率及经营业绩将受到较大不利影响。
容百科技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对公司的盈利造成压力。据China Knowledge分析,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价格及供应状况的波动较为敏感,而容百科技尚缺乏对金属矿产资源的有力控制。虽为加强原材料成本控制,拓展锂电池废料回收再利用业务,但该方面业务具有一定行业壁垒,将面临一定风险。
此外,国内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与无序扩张扰乱了行业正常秩序,公司的前驱体配套产线的升级扩产滞后,依赖大量外购,压缩公司产品利润空间及销售毛利率。
而该理论在容百科技最新的财报中也得到了印证,从数据来看,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增长53.85%,超过同期营业收入增幅。公司也表示,由于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外购前驱体增加等因素影响,容百科技毛利率同比出现下降。
250亿市值背后的投资逻辑
从对容百科技的分析,可以发现,不论从行业逻辑还是公司经营角度,公司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容百科技为代表的个股也反映出资金对于处在产业政策前沿、稀缺性较强的个股的偏爱,作为已经上市的首批个股,在资金炒作的情绪下降,聚焦业绩等理性情绪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时,其投资价值也会逐步凸显。
虽然市场对于其投资价值与估值的争议仍在。但光大证券(601788)分析师殷磊认为,容百科技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正极材料企业,是高镍三元领导者,拥有优质的客户结构,增长可期。
对于估值,该分析师指出,公司股价合理区间为 24.60-28.70 元/股,市值区间为 109.0-127.2 亿元,估值水平位于绝对估值的合理区间范围内。
中泰证券分析师苏晨认为,高镍大势所趋,预计 2019 年末及 2020 年将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随着公司高镍产品占比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苏晨表示,考虑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空间以及公司在高镍正极材料规模化先发优势和客户开拓,预计未来两年业绩将保持较高增速,根据可比估值法,给予估值区间 26-35 倍。对应公司估值区间水平在 94 亿-127 亿。
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容百科技市值近250亿元,资金对公司的青睐可见一斑,虽然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投资逻辑有迹可循,但根据多位分析师的测算,目前容百科技仍享受着过高的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