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贺宛男:白马股“四大天王”还有戏吗?郭施亮:真假白马股

加入日期:2019-8-10 9:00:3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8-10 9:00:32讯:

  导读:
  贺宛男:白马股“四大天王”还有戏吗?

  李志林:外部对A股的冲击真的弱化了吗
  刘柯:A股寻底之路为何如此艰辛
  黄湘源:MSCI买买买不是为了帮A股
  熊锦秋:要加强上市公司资金监督力度
  郭施亮:普通投资者如何辨别真假白马股
  桂浩明:风险加速释放以时间换空间
  应健中:股市有韧性就有操作机会
  曹中铭:科创板开启暴涨模式防范风险不可松懈

  贺宛男:白马股“四大天王”还有戏吗?
  本周五,中国电视机三大品牌之一的海信电器发布半年报,营业收入151亿元,增长7.79%,净利润6221万元,减少82%,其中扣非净利为-8622万元,大幅下降139.5%。在笔者印象中,这是海信电器自1997年上市以来,今年一季报扣非盈利首次亏损3020万元之后,中期业绩再现亏损。

  半年报一出,公司股票当日大跌5.54%至7.78元,相比其净资产10.79元,市净率仅为0.71倍。

  公司解释亏损原因有三:一是国内彩电行业需求持续萎缩,今年上半年国内彩电零售量2194.3万台,同比下跌4.3%;零售额646.50亿元,同比下降13.1%;平均单价2946元,同比下降9.3%。二是研发费用增加。但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6.53亿元,占营收151亿比重为4.32%,也就比上年同期的3.16%高出1个多百分点。三是跨国收购的TVS公司依然亏损。2017年11月,海信电器出资129.16亿日元(约人民币7.98亿元),受让日本东芝所持有的TVS公司95%股权,东芝保留5%。实际上,TVS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2017年财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1.95亿元人民币,实现净利润-2.47亿元人民币,且负债率超过100%。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日系制造业逐步剥离家电产业谋求升级的今天,海信电器收购的东芝电视资产完全就是个“财务垃圾”。

  再看一下海信电器的财务数据,2016-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17.6亿、9.7亿、3.9亿,这是怎样的自由落体!无怪乎其股价要一跌再跌,仅今年3月以来,就差不多砍掉了一半。

  其实又岂止海信,同为家电大白马的青岛海尔(已改名为海尔智家),7月以来已跌去近20%。看看财务数据,今年一季报盈利仅增长7.9%,是近几年增长最慢的。还有被海信收购的科龙电器(已由海信科龙改名为海信家电),盈利照样从2017年的20亿降至2018年14亿,尽管一季报增长4成多,股价照跌不误。

  就是像格力、美的这样的大白马,日子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

  家电、食品、酿酒、医药曾被称为白马股“四大天王”。似乎都已强势不再,这是为什么?在笔者看来,可能与中国人口中的两个“2亿”有关。即2亿一人族,2亿租房族。

  中国的房价已经高不可攀,一线城市到了哪怕拿出“六个钱包”都凑不齐首付的地步,《2018年中国住房租赁报告》显示,已经有2亿中国人在租房,这已成为一线城市的新常态,正在向二线城市蔓延。

  此外,“一人经济”正在成为一个新名词。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的单身人口为2.4亿,其中,近半数集中在20岁至29岁。

  想想看,一个人住的是出租屋,随时都可能搬离,还要买60吋、80吋的大彩电,以及高档冰箱、洗衣机吗?最重要的还是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另外,既然是一人,而且大半工作时间“996”,老板电器也好,华帝股份也罢,诸如智能厨房之类也就不需要了;当然,一人吃饭外卖即可,这兴许是涪陵榨菜盈利增速大大放缓,股价连连跌停的原因。至于酿酒,除了茅台等买者不少作为藏品还在不断提价外,相信一人族的年轻人未必有多大兴趣。

  医药嘛,就整个行业而言还是有成长性的,别的不说,比例越来越高的人口老龄化就是铁一般的存在。但近来又是长生,又是辅仁,又是康美,也狠狠挫伤和刺痛了众多价值投资人的心。

  网上一个帖子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名26岁的女性是中国单身贵族的代表。她每周健身3次,使用昂贵化妆品,每季都买新衣,假期会出国旅行。她还打算将来在绘画、钢琴、骑马等兴趣上花更多时间。”这样的一人族会追逐上述的“四大天王”吗?

  看来,除了外因之外,就内因来说,迷茫的A股市场真的还要下大力气,发掘和发现新的白马行业和标杆企业!




  李志林:外部对A股的冲击真的弱化了吗
  本周,因美方又无端给中国“贴标签”进行极限施压,以及禁止美国政府购买5家中国企业的产品,周四晚,证监会副主席“罕见地”称:“极限施压对A股的影响趋于弱化”。言下之意,A股的跌幅也在弱化,旨在安抚、宽慰深受下跌之苦的广大投资者。

  但是,市场似乎对这个判断不买账。A股熊冠全球11年,从2007年的6124点到本周五收盘2774点,跌幅高达54.71%。从2015年5178点至今,跌幅也高达46.43%。

  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国股市,不仅早已收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高点,而且频频创出历史新高,股指上涨几倍。而A股却至今在11年前的金融危机前高点的半山腰下下跌不止,无视A股与全球股市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反差,何谈“对A股的冲击在弱化”。

  远的不说,就从这两周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中证500、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7大指数的跌幅看:上周分别是:-3.25%、-2.88%、-1.8%、-1.41 %、-1.42%、-2.2%、-3.67%;本周以来跌幅进一步扩大,分别是:-2.25%、-3.04%、-4.36%、-3. 25%、-3.74%、-4.12%、-3.15%。两周来,不仅出现6连跌,而且本周又是4跌1涨。这哪里是跌幅在弱化?放在全球股市范围来看,分明是持续暴跌!

  记得上周美国三大指数的周跌幅还没有A股这么大,以及本周一跌2.9%、2.98%、3.47%,美国媒体便称“这是2016年特朗普上任以来的最大跌幅”。然而随后几天,美股却快速涨了上去,周四离历史新高只差3.7%。

  从A股指数看,本周一恐慌杀跌出的2733点,比今年1月4日2440点略高,但是,已远低于今年春节后首周2月18日的2754点收盘指数,几乎将今年春季行情的成果吞噬了!

  若扣除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20%、大盘股30%以上的涨幅,绝大多数个股已接近甚至低于2440点时的价位,1元股、2元股、3元股比当时还要多。

  本周,当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方案落地,许多个股在没有任何利空的情况下,竟然会莫名其妙地两三个跌停板,不仅市盈率仅5倍,而且股价比净资产打八折,创出股灾以来的新低。上市公司却不像两三个涨停板那样发异常波动公告。许多股一旦跌下去,就躺在下面再也起不来了。

  据数据宝统计,85只股创了历史新低。其中包括万亿市值的权重股中石油。汽车、纺织服装、公用事业、传媒、化工和ST股是下跌的重灾区。

  跌破2800点,大股东股权质押警报再度拉响。据报道,8月5日,在4.33万亿的大股东质押盘中,有高达2.47万亿市值触及了强行平仓线,占比高达57.04%。质押盘的疑似平仓比例也在不断爬升。这种严峻的局面,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估值看,2733点时,上证50市盈率仅10.5倍,沪深300为11.3倍,上证综指为12.59倍,为全球股市最低的估值洼地。故连央行行长易纲在人民币“破7”发表的声明中都说:“目前人民币资产被严重低估”。

  在如此低的估值下,A股竟继续连创新低。在美股下跌时A股跟跌、跌幅更大;而在美股连续两日强劲反弹时,A股却不跟涨、继续大跌。

  这就不仅仅是受外部压力冲击的问题了,而是A股自身出了问题。如,至今对上市公司造假不实施严厉的刑法、集体诉讼和经济赔偿。12家公司实控人被捕,一家又一家上市公司包括白马股频频爆雷,吓得投资者不敢相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真的了。供求失衡,市场定价机制失灵,投资者苦不堪言,纷纷斩仓离场。

  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消息是:《大A股引来高光时刻!被三巨头同时看上,释放超级信号》。一是8月7日,MSCI将A股大盘纳入因子从上一轮10%增加到15%,含264只大盘A股;11月份还将提升至20%,并纳入173只中盘股A股。二是英国富时罗素计划于8月23日,将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提升到15%。三是美国标普、道琼斯也计划于9月将A股以25%的因子一次性纳入。

  在一些人的眼里,似乎拯救A股只能靠外资。我则认为,这是丧失A股的自主权和主动权,是对国家利益和广大投资者利益不负责任的表现。

  既然央行行长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被严重低估”,为什么央行不可以像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央行携重金进入股市,大量购买上市公司股权,稳定金融市场那样,也通过增发基础货币大量购买价值被低估的A股股票,而要让外资来抄底,捡广大投资者的割肉盘?

  既然证监会副主席说“当前A股的估值只有13倍市盈率,而美国股市三大指数的市盈率都高达20倍以上,可见中国股市很有投资价值”,那么,为什么不火速动员持有7062亿现金的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仓位很低的保险资金、各类机构,以及上市公司大量回购,并鼓励广大个人投资者大胆进入股市抄底,坚决捍卫A股的价值中枢?

  本周三全球头号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瑞·达里奥喊话称,“如果你是全球投资经理,忽略现在的中国将会是你职业生涯最大的败笔”,并建议“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宜早不宜迟,现在就是最佳时机”,那么中国股市的国家队、中投公司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对外资抄底可能是把“双刃剑”不提前加以评估?

  既然监管层也清楚地知道,按《证券法》现有顶格罚款60万元的规定,无法消除、并客观上纵容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为什么不尽快完善和修订《刑法》和《证券法》,把广大投资者呼声最高的“在打假时引入集体诉讼经济赔偿制度,罚得造假公司、实控人、大股东和中介机构倾家荡产,还要坐牢”的建议尽快落实?

  既然科创板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通过严格的注册制审核发新股以外,为什么不鉴于市场严重低迷和几万亿股权质押危机随时可能引爆的情况下,在新的打假法规制定前,不果断地对主板、中小创停发新股呢?

  为什么对直接关乎社会、经济、消费,牵动亿万投资者的心和切身利益的股市,在跌跌不休、岌岌可危之时,管理层至今仍无动于衷?

  以上这些,便是广大投资者对管理层能实实在在救市的迫切希望!

  
 


  刘柯:A股寻底之路为何如此艰辛
  如果说本周上半周A股的下跌在意料之中,但随着后半周海外股市企稳,而A股依旧没有任何起色,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从影响A股的各种因素分析,利好还是占了上风。比如证金公司降低转融资费率0.8个百分点,这个“定向降息”对于A股应该是直接利好,因为即便在2014年A股2200点和2016年A股从5178点回落两次降低转融资费率的情况看,当时的市道不比现在弱,但依旧催生了两次行情,一次直接从2200点涨到了5178点,持续时间近一年,一次从2800点左右涨到3500点,持续时间接近2年。但这一次A股似乎毫不领情,仅仅在周四略微表现了一下,而且大部分还是蓝筹权重的表演,更多个股依旧萎靡不振。

  关键是最近A股的利好还不少。比如8月8日A股如期完成了年内MSCI第二次扩容,A股在MSCI纳入比例将从10%提高至15%,按照理想的情况,此次扩容带来的增量资金量超过1600亿人民币。而从周初引领A股下跌的外围因素看,到了后半周也有所变化,美国股市周初大跌,但在周三和周四都出现了探底回升的走势,从最低点算起来,道琼斯指数到周四已经反弹了3%左右。而A股在上半周跟跌,到了下半周却没能跟涨,即便周四有所企稳,但周五依旧疲弱,很多投资者期待A股在各种利好刺激下大幅反弹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是什么原因造成A股陷入目前的窘境呢?

  首先,中美经贸摩擦加剧还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A股此次继续寻底的一个诱因,然后又叠加了周初人民币快速贬值。尽管监管层发声,称美国极限施压对A股的影响渐弱,但低迷的市场总会把利空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有时会走出极端走势。实际上,人民币在市场作用下适度贬值对冲美国新一轮加税完全是在预期之中,而且由于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再加上中国的GDP体量如此之大,恶性贬值的条件更不具备。但市场在很多时候是没有理性可言的。其次,也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市场缺乏持续的热点,缺乏赚钱效应,这样很难走出像样的行情。前两周最耀眼的明星是科创板,这个新生事物吸引了市场绝大多数活跃资金的参与,主板和中小创由于没有了活跃资金的参与,只能是陪太子攻书。即便到了现在科创板走稳,但活跃资金依旧没有转战回来的意思,就算老龙头东方通信连收三个涨停,依旧无力回天。现在A股面临的格局是,科创板集体调整,连5G和华为产业链也没有了新的热情,大消费蓝筹又不断“爆雷”,大部分个股处于鸡肋交易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风险厌恶情绪不断升高,资金都选择观望,不大举出局已经很不容易了,维持一个弱平衡应该是最理想的结局。

  股票的价格靠的是资金的支撑,而资金买卖的意愿又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即便现在A股的指数处于低位,但上涨的动力并不充足。由于上证的实际指数位置目前只有2400点左右(剔除权重蓝筹影响),这个位置和春节前后差不多,而这个位置又是当初股权质押风险爆发的位置,因此,继续大跌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因为最近又开始有纾困资金驰援上市公司,也有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爆仓被强平,大家都在期待政策底的支撑。于是,就造成目前的现状,基本上很多账户今年颗粒无收,而如果是3、4月才入市的,现在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上涨很无力,下跌弱支撑,A股正进入一个鸡肋交易阶段,也处于今年以来最艰难的操作状态。除非有外力的强力介入,否则这个局势很难打破,如果投资者实在熬不住,还是多休息吧。

  
   
  


  黄湘源:MSCI买买买不是为了帮A股
  MSCI虽然打开了外资进入A股的一个投资窗口,但外资的买买买,并不是以我们的愿望为转移,而是由其利益取向所决定的。无论如何,外资既不是酒鬼,也不是赌徒,更不是来抬轿子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MSCI不是来抬轿子的。这个观点我们多次说过,现在为什么还要说?因为MSCI纳入A股,归根结底为的是它自己的投资需要,而不是为了帮A股。这个道理不弄明白,就不免太容易自作多情。

  A股经历了一波三折终于在2018年6月被纳入MSCI。今年按计划将迎来三次扩容,即继今年5月首次由5%提高到10%之后,8月7日由10%提高到15%,再在11月进入半年度一次的大型调整。届时,除上述经历过二次扩容的大盘A股由15%提高到20%外,中盘A股也将以20%的纳入因子被纳入。完成这“三步走”之后,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成份股中预计将有253只大盘A股和168只中盘A股(其中含27只创业板股票)。与此同时,国际主要指数纳入A股的步伐也将随之而加快,并带动更多的外资持续放量流入。这在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历程中无疑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由于MSCI纳入A股的名单基本上是以沪股通或深股通为基础的,因此从北向资金的流向也基本上可以看出MSCI外资的动向。不过,尽管在A股历次被纳入MSCI的生效日外资均有较明显的流入。例如,在2018年5月、2018年11月、2019年5月生效日,北向资金净买入分别为57亿元、38亿元、56亿元,但生效日前后的情况并不一致。2018年MSCI两次纳入A股的生效日期,北向资金均有明显流入,而2019年5月底在纳入前的北向资金大幅流出,生效日当天和支护方才呈现明显的流入。根据有关统计,今年初至今,海外资金通过沪深港通北上累计流入的资金为1004亿元,流入速度远低于静态估算的全年约6000亿元的水平。这不免让一些对MSCI期望过高的人大失所望。

  其实,历史上我国台湾和韩国股市纳入MSCI的反应也并非像一般宣传资料所渲染的那样,只有花好桃好而没有风吹雨打叶飘零。1996年9月,我国台湾股市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其后我国台湾加权指数出现11个月大约50%左右的涨幅。不过,当时全球各大股市都处于上升周期,包括A股。1999年8月12日,MSCI宣布将我国台湾的市值比重由50%调高至100%,并于2000年2月后生效,偏偏就赶上了全球科技股泡沫破裂,我国台湾加权指数也随之出现长达19个月,高低点跌幅达68%的大震荡。韩国在1992年1月按照20%的比例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其后韩国KOSPI指数不涨反跌,出现了长达7个月35%左右的跌幅。当然,在此期间的美国道琼斯工业50指数走势也是在经历高位震荡后开始有所走低的,高低点跌幅大约在10%左右。从我国台湾、韩国两个亚太股市历史上纳入MACI后的表现来看,MSC即使有可能作为一种助涨助跌的催化剂,但任何外部条件也不可能取代内部的因素而起作用,MSCI当然也不可能例外。

  也许,MSCI目前的这次扩容还并不是今年的“三步走”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次,现在来评介MSCI的作用也未免为时过早。不过,决定外资主动增量能否大于被动增量的决定因素主要并不取决于计划,而在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前的外资与其说是在等待MSCI纳入比例扩容生效这一变化节点,还不如说是在坐山观虎斗。毕竟,中美贸易谈判的发展态势至今还难言明朗,这令任何一个审慎的投资者一时之间也都难以贸然作出举足轻重的重大决策。这也不是不好理解的。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计划,今年的“三步走”并不包括科创板。未来科创板是否能够纳入MSCI,这个问题不要说市场在关心,MSCI当然也不可能无动于衷。根据MSCI此前在其官网上所发布的公告,将会在11月的半年度指数评估前持续观察科创板,并提供进一步合格性评估。在此之前,现在去讨论和判断科创板会不会改变MSCI的纳入计划并进而影响到外资的投资动向,也许还不到时候。

  MSCI虽然打开了外资进入A股的一个投资窗口,但外资的买买买,并不是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的,而是由其利益取向所决定的。无论如何,外资既不是赌徒,更不是来抬轿子的。我们的市场如果自己不争气,除了为外资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低吸高抛来去自由的机会之外,无论是对于救市还是救陷于困境的上市公司和救亏损越来越大的股民显然都将是爱莫能助。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熊锦秋:要加强上市公司资金监督力度
  一些上市公司打着研发投入的旗号,实际投入只是买房买酒店,对提高公司创新能力、竞争力毫无益处。资金使用听凭大股东、董事长个人意志,不遵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规定,因此,要强化对上市公司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约束。

  大族激光注册在瑞士的大族欧洲,自2011年开始自建“欧洲研发运营中心”项目,但这个所谓的研发中心,看起来更像个酒店。笔者认为,要强化对上市公司资金使用的监督约束。

  此前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在面对央视质疑时竟回应称,“你是什么角色?你有什么资格来质问我?这个是我们自己的资金,我当然有权利做任何经营决策,你管我那么多。”在笔者看来,上市公司董事长并非独霸一方的土皇帝,上市公司是全体股东的资产,其资金使用既要接受股民、媒体的监督,也要遵循法律法规的约束。

  媒体监督对维护证券市场“三公”原则至关重要。证券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尤其有些上市公司信披还不及时、不充分,此时新闻媒体就是中小股东获取信息的重要帮手。舆论监督可增加证券市场的透明度,推动上市公司提高信披质量,保障和满足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新闻媒体对市场违法违规予以披露与曝光,还可起到震慑作用。上市公司董监高抗拒媒体监督,缺乏“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投资者”之心。

  从合法合规性角度来看,深圳证监局发现“欧洲研发运营中心项目”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该项目本属于应由董事会审议的事项,但公司未对该项目履行董事会审议程序;另外,重大购置财产项目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及时,尤其大族激光的主业本是激光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但其投入的“运营中心项目”,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更值得追究,有人指出就是酒店项目。

  大族激光在公告中回复,该项目定位“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激光等项目或在保障股东利益的前提下对外转让或出售”;其中能与主业沾边的只有“医疗激光”项目,但“研发运营中心”在其中的作用,或只是医疗场所,与“研发运营”有何关联?至于项目要转让或出售,显然,转让主要价值也就在房子而不在研发。

  大族激光这个项目预算10.5亿元,折合建安成本每平方米3.6万人民币,高得吓人。项目光设计费就已花掉2亿元,本来该项目在2016年规划设计确定开始动工,但2016-2018年以及今年上半年,都发生巨额规划设计费用,难道是边施工边规划?

  值得关注的是,大族激光在建设“欧洲研发运营中心”项目期间,控股股东大族控股也在瑞士收购了两家酒店(Frutt酒店以及Luzern酒店),并处于改扩建中;大族激光该项目的总包方为Eberli公司,同时也是大族控股收购Frutt酒店项目的转让方及Frutt酒店改扩建项目的总承包商。这其中竟有如此多巧合?

  打个比方,一家公司买了A房子在装修,同时公司老板买了B房子在装修,两套房子的装修公司都是同一家。那装修公司是否可多收点A房子的装修费用、少收点B房子的装修费用?另外,瑞士处处都是风景,想必有了这个项目,相关人员去瑞士旅游是否也可多个由头?

  一些上市公司打着研发投入的旗号,实际投入只是买房买酒店,这对提高公司创新能力、竞争力毫无益处。上市公司资金使用听凭大股东、实控人、董事长的个人意志,不遵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规定,甚至在信披方面也极力隐瞒,大手大脚花钱充当冤大头,其中受益方不言自明。而上市公司项目在境外,监管部门对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监管也有点鞭长莫及。

  目前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有套管理办法,需遵循《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募集资金需存入募集资金专项账户,这方面应引导上市公司遵照要求来办。此外,上市公司还有利润结余、银行贷款等资金,所有这些资金使用,同样需要出台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要强化对上市公司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要限制实控人在其中滥权,对在实控人等指使下、上市公司违规使用资金,要责成实控人恢复上市公司原状,所有损失应由实控人等来承担。

  


  郭施亮:普通投资者如何辨别真假白马股
  近年来爆雷白马股确实增加不少。但正如董明珠所言,爆雷的白马股就不是真正的白马股。董明珠也表示格力电器100%不会爆雷。董明珠的这一番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从投资者与企业家的角度思考,显然会有不同的结论。

  近年来,A股白马股的表现备受关注。早在前两年市场行情相对活跃时,白马股的表现明显强势于A股其余板块,甚至多数白马股呈现出股价迭创新高的表现。受到之前一段时间的市场表现影响,投资者对白马股的好感也在不断提升,甚至被部分投资者认为是只赚不赔的投资品种。然而,去年及今年以来,白马股却频现“黑天鹅”。从康得新康美药业,再到大族激光东阿阿胶涪陵榨菜等,曾经的白马股,如今却成为了一个个投资雷区,这对专注于白马股投资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实际上,白马股都具备长期业绩优良,且具备较高投资回报率以及较好成长或盈利能力的表现。不可否认的是,上述上市公司,曾经也具备了绩优、高成长以及较高投资回报率的特征,更有甚者已经走出了长达多年的独立上涨行情,其白马股的特征已深入人心。但近期的白马股爆雷,实际上离不开这些原因。例如,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明显逊于市场预期。假如某一家上市公司长期保持20倍的市盈率水平,但却突然出现业绩增速骤减乃至业绩下降的问题,瞬间将市盈率提升至30多倍的水平,其投资的价值优势就瞬间下降了。

  再者,上市公司的经营销售策略误判市场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高估了自身的实力,这也可能导致“黑天鹅”现象发生,这也考验一个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综合智慧。例如,以近期出现业绩变脸的东阿阿胶以及涪陵榨菜为例,前些年业绩稳健增长,得益于提价效应。但产品提价仍需要综合衡量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替代品较多,或缺乏实质市场需求的产品,一旦误判了市场真实需求乃至误判了行业发展的形势,那么产品提价策略也会导致上市公司的销量下滑、整体利润下降。

  此外,则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信息披露等发生了重大问题,由此引发“黑天鹅”事件。或许,在投资者看来,这是很难预料的“黑天鹅”事件。但是,这类上市公司,其在事发前期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征兆,例如是否存在舆论频繁质疑的问题、是否遭到交易所问询或证监会立案调查等。与此同时,对于实控人或董监高等重要人士,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乃至利益输送的问题,同样也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近年来,爆雷的白马股确实增加不少。但是,正如格力电器的董明珠所言,爆雷的白马股就不是真正的白马股。与此同时,董明珠也表示格力电器100%不会爆雷。董明珠的这一番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投资者与企业家的角度思考,显然会有着不同的结论。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或许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参加股东大会或通过考察企业等形式来深入了解企业。但是,这也是少数投资者愿意做的事情,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均以公开信息作为投资参考。至于企业家,因为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决策,对企业的认识显然更深入。不过,对于不少企业家而言,往往不会把个人的真实想法告诉投资者,但对投资者而言,最有效的方式,则是观察上市公司实控人或高管的实际行动。例如企业家自身的执行效率与个人魄力,又如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的股份增持及回购的频率与密度等,这些举动都可以看得出企业家或企业高管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度。

  与此同时,对于A股市场的白马股,仍需要考虑到行业周期性规律,对于周期行业的企业更需要引起重视。或许,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比较关注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等因素,而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容易受到周期性的影响,而强周期股票的反应则更为强烈。但是,如果从中长期角度思考,若一家上市公司具备了较强的抗周期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一旦经济恢复发展,那么企业的发展回升速度可能会更快。对于长期具备抗周期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的企业,同样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白马股上市公司。

  除此以外,对于上市公司董事长或企业重要高管的更换频率与密度,同样值得市场投资者去参考。或许,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一家好的企业,需要长期拥有一个具备成熟管理经验的核心管理团队,而核心管理团队的人员稳定性越强、执行效率越高,则企业经营的稳定越高,不会容易发生重大错误。或许,这也是投资者辨别真假白马股的方法之一。

  


  桂浩明:风险加速释放以时间换空间
  进入8月份,沪深股市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上证综合指数跌破了2800点,补掉了2月25日留下的向上跳空缺口,深圳成指则破位9000点,也开始在封闭2月25日的缺口。回头来看,2月25日这天沪深股市联袂突破,将一个月之前开启的超跌反弹推进到全线反弹的状态,可以视为春季行情运行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5月6日两市双双跳空向下后,市场对后市走向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就集中在是否将回补2月22日向上跳空缺口这一点上,如果缺口不补,那么就也许还能够证明这波行情还没有走完,在经过相应的整理之后,还是有可能重拾升势。而如果缺口被补掉的话,那么恐怕就需要重新寻找底部支撑,在低位反复调整了。

  现在看来,虽然大盘在5月6日的缺口下方横盘了近三个月,期间也发动过几次比较有力度的上攻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一度也重返3000点,几乎把5月初的那个向下跳空缺口全部封闭,但终究还是功亏一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气不足,这突出表现在很少有增量资金介入,场内资金在原有的几个热门板块中兜圈子,无法挖掘出能够带领大盘有效上行的新的热点。而原有热门板块中还不时有股票“爆雷”,这就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操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大环境仍然较为严峻,不确定因素还是比较多,使得人们对于后市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被认为具有市场走势风向标意义的北向资金,从去年以来一直呈明显的单向买入状态,但自4月份其就开始以卖出为主了,即便是在大盘跌到2900点一线以后,也没有出现持续的买入局面。当然,北向资金的动向只是代表了部分海外投资者的看法,未必有多大的权威性。但客观上它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导向性作用,其影响力还是不可小觑的。

  也就在大盘处于横盘的时候,科创板正式开始交易了。作为资本市场增量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创板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自然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资金。从三周来的具体表现而言,科创板由于交易制度与主板等有较大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其走势是明显脱离大盘的。虽然一度也对大盘中的科创题材股票产生过相应的牵引作用,但总体上还是以走板块自身单独的行情为主。而当它与大盘的反差越拉越大时,各方面的风险也就显现出来了。在本周二股市全面下调的情况下,科创板尽管还勉强支撑了一段时间,但到后来还是整体重挫,这以后科创板行情就分化很严重了。这样一来,股市交易中已经不存在什么亮点了,交易重心的整体下移,使得投资者普遍对后市持谨慎心理,并且也失去了在此刻演绎个股行情的兴趣与激情。

  当然,随着股市的下跌,特别是年初向上跳空缺口的被补,市场风险是得到了相当充分的释放,很多当初人们想到的利空,以及那些没有想到,甚至还无法想象的利空,在现在这个时候都得到了很充分的暴露。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投资者正面对着太多的利空。而只要没有进一步的利空,或者说风险的释放在现在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尾声,那么后市就不存在继续大幅度杀跌的可能。尽管说现在还不能轻易作出风险已经释放完毕的结论,但不管怎么说这方面的高潮应该是过去了。因此,在行情的走势上,也许接下来很大的一种可能是在2700点到2800点一线进行整理。整理的时间会比较长,但这更多是属于以时间换空间的行情,指数再大幅度下行的局面未必会出现。

  值得提一下的是,原本科创板活跃,能够吸引市场部分资金,客观上也容易导致大盘显得沉寂。而现在科创板也出现了某种降温,整个市场都比较沉寂了,而这个时候是否有利于酝酿、培育新的热点呢?

  


  应健中:股市有韧性就有操作机会
  这两年来,全球股市面临着各种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因素打压,消息面上一惊一乍,股市跌宕起伏,当然这起伏基本上还是股市承压,走势向下。这种承压往往是突如其来,一觉睡醒,市场的基本面大变,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市道对每个人的市值和心态都是一种考验。

  本周上证指数选择了向下突破,这个突破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自5月6日大跌形成的那个大箱体的下沿2822点,此次最终被有效击穿,市场往下去寻求新的支撑,2822点这个地板变成了下一个箱体的天花板;二是,上证指数的年线被有效击穿,目前反映一年来平均持股成本的年线位置在2805点,年线以每天0.5点的速率下移,跌穿年线的技术意义众所周知,接下来在年线的下方那就是下跌抵抗的态势,寻底的趋势将维持一段时日。

  在向下突破的市道中,还好有个科创板给股市增添了不少色彩,科创板目前的流通市值也就1000亿元不到,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28家科创板公司上市之后,形成了一个空窗期,到笔者码字之时,上交所受理名单中依然只有151家,已经注册的数量依然是28家,这个数量已经有两周多没变化了,而中止的公司上升到81家,其原因是需要补充中报,这样的话下一批科创板登台的时间应该在9月以后,科创板的空窗期给市场对已上市的科创板股票也提供了一个炒作的空档,值得琢磨的是对科创板的最新界定——科创板要坚守定位。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值得关注。

  市场的下跌意味着市值的缩水和重心的下降,这对原本已经堆积在市场中的股权质押是个风险显露的过程。前两年市场积累了巨额的股权质押,大股东将手中可流通和还未流通的股票质押给金融机构,套取回了巨额资金,随着股市重心的下移,风险渐渐显露,今年的一把行情化解了部分股权质押风险,但还未全部解决。现在股市再度下行,潮水退去会发现谁还在裸泳,本周传出信息,被称为“中国版ZARA”、国内首家A+H股上市服装公司拉夏贝尔迎来“至暗时刻”。8月6日晚间公司披露的最新消息显示,其实际控制人持股质押比例接近100%,且已构成违约,也就是俗称的质押爆仓!现在股权质押的规模还有4万亿元左右,有一半临近警戒线,可以预料只要大盘还是处于弱势走势,此类的爆仓还会呈“多米诺骨牌”效应,解决股权质押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大盘的上行,任何行政手段都不如大盘上行解决问题。因为那些大股东将手中的股票抵押给金融机构,拿走了真金白银,实际上提前解禁了,将股票筹码甩锅给金融机构,这个问题不解决,市场难以走牛。

  股市还处于下跌抵抗阶段,寻底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当今世界,寰球同此凉热,国际市场的急剧波动时时影响着A股市场,但是股市有韧性就有操作机会,有胆量的可以到科创板中去冲浪,胆小的就算了,多看少动,这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

  


  曹中铭:科创板开启暴涨模式防范风险不可松懈
  自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挂牌以来,其走势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作为一个全新的板块,更由于其独特的定位,科创板受到市场资金的爆炒,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个人以为,爆炒科创板新股,防范风险不可松懈。

  从上周四至本周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沪深股市出现持续下跌,且跌幅并不小。但期间的科创板,却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特性。实际上,科创板不仅遭到资金的爆炒,也成为市场资金的避风港。

  根据统计,截至目前,所有科创板股票相对发行价涨幅均超过100%,涨幅最小的中国通号达到107.18%,涨幅最大的安集科技达431.26%。A股市场有炒“新”情结,科创板新股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并不意外。但由于上交所一次性上市25家公司,并且所有个股都实现翻番走势,这显然有点出乎市场的“意外”。

  设立科创板,使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架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在科创板之前,中小板与创业板先后推出。与中小板与创业板相比,科创板新股的走势又有明显的不同。无论是中小板还是创业板,其首批公司挂牌后,股价都出现冲高回落的走势,且此后跌幅均不小。

  但科创板则明显不同。挂牌首日,科创板25家公司几乎都是高开、冲高、回落、再冲高、再回落的走势,但此后,25家公司都走出了一波强势上涨行情,即使在三大指数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亦不受影响。而且,伴随着科创板新股上涨的,是个股新高不断。

  科创板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使如此,市场资金对于科创板的爆炒,个人以为同样需要引起警惕。虽然科创板新股发行价格不再“唯市盈率论”,这也意味着科创板公司的估值也不再“唯市盈率论”。但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一定期限内,估值是有“天花板”的。即使科创板公司具有成长性,短期内的过度炒作,无疑会透支个股的估值。某些个股的股价,其实已经不足以支撑其目前高高在上的估值。

  事实上,爆炒科创板的风险已经显现。由于板块挂牌公司不多,近期科创板常常出现齐涨共跌的特性。本周二,沪深三大股指均出现深幅调整,科创板25家公司中,只有一家上涨,其余24家均出现下跌,且跌幅超过10%的不在少数。那些高买低卖的投资者,无疑会遭遇亏损的结局。

  目前市场对于科创板的爆炒,与市场的炒“新”情结有关,也与当前市场没有任何热点,科创板新股成为唯一的炒作热点有关。不过,在股价炒高之后,支撑科创板新股高估值的,无疑还是业绩与成长性,而绝非什么概念与题材。因此,那些被炒高且无业绩支撑的个股,今后或迎来估值回归之旅。

  而且,科创板退市制度虽然与主板退市制度没有太大的差异,但由于科创板更加包容性的上市制度,亏损与业绩不佳的企业都可以挂牌,一旦这类公司出现持续亏损的情形,那么,退市将是其唯一的结局。因此,对于科创板公司今后退市的风险不可不防。特别是对于那些股价炒高的个股而言更是如此。

  总体而言,科创板遭到资金的热炒,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某些股价炒高个股估值的回归,市场因素同样会在其中发挥作用。无论是对于市场还是个股而言,都不可能走出单边行情,跌多了会涨,涨多了会跌,这亦是市场运行的一大基本规律。对于科创板及其新股而言,同样不会例外。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