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探讨海外并购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晨光 摄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如何借助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是当前值得探究的问题。
7月27日下午,在2019年中国对德投资与并购论坛上,中民并购董事长赵政伟博士认为,“中国企业如果想获得更好的技术,站在全球价值链条上更有利的位置,展开海外并购是必然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商务部公布的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共实施完成跨境并购项目161起,实际交易总额169.5亿美元。
从并购集中的行业情况来看,赵政伟告诉记者,“欧洲的优势领域、强势的行业是国内需求集中点,比如传感器、半导体、新材料、化学领域、新能源汽车以及制药领域等”。
在整个海外并购市场上,欧洲是主要的标的选择区域,其中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龙头,受到的青睐更多。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坦言,中国对德投资中占比最大的是电子和半导体行业,占比约20%,同时由于机械生产、信息通讯和软件与半导体行业关联较大,也占有较大比重。近年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美的集团(行情000333,诊股)收购库卡、沪电股份(行情002463,诊股)收购德国Schweizer,其中美的2017年作价约290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知名工业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公司库卡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
有市场观点认为,2017年以后跨境并购的热度似乎有所下降。在赵政伟看来,降温是相对的,更多的是回归了理性。“更多的企业在面临发展困境的情况下看到了协同效益以及整合资源走出去的商机,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有很多民营企业开始在海外并购,进入另外一个领域。”
赵政伟指出,以并购德国公司为例,国内企业通过跨境并购德国企业可以获得一些优势。一方面,德国的工业门类跟中国的工业门类是高度匹配,比如“德国工业战略2030”“德国高科技战略2025”可以与我国的工业4.0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德国的企业很多是细分行业龙头,还可以实现中国产品国际化的“翘板”作用,例如一些难以直接销售到欧美的药品,通过并购德国企业可以打通销售通道。
不过海外并购也并非万能,风险和收益往往并存。在赵政伟看来,并购也会伴随着某些可能的风险,比如可能遇到一定的外汇风险,这部分要根据国家的政策调控。此外,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也需要重点关注“在处理具体事项上,由于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差异,很容易因为一些细小的方面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对(两国)合作大局造成影响。”
即便取得初步成功,并购与整合的后续工作同样十分关键。赵政伟认为跨境并购要多看协同效应,“少一些简单的报表,多做一些技术提升”,并购效益并不能单纯从表面上观察,“(并购)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有买卖双方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