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李志林:进入多元化崭新格局 贺宛男:能各取所需吗

加入日期:2019-7-27 8:09:5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7-27 8:09:58讯:

  导读:
  李志林:A股进入多元化崭新格局
  桂浩明:科创板靠什么化解高市盈率风险
  贺宛男:A股能各行其道各取所需吗
  刘柯:让科技之光照进整个A股
  熊锦秋:引导科创板形成激励创新机制
  郭施亮:在熟悉领域寻找中长期投资品种

  李志林:A股进入多元化崭新格局
  打破唯市盈率论束缚科创板一系列创新经受了市场检验
  本周一,科创板开市虽然令大盘跳水跌破2900点,但随后却出人意料地走出4连阳,一扫市场对科创板分流资金的担忧,大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变化正在改变A股市场生态。

  科创板带头冲破了长期的“唯市盈率论”桎梏
  长期以来,A股一直盛行“唯市盈率论”,认为股票的市盈率越低就越有价值。对高科技股和高成长股的价值评判,也用对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标准来裁定他们的估值高低和泡沫多少。遂导致了A股市场日益陷入“二八现象”的困局,各路机构在周期性传统产业的低市盈率大盘股中抱团取暖,致使指数失真股价扭曲。

  令人欣喜的是,上周末即科创板开市前两天,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和上交所理事长分别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对科创板高科技股的估值不能只看市盈率,要打破“唯市盈率论”。我认为,这无疑是炸响沉闷的A股市场的一记春雷,这是管理层价值理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是为打造“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走出的重要一步,值得赞赏!

  本周科创板结束了不设涨跌停的5天交易,查看一下它们的市盈率,不免吓了一跳:除开铂力特、航天宏图、交控科技3只亏损新股外,其它22只新股的平均市盈率高达163.67倍。

  我无意对本周科创板平均市盈率是否太高予以评判。因为这是市场行为给予的,是科创板5天485亿、228亿、227亿、292亿、196.3亿成交量参与者给其的定位。

  只要是符合证券法律法规,符合科创板交易规则,交易中体现了“三公”原则,上市公司没有发生虚假信息披露和欺诈,交易中也没有出现操纵市场行为,那么这个市盈率就是这一周参与科创板交易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高科技、高成长性的价值评判和对未来的预期,监管层和未参与科创板交易的市场人士和投资者,就没有理由对其估值是高是低、定位是否合理说三道四。我认为,这就是易会满主席上任后强调的“尊重和敬畏市场”,“不对市场交易行为和涨跌作判决”的体现。

  本周科创板的强势表现,为打破A股市场僵化的“10倍、20倍市盈率才有投资价值”的估值标准,改变用对周期性传统产业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标准往高科技股、高成长股身上套的错误做法开了一个好头。这也许是科创板对A股市场带来的最大的积极作用之一。

  科创板的开设使A股结构更为多元化、合理化
  根据上交所的安排,当科创板上市股票满30只后,再经过10个交易日,即推出上证科创板50指数。我以为,届时A股市场便可以对标美股市场了。上证50指数对标美国道琼斯(30)指数,沪深300指数对标美国标普500指数,科创板、创业板指数对标美国纳斯达克指数。

  A股即将出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元化市场、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保险资金、公募基金、QFII、RQFII、北上资金、MSCI指数基金等超大机构,主要偏好上证50指数市场,以及沪深300指数市场;而私募基金、社会游资、富时罗素指数基金、大户和中小投资者,更偏好于中小创以及主板中的中小盘高科技股和高成长股;占A股开户数2%的300多万大户、游资和私募基金,更偏好科创板。

  这样,不同价值理念、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收益预期的投资者,均可以在以上不同的市场进行投资交易。当然,以不同的估值标准、不同的交易方式、不同的股价定位进行的投资,所承担的风险和所获得的回报,是对等的。

  科创板将以“比价原则”助A股走慢牛
  很多人曾担心科创板开设后,由于其前5天没有涨跌停板限制,随后涨跌停板幅度比主板扩大一倍,这将会造成大量资金从主板抽离,致使主板失血,股价越走越低。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局面只会出现在科创板刚开板集中上市的短时间内,从中长期看,只要科创板扩容速度与创业板相仿,10年700多家,每年不超过100家,则对大盘的影响有限。

  我近期一再强调,商品市场最不可抗拒的法则是比价原则,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既然科创板的高科技、高成长股的定位市盈率可以在80倍、100倍、120倍、160倍的以上,游资和私募基金依然乐此不疲的炒作,那么,目前不到40倍市盈率的创业板和中小板,30倍左右市盈率的深成指,仅13倍左右收益率的上证综指,其整体风险就大为降低,下行空间被有效封杀。其中的高科技股、高成长股,其股价必然会对照科创板股票,价格往上靠。

  同时,由于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阶段,因此,国家将不断推出振兴经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各种利好政策。这将会产生一批转型升级的高成长股,它们也会对标科创板高成长股,股价增添上行动力。

  今后,A股将有科创板这样一个不断产生牛股的温床。在这种情况下,同属于A股市场的沪深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怎么能不被比价?场内机构和投资者怎么能不被吸引?

  当然,监管层必须注意市场的供求平衡,控制新股的发行节奏。

  “五穷”、“六反弹”、“七回撤”之后,八月会如何?我认为,很有可能会出现“反击”。理由是:第一,全球进入了降息周期。第二,中国经济有韧劲。上半年面临外部严峻挑战,GDP增速仍保持6.3%。随着政府对基建投资的加大,2万亿减税降费的进一步落实,下半年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明显。第三,中美贸易冲突有缓和迹象。中美第12轮贸易谈判下周在上海进行,双方终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第四,新一轮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上海自贸区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获批在即。这不是简单的空间扩大,也不是将自贸区政策平移,而是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重大突破,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将承载更多的历史使命。一旦占全国GDP四分之一的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改革开放发力,那么,不仅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将贡献巨大,而且会为100多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以及600多家江苏、浙江、安徽上市公司带来利好。

  第五,科创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新的里程碑。一周来,这些高科技股的高成长的活力四射,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对大盘的引领作用未来将日益明显。第六,A股目前仍是全球估值洼地。由于内外资机构的踊跃投资和科创板网下配售新股的机构每家需拥有6000万大盘蓝筹股市值,2800—2900点区域韧性十足难以下行。A股4年的熊市周期将告结束。第七,加强对上市公司打假,有助于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第八,市场后续资金充裕,MSCI新增资金正在不断入市,富时罗素指数基金也即将入市,北上资金连续净流入,保险资金即将提高10%入市比例,有望带来万亿新增资金。(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科创板靠什么化解高市盈率风险
  ■申万宏源证券
  科创板首批新股在本周高调上市。从发行询价到定价,再到上市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发行还是上市交易的市盈率普遍较高,最低的也在50倍以上,高的则超过100倍,与二级市场的同行业品种相比,明显高出一截。

  股票发行以及交易的市盈率高,客观上反映了投资者的看好心理,作为一种市场选择,本也无可厚非。一段时间来,市场上的主板与中小创的发行市盈率被控制在23倍,看上去是比较低的,但一旦股票上市,就免不了被爆炒,连续多个“一字板”的走势,最后市盈率还是被抬得很高。只不过,这是把二级市场的市盈率炒高了,而科创板则是从一级市场开始市盈率就定得较高。于是也就有人担心,等科创板上市以后,市盈率还会进一步炒高,这种高市盈率所带来的风险,以后如何才能予以化解呢?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思考,而事实上,监管部门在制定有关科创板相关规则的时候,对此也有所考虑。一方面,作为试点注册制的必然要求,必须提高股票发行中的市场化程度,让市场在定价上发挥主导作用,淡化行政干预的色彩。而另一方面,则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防范高市盈率发行带来的估值泡沫风险,并且设法予以化解。如果说防范高市盈率发行给一、二级市场带来的风险,主要是抑制在询价时盲目报高价的行为,以及对二级市场过度炒作予以警示,若发现其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则予以严厉打击。但是,人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并不能真正治本。从现在新股发行时市盈率就明显偏高的情况来看,再多的举措,虽然能够对炒作行情予以降温,但仅仅靠这些让市盈率大幅回落,恐怕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要真正化解高市盈率的风险,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事实上,对于科创板公司,由于采取了具有较大包容性的政策,盈利能力已经不再是公司上市时最重要的也是缺其不可的指标。但不管怎么说,企业毕竟还是以盈利为目标的,这就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而企业要体现出这一点,通常就需要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因此对于科创板公司,就有研发投入与销售额的比例要求。而与此同时,对于公司所处行业的景气度,以及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等也都形成了无形的约束。而公司如果在主业上无所作为,以至于出现空心化的局面,则要予以摘牌。应该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要让科创板公司能够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取得一个好的发展,通过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使得原本居高不下的市盈率得以不断回落,其长期投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创板公司的特点,就是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而有的投资者之所以会在其发行时愿意以较高的市盈率进行投资,甚至有的还愿意在二级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买入科创板股票,说到底就是期待其成长性能够较快体现出来,现在价格高一点可以忍受,只要中长期持有,过一个阶段后因为业绩大幅提升了,市盈率自然就降低了,投资者也就获得了相应的收益。无疑,以高成长化解高市盈率风险,是科创板的一大特点。作为投资者也应该有这样的投资理念。而作为上市公司,能否实现高增长,其实就是其是否真正具有科创板特征的一种写照。如果不能实现高增长,却仍然混迹于科创板中,还要高市盈率发行并高价交易,那就很成问题了,市场各界有责任分辨出这样的企业,并且将其挡在科创板的大门外。

  参与科创板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实际上也肩负了从源头上防范高市盈率风险的重任,同样应该把对公司成长性的判断放在重要位置。那种不惜报高价只求买到,然后在第一时间套现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也是有害于市场的,更是与开设科创板的宗旨不相符合的。(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A股能各行其道各取所需吗?
  一周下来,激情澎湃的科创板已逐渐趋于平静。

  这从几组数据可以得到证实。成交金额:首日成交488亿,一周成交1367亿,相当于日均成交273亿。涨幅:首日涨幅最高的安集科技涨400%,最低新光光电涨84.22%;一周下来,最高仍为安集,涨350%,最低容百科技,涨67.88%。以平均涨幅计,25股首日平均涨幅139.53%,周平均涨幅140.19%。逐步走向均衡。换手率:首日平均高达78%,一周以来平均约230%,日均换手约46%。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A股市场似乎也在桥归桥、路归路,各走各的道。

  从一周成交看,前三名分别为中国通号(232.2亿)、京东方(206.5亿)和中国平安(206亿)。成交前十:科创板的中国通号和澜起科技分列第1、第10名。第2到第9名分别为:京东方、平安、五粮液、海康、茅台、东方财富、红塔证券、中兴通讯。除红塔证券系刚上市高换手外,其他均属白马蓝筹。

  中国平安曾以千亿回购计划引起市场轰动,根据今年4月底股东大会决议,第一步先出资50-100亿元。而截至今年6月30日,累计已出资34.2亿元,回购A股4002.29万股,最低成交价79.85元/股,最高成交价88.09元/股。

  茅台和五粮液是社保和各路机构最钟爱的股票。京东方、中兴通讯两公司去年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业绩和股价大幅下降。如今,中兴通讯预告,上半年从去年同期亏损78.24亿到今年盈利12至18亿;而2017年公司全年盈利也就45亿,意味着业绩已接近两年前水平。京东方则以日前报道的“成功霸占65、75吋面板全球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近期出现大幅上涨,据悉,其AMOLED智能机面板出货量,全球排名已由去年的第五名跃居至第二名。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分析称主要得益于大客户华为。

  同样,海康威视也是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的公司。其于7月20日披露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1.67%,环比增长74.5%!正是这一靓丽的中报业绩,该股结束了前三周绵绵下跌的走势,本周上涨16.31%,成为成交前十个股中涨幅最大的股票。

  也正是海康作为中小板市值第一股的大幅上扬,带动中小板指成为本周上涨最多的指数。

  还有一个现象也十分有趣。上文提到的周成交前十个股中,除科创板的中国通号和澜起科技为周阴线外,其余8股多为周阳线。这说明什么?说明科创板主要着眼于炒小盘,炒短线乃至超短线;而白马蓝筹多为大盘、中长线。

  也许有人会说,科创板也有大盘股,中国通号总市值不是一度达到千亿吗?其实并非如此。

  科创板与A股其他板块的一个重要区别是,IPO除了网下配售、网上摇号之外,还有券商跟投和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包括员工持股平台、保荐机构子公司、公募基金、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保险公司或大型基金和与发行人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

  根据相关规定,券商跟投需锁定6个月、战投锁定12个月;七大网下优先配售的机构,还要拿出一部分锁定3个月。当然,实控人和大股东需锁定36个月。这样七锁八锁下来,真正的流通股份少而又少。以中国通号为例,发行A股18亿股,去掉林林总总的锁定股,实际流通才11.8亿股,占总股本(105.9亿股)的比例仅为11.14%,目前该股流通市值也就100亿出头,算什么大盘股?

  25家科创公司总股本合计173.83亿股,目前流通A股为20.29亿股,流通比例仅为11.67%。

  为什么安集科技涨幅第一?说穿了就是迷你小盘,发行1328万股,去掉锁定股份,实际流通仅1157万股。

  但是,现在上市流通的不足12%,都是小盘,日后还有80%多,6个月的、12个月的、36个月的,一个个解禁解锁了,又会怎样?(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
  



  刘柯:让科技之光照进整个A股
  ■聚焦科创板首周表现
  科创板无疑是本周最耀眼的明星,25只新上市的科创板新股携注册制改革和交易制度创新而来,让市场无比兴奋。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在科创板“科技”效应感召下,本周整个市场的关注焦点也一步一步转移到大科技的范畴中来,热点呈现发散效应。

  科创板无疑是本周最耀眼的明星,25只新上市的科创板新股携注册制改革和交易制度创新而来,让市场无比兴奋。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在科创板“科技”效应的感召下,本周整个市场的关注焦点也一步一步转移到大科技的范畴中来,热点呈现发散效应。

  科创板的示范效应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科创板的“科技”效应已经开始体现。在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中,科技属性与科技含量成为焦点中的焦点;特别是一半以上的科创板新股来自于电子信息产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硬科技”,这个示范效应相当明显。其次是对整个A股估值体系的重构,从刻舟求剑的“唯市盈率论”到注重成长价值,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目前虽然科创板公司的整体市盈率已经达到100倍以上甚至更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个股的活跃度。第三是细分行业袖珍小巨人可能获得更高的估值。比如机构在第一天大举介入的南微医学,其已经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内镜诊疗、肿瘤消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三大技术平台,成为国内微创诊疗器械领域的领先企业。正因为如此,机构在第一个交易日就大举介入。而按业绩增长预测,其动态市盈率也成为科创板首批企业中比较低的品种,体现了高成长性。

  而从科创板首个交易周的表现看,剔除交易制度创新因素,不难看出未来科创板还是有可能出现分化的。比如首个交易周虽然集体大涨,但从涨幅波动幅度以及关注度来说,总股本大的、业绩太差的、公司属性不是很突出的公司表现就要逊色得多。典型的如总股本超过100亿股的中国通号、业绩比较差的中微公司、从新三板转板而来的西部超导等。而新锐概念题材加身者属于细分行业翘楚的企业,就容易受到资金的关注。比如周三涨幅高达50%的福光股份就是因为有军工概念;再比如第一个交易日机构交头活跃的南微医学是国内微创诊疗器械领域的领先企业。在首周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停之后,这些公司的分化将更为严重,其股价的支撑将从流动性溢价到内在价值回归。

  当然,令人比较欣喜的情况是,目前科创板的热情有外溢现象,也就是主板中小创里类似的行业属性企业已经开始悄悄受到资金的关注,而且与科创板的联动情况比较明显。在周三福光股份大涨50%之时,不少主板中小创的光学光电仪器上市公司也开始异动,康拓红外、亚世光电等对标公司连续涨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目前A股主板中小创里很多新股次新股也有类似科技含量高、总股本小、行业地位不错、业绩增长比较好、估值比较低的企业;毕竟,能在科创板里操作的资金是有限的,只占目前A股总账户的百分之几,大部分账户只能在主板中小创的类似对标企业里找机会。

  主板中小创的新股次新股还面临一个比较好的契机,那就是中期业绩问题已经逐渐被市场消化,增长好的有惊喜,比如中期业绩预告翻倍的博敏电子直接3个涨停板;即便是增长不好或者业绩下降的也被解读为利空出尽,在股价经过前期的压制以后面临比较大的反弹契机,如周五突然涨停的捷荣技术,就是绩差次新股的典型。本周很多新股次新股开始出现明显异动,任何一个火星都可能引发突然上涨。其中原因一是因为这些新股次新股前期调整比较充分,二是因为科创板新股的优异表现为主板中小创的新股提供了新的上涨空间。因此,现在可以积极关注总股本在2亿以下,股价处于上市以来的底部区域,公司基本面属于电子信息等前沿新兴产业;业绩尚可的新股,同样具备不错的短期爆发条件。(金融投资报)



  熊锦秋:引导科创板形成激励创新机制
  引导科创板形成激励创新机制。这方面最好的机制是退市制度。既然企业进入科创板就必须符合科创板定位,那么除了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研发型企业之外,其它企业上市后若不再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也应视为不符合科创板定位,应将其驱逐出场。

  首批科创板股票已经挂牌上市,科创板承载着各方的寄托与希望,将有力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切实落实,引领科技创新进入快车道。

  毫无疑问,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目前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储备亟待加强。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七大发展战略中,就包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设立科创板,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要到科创板上市必须符合科创板的定位,也即“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其中最重要的无非两条:一是核心技术,二是创新能力。

  从上交所审核问询意见来看,发行人核心技术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具体情况、专利技术和研发能力、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等,这些是审核重点关注的问题。首批25家挂牌企业,是经过严格审核之后遴选出的有一定创新能力、专长的企业,在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方面也符合上市要求,由此成为首批幸运儿。比如中微公司,其自主研发的刻蚀设备打破国际领先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被视为冉冉升起的国际半导体装备新星;有些企业则拥有雄厚的创新能力或创新后劲,25家企业中,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10%的有10家,其中虹软科技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最高,达到32.42%。

  科创板的设立,在科技创新与资本之间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随着后续大批科创企业在科创板陆续上市,一些科创企业将借助资本支持成长为伟大公司,科创板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为进一步发挥科创板对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引导科创板形成激励创新的市场机制。这方面最好的机制无疑是退市制度,没有比这更好的指挥棒。目前科创板退市红线主要包括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等四大类,基本与主板和中小板类似;其中有个重大创新,就是针对研发型上市公司,规定了较为特殊的退市制度。科创板有五套上市标准,第五套上市标准对利润、营业收入都没有要求,被称之为研发型上市公司;而若研发型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产品或者所依赖的基础技术研发失败或者被禁止使用,就可能被强制退市。

  笔者认为,既然企业进入科创板就必须符合科创板定位,那么除了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研发型企业之外,其它企业上市后若不再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也应视为不符合科创板定位,应将其驱逐出场。上交所应每年对上市公司的科创属性进行一次巡视和研判,若认定失去科创属性,且在一定时间内企业不能重新符合科创板定位要求,应强制退市。

  其次,上市公司要形成支持创新、激励创新的机制。即使科创企业目前有一些创新成果,也不能故步自封、居功自满,要时刻谨记创新永无止境,不创新随时可能被市场淘汰。企业从市场募集资金,不要急着买楼、买车,钱要用在刀刃上,要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工资薪酬、现金奖励、股票激励等多种渠道方式,激励研发人员深入创新、多出成果。资源要多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向有突出创新贡献的人员倾斜。

  其三,上市公司要广泛吸纳、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人的大脑才是真正的创新工厂,创新需要人的想像力、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科技创新竞争,人才是根本。华为宣布今年将从全球招聘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还想招聘两三百名,对于其它科创企业而言,即使没有能力争抢顶部人才,也要尽最大努力争抢高级人才、培养高级人才,这是维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在熟悉领域寻找中长期投资品种
  投资科创板,一方面在于打新,可获得相对较高的回报;另一方面,则在于参与科创板基金,间接享受投资红利。至于直接投资,中长线投资确实存在较大的风险,但也并非机会渺茫。投资者可投资熟悉领域的企业,这样成功概率将会得到实质性提升。

  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但与市场预期差别不大,科创板开市首日全线上涨,而在此间,安集科技更是出现了520%左右的盘中最大涨幅,平均涨幅也在100%以上。

  在科创板上市后前5天的交易时间,股票并未有涨跌幅限制,但经过前两个交易日的大幅波动,投资者已逐渐意识到科创板的高度波动性。至于部分科创板上市公司,经过了短暂的下跌调整后,已逐渐接近上市首日的盘中最低价。退一步思考,假如未来科创板上市公司仍然出现加速下跌的走势,那么短期破发的风险仍然存在。需要注意的是,在科创板开市初期,尚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溢价优势,或多或少延长了科创板上市公司首日破发的时间。但是,如果未来科创板的投资热情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对科创板新股的上市表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选择,首日破发的风险依然存在。届时,科创板市场可能会呈现出港股化的特征,首日上市涨跌互现,破发风险却时常存在。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投资科创板就意味着高风险。作为新设的市场板块,科创板自然与A股其余板块的设置与定位有着实质区别,不会存在高度重合的问题。一般而言,对于科创板企业来说,本身处于创业期至成长期之间的发展阶段,而在这个时候,投资风险非常高。换言之,如果企业成功跨越了创业阶段,步入快速成长期,投资者也会因此享受到企业快速发展的红利期。但如果企业无法成功跨越创业期,或因某种原因陷入发展瓶颈,则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加上科创板的退市常态化预期,稍有不慎,投资者就可能“踩雷”。

  科创板首日表现非常亮眼,但在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却存在着估值虚高、市值暴涨的问题。因此,在流动性溢价初期,市场的交易价格未必可以真实反映出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难免会存在资本撬动的价格虚高现象。但是,当流动性溢价现象逐渐降温,价格表现更取决于市场的选择。届时科创板新股的估值与市值规模也将会更趋理性,对深耕科创板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也有积极意义。事实上,在主板市场“黑天鹅”频繁上演的当下,作为波动率更高的科创板,投资者在选择中长线投资时,往往更显犹豫。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科创板企业的不确定因素更高,在创业期至成长期的发展阶段,发生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概率明显高于主板公司。即使未来科创板有可能会诞生出巨头企业,但在大量的企业中筛选出少数的潜力企业,显然并非易事。

  笔者认为,科创板的潜力企业,不能够局限于市盈率、市净率等传统分析指标。这是因为科创板市场本身的包容性较高,未来会陆续出现更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这将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以往的分析思路。此外,因发展定位不同,且更注重科技创新,按照科技创新长期具有的周期长、投资大以及风险高的特征,市场的价值评判标准也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受此影响,对于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实际市场占有率,将会更受到市场的关注。与此同时,则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研发成本比重,对于拥有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企业,即使盈利能力尚不稳定,但市场还是会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期,科创板企业的股价表现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的选择。此外,则是考虑到营收增速、扣非盈利增速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因素。不过,对科创板市场的价值评判,可能会与A股其余市场板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市场仍可能存在一段适应期。需要注意的是,科创板的投资风险,一方面在于限售股逐渐解禁后的冲击压力;另一方面则在于流动性溢价优势逐渐恢复平静后的破发风险。此外,则是退市常态化以及价格高度投机性等风险。

  对于科创板的投资策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在于科创板打新,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则在于参与科创板基金,间接享受科创板投资红利。至于直接投资科创板企业,中长线投资确实存在较大的风险,但也并非机会渺茫。投资者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最熟悉的企业持续跟踪,投资熟悉领域的企业,这样成功概率将会得到实质性提升。(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