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初,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依旧非常充裕。
继上周银行间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隔夜加权平均利率(DR001)首次低于1%,隔夜Shibor跌破2009年9月以来新低后,7月2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价格继续走低,其中,DR001加权平均利率徘徊在0.9%附近,DR007加权平均利率降至1.9%左右,两者均较前一日有所下降。
此外,隔夜Shibor下行15.1bp报0.914%,创逾10年新低;7天期下行28.7bp报2.032%,创逾4年新低。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银行间市场短端利率持续低位徘徊的状态并不可持续。从以往情况看,跨季资金面“大考”度过后,通常下一月初的市场资金面会较为宽松,利率会持续走低,当前的资金利率走势也符合这种特点。不过,由于前期央行大力度的流动性投放,银行间流动性总量较为充裕,进入7月,流动性边际宽松空间较小,货币政策操作有望回归常态。
预计市场利率有望小幅反弹但维持低位
尽管7月2日的Shibor隔夜和7天期品种创新低,银行间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的隔夜和7天期品种也继续下降,但市场反应较为平淡,主要原因或许还是与跨季资金面压力缓和后的常态化变化有关。
一国有大行资金交易员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资金利率的变动趋势看,通常情况下,受跨季资金需求较高影响,银行间利率通常在季末倒数第二周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彼时也是市场资金需求最大的时期;到了季末的倒数第一周,资金面压力就开始缓解。跨季后下一月的第一周,资金面通常也会较为宽松,市场利率也会持续走低,随后触底反弹逐渐回归正常。
“因此,当前银行间利率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并不可持续,预计很快市场利率会小幅回升。”上述资金交易员称。
DR001跌至0附近在以前也出现过,如2008年12月-2009年6月、2015年4月-2015年10月,此次再度进入“零时代”,又与前两次有何异同?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近日指出,当前经济偏弱支持短期内宽松持续,后续资金能否维持宽松更多要观察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支持非银机构的政策效果。本次隔夜回购“零时代”与前两次回购利率下降至较低水平的共同点,是均伴随着基本面下行和货币宽松配合,后续回购利率的演绎方向或有一定的相似性。考虑到前两轮的“零时代”和“准零时代”均持续了至少6个月的时间,短期来看资金宽松或仍将持续。
但本轮行情与此前两轮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和国内市场的资金面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基于此,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能否维持宽松更多要依赖于外部环境能否改善以及对非银机构的支持政策的效果。
“当前流动性总量宽松已经到达了很高水平,央行短期内不大可能继续增加流动性净投放。而7月份是传统的税收大月,如果与央行暂停流动性净投放操作相叠加,则7月份流动性出现波动的可能性比较高。”明明称。
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率明显提升,货币市场利率更多是随着逆周期调节进行波动。明明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了政策的灵敏度,但也说明了目前的流动性环境仍不稳定。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有利于收益率曲线传导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所以未来央行有必要推动利率走廊建设,通过数量框架转型为价格框架,逐步引导市场预期,提高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率。
流动性进一步宽松空间较小
尽管市场利率的持续走低,说明当前银行间总量流动性十分宽松,但不少分析人士预计,7月货币政策操作有望回归常态,资金面边际继续放松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市场利率会小幅回升,但总体看仍会维持在低水平。
中泰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齐晟认为,目前央行的资金投放更类似于一种“上有顶,下有底”的宽松,短期对冲机构被动信用收缩,中期看,6月时总量宽松的状态能否在未来持续存疑,但预计不会回到今年1月份的宽松水平。
“6月最后一周,在流动性总量已经较为宽裕的情况下,央行暂停了公开市场操作,这或许表明后续边际上进一步宽松的空间较小。后续应防范货币政策操作回归常态后,市场结构性的流动性紧张问题的再次凸显。”兴业研究报告称。
兴业研究报告还指出,展望第三季度,需要关注地方债发行和财政支出进度对流动性的影响。按照财政部年初安排,地方债在9月底之前要完成全年发行,同时,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老旧小区改造,相关财政支出可能加快。预计央行将综合考虑地方债发行节奏、税收和财政支出加快等因素,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进行对冲,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7月份央行可能开展一次TMLF操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稳增长的政策需求下,下半年货币市场利率有望延续低位,央行显著回收流动性的可能性不大,DR007预计还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实际上,尽管近期DR001下行幅度较大,但相比之下,DR007的波动则相对稳定。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也曾提出,为了让市场更好地把握“松紧适度”的内涵,DR007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判断指标。“看DR007价格的变动,就可以看出流动性到底是松了还是紧了”,“我们既不希望看到市场流动性短缺,也不希望看到市场流动性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