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公募打新科创板成绩曝光:49只基金“全中”14家公司获配市值超2亿

加入日期:2019-7-14 19:10:2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7-14 19:10:26讯:

  下周,科创板即将正式开板,打新如火如荼。目前,已有14家科创板公司公布了网下配售结果,公募基金打新成绩喜人。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目前约有108家基金公司(包括具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参与了科创板网下打新,涉及产品约1540只,合计获配总市值近百亿;49只公募产品14家全部打中,赢得“大满贯”。

  公募108家公司参与,最高获配超5亿元

  已经公布网下配售结果的14家科创板公司包括华兴源创天准科技睿创微纳杭可科技澜起科技铂力特安集科技乐鑫科技中微公司新光光电福光股份中国通号光峰科技容百科技。中国基金报记者整理了机构投资者获配数据,结合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计算出公募基金获配情况(统计范围为14家已公布网下配售结果中的A类投资者、剔除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和社保产品的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打新情况)。

  截至7月12日,共有108家公募机构出现在科创板网下投资者初步配售明细中,这也意味着基金行业几乎是全员出动参与科创板打新;公募基金合计获配总市值达到94.17亿元。

  其中,获配市值最高的是富国基金,共动用了旗下54只基金参与科创板打新,获配市值高达5.43亿元。同样总获配市值超过5亿元的还有鹏华和南方两家基金公司,分别获配5.13亿元和5.03亿元市值。

  整体来看,获配市值较高的多为大型基金公司以及权益投资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国泰、博时、汇添富、嘉实、东证资管、易方达、交银施罗德、中银、融通、华安、上投摩根等公司获配市值都在2亿元以上。

  从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参与科创板新股情况看,南方基金旗下基金获得配售最多,有71只产品打中新股,鹏华、华夏、国泰、富国、嘉实、广发、易方达、中印、华安、汇添富等基金公司旗下也有超过40只基金打新成功。

  基金等A类投资者科创板网下配售比例或可达到A股中签率的6倍,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之下,公募基金可以说是行业总动员,可以参与网下配售的产品全员出动,打中的新股数量和获配市值都比较大。

  超过1500只基金打中,49只基金全部“中签”

  统计显示,有约1540只公募产品参与科创板打新并获得配售,其中49只基金“打中”全部14只新股。

  具体来看,天弘中证500指数型发起式、泰康弘实3个月定开混合、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混合、大成创新成长混合、大成策略回报、泰康新机遇灵活配置、大成精选增值混合、富兰克林国海焦点驱动等49只基金打中14只新股。

  这49只基金中,天弘、泰康资管、诺安、大成等公司旗下产品居多,天弘基金旗下有7只基金全部打中14只新股。

  此外,打中13家、12家、11家、10家的公募基金数量分别为153只、170只、204只、188只。

  从获配市值来看,有24只产品获配金额超过1000万。

  不少公募基金表示,科创板进度比预期更快,现阶段对于科创板打新从策略是“逢新必打”。

  也有基金经理表示,科创板报价非常市场化,根据上市公司基本面定价,还要剔除“报价最高10%”,因此报价难度很高,要非常仔细研究公司财务数据、上下游情况、核心业务空间,还要和同类公司做对比来定价。“科创板打新难度比较大,不少公司都属于新兴领域,在A股中没有对标公司,更考验基金经理的研究功底。”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首次参与科创板打新受到不少挑战。首先,科创板估值体系与主板存在差异,科创板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利润较少甚至为负,常规的PE估值方法参考作用有限,会更多使用PS估值以及DCF估值方法;其次,科创板企业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内不设涨跌停板,交易各方博弈程度更高。

  就质地而言,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情况较为亮眼。第一,科创板首批拟上市公司2018年度盈利均为正;第二,和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相比,科创板首批拟上市公司的盈利和研发能力突出,近3年收入的年化增速均值为47%,毛利率均值为50%,研发投入比均值为12%,而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的同类数据分别为55%、43%和5%。

  博时科创主题3年封闭灵活运作混合基金经理曾鹏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在多维度上对基金投研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度上,需要洞悉企业财务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从技术能力、商业模式、产品和渠道能力多方面研究和评估企业潜在价值。广度上,需要广泛接触新概念和新技术,改进传统的投研框架,加大跨行业投研能力建设。速度上,需要积极拥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积极挖掘投资线索、提升投研效率并最终转化为基金的投资回报。”

  招商基金投资支持与创新部总监姚飞军介绍,部分科技创新企业在业绩企业估值和市场前景方面相对传统公司有很大差异,招商基金专门成立了创新企业发行证券上市及创新企业定价小组,制定了定价工作要求及流程指引。投研团队已对上报材料的公司进行了详细研究,覆盖上报公司总量的95%,从基本面、交易面、定价结果,以及上市进展、内部研究进展、调研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研究和监控。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