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7-14 8:43:36讯:
券商“分类管理”的时代,就这么来了,对于多数中小公司而言,要么涅槃重生,要么退出江湖。
日前,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规定正式落地,各类股东门槛确定,券商从此进入综合类和专业类的“分类”时代,到期不大达标者将会被强制转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股权新规对现有中小券商的冲击较大,或者选择强大自身资本实力,或者告别杠杆等资本中介业务,又或者成为大券商的并购标的,中小机构无疑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多位券商人士表示,中小券商始终深陷发展困局中,业务同质化严重、缺乏大平台资源支持、风控薄弱、人才团队不稳定等问题集中,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分类管理的背景下,中小券商选择如何突围,也成为这些机构共同面临的命题。
股权新规冲击中小券商
7月5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了券商分类管理,并对各类股东的资产规模门槛进行细化规定。上述规定指出,综合类公司要求控股股东“总资产不低于5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单个非金融企业实际控制证券公司股权的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50%”。
业内普遍认为,股权管理新规对资本实力充足、股权相对分散的头部券商影响不大,但对中小券商股东冲击较多。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华创证券、江海证券、东兴证券、国开证券等多个控股股东无法达到总资产或净资产门槛要求,且部分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这也意味着,这些公司可能需要按照新规要求在五年内进行过渡转型。
华南一家小型券商相关负责人表示,股权新规实际上对券商的持股股东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中小券商大部分偏向专业类证券公司,业务拓展方面局限性较大;对于未来想转型为综合类券商的中小型券商来说,股东实力和股权结构方面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量。
“过去部分金融机构或者大型民营集团涉足券商的业务,认为证券公司业务挣钱,但却缺乏对行业的风险认识和理解,实际上也加剧了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据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股权新规是给进场的股东设置门槛,无论是管理还是资本金要求非常细化,实际上也是在帮助证券公司“筛选”优质股东,并从股东层面控制系统性风险。
券商人士指出,股权管理规定的落地实际上要求券商对后续战略规划和发展定位进行强制选择,或者通过扩充净资本来达到要求,或者放弃资本中介等杠杆或高风险业务,走出差异化的路径。未来行业同质化发展的格局会被打破。
中银国际非银首席分析师王维逸指出,股权新规旨在打破券业同质化现状,鼓励并引导券商根据自身战略规划、专业能力与风控能力选择不同发展路径,并通过强化股权分散制衡来提升治理有效性。“未来证券行业可能出现同业并购潮,这是因为并购也是常见的补强实力的方式。但并购方式存在一定风险,除了标的合理价格难以确定之外,并购之后很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等现象,导致并未产生预期的内部协同效果,反而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内耗。”
传统“靠天吃饭”模式难改
近几年来,中小券商始终面临着发展的困局,而股权管理新规落地,似乎倒逼着这批中小机构加速对发展路径的选择,对于不同的业务需要做一个取舍。
不过,多数受访者认为,传统靠天吃饭的模式和思维根深蒂固,对于多数中小券商而言,业务转型的难度非常大。广发证券非银团队研究认为,当前盈利能力、资产规模相对弱势的中小券商压力增加;政策鼓励头部券商做大做强,中小券商在创新业务抢发上也不占优势。
在一位中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看来,很多中小机构本来业务条线比较简单、公司层面并没有太多资源进行更多的投入来创新业务,而经纪业务的模式根深蒂固,转型往往都流于形式。“除了资源不到位之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业务非常难打通,内部协调不足,公司需要统一的平台进行支持新业务的开展,但股东对更大资本的投入却非常谨慎,因此提出来的战略都很难落实,造成行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上述营业部负责人表示。
某头部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未来是大资管时代,各家机构同台竞技,券商的比较优势就是其拥有的综合平台。在这个综合平台上,券商可以通过投行并购、财富管理、资本中介、资产管理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相对而言,中小券商往往不具备这样的综合性平台优势,未来可能面临的发展压力和挑战也会更大。
“客观的说,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严峻,金融监管趋严,外部环境对中小券商越来越不友好,中小券商发展的途径越来越窄;另一方面,中小券商确实存在抗风险能力较低,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的特征。”江海证券资管部相关人士指出。
华南某券商量化投资负责人表示,当前行业的大环境实际上就是不利于中小券商的,龙头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小公司无论是投行还是经纪业务都拼不过,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整体效益不佳、股东不满意,最终净资本实力也很难上升。“与其将资源浪费在分散的业务线,不如战略性放弃部分业务,集中优势发挥强项、走差异化路径,如果参照以前全线出击,很有可能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
人才流动频繁加剧危机
除了业务路径艰难选择之外,中小券商还需要解决当下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这是因为未来分类监管之后,无论是综合类还是专业类公司,强化业务优势、抓取更多市场机会的核心还是人才竞争力。
据某券商三方服务机构负责人表示,券商行业有资金密集和人才密集两大特点。头部券商具备大平台优势,人才储备的能力比较强,优秀人才会自动向大平台流动,而小券商小平台的吸引力相较更弱。无论是高管团队、专业水平还是人才数量,中小券商无法和龙头券商直接抗争。
“从一线从业人员反馈看,不少小公司内部管理相对混乱,造成员工士气不足,对行业的未来比较悲观。近期一些大券商吞并小券商的并购案例出现,给予小券商人员预期,就是如果业务能力发展不强的、专业度不足的,最终就会面临被淘汰。”上述三方机构人士表示。
上述券商量化投资负责人指出,小券商内部治理的问题非常多,派系问题严重、部门间内耗较多。新业务或战略往往需要通过层层复杂的审批流程,并且管理层内部也有分歧,导致很多创新业务开始不久就被中途停止。“前几年会有小券商通过高薪挖人,但现在挖角的策略很难奏效,如果激励机制、内部支持不到位,优秀的人才来了也会很快流动走,这是深层次的问题。”
团队的不稳定,最后受损严重的还是券商自身的发展。“其实行情好的时候,中小券商的日子过的也还可以,但是一旦行情不好,相比大券商,中小券商受到的冲击要大的多,抗风险能力更差。比如去年经纪和投行业务都不景气,大券商可能是裁员或者降薪,但有些小券商可能整个投行团队都解散了。”华东某券商投行人士指出。
据业内分析,近年来中小券商的管理层变动也比较频繁,其背后也体现了这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不能达到股东方对公司盈利、规模扩大等方面要求,一些证券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就会面临下课。但实际上更换管理层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最重要的还是不同机构自己需要找准定位。
在分类管理的背景下,中小券商如何选择发展路径、如何解决当下的转型及人才流动的问题、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已然成为这些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命题。
四大路径进行突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小券商的破局多数围绕其四大业务展开,分别为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和研究业务。
就经纪业务而言,主要是由折扣券商切入向财富管理升级。广发证券非银分析师陈福、陈韵杨认为,从实践来看,这一路径的前提是拥有互联网基因、拥有较为廉价的流量入口,经纪业务做大后需全面转型财富管理,熨平业绩波动幅度,真正的难点是财富管理。
投行业务的差异化路线也是多数中小券商必选之路。一家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在当前金融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小券商破局除了发力重资产业务外,就是大投行业务,其考验的是券商对于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是一家券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其看来,中小券商在资源禀赋、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可以选择差异化竞争、走精品投行的发展路线。比如利用局部区域资源优势的东吴证券,或者是依靠大股东项目资源优势的长江证券,中小券商可以发挥卡位优势,不仅可以获取较为充足的项目资源,也可借助自身特有的优势加强对项目价值判断、风险甄别的把控,提升业务的效率与质量,在大投行转型升级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资管业务也是中小券商破局的重头戏。“券商资管业务目前主要有两个发展路径,要么拼爹,要么拼自己。现在排名靠前的公司里,很多”爹“很强”,华东一家中型券商资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公司在资管新规下,要想有所突破,只能靠自己,根据自身的业务特色找到自己的定位。
江海证券资产管理投资部相关人士则表示,伴随着资管新规逐步落地,券商资管业务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中小券商应该集中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不求全面,但由点到面,把某个领域做精更务实。实际上,目前有些中小券商确实在资管的某个领域比大券商更专业和更有市场影响力。
研究驱动则是指带动零售业务和机构业务。广发证券非银分析师陈福、陈韵杨指出,研究业务是投入成本最少、见效可能最快的突围路径,但从国内外案例看,单独依赖研究业务突围容易陷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窘境,依托集团化协同支持、打造依赖内部培养机制的研究体系是这一路径的关键。
依靠研究业务带动公司发展的路径里,较为典型的是天风证券。7月12日晚间,天风证券通过公告称,公司此前提交的不超过80亿元的配股发行A股股票申请已获受理,目前尚需获得证监会的核准。作为区域性券商起家,天风证券的“上位”之路也可被看作是中小券商破局的成功案例之一。依靠吸纳明星分析师,公司研究力量的迅速成长。2017年,天风证券的佣金分仓收入达到3.1亿,比2016年增长了3.67倍,比2016年提前23位排名,上升到第七位。2018年,公司佣金分仓收入达2.66亿元,仍排第七。
此外,外延式并购、重资产业务等方面也被认为是中小券商的可发展途径。
事实上,无论是券商发力哪一项业务,找到自身的核心优势才是王道。
在一家大型券商资管的总经理看来,券业规模至上的模式其实已经成为过去式。“未来会有券商可能不会很大,但业绩会做的很好,这是因为机构真正可以满足客户实现收益的要求,所以在有规模的基础上,质量上的发展才更加值得关心。如果券商可以借助自己的核心优势,在市场上打下品牌和基础,最终业务规模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