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ST信威停牌930天后复牌119只基金踩雷15万股民苦等22个跌停?

加入日期:2019-7-12 18:08:3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7-12 18:08:39讯:

  信威集团终于复牌!400亿大雷也将引爆。停牌930天后,*ST信威的15万投资者,终于熬来了复牌。

  就如预测的那样,7月12日*ST信威开盘一字跌停,跌停板上超4.2亿股卖盘压顶,约60亿元逃命。

  截止7月12日收盘,*ST信威股价报13.86元,封单超490万手。

  目前,已有基金公司给出预计最多22个跌停的估值,也就说复牌那一天,就开始了它的跳水表演。更直接的是,包括证金公司、社保基金、大成、鹏华在内的40多家机构直接踩雷。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开盘居然还有人接飞刀,12日开盘就有100万元的成交。

  这家曾经2000亿市值的巨无霸,背后有个“能量很大”的神秘实控人,然而在2016年底因一篇质疑造假套现的文章引爆,而后财务接连曝大雷,经营巨亏面临退市风险。

  那么,信威集团的三年停牌期间发生了什么?*ST信威的复牌又将带来哪些影响?投资者和机构们又将何去何从?

  1

  停牌近1000天终复牌

  上交所问询函待回答

  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信威曾是大唐集团旗下核心资产之一,开发出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通信系统SCDMA、TD-SCDMA和McWiLL(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三大线通信技术标准。

  但2007年至2009年的连续亏损,迫使北京信威在2010年进行了改制和股权重组,由董事长王靖接盘。从此走上了它的风云变幻之路。

  7月11日晚间,*ST信威发布复牌公告称,为了充分保障投资者的交易权,公司主动对此次停牌事项做出相应调整,公司股票将于7月12日开市起复牌并继续推进此次重大资产重组。

  公司还披露了拟收购标的——北京天骄相关资产的近况,并提示了包括海外业务担保、偿债和流动性风险、实控人股权质押等10项风险。

  当日,上交所还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明确重组不确定性、实际运行状态等多个事项。

  金妹儿翻阅资料看到,信威集团于2016年12月26日开始停牌,而停牌的原因则是源于一则媒体报道——2016年12月23日,网易财经刊发的《信威集团惊天局:隐匿巨额债务,神秘人套现离场》报道。

  报道称,网易走访发现:让信威名声大振的柬埔寨业务,从2011年到2015年累计贡献30亿元收入,占信威收入超过八成。但在当地,这家运营商已处在破产边缘,手机和电信服务都无人使用。

  这让公司股价当天跌停,导致信威集团收到上交所的部询函。对于这则报道,*ST信威曾表示,“报道描述与公司实际情况严重不符”,随后公司股票与债券均于26日紧急停牌。

  2

  停牌三年业绩一落千丈

  投资者何去何从?

  对于15万户的股东而言,对*ST信威复牌后股价走势有些忐忑。在目前重组尚未有实质性进展、业绩持续亏损等多重压力下,*ST信威复牌后股价恐面临大幅承压的情形,甚至可能开启连续跌停模式。

  那么,停牌这三年间发生了什么?

  金妹儿了解到,在停牌期间,信威集团经营业绩一落千丈,甚至到了濒临退市的边缘。2016年时,信威集团还曾完成营业收入30.88亿元,实现净利润15.29亿元;但在次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却锐减至6.47亿元,净利润由盈转亏,全年亏损17.54亿元。

  公开披露信息显示,2017年、2018年,*ST信威连续两年巨亏,累计金额超过46亿元。更为严重的是,扣除金额140亿元以上的担保或有负债,这家昔日之星,眼下可能已经资不抵债。就在最近一个月内,其存入银行的担保保证金,已被银行划扣56亿元以上。

  据业内推测,*ST信威目前的净资产可能已为负,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ST信威2019年一季报显示,公司2019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4924.46万元,同比下降11.53%,通信设备行业已披露一季报个股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0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93亿元;基本每股亏损0.07元。

  在信威集团的股吧,金妹儿发现,对于复牌,投资者也似乎大多持“悲观”态度。“又要数板了,可怜”、“5个跌停起步”、“终于要复牌了,虽然也卖不出去”、“一起来数跌停板吧”等言论充斥着股吧。

  截至2019年3月底,*ST信威的投资者数量超过15.3万,除了其实际控制人、机构投资者外,其余皆为中小投资者和散户。苦等三年却是如今的忐忑场面,对投资者们来说,也着实“心痛”。

  3

  估值遭下调

  多家机构踩雷信威

  除了普通投资者陷入极度担忧之中,不少机构也“踩雷”这只股票。

  停牌前,*ST信威股价为14.59元,总市值超过400亿元,2019年2月份以来,方正富邦、鹏华、银华、前海开源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大幅下调该股估值。

  7月9日,农银汇理基金公司给出的最低估值仅为4.73元/股,而该股停牌前股价则为14.59元/股,相当于22个跌停板

  数据显示,多数基金下调至6.28元,仅为该股停牌前价格14.59元的57%。工银瑞信、建信基金等基金公司给予*ST信威5.65元的估值。

  机构踩雷*ST信威,首先从前十大流通股东来看,证金公司社保基金赫然在列。

  证金公司在2015年底就已进入,当时持股数量2580万股,2016年底增持到4578万股;社保基金在2016年3月进入,持股数量1347万股。信达澳银、财通基金持有的股份,均为*ST信威2014年重组募集配套资金时认购,认购数量分别为1735万股、1704万股。

  根据公开披露,直到2017年底,证金公司、信达澳银、财通基金、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的持股数量分别为4578万股、1735万股、1704万股、1347万股。

  基金年报显示,目前共有119只公募基金持仓*ST信威,合计持股数量4011万股,其中相当比例是指数型基金。

  可以说,从2016年12月底算起,其停牌时间将近1000天,停牌前市值高达426亿元。然而,同停牌前相比,目前的*ST信威已是沧桑巨变。

  4

  信威集团背后神秘人

  成关注焦点

  随着*ST信威的复牌,其背后曾叱咤风云的神秘商人王靖,又成为舆论焦点。

  2013年6月,一则“400亿美元开凿尼加拉瓜运河”的新闻引发全球政经业界瞩目。很快,“开凿者”香港尼加拉瓜运河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香尼公司”)浮出水面,其背后实际控制人王靖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被媒体称为“横空出世”的王靖,很快就受到一部分投资者的热捧。同年9月27日,王靖控制的核心资产之一——信威通信宣布,以269亿元估值借壳中创信测并拟配套融资40亿元。由于彼时中创信测股本仅1.38亿股,市值约10亿元,该方案被视为当时A股体量最大、融资最多的重组案例。

  “大象借小壳”的方案引发市场的热烈追捧。在王靖的掌舵下,*ST信威,市值曾经突破2000亿元,并一度被纳入MSCI中国A股指数。

  然而,目前*ST信威实际控制人王靖却已“绝尘而去”。一季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王靖持有的8.56亿股已经全部质押,而且其他原始股东的绝大多数股份也已质押。

  据悉,今年上市公司召开的所有股东大会,王靖均因工作原因未能出席;公司今年召开的董事会,王靖虽然参加,但多次以非现场方式(通讯方式)参加。

  如果*ST信威股价真如基金测算的那样持续下跌,王靖能否控制质押风险?*ST信威的这波跌势,何时是个头?也许,只有时间能证明。。。。。。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